乌鲁木齐南路,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小马路之一,沿街花园式的老建筑林立:夏衍故居、草婴书房、衡复艺术中心……还有一座被大家称为“邻里共融客堂间”的——“66梧桐院”。这座近90岁“高龄”的老建筑是谁设计的?它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历史呢?详见↓
建筑本身: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式乡村住宅
66梧桐院所在的乌鲁木齐南路64号建筑,建于1932年,出自著名设计师邬达克之手,设计严谨、布局合理,细部装饰和处理恰到好处,体现了设计师的个人设计理念和技巧,也是英式乡村住宅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现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建筑采用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541.6㎡,立面上有半露的木构架,墙面为清水红墙,开有白窗。建筑的屋顶陡峭,覆有红色机制瓦,开有棚式老虎窗为阁楼吸纳采光,这些都是英式乡村住宅明显的形象特征。
历史图纸
这座花园住宅的正立面,采用不对称布局,入口处为突出的半六角形镶木框架玻璃门,连续拱券窗洞,灰色水泥门窗套,下有牛腿支托。
建筑修缮:尽可能恢复初建历史风貌
2018年,乌鲁木齐南路64号包括主楼、副楼在内的建筑及庭院,启动文保修缮,恢复建筑原有外立面风貌,并根据历史图纸恢复原有的室内装修风貌。
此次保护修缮去除了建筑的后期搭建和历史添加物,尽可能地恢复了初建时的历史风貌。通过清洗和修复,恢复了清水红砖墙的原有色调和质感,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外立面木构件。
为复原建筑室内环境,修缮中还对设计师邬达克其他同类型作品进行了大量调研,按照原样式、原工艺、原材料恢复地坪、木踢脚线、天花线脚、木门,并和历史原物加以区别。
修缮中的主楼山墙
在主楼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脱漆剂多次清洗,将门的所有花式全部展露出来,“摸上去像波浪一样起伏。” 
修缮后的木门细部
为协调现状建筑与文物建筑,在现状建筑立面改造时,以不改变现状轮廓线为前提,采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重新设计建筑立面,使其简洁、富有韵律感,与文物有一定区别。同时,充分汲取周边历史建筑的特征,采用泰山砖、水刷石等上海传统材料,提升建筑品质,与衡复风貌区历史风貌相符。
建筑故事:与网球的不解之缘
解放后,乌鲁木齐64号作为徐汇区体育局办公场所使用。坐落于此的徐汇区第一少体校,一直都是网球精英的摇篮,从组建第一个市少年网球队开始,向全国输送了很多优秀的网球运动员。
作为上海最早的硬地球场,曾经这里有9片沙土球场,并拥有上海市网球队组建后的第一个训练专用场地,举办许多精品赛事。
2017年,属地主管部门决定将这栋文物建筑修缮并改造成公共空间,向居民们开放。2020年1月,这处老建筑重生亮相,得名“66梧桐院·邻里汇”,成为天平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体,供社区居民免费使用。
建筑一层设有可在此交流、沟通、会客或举办小型沙龙的66梧桐会客厅,可以开展亲子和早教活动课堂童趣童绘,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中医坐诊等服务的晚晴关爱。二层为党群服务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为家门口的“四史”馆、“汇治理”议事厅、“爱志愿”加油站、组织力建设营四个板块。三层设有影吧与图书阅览室。
建筑旁另增设两幢附楼,对建筑的庭院空间形成围合,立面风格与建筑保持一致。
建筑打卡点
1
《国际歌》片段铜管艺术装置
(铜管长短和位置即代表音符)
3号楼楼梯的墙面上,有一排高低错落的铜管,如同跳跃的音符,构成一组《国际歌》的片段。该处实际为展示街道辖区范围内所有邻里小汇、红色点位的名称与地点。
2
“天平好人·初心好事”园地
在“66梧桐院·邻里汇”的主楼二楼,墙上一排绿色的便利贴引人注目。这是邻里汇专设的“天平好人·初心好事”园地,居民将自己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写在“心愿便利贴”上,街道相关部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会主动认领。
开放信息
地址: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66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8:00
周边打卡点
1
夏衍旧居
“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为主线,梳理、回顾了夏衍在上海的足迹。内容包括他在上海加入筹建左联,创刊《救亡日报》等。
地址: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六10:00-16:30
2
草婴书房
草婴书房根据草婴先生生前心愿筹建而成,以纪念其一生笔耕不辍。
地址:乌鲁木齐南路178号三号楼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六10:00-16:30(16:00停止入馆)
3
徐汇艺术馆
环绕整栋建筑,三层的砖混结构,红色系的视觉感给人一种既复古又时髦的独特感受。这座像花园般的老建筑,在1933年就修建完成了,经历修缮之后,又回归了当初的西式美感。
地址:淮海中路1413号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旅游线路推荐
66梧桐院→夏衍故居→草婴书房→建业里→徐汇艺术馆
往期精彩回顾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孙凌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