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ends
✍️IDG君写在前面
这个深冬的周末,我们谈谈“浪漫”。
中国人的浪漫向来内敛,用心品味才能尝出韵味。而当这样的浪漫与前沿科技相遇,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IDG君发现,很多科学家擅长通过「赋名」表达他们对我国科技事业细腻绵远的感情。
一起走进今天的i-Weekends,快速收获一条冷知识,同时掌握最完整、浪漫的航天领域命名✨
全文3531字
阅读时间约5min
90年代的超前浪漫
冷知识:早在1993年,国家“863计划”就已将眼下大热的VR(虚拟现实技术)立项,是当时代表未来的前沿成果。
VR英文全名为Virtual Reality。1990年,它被亲切的赋予了一个充满中国味道的名字:灵境,而给它取名的是我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科学家浪漫起来简直了)
1990年,钱学森给汪成为的信件 ©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官网
30年前,钱学森已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并对VR给出这样的评价:Virtual Reality是继计算机革命之后又一项革命性技术,将引发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1993年,钱学森在另一封写给汪成为的信中提到:我对灵境技术及多媒体的兴趣在于它能大大扩展人脑的知觉,因为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这里插播一小段VR的历史:眼下我们谈论的VR,是VPL公司创始人Jaron Lanier在80年代提出的技术。VR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是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
进入中国后,VR也曾有“临境”、“电象”、“虚实”、“临境”等译名,也被更直给地称为“虚拟现实”。
钱老最爱的还是“灵境”,他认为“灵境”比“临境”更贴切,因为钱老认识到VR的“境”是虚的,不是实的,VR所带来的临境感并非真正亲临其境,而是感受自己。这与VR创始人Jaron Lanier的观点一致:虚拟现实最大的乐趣在于观者并不会真正相信,这就像你去看魔术表演。” 
1998年,钱学森手稿 ©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官网
除对VR的翻译给出建设性意见外,对于外来词汇,钱老都尽力推动其汉化。很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科技词汇,都来自钱老的翻译:比如人工智能、航天、激光等。
钱老认为AI不应使用英文简称,而应称为人工智能;在1967年,他将“宇宙空间技术”正式定名为航天;“激光”在当时被直译为“光受激发射”,钱老觉得太长不方便使用,于是改成“激光”沿用至今;此外,还有当时没有中文翻译的nanotechnology,钱老建议用中国物理标准名词“纤”,译为“纤技术”或“纤工程”。
20世纪80至90年代之间,钱学森曾于多个场合提出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公开倡导国家智能计算机计划的实施和推进。
1987年,在清华大学开了一场讨论会,钱老提出要从10个方面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分别是: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哲学、与形象思维有关的文学诗词语言、科学家关于科学方法方面的言论、社会思维学、模糊数学、并行运算、古老的数理逻辑、系统理论及系统学,在今天也足够有借鉴意义。
浪漫到太空
沿着钱老超前眼光和浪漫情怀,我们再来谈谈航天领域的美好命名。
今年,我国在航天领域接连实现里程碑式的目标,「航天热」从热搜榜渗透到日常茶余饭后的谈资中,从未降温。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的硕果外,我国航天人的浪漫与温柔,通过“超强的起名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 宇宙大平层“天宫”家族
中国载人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后汉书》中写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在先辈的想象中,帝所居住的地方是紫微宫,又称天宫。
眼下,“天宫”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终于成真,已成功为两批航天员在浩瀚星河提供了舒适的居所。
而载人空间站由3部分组成,物资由“快递小哥”货运飞船运输。空间站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名称都带用“天”字命名,在《天问》的基础上浪漫延伸: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
中国空间站概述图 ©科普中国
| 广寒宫系列
生活在广寒宫的嫦娥和玉兔,是每个中国人举头望月时心中的柔软浪漫。
中国探月工程也称为“嫦娥工程”,在2004年正式启动,由“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组成。
基于对嫦娥奔月的美好想象,所有的绕月人造卫星均以嫦娥命名。自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我国对月球的探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2020年12月17日,第五颗绕月卫星“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从“广寒宫”回到地球,安全着陆。
有嫦娥,当然不能没有玉兔,“嫦娥三号”探测器就是由月球车“玉兔号”和着陆器共同组成的
“玉兔号”为“三姐”嫦娥三号拍的全身照©百度百科
玉兔号重140千克,靠太阳能获取能量,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180摄氏度到零上150摄氏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是一点都不娇气,非常能吃苦的小兔子。
除了能吃苦,“玉兔”还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它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配备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探测器。
“玉兔号”最全解析图©wiebo:核动力猫猫
“玉兔号”在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期间也在微博开了账号,不是更新状态和大家分享近况。直到2016年7月31日,“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本预期服役3个月的“小兔子”,超长服役两年多,一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成为了一只“看过最多星星的兔子
“玉兔号”长眠前的最后一条微博©wiebo:月球车玉兔
2019年1月3日,第二只“玉兔”完成和“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收获。
传送门:@月球车玉兔二号已经辛勤地开始更新日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关注(更新内容也是非常可爱了)。
| 火星与祝融
除载人空间站家族外,另一个被命名为“天”字辈的是被命名为“天问”的行星探测任务。
“天问”灵感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2000年前,屈原曾遥望星河,感慨于日升月落。
今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当然,到达火星的不止有“天问一号”,还有“祝融号”火星车。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我们不断 逐梦星辰。
2021年5月15日,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成功实现火星着陆,5月22日“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上共搭载了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表面磁场探测仪、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6台科学载荷。在火星巡视探测期间,这6台科学载荷全部开机。
“祝融号”非常呆萌 ©中国行星探测
| 从来都很酷的悟空
相比于上述航天领域中的“大众”项目,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更“小众”。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它是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向来面对挑战、需要在未知领域取得突破时,刻在DNA里的潜意识就想让无所不能的“猴哥”出马,因此它被命名为“悟空”,也有领悟、探索太空的含义。
“悟空”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大和本底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将我国暗物质探测提升至新的水平。
IDG资本首席畅享官刘慈欣说,航天事业应分为两大类:立足大地,仰望星空。立足大地的航天是试图获得现实的收益,仰望星空是为了科学探索,甚至是对宇宙本源的终极追问。中国航天大多是立足大地的,但“悟空”让中国航天终于进入了真正仰望星空的时代。
2016年10月-12月,“悟空”频繁记录到来自超大质量黑洞CTA102的伽马射线爆发。2018年12月17日“悟空”服役延长两年工作时间,2020年12月17日,“悟空”服役期再次延长——让火眼金睛再乘着筋斗云为我继续巡天探路。
|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北斗
最后谈谈我们离开就无法正常生活的导航大师——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眼下,全球已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的国际应用空间将会不断扩展。
北斗微信导航系统标识 ©中国行星探测
自远古起,北斗星就是中国人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则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中将二者结合,象征着我们的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可以提供准确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PS:没有细细展开的,还有我们熟知的“长征”运载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
上世纪50年代,我国航天事业起步。经过一代代航天不停地跋涉,终于从带着东方红升空的“长征一号”现实现了在太空中送出了一个大家族的目标,每个航天器的名字都有绝对中国的浪漫。
从远古开始,中国人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就有无尽憧憬和寄托。我们用这些美好的名字,慰藉对浩瀚星河好奇的先辈,回馈无数中国航天人的努力。
而正如“祝融号”给地球的来信中所写:天问已至,求索无疆。
IDG资本希望和中国航天事业一样,不断取得成绩,也不断突破边界,收获新的惊喜。
参考资料:
[1] 果壳 | 钱学森给VR起名“灵境”,中国文化的浪漫都在里头了
https://mp.weixin.qq.com/s/vIwHIR7FOTJ5BcFDig2ELA
[2] 狂丸科学 | 从长征到天问,中国航天的起名记载了华夏千年浪漫
https://mp.weixin.qq.com/s/hNAMGT334ZssfTODJGjmNA
 也许你会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