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0年4月23日,河北省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平台开通
2020年,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以必胜的决心、战时的状态、过硬的举措、务实的作风,统筹防疫物资保障和工业经济发展,40天内实现了物资供应从十分紧缺到平衡再到充分满足的巨大转变,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防疫物资保障和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双战告捷”。
2020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圆满完成防疫物资保障任务
推动防疫物资快速增产。推动全省新建口罩生产线千余条,日产量高峰期超过2000万只,累计生产超20亿只,医用防护服、医用红外体温计日产量从“零”跃升到高峰时的6.9万套、6万支。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调拨。向武汉等地区调拨防护服近百万套(占当时我省总产量的2/3)、医用口罩410.1万只、隔离面罩68万套。对口支援神农架林区医疗防疫物资2400多万元;支援西藏阿里、新疆巴州140万元医用物资。累计支援韩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友好省州及海外侨胞医用口罩32万只。
(二)超常举措抓好“六稳”“六保”
建机制强调度,稳工业经济增长预期。实施企业复工复产“3步走”措施(即防疫企业快速复工、分区分级有序复工、工业企业全面复工)。省政府成立工业经济发展协调组和服务组,上半年省领导两周一部署,我厅一周一调度,四季度全力冲刺攻坚,省领导每周调度,工业经济实现“V型回升、半年回正、持续向好”。通堵点连断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立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平台,保障了20多个省、1500余家企业的供应链稳定。编制汽车、生物医药等24条优势产业链全景图和龙头企业配套图,组织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坚;硬举措优服务,保市场主体共渡难关。
(三)“三大抓手”实现“万企转型”圆满收官
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663项、总投资3783.6亿元,取得11年来最好成绩,1.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技改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工业企业诊疗体系,建成工业诊所40家,省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平台成功上线。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年度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一。持续开展“工业设计+”行动,新培育企业工业设计中心95家,组织工业设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活动150余场,服务企业3600余家,达成设计合作项目350余个。全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出台了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发汽车、石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项目54个,推动1万余家工业企业上云。
(四)坚定不移去产能促集聚
扎扎实实去产能。关停平板玻璃产能840万重量箱、焦炭产能220.6万吨,提前完成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10家重点污染工业企业完成关停和市级验收。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全面摸底排查省级以下各类开发区及园区以外工业企业,“一企一档”建立工作台账,制发《河北省推进工业企业“四个一批”工作方案》。全力推动绿色发展,3家园区、25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2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节能挖潜。1—10月份推广新能源汽车45239辆(标准车),提前完成年度推广任务的150%。
(五)凝心聚力开新局谋新篇
组织编制“十四五”规划。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体系,6个专项列入省“十四五”规划目录,3项完成印发。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制发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应急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印发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攻坚、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85家企业列入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名单,邢钢“精益六西格玛创新管理经验”被评为全国质量标杆。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37%。
(六)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五减六提”行动,1—10月份为全省中小企业减税费租息超620亿元。强力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9月底13.8亿元无分歧账款全部清零,提前3个月完成国务院任务。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举办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百家优秀民营企业和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加快振兴县域特色产业,印发《省政府领导包联县域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培育认定42个特色产业名县名镇,精选25家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上市培育工作。
(七)抢抓机遇服务“三件大事”
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京津工信部门共同开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共同主办2020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对接活动19场,与京津签署《加强应急产业合作备忘录》,实现应急产业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助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车联网实验频率获批,雄安新区绿色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开始建设。全力服务冬奥筹办,组建冬奥无线电保障团队,开展全员大练兵,全力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赛无线电保障各项准备工作。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北工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深化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计划,工业设计中心(示范企业)累计达到300家。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提高传统优势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加快唐山、邯郸两大精品钢铁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万亿级精品钢产业集群。推进重点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落实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
(三)构建一批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发力应急产业,推动2个国家示范基地和6个省级示范基地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培育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持续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
(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施20个以上数字产业化重点项目,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超250万台。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实现1万家企业上云。
(五)推动工业经济集聚集约发展。巩固去产能成果,推动总量去产能向结构性优产能转变,做好重点行业减量置换。开展工业园区认定,启动“四个一批”工作,促进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以107个省级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振兴县域特色产业。梯次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技术唯一的国家“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