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的第 373 期推送
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
他们绝顶聪明,创造了动物无法理解的知识,又建立了大学,将所有的知识连接起来。

但又愚蠢得可怕,会因为刚认识的陌生人递来的名片上,印着几个虚张声势的title而肃然起敬。
所以很多人的目标,就是能让自己获得一个又一个心满意足的title。
“Co-Founder”“VP”“宝马M4车主”“30岁以下精英”等等,印在名片上,写在微信个性签名上,放在Instagram、LinkedIn和Tinder的自我介绍上,生怕被人看穿,
原来只是一个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人。

这段话我曾经写过,我今天再写一次,因为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
最擅长的就是重播自己的故事。

既然如此,今天我就跟你说一则笑话。这则笑话,可能在你我他的生活里无限重播——
《跟你讲个笑话:我可是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
你犹豫了一下,点击
“submit
”,下一秒,你的邮箱弹出提示
“恭喜你递交成功”
,你长舒一口气,
原来整个流程,比你想象中轻松很多。
你原以为,30U30的评选应该像奥斯卡一样:一帮资历颇深的老头老太,坐在小房间里,看看各行各业都有哪些青年才俊冒头,花上几天几夜,挑选出符合标准的年轻人,再郑重地赋予他们“30U30”的称号。
你可真没想到,这30U30的评选,不但没有老头老太,竟然还以自愿报名为原则。你甚至不敢相信,这个报名入口人人可进、童叟无欺——
https://forbesforms.typeform.com/to/HUt5fKdH
整个申请流程,
比你申请哥大SPS水硕还简单。
帮你做申请的中介还算良心,前两年,保送30U30的申请费为6000人民币,今年已经涨价到3万,但你的中介说:没关系的兄弟,我给你打8折,到时候记得帮我多介绍几单就行,兄弟。
“申请不下来,费用全免。”
中介拍着你的肩膀说。

合上电脑,申请的事告一段落,你本想躺平等待荣誉的降临,结果被告知:新case要来了。
“是时候证明自己了。”你心想。
什么是精英?一位30U30的前辈告诉你:精英,是“不用再自己动手做事”的免死金牌。
“精英要做的是:思考大方向。”你深以为然。
“任何一个case过来,先不要有任何动作,不然你的手下会觉得你很浮躁。”前辈告诉你。

遇事冷处理,是每个精英的第一堂必修课。
一周后,case还有1天就要结了,你回到公司,办公室里有3个正式员工,20个实习生,他们看着你,苦苦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你看着这极不对称的员工比例,
关上办公室的门,给自己放了一首大悲咒。

你沉思:“这个case,和大自然,和这个社会,有什么共振的地方?在这个社会成为理想社会前,我们还要经历多少不公?”
你叹了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已成为你的常态。
然后打开门,看哪个员工不顺眼就让他做就行了。
“下班前给我看一版。”你拍着他的肩膀说。
当然,身为福布斯精英,
光会甩锅还不行,还要学会“提意见”。

不会做没关系,活儿不好也OK,
你只要能给出一堆意见,就足以证明自己30U30的地位。
别管你的员工实习生交上来的东西怎么样,
只要是第一版,就一定要让他们改。
即使他们的水准已经达到哈耶普斯PhD毕业论文的level,但你想想,
你都已经刷了一天的Tinder、看了一天的抖音直播、还给小红书网红发了一天的奔现邀约了,
不挑点毛病出来,怎么对得起福布斯30U30的title?

什么,挑不出毛病?
挑不出毛病不要紧,你可以说一些让他们一头雾水的话,比如:
“我觉得你这个设计,还不够爆!
“我觉得你这张图啊,还不够质感。
“我觉得你这篇稿子,还不够大气!
“不够震撼。”“不够温暖。”“不够冲击。”“不够细腻。”“不够丰满。”“不够精简。”“不够与众不同。”
尽管可能都是毫无关系的词,甚至有的还是反义词,但背熟、记下来,就算你的手下是刘慈欣,他的作品是《三体人》,你用这些词点评都是可以的。
除了点评以外,身为精英,必然要表现出对业务的熟悉,强调一种过来人的敏感度,比如:
“我总感觉这个稿子啊,
还不太对。

“我觉得整个节奏啊,还不够。
“我觉得这个故事,还缺一点感觉。
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是又说不出哪里怪,你懂吗?”
虽然你也说不出哪里怪,但这并不妨碍你继续点评:

“所以我的修改意见很明确,
就是严肃中带一点活泼。

“节奏加快的同时,又能保持稳重。
“那个logo,在放大点的同时,缩小一点。
“饱和度提高点的同时,降低一点。”
如果对方还是不懂,
你可以直抒胸臆,直接类比:
“就是要像苹果一样。”
“就是要像特斯拉一样。”
就是要像你心目中的伟大公司一样,但是“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但谈及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看你,毕竟你才是专业的”
对,必须要强调“你才是专业的”,但就是不认可他的作品。
因为你是精英,不是一般的老板,这样才能突出“你不是那么容易应付”
还有最后一点,虽然身为精英,但要时刻让员工知道,自己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提出意见时,一定要强调“这是客户的需求”“这是老板的意见”“这是公司的愿景”
一定要让员工知道,这不是自己的要求,而是大众对他的期待。
最终效果如何,就要看的你了。
要让员工时刻感受到身上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
就像你对精英的追求一样深刻。
至于结果如何,这不重要。单线联系是你的原则,你找员工他有求必应,员工找你你装死就行:
“不好意思,我待会儿还有个meeting。”
“下次有时间再聊。”
“我现在没时间,你先自己解决一下。”
所以你看,成为一名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并不难:
一些申请费,一些朋友圈,一些可有可无的水硕学位,配套使用一些成型的工作话术,顷刻便能让你的精英之魂光芒万丈。
读到这里,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场景都蛮熟悉的?

其实老板也好,总监也好,30U30也罢,说到底都是普通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和你我他一样,可能都没分清自己到底是真正想奋斗,还是在不断包装“过得不错”的苟且。
不过这也不妨碍你苦中作乐,写下一篇
《跟你讲个笑话:我可是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

- End -
我是LJJ
一个住尔湾的95后中年人
以前在北加州留学过
还有很多好玩的故事要讲
往期文章精选
(点击标题进入阅读)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ID: LABUNIQUE
你有7.3%的共同好友关注了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欢迎找到根据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