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工作中的马列维奇    右:马列维奇《自画像》(1933)
波兰裔俄罗斯艺术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 (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8--1935)因其画作而著名,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
马列维奇《割草的人》1930年
从1903年至1913年的短短十年间,马列维奇就从他早期追随于法国印象主义风格,转向快速地跟进至立体主义、野兽派、未来主义等各种风格,并于1913年创作了后来被视为象征着“至上主义”的诞生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马列维奇《白底上的黑方块》1915
从1923年到三十年代早期,马列维奇也制作了一些三维模型。这些具有抽象形态的装置与摩天大楼的模型看上去很相似,被称为“arkhitekton”,指导建模的图纸则被称为“planit”
马列维奇的Arkhitekton就像风格派建筑模型一样,装饰是无具象意义的,与“形式”只是“尺度”之别。这些模型都只是纯粹的实验性研究,没有实际的内部功能。
Architekton Gota Enlarge. Kazimir Malevich. Architekton Gota (Arkitekton Gota), 1923. Plaster. 85.3 x 56 x 52.5 cm. Russian State Museum, St. Petersburg
Architekton Zeta by Kazimir Malevich, 1926. Found in the book- Building the Revolution- Soviet Art and Architecture 1915-1935 by Jean-Louis Cohen
Architekton Zeta, ca. 1920
这些arkhitekton绝大部分是由石膏制作的。不同的长方体快叠加起来,中间一块通常较大,构成模型的主体,其它较小的平行六面体体块绕其叠加。
这些模型没有被赋予功能,因而也不存在由功能而生的形式。这些纵横交错的体块完全决定了模型的外形。通过抽象化了的空间形式和非客观方式,这些arkhitekton体现了马列维奇试图将至上主义的构成原则转化成三维形体与建筑的用心。
Kazimir Malevich, Vertical Architectons, 1929-31. Maria Gough’s keynote at the “Living Time” symposium at UC Berkeley focused in part on the Architectons
Malevitch Gota
形式自始至终都在至上主义艺术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若非形式,任何感知元素(色彩,动感,静止,机械,运动等等)都难以揭示。
(至上主义的)第一要义就是创造一种客观的形式元素,并通过改变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表达不同的感知。
References
1.  http://socks-studio.com/2015/07/15/kazimir-malevichs-arkhitektons/
2.  https://thecharnelhouse.org/2014/03/12/suprematism-in-architecture-kazimir-malevich-and-the-arkhitektons/
本文作者:Mira Zhang
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可商用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取得联系
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