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我以前有一篇大概畅想过,自动驾驶会使得私家车“大型化”,而且“房车化”,普通人自驾不了12米房车,但是如果有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完全不用自己开车,那买12米房车会很爽,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家,出门旅行不需要考虑几点返程,不需要考虑去哪里订酒店,也不需要去哪里吃饭,车就是第二个家。
网友:12米,配合基础设施,营地。住宅都不要了
forcode:甚至,我怀疑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房车会这种模式:车厢部分集装箱化,你的床铺、厨房、厕所、桌椅、冰箱、空调、制暖、水箱、太阳能板、双向拓展等全部集成在一个集装箱大小的空间里,而车头+底盘是可以随意更换的,如果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底盘+车头报废了,更换就可以了,车厢(集装箱)部分不用更换。甚至,可以按日租赁不同厂家的底盘+车头,平时就把这个集装箱房屋放在固定房车营地或摩天大楼里,变成一个半固定的家,需要长途旅行的时候,租一个底盘+车头,把自己的“家”拖着到处跑。这就有点像火车动力车头与火车车厢分离的这种模式……
网友:类推,房子也可以变计算机外设
forcode:智能家居就是这个意思,智能家居+自动驾驶+集装箱,未来很多家庭会有多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对应一个房间,穷人可能就一个集装箱房屋,有钱了、东西不够放了,就添置一个集装箱房屋,富豪们可能有几百个集装箱房屋,可以叠加拼积木在一起……如果有购买产权土地或车位,可以把自己大部分集装箱固定在土地上,出去旅游就带1-3个集装箱房屋出门,把需要的物品腾挪到带出门的那几个集装箱里,比如1辆摩托车、3辆自行车、浮潜装备、海钓装备。无非就多租几个自动驾驶的车头+底盘,让放行李集装箱跟着自动驾驶,形成一个几辆车的小车队……
网友:自动驾驶打击最大的产业是房地产业,主要是通勤效率提高,因为车联网,不用自己开车,道路不会因为个别新手拥堵,住哪里不是那么重要了,郊区环境更好。
forcode:不只是房地产业,整个商业形态可能都会被彻底改变,现在的坐商可以重新被行商取代。参考我前段时间写的:《自动驾驶将会彻底改变很多行业》。
网友:你每天幻想的可不少 基本每天的话题就是臆想幻想畅想 就像我中学时,一上课就开始趴桌子上开始做梦与想象
forcode:我现在把我对未来的思考和想象记录下来、分享出来,未来的科学家们、企业家们看到我的想法,或许会激发出灵感,可以实现我的想象……就算我去世很多年,我现在写下的这些奇想,还会有人看得到。这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来的一些痕迹……
================
网友:自动驾驶最难的是态势感知能力,不但要准确感知周围环境,还要考虑到环境对移动物的潜在影响。要对移动目标的行动做出准确预判,像人脑那样在瞬间综合类似人群的年龄、行动力,行为习惯等等社会性因素。感觉要短期实现无人驾驶不太现实。
forcode:是的,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要预测车辆周围几十个物体接下来的意图,这个很难,电动车、行人的行为有时候具有随意性。包括电动车往左拐,被前方的汽车遮挡之后,AI系统仍然要预判被遮挡的电动车现在的位置要接下来的意图,从而提前采取减速制动措施,等等。这个在小马智行的那个路测视频中有展示。
================
forcode:看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的路测视频,比华为的差太远了,路况太简单,车太少,没有电动车抢行、没有行人,没有狭窄路段,没有车辆加塞。百度放出这个对比视频,简直是打自己的脸……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64y1i7ki
================
网友:这是入局角度的问题,HUAWEI是做计算机的,因此只能以计算机概念为中心来营销,就连养猪都是鼓吹5G+养殖而不是养殖+5G,但不管是给猪配上5G设备,还是把猪赶进HUAWEI公司,猪还是猪,猪离不开饲料,同样地,车还是车,车离不开芯片。抛开本质谈概念,就是耍流氓。
forcode:从你的留言了,可以想到诺基亚当初是怎么死的……
网友:佛兄,关注你蛮久了,受益匪浅,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最近一直有个事情有点纠结,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家老大8岁,老二4岁。我的车10年了,我老婆的车2年,都是10万左右的代步车。现在我想换车,由于二胎加上有时候全家7人出行不方便,考虑买个7座。目前的意向是理想ONE和丰田汉兰达。我的纠结点是:理想试驾后体验不错,但电车发展迅猛,前景不明,你也说过,目前的理想硬件不具备自动驾驶升级的基础,并且后面应该也是会快速改款和新款。而丰田汉兰达则是保守的策略,但又有点不甘心。给点意见哈
forcode:我建议再等1~2年,形势会更加明朗,目前还是百团大战,看不清谁会最后胜出,你总不希望买的车,四五年后生产商倒闭破产吧?理想汽车最近1年多利用上市机会融资好几轮,短期内应该死不了。虽然我很看好增程模式,但到明后年,增程式电动车应该会有好几款靠谱的好车可选,到时候传感器配置会更加齐全。
网友:其实理想这种增城是过度形态,虽然有取电传动和燃油二者所长的特点,但本质还是不够电动纯粹。由此叠加的增城系统,于纯电而言是累赘,只能说,市场有这个需求。纯电特斯拉为代表的,在汽车结构制造冲鸭等上有质的不同。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
forcode:纯粹?造车是为了追求纯粹?还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纯电解决不了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除非电池技术有革命性进步。一切技术都是过渡技术,没有所谓的技术终结者。
网友:纯电也是一种市场需求,市场销量已经证明。技术虽没有终结的技术,但一个相对大的历史阶段,总有一个技术主流。就像马车时代和内燃机时代。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基于同等的前提讨论,最后大家都抬杠去了。纯电刚起,有人说几十年前就有人折腾了。那真是静态的发展观。
forcode:纯电也分为很多技术路线,目前的技术路线也只是过渡形态。
网友:智能手机不是手机,是电脑,只不过可以用来打电话。所以,同理,智能汽车只不过是可以用来载人而已。
forcode:那可未必,历史上用于A目的的发明,最后无意间不成了B应用,产生了远超过A目的的价值,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蒸汽机,原来用于纺织,后来应用到轮船火车上,带来了动力革命。
网友:你这只是文科生的奇思妙想
forcode:没想象力就叫理工科生?有想象力就叫文科生?我是学汽车运用工程的纯正工科生。
================
网友:自动驾驶在用不用激光雷达这件事儿上,只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就够了。那就是:自动驾驶的感知要求是否要超越视觉?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的天花板就是视觉,而拥有激光雷达的方案的天花板要比这个高很多。
forcode:有人说特斯拉选择纯视觉路线是第一性原理的体现,视觉的信息最丰富。但是,自然界的动物不止用到视觉感官,还用到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感知融合的,我相信智能汽车也应该是多感知融合的。
网友:所有道路设施基本是基于人类视觉感知和习惯建设的
forcode:遇到逆光、雨雪天气、强反光、夜间行车、对面来车远光灯等视觉受限情况,纯视觉就车祸了,多几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关键时刻能救命。
网友:纯视觉技术路线适用性强呀,火星上也能开
forcode:火星上能开比地球上能开简单太多了,火星上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行人、加塞和闯红灯的电动车。只有矿山车的情况比较接近火星。
================
网友:个人认为日本车没有机会,因为辅助驾驶系统更好了之后,国产厂和特斯拉都可以成本价卖车,而日本车不行。
forcode:日本和德国目前应该是比较焦虑的,前年去年看到德国也在搞产业政策,很有危机感,想要扶持电动车、人工智能产业链,但德国缺乏用户体验、人工智能、云计算、编程等相关领域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和互联网行业基础,中国是在用信息化时代的整个产业能力结合到汽车行业,降维打击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日本德国,十几年前中国就在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融合,现在这个战略已经成果喜人,智能手机产业链,中国已经绝对Top2,如果20年内吃掉智能电动汽车这个产业链,那德国和日本的平均收入水平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一个不太理解的现象是,最近5年,新出来的这些新能源车、自动驾驶概念车,外形设计普遍让人眼前一亮,不管什么没听过的电动车牌子,外形做的都不差,感觉不输欧美。而5年前,还很少看到这种外形特别好看的国产车。不知道什么原因?难道是手机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人才进入造车带来的新气象?
================
forcode:很多政策文件,洋洋洒洒几万字,其实出台这个政策的核心目的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了解政策动机的方法也不复杂,直接去读核心智囊团以往的文章、讲话,在政策辩论过程中,里面把各种思路讲得很明白。刘鹤、许善达、时殷弘、温铁军、50人论坛的观点都值得一看。
进本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刘鹤”、“温铁军”、“50人”分别可以返回相关资料下载。
================
本文首发微信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