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数百年,每一段历史进程都记录了侨商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独特贡献。中国侨网联合中新视频推出“侨商道”系列栏目,听侨商讲述他们的家国情怀。
侨商道——施乾平
做企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品牌,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进、总结,以匠心守初心,修炼中国品牌的力量。
“做企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品牌,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进、总结,以匠心守初心,修炼中国品牌的力量。”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金恒丰科技集团董事长施乾平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1999年,26岁的施乾平在北京创办金恒丰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工业打印机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工业设备打印领导者,工业UV打印机、数码纺织印花机等国产设备扬帆出海,销往全球,被世界认可。
伟大是熬出来的,中国品牌也是
20世纪90年代,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中国高端打印机市场以进口为主,中国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如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稳稳占有一席之地?施乾平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做全世界最好的工业打印机。时至今日,这一直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没有理由做不出与全球一线品牌齐肩的中国制造。”在捕捉到行业前景中的可能性后,施乾平笃信,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伟大是需要时间熬出来的,中国品牌也是如此。
施乾平告诉记者,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节点。“当时许多大企业遭到重创纷纷倒闭,不少人难以抵挡大幅度的裁员浪潮。”于是,施乾平招来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建立了研发团队。
“我们要用最好的配件齐心协力打造一台发烧友级别的工业打印机。”施乾平介绍,2010年,中国第一台5米宽UV数码打印设备研制成功,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那时的顾客对中国本土品牌没有信心,面对相似价格与品质的高端打印机,国际品牌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科研需要大量经费支撑、产品销售未见起色、不少质疑声出现......施乾平开始思索如何主动求变,寻找突破点。“在理想的丰满被现实击破时,企业需要保持自身定力,尤其是在科技创新行业,需要有疯子的态度,傻子的精神,才能坚定不被动摇。”
为破解发展瓶颈,2013年8月,施乾平邀请了200多位国内喷印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主要公司客户,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喷印行业高端论坛——“泰山论道”,共话行业未来发展。“这场论坛让我收获了6台设备订单,但它的价值意义远大于销售的突破,因为我看到了开辟国内市场的希望,也看到了打破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刻板印象的可能。”
“商品品质和服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施乾平的经营理念在于用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客户成长。“除了售卖设备,我们会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为客户提供专业指导,优化经营管理,以‘共生’思维求发展。”
如今,施乾平的企业生产的打印机广泛应用于广告、纺织、工业等领域,证明了中国品牌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打印明天 打印世界”的梦想正被不断刷新。
施乾平相信,着眼新发展格局,中国品牌必将大有可为。“在国货备受追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专注品质发展,注重品牌形象和竞争力,致力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必将吸引全球目光,迎来高光时刻。”
从探路者,到铺路人
2015年,施乾平在山东济南投资建设了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该园区占地445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由工业打印机产业链、侨商创业投资聚集区、高新科技总部组成,是中国首个世界级工业打印科技小镇。
谈及创建产业园初衷,施乾平深有感触地说,回望这么多年走过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像摸着石头过河,跌跌撞撞,步履薄冰。“我需要这样一个园区和平台,用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创业者少走弯路,助力新兴企业加速成长,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施乾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侨华人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受益者,理应回馈社会,为家乡建设、经济转型和科技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有号召,侨有行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让口罩等防疫物资极度紧缺。难得有机会回到中国过年的施乾平立即联系、调动海内外资源,为祖国捐款、捐物。
“当祖(籍)国危难之际,身为华侨华人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面对几近脱销的防疫物资,施乾平决定“转行”研发、打造高速全自动口罩机,启动国际化口罩生产线,与祖国共渡难关。
施乾平迅速集结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的同事全力投入研发和生产,仅用了7天7夜的时间把图纸设想变为现实,在45天的时间内生产了500台口罩机。“有人觉得我对商机嗅觉敏锐,其实我想说的是,华商在把握祖(籍)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最大限度履行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利益和社会公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想诠释的中华商道。”施乾平说,华商需时常怀有感恩之心,身体力行回馈社会,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记者:金旭、王潮、李骏、曾小威
编导:王超
编辑:曾小威
责编:龚政
侨商道 | 王琳达的从商之道:“义以生利、利以平民”
侨商道 | 陈丽华:把紫檀留给后人,比留钱更有意义
用160台单反相机同时拍照是什么感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