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一次成长股久违的大年,不少基金经理也取得了70%以上的收益率。但是我们一直强调,需要对一个基金经理收益来源中的运气和能力进行剥离。好的成长股基金经理,往往有完整的框架,并且在成长股的寒冬中能依靠基本面的理解坚持下来。
今天我们访谈的财通基金金梓才是一位独特的成长股选手。不同于大部分纯自下而上选股的选手,金梓才会把Beta和Alpha结合,在行业的Beta之下进行个股挖掘。同时,他是一名具有价值风格的成长股选手,看重的是基本面变化,而非行业或个股的风口。金梓才认为,成长股也会有基本面的周期性波动,在周期底部进行投资,就能赚到业绩和估值弹性带来的收益。
Beta和Alpha结合的成长股框架
能否谈谈你的投资框架是什么?
 金梓才  首先,我是一个成长股选手,但是在成长股的投资方法上和大家有两点不同。第一点不同在于,我不会把自己限定在某个特定行业里面。虽然大家看到,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我们目前重仓电子和通信,但历史上我在不同的成长股周期中,分别重仓过计算机、传媒、也重仓过新能源汽车甚至白酒。我不会把自己限定死在某一个特定的行业里面做Alpha,而是从全市场中去找成长股。
第二个不同点是,我会很关注行业自身的Beta。我们强调的是,在行业Beta基础之上再去精选个股做Alpha。比如从我管理的财通动量价值和成长优选所披露的2018年三季报中前十大重仓股可以看到,我那时候重仓了通信板块,就是基于行业Beta向上的基础,从事后归因分析看,我们收益最大的来源是行业Beta。在财通价值动量和成长优选披露的2019年度三季报中前十大重仓股,我又布局了消费电子,也是主要考虑到了电子行业有较大的Beta机会。
但同时,我认为一个好的成长股选手,又必须同时兼具Beta和Alpha的能力。如果忽视了行业景气度带来的Beta,完全依赖个股的Alpha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只有Beta的能力,没有Alpha能力也很难业绩出色。因为在目前的行业现状下,即使一个行业景气度好转,也不是所有股票都涨,行业内部分化极其严重,我们还是要有对于个股Alpha的挖掘能力。比如你看,即使2019年电子涨了很多,许多公司也没怎么涨。
第三,我们比较强调对于公司的跟踪,要有能持续跟踪公司基本面变化的方法。因为成长股的变化很快,在快速变化中把握核心变量,构建研究上的跟踪能力。一个公司在底部和顶部的时候,貌似估值都是合理的。能够从中赚到认知的钱,是对公司有前瞻性判断和基本面的深度跟踪。
第四,我对于成长股的看法和许多人不同,我是用周期成长股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大部分成长股本质上有周期性特征。这个周期性特征可能来自产业变化,也可能来自政策,或者竞争环境。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会导致成长股的周期性。最终看到的结果是,这些成长股的ROE会剧烈波动。我们千万不能用稳定增长的行业眼光来看待成长股。历史上很优秀的成长股,未来不一定继续优秀。不能对一家公司进行简单的线性外推。
如果能把握在周期底部的成长股,我们或能赚三部分的钱。第一部分是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长;第二部分是ROE抬升带来的利润率提升;第三部分是估值抬升的钱。特别是在后面两部分的钱,在投资中会带来较大的收益率弹性。
ROE和估值的双升,也是成长股投资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价值股的ROE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估值也是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只能赚盈利的钱。如果你能把握成长股的周期底部并且买入,收益率会很可观。
最后,在投资成长股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赚估值扩张的钱。比如A股某电子行业龙头,在2019年初的时候估值是当年静态15倍PE,到了2019年底的时候估值扩张到当年45-50倍PE。光靠估值扩张,就能带来超过3倍的收益。
那么你如何对成长股的行业Beta进行研究和判断?
 金梓才  成长股的行业研究是复杂的,每一个行业的模型都不一样。比如我们通常说的TMT,这里面每一个行业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
通信的周期股特征最明显,价格弹性不大,行业受国家意志主导比较大。每一轮网络建设的时候有一个向上周期。但一旦网络建设周期结束,行业又开始向下。
电子虽然是硬件,但维度比通信多很多,包括市场份额、行业、产品和客户。每一个维度上,电子都比通信复杂。比如客户,通信就是三大运营商,电子的客户要多很多。比如产品,电子的产品迭代是以一年为周期的。比如今年苹果用了这个新产品,明年假设不用了,就会对相关产业链上公司形成巨大影响。但总体上来说,电子相比通信,长期成长性又要突出一些。因为在半导体和电子的很多领域,我们占全球的份额还很低,这就决定了电子行业的长期成长性或更好。看过去十几年,电子行业的发展使得许多国内公司都是大幅受益的。
所以,总结来看,一个基金经理怎么样把握行业Beta呢?就是要对不同行业的关键点有感觉。这种感觉来自对行业历史的复盘和深入研究。比如2018年我们在底部买通信,就是因为做了深度的行业研究和复盘。每个行业的商业模型都不同,一个基金经理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自己擅长的行业先理解清楚。不理解行业,想直接过渡到选个股是很难有Alpha的。我在公司内部一直强调,每个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行业的主要矛盾。
对于你来说,如何构建在不同行业的理解?
 金梓才  行业的商业模型虽然不同,但也有共通的地方。比如说偏向制造业的行业,类似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通信都可以归类为新兴制造业。制造业的ROE和规模效应有关。所以如果你需要了解什么时候产业会好,最重要的是分析需求的周期。有些需求周期和政策相关,有些和创新相关。
如果你先找到了共通的地方,还需要再找不同点。比如半导体的很多行业和消费电子,虽然都是制造业,但是前者是重资产行业,后者是轻资产行业。这就是两者的不同。对于每一个行业的理解,我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如果那么简单能概括,也就不客观了。我自己会做不同行业模型的梳理,在家里有一个小黑板,里面写着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型。
投资成长股是对于变化的追求
那么你自己在哪些行业上有比较强的认知?
 金梓才  历史上我们在几乎所有的成长股行业都有过重仓,也都取得过一定的超额收益。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要局限在某几个特定行业,而是在成长这七八大行业中,抓住行业的轮动,因为我们只有把视角适度放宽,才能让净值大体上平稳向上,仅依赖单一行业是非常难做到这点的。然后在这些行业里面,挑选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公司。
此外,站在持有人体验的角度,我希望自己在成长股行情好的时候,能抓到机会,同时在非成长股风格的时候,尽量少落后一点。我不会允许自己在成长股表现不好的时候,业绩也很差。我希望客户买我的基金,是愿意放心持有的。即使行情与我们投资风格不契合的时候,我们也力争不会做的太差。
在能力圈上,我会尽量把成长股这几个行业的机会给把握住。举一个例子,我是看电子出身的,在我做研究员的那个年代,通信是一个非常不主流的行业,一直没有什么大机会。但我在2019年,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对通信板块的把握。
我们之前说过,在2018年,通信早就不是一个主流行业了,因为通信的上一轮景气周期是09年,已经过去十年了。在2013年的4G周期,因为运营商是分开拿到牌照的,投资也是分开的,周期性被平滑掉了,导致产业上升的周期不明显。2019年再看通信行业的时候,里面许多公司和十年前也不一样,我们得重新去学习产品和商业模式。
所以总结来看,优秀的成长股选手不是擅长某一类行业。优秀的成长股选手,是一种思维方式,追求的是变化。价值型选手追求的是不变化。这个变化最终反映到报表上,ROE、利润率等各项指标的抬升。
这是成长股选手和价值股选手思维方式的不同。我能够理解价值股选手为什么喜欢消费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ROE比较稳定。过去高ROE的公司,未来大概率ROE也很高。成长股完全不同,TMT里面一些当下高ROE的公司,可能反而已经走到了行业周期的顶点。
此外,大家也会注意到,历史上我也在2017年买过白酒,因为2016年底白酒拐点开始出现,行业的景气度向上,在这种时候白酒也能够被纳入到我的成长股框架的。所以,我也和大部分科技风格的成长股选手不同。我的投资理念不是局限一个行业,而是这种成长的思维方式。
所以,你喜欢追求出现变化的行业?
 金梓才  不变的行业和公司,也能诞生长期的牛股,但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比较弱。成长股选手,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追求高收益的,对于每年稳定但较低的收益率,其实不太感兴趣。这是我们骨子里的性格,反映在投资上,肯定是追求潜在收益率比较大的机会。
只有出现变化的行业,才能带来前面说的ROE和估值提升带来的弹性。从内心来说,我们买股票是追求较高收益率。有些人就是喜欢稳定较低的收益率。这里面没有对错,是不同的性格所造成的。
最大的风控是对行业周期判断
前面你提到了追求高收益,投资里面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匹配的,高收益可能对应较高风险,你在投资上如何做风险控制?
 金梓才 最大的风控是把握对行业的判断。在行业ROE见底,基本面不能再恶化的时候买入,这时候估值和ROE都在底部,那么即使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向下的空间也小。
把行业周期判断正确很重要,能够在周期性的底部买入,就是最大的风控。相反,当一个行业ROE上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反而比较警惕。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我们另一层风控是相对逆向。在别人悲观的时候,我们会乐观一些,在别人乐观的时候,我们会悲观一些。核心还是,我们用周期性眼光在看成长股。
第三,找寻结构性的保护衣也是一种风控。比如光学行业为什么这几年涨的那么好,因为光学的价值量每年在提升,在行业增速上又叠加了一层价格上涨的逻辑。这就相当于有额外的一层保护。这一层保护意味着,即使我们对行业beta判断错了,比如5G没有带来手机出货量的提升,但还有价格提升可以期待。这是另外一层风控的思路。
当然,我们也会在判断错误的时候,进行纠错。第一种纠错是,我们在行业理解中,缺少了一些关键维度。比如2016年我们重仓股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收益率也很高。但后面忽视补贴政策下调对行业的影响。当时少了对政策变化这个维度的理解,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建立行业核心框架的重要性。第二种纠错是对管理层的判断。比如当一个公司应该有业绩的时候,却低于预期,背后有可能是管理层能力的问题导致公司经营效率较低,费用管控不力,从而导致出不了业绩。第三种纠错也是较为常见的,就是产业趋势的变化。历史上看,我们很多次的纠错都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纠错可能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原因,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纠错都是因为业绩预期的改变。
反过来说,我们不会因为股价调整了,就去被动止损。在2019年7月份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公司,当时收益率很快赚了100%。然而在四季度股价出现了30%的调整,但我依然没有卖出。因为公司的基本面核心变量没有变化,隐含回报率依然很客观。
我们在2019年持有过一只5G产业链的股票,一路从底部持有到顶部,最后赚了5-6倍在顶部卖掉了。在这个过程中,这家公司的股价好几次都调整超过20%。如果是机械化的设一个止损点,有可能会损失后面很大的收益。我们在顶部卖掉,也是基于公司市值空间提供的隐含回报率不再有吸引力了。
所以,在止损上的风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千篇一律的答案。
投资成长股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这里面变量快,也很多。对基金经理把握方向性和大判断的要求很高。在股价变化的过程中,还要跟踪住不断变化的基本面。
从你前面提到的例子看,你属于偏向左侧投资的成长股选手,和大部分右侧投资的成长股选手不同,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金梓才  我们把股价上涨大致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期的钱,当行业或者公司预期有所改善的时候,会出现估值抬升。问题是,我们不知道预期什么时候抬升,这部分的钱是不稳定的。第二阶段是赚业绩兑现的钱,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赚到的。第三阶段就是我们说的价值陷阱或者见顶阶段。
业绩和预期这两部分的钱,有时候还会出现互相转换。当一个公司开始出业绩的时候,业绩抬升可能是螺旋式上升,预期和基本面会交替影响股价表现。当业绩增长最终见顶时,会出现价值陷阱。这时候的成长股看上去很便宜,但基本面改善到了周期的顶部。
比如通信板块的公司,在底部的时候是亏损的,根本没有估值。到顶部的时候,静态估值很便宜。这时候再复盘过去的增速,发现之前增长很快,估值很便宜,折算成PEG很低。往往这个时候可能就是价值陷阱。我记忆比较深的是2014年安防龙头,这两家公司在2014年初都很便宜,但其实业绩增速已经开始向下了。最终成为了那一年比较显著的价值陷阱。
用周期思维看成长股
能否再谈谈你对成长股的周期性思维?
 金梓才  我们拿电子为例,过去十年这个行业出了很多大牛股,长期看具有很强的成长性特征。但是电子行业的大部分公司,在一两年的维度无法摆脱行业Beta对他的束缚。所以这些公司,短期要把他们用周期股的角度思考。长期可以作为成长股来投资。
而且这些电子的公司,股价波动很大。在行业的下行周期,会出现很大的回撤。这时候如果抱着穿越周期的想法,可能会导致净值有较大回撤。
周期和成长要用辩证的思维看,Beta和Alpha都要兼顾。当然,TMT和传统周期股相比的好处是,顶部会给很高的估值,不像钢铁煤炭。
通过你的历史业绩看,你在成长股投资上的个股Alpha也很强,你认为你超额收益的来源是什么?
 金梓才 我认为自己的Alpha主要来自对于公司的跟踪能力。能够重仓持有并且赚到几倍收益的品种,我都会进行很深度的基本面跟踪。如果无法跟踪住公司的基本面变化,那就很难一路持有到顶部。成长股公司天然波动比较大,跟踪不住很容易涨了百分之三五十就卖掉了。
此外,做成长股投资,前瞻性研究和判断极其重要,能对公司的业绩有一个前瞻性的大致判断也是获取alpha的核心关键。在对一个公司研判之时,我们会对它利润天花板做一个预测,对其未来一到两年业绩的弹性做个大致测算。每个人看起来似乎都了解一个公司的基本面,但每个人的理解又可能完全不同,这里面就是思维的差异。基金经理的思维是不是够前瞻、是不是关注了核心关键点,这些都会极大影响最终的投资结果。
在做投资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你记忆深刻的心路历程吗?
 金梓才  记忆比较深的是2019年5月,当时正好是华为被制裁,整个通信板块跌到了底部。大家当时都觉得TMT不行了,去买消费股。这时候股价反映的是长期悲观预期。但我通过基本面的跟踪,发现许多公司的利润增速是往上走的,在2019年二季度,股价和基本面走势严重背离。
当时股价每天都跌,市场上真正抗住不卖的成长股选手很少了。事实上,我们还在坚守的人当时压力是蛮大的,毕竟基金经理也有来自业绩考核的压力。当时我判断中美贸易摩擦不足以让华为倒掉,何况这时候已经发了5G牌照。我记忆比较深的是,2019年端午节前后发了5G牌照,当时我看到这个新闻就判断华为产业链肯定没问题了。5G牌照的发放,或就意味着华为不会倒。
当时我基金持仓中电子和通信是比较重的,大部分仓位都在这上面。市场黑暗的时候,我愿意去相信产业的基本面。回头看,那时候就是电子和通信的底部。通过坚持也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这也成为了一段宝贵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当这些成长股被市场所质疑时股价大幅下跌,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深入研究,坚定的持有, 做出了与市场不一样的判断,并且最终被证明是对的,这种经历是极具价值的。
和优秀的人交流保持成长
平时你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
 金梓才  我喜欢和人交流,我们这个行业的人都很优秀。交流是最快速和最高效提高自己的方式。包括和产业的人交流,和专家交流,和基金经理交流,以及和年轻人交流。和对行业有深度认知的人交流,他们能快速把这个行业的重点告诉我。有了大框架后,我再去通过案头材料和看书进行学习。
还有就是通过复盘来学习。像电子这个行业,把过去10年每一年的牛股找出来,去复盘为什么这些公司会成为牛股,找到其中的奥妙和原因后,就能提炼出一个很有帮助的框架。大牛股背后都是有深刻原因的,不会莫名其妙上涨。把这个复盘做好,是建立行业框架必不可少的功课。我不会去复盘短期的K线走势,但会复盘每一年的行业牛股。虽然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大概率会有反复。
平时有什么事情想多做一些,什么事情想少做一些?
 金梓才  我还是比较享受和上市公司管理层打交道的过程。可能因为自己对行业也有比较深的认知,大家彼此认同,也能互相反馈行业的认知。和他们交流,能帮助我进步很多。上市公司也会因为我们的持有而感恩,并且一起成长。这种一起成长的感觉很棒。虽然持有一个公司中间会有各种艰辛,但这种积累,我觉得能受益一辈子。
有什么对你投资影响比较大的人或者书?
 金梓才  达里奥的书对我影响比较大。我刚做投资的时候,还没有建立对宏观的认识,无法把握成长股什么时候估值会扩张,什么时候估值会收缩。当时自己的研究没有到宏观层面,只有产业层面。2017年有些公司虽然业绩增长挺快,但估值在收缩,最后没赚什么钱。后来通过看达里奥的书,补强了我对宏观的理解。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不对未来市场走势构成任何判断,提及行业及板块亦不构成任何推荐,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审慎开展投资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 end -
招  人 !
上海的 财经记者/编辑 们看过来!!!
想获得更多与二级市场顶尖投资人面对面的机会
马上打开后台回复 加入点拾 了解详情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安  昀 | 曹  晋 | 曹文俊 | 陈璇淼 | 程  洲
董伟炜| 杜晓海 | 付  斌 | 刚登峰 | 顾耀强
光  磊 | 郭  敏 | 韩  冬 | 郝旭东 | 何  帅
洪  流胡鲁滨 | 胡宜斌 | 黄  峰 | 姜  诚
劳杰男 | 雷  鸣 | 李  琛 | 李德辉 | 李晓星
李元博 |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 刘  斌
刘格菘 | 刘晓龙 | 吕越超 | 潘  明 | 蒲世林
丘栋荣 | 石  波 | 史  伟是星涛 |  王  培
王  栩 | 王宗合 | 翁启森 | 吴  星 | 伍  璇
谢振东 |  杨  浩 | 杨  缙 | 杨锐文 | 于  洋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基金 | 张峰农银汇理基金 | 张  晖
张  慧 | 张延鹏 | 张迎军 | 赵晓东 | 郑慧莲
周应波 | 朱  平 | 朱晓亮 | 左金保
按名称首字母排序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