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我?我太普通了吧。”这是跟马轩约采访时,她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
马轩出生于1986年,是互联网“大厂”的一名员工,丈夫从事金融行业。他们面临所有中产家庭的典型矛盾,人生稳步上升、颇具消费力,但时间和精力的压力都不少。
她像我们身边大多数妈妈一样,她每天往返于家与公司,一边努力工作,争取晋升,一边操心着家庭琐碎:
比如,家里买什么牌子的牛奶?8岁儿子是不是可以更活泼一点?要开车1小时才能到但儿子喜欢的吉他课还要不要续课?
即便脑中常常需要同时运行工作与家庭“两个系统”,她却很少焦虑;她精确地计算好搭乘地铁的时间、甚至班次,安排好需要在地铁上处理的事情和要读的书;她坚持健身,尽量平等地对待儿子,在家遇到问题时多讨论少争吵,不把自己的养育观念拔高成某种立场;更重要的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她的丈夫很少缺席。
马轩家的冰箱上贴满了旅行纪念冰箱贴和照片。
在成为父母的路上,“拯救”家长的,可能不是无边无尽的育儿知识,而是一句“我家也一样”,或是一句“已经很好了,不要太担心”。
马轩的故事很简单,但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让人不焦虑的“普通”,希望与更多家长分享。
成为父母.Vol42
马轩
互联网“大厂”妈妈
有一个8岁的儿子Eric
“要么去做一个全职妈妈
要么就去职场打拼吧”
我27岁有了儿子Eric,现在Eric8岁了。
当初,并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有Eric也是一个意外。如果当时没留下孩子,我和先生可能也不会要小孩,应该会去环游世界吧。
有了孩子,一切都改变了。前两年,我整个身心都扑在孩子身上,已经没有太多心思去想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小宝宝很软、很暖,他慢慢有了更多表情,从第一次对我笑,到咿咿呀呀对我说话……都让我感动、感恩,我就只想陪着这个宝宝,很多妈妈可能也都有过这个阶段。
孩子不到三岁的时候,自己感觉,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了。我告诉自己,要不然就去做一个全职妈妈,要不然就要认真规划自己的工作了,不能去混日子了。
在Eric两岁半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到了幼儿园,我也开始重新回到职场打拼。
马轩尽量每天给孩子做早饭,
先生每天送孩子上学。
马轩精确计算出每天坐地铁的时间,安排好可以在地铁上做的事情。
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孩子爸爸做金融。因为工作很忙,陪孩子的时间有限,我尽量每天给孩子做早饭,丈夫骑着电车送孩子上学,早餐可能只是一个煎蛋,我也会很认真地去做,这已经变成了一家人有点仪式感的习惯了。
我会尽量管理好时间,比如,精确地计算好坐地铁通勤的时间,用来读书或者处理其他事物;尽量在工作日把所有完成,把周末时间留给孩子。陪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些可以全家一起做的事情,比如一起跑步,而不是大人专门陪孩子去玩孩子的东西。
与孩子平等相处,
努力克制用经验影响孩子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觉得平等很重要。
Eric有很多兴趣,喜欢历史、围棋、阅读,最近又喜欢上吉他。但我和孩子爸爸更希望他学一个大型乐器。我们谈过一次,告诉他我们的建议,他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要学吉他。
上了十次课,他还是没学会,孩子也会焦虑,也会不安。我们鼓励他,“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坚持”。其实我们的内心是很犹豫的,每次上课都要去开车将近1小时,大人也会很辛苦。
8岁的Eric喜欢历史、围棋、阅读。
到了要续课的时候,他还是坚持要学。我会请他给我一个学吉他的理由,他说:“老师教得很好,虽然难,我还是很享受学的过程”。
这两个理由,我觉得足够了。
一般他感兴趣的事情,只要是经济允许,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他。但我并不要求,他一定要上台表演,或者一定要得奖。对于小朋友来说,我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不仅仅是学会了某个技能。
我也不希望用我的经验去影响他,我走过的路比孩子长,并不意味着我就更对。当然,有时候后我也做不到,但我努力克制自己的这个冲动(笑)。
成为妈妈,更成为自己
成为妈妈之后,我反而会更想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身材更好一些,更美一些。我去健身,也会带孩子一起去,也想让孩子看到自己正在积极地生活。
很多人说,在“大厂”工作更容易让人焦虑。
对于我来说,“大厂”更像是一所大学,很多同学在学习,不停做项目吸取经验,不断成长。虽然工作忙碌,但毋庸置疑,“大厂”还是给妈妈们提供一种保障,除了经济上的,“大厂”妈妈会有各种妈妈群,经常聊天、分享,你会发现原来大家也是这样的,有同样的烦心事,反而会缓解很多焦虑。
回归职场,我也更加明白: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的时代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拼,如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得很好,我需要教给孩子,所以我要去职场,要去工作。孩子在慢慢地长大,我也不能停下来,我想跟他一起成长,成为孩子强大的后盾,告诉他,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做就好了。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还十分感谢孩子的爸爸。他从来没有缺席,从Eric还是小宝宝的时候,到孩子长大后,陪他运动,教他学习,都是爸爸默默地在做。我们之间有理解,有配合,大家共同来把孩子照顾好,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
如果要让我对生孩子之前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说,你一定要生一个孩子,30岁之后有了孩子的你,会是一个更好的自己,你的感情、家庭也会更好。
夜晚的“大厂”。
👨‍👩‍👧
在成为妈妈的路上
有哪些让你感觉到成长的瞬间?
希望爸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哪些努力?
留言告诉我们吧!
👀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 阅读全文查看完整视频

🍊
柚桔园原创产品
Lens for Kids 
陪伴3-11岁孩⼦成⻓的综合美学项目
我们通过美学教育,来守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能力以及对美的直觉。
微信号:LensforKids
美学教育  |  可能性  |  想象力  

我们也在这里
你关注我了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