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很喜欢可乐,甚至可口可乐的早期推广与一个佐治亚的犹太药铺直接相关,可口可乐也被认为是符合犹太洁食标准的,因此在全球各地的犹太中心,可口可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饮料,全球犹太人最大的犹太中心网络哈巴德(Chabad)就是典型的犹太人专属的聚会中心。让我们先看一段来自马特大叔蔡满寿的视频:
那么问题来了,哈巴德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网络呢?
Chabad哈巴德最大的全球性犹太社区中心网络,主要是犹太人的聚会和餐饮场所,“哈巴德”Chabad,希伯来语为 חב"ד,  由三个希伯来语单词的首字母构成, Chochma(智慧), Binah(理解), Da'at(知识) (חכמה, בינה, דעת‎)。本文带你全面了解哈巴德的起源和发展和现状。
哈巴德
哈巴德=
智慧+理解+知识
18世纪,当时的波兰立陶宛联盟走向衰落,战乱不断。而但凡国家内部社会出现动荡,对境内的“外人”犹太民族而言,生活则更加痛苦不堪。如今我们熟知的超正统犹太教派哈西德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哈西德派创始人Eliezer拉比,以“美名大师”的称号被熟知,在当时被广泛接受地卡巴拉神秘主义上,他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学说,强调个人的救赎和“快乐原则”,后者就是指在进行宗教活动时保持欢乐的心情。
几乎任何犹太教派都会提到“举行宗教仪式时保持快乐”,但作为一个兴起迅速的新教派,早期的哈西德派,则过分强调该教义甚至表示要“尽全力达到快乐”,也因此受到了犹太教内部和外部的批评。
而哈巴德的诞生,算是对批评的一种回应。
18世纪的欧陆大国波兰国内动荡,作为“外人”犹太人日子艰难
1775年,参与瓜分波兰的俄国中,有一个犹太人占多数的利奥兹诺小镇,哈巴德创始人施奈尔·察尔曼拉比就出生在这,他是哈西德派创始人Eliezer拉比继承人的学生。察尔曼拉比在哈西德派中发展了一个独立的运动,旨在以“逻辑”形式在犹太人中传播哈西德主义,对比哈西德的“情绪”和“内心”,察尔曼拉比强调“理性”、“思想是通往内在的途径”,也就发展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哈巴德”。
早期的哈巴德运动都是围绕察尔曼拉比所著的Tanya(《普通人的书》)进行活动,这本书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侍奉神的方式,明确表示一切的前提是对哈西德神秘主义的理解。我们所说的哈巴德其背后内涵“智慧、理解和知识”,也就是其中倡导的方式。Tanya也是哈西德派的第一本书。
而这三点就来源于卡巴拉主义思想中。卡巴拉称其为“质点”(Sephirot),共有十个。卡巴拉主义者认为,通过“质点”,神彰显自身。而哈巴德取了前三个与智慧相关的,可见他们对理性的强调。
经过发展后的十个"质点",注:上图的“胜利”翻译为“永恒”更合适
后来,察尔曼拉比的儿子接手哈巴德运动,成为第二代领导人,将运动中心迁移至卢巴维奇,在此发展壮大,哈巴德此后也被称为哈巴德-卢巴维奇。
时间一转来到1917年。当时的俄国正经历十月革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上台后,受到打压的犹太教派中多数支派的领袖离开俄国,而留下来的哈巴德领导人则顺理成章成为整个俄国犹太人的领袖。就如上面提到的,哈巴德强调“理性”、“智慧”,面对受到打压的同胞,为了加强身份认同,提供支持,他们前往全国各处秘密建立犹太会堂,开办犹太教育学院。在犹太民族的凝聚这方面,哈巴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犹太传统教育机构叶希瓦
但在1917年到1940年间,从苏俄到苏联,二十多年中几乎所有行动积极的拉比都受过牢狱之灾,期间学院、会堂逐一被毁,当意识到即将面临根除的时候,哈巴德的第六代领导人约瑟夫首先前往波兰华沙,后为逃离纳粹去到美国,最后定居在美国的布鲁克林区。
尽管约瑟夫拉比的一生中受到多方的打压,身体已不能够支撑他亲身进行哈巴德运动,但他仍积极建设学院,并且教导拉比随后将他们送往其他城市。这种方式之后被他的女婿发扬光大——门戴尔·施尼尔森拉比。
施尼尔森拉比,20世纪最伟大的拉比之一
施尼尔森拉比是哈巴德的第七代领导人,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拉比。哈巴德在他手下蓬勃发展,如今我们国内有的“哈巴德中心”(Chabad Center/House)就是施尼尔森拉比提出来的。当时,他呼吁哈巴德主义者开放自己的家,为世俗犹太人提供一个“榜样”,规劝他们回归犹太律法。除了在社区开设,施尼尔森还陆续在大学中建设“犹太人中心”,以传统知识教授、传统节日庆祝给犹太学生身份认同感和家的感觉。
“宣教”运动对于二战之后受到重创而出现大批转向世俗、身份认知动摇的犹太民族来说,尤为重要,它的目的就是让世俗犹太人回归。这也和哈巴德主义者所认为的四个递进的“义”或者说“爱”有关,从最低体现的以诺——只关注自身道德的自私到最高体现的摩西——连罪人都关心的完全无私(摩西为拜金牛犊的人们求情)。因此宣教运动本身,也是哈巴德思想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拉进了正统派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在以色列能看到各个宗教派别和睦相处,也有部分这个原因。
北京的哈巴德中心,建于2001年
哈巴德中心对非犹太人是不开放,犹太教对外是不传教的。犹太人是遵守613条犹太律法,非犹太人则是遵守“诺亚七律”。“诺亚七律”是基于一神教信仰基础上的7条伦理道德体系,到现在得到不少国家政府的公开支持。
诺亚七律是犹太传统律法,据说是由耶和华在大洪水后,直接给与挪亚子孙的戒律。犹太人相信这是所有人类都应该遵守的命令。
因此,哈巴德主义者与非犹太人之间一直有着友好关系,而且外加他们对现代科技并不排斥,反而认为能够更好地发展哈巴德,因此哈巴德才能设立到七十多个国家,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也因此,哈巴德就成为当今犹太人生活中最具活力的社交场所之一。在中国多的时候曾有14个哈巴德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四川、云南、香港和台湾,其中上海的最为活跃,但受疫情影响,人员大量减少,目前一些哈巴德中心有些难以为继。
撰文丨Osher
参考来源:
About Chabad-Lubavitch,Chabad.org
你还对哪些话题感兴趣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投稿及info@israelplan.org
所有内容可免费转开白请文尾留言
更多以色列与犹太相关内容
请关注“以色列计划”
波兰白求恩:犹太国际主义医生傅拉都
▷ 中犹是全世界被讨论最多的两个民族,没有之一
▷ 重磅 | 中以元首首次通话,重点都在这
 点赞+在看,好文自然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