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了学校给的一张175.5美元的支票,这是我上个月在食堂打工的收入。
本学期,我申请到了在学校食堂打工的机会,每小时工资是9美元,比学校所在的弗吉尼亚州的最低工资(每小时7.25美元)要高一些。我的活儿挺多,从切蔬菜、切鸡肉,到为同学们盛饭、包三明治,再到整理餐具,都是我的份内事。
高中毕业那年,我曾在老家福州的一家面包店打工过,每小时的工资是8元人民币,只够买这家店里的一杯柠檬茶。那时我的主要任务是摆放面包和给客人准备饮料,不过只要闲下来,领班就会叫我去打扫卫生,上班时间整个人忙得像陀螺。相比之下,还是美国食堂的工作氛围令人愉快。
在学校食堂上班的第一天,老员工们见来了新人,便纷纷做自我介绍,并尝试记住我的名字。每次去上班,他们都会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领班给我布置任务时,总少不了说声“谢谢”,让我觉得受尊重。
我选择在课余时间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能够和普通的美国人接触。食堂的固定员工以有色人种居多,且大部分是移民。他们有的已经在美国居住了几十年,但是因为没有大学文凭,英文又不太好,只能在食堂里打下手。
韩国裔的格莱斯今年50出头,在食堂的亚洲炒面摊工作。她18岁那年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因为长相漂亮,年轻时还在洛杉矶当过模特。后来她嫁给一个美国白人,前几年随丈夫来到我们学校所在的威廉斯堡落脚。在食堂的固定员工中,还有来自菲律宾、印度和摩洛哥、巴西等地的移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摩洛哥男青年。他在老家上过大学,念的是哲学专业,毕业后当过老师。为了实现“美国梦”,他移民来到美国,目前在学校食堂当洗碗工兼管饮料机。他会说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除了在学校食堂的工作外,他还在威廉斯堡的一家餐厅打工,并且业余时间在当地的一所社区大学读护理专业。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在美国当护士。
在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中,除3个担任主管和主厨的白人外,其他都是黑人。一个50来岁的黑人大叔已经是4个孙子的爷爷了,而35岁的女黑人梅兰妮则至今未婚,她的妹妹今年刚被招进学校食堂,姐妹俩分别在色拉摊位和三明治摊位工作。
25岁的黑人艾雪莉和我关系最好,她是有3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梦想成为化妆师,这可以从她每天的不同打扮看出来。万圣节前夕,她还神秘地让我猜她会在那天如何装扮。原来,她把自己扮成了巴洛克时期的女人。
艾雪莉的包里总放着各种香水。她说,没准别人也需要用呢。前两天,她还专门送我一些洗浴用品。艾雪莉特会夸人,即使别人穿着很普通,她也会想方设法夸奖人。我问她为何如此乐观,她说她相信上帝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安排,特别是在和丈夫离婚之后,她从艰难的生活中学到了更多。

作者陈韵正,系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大二学生。2006年随父母旅居美国18个月,亲历美国中小学教育。期间为中青报撰写专栏“童眼看美国”,回国后与父亲合著的畅销书《大小眼看美国》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涉足亚、非、欧、美27国。本文于20151118号发表在中青在线网站。本文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布媒体。查看原文请点击本文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

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订阅本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点击本文右上角“视角”链接进入首页再点击“关注”即可订阅。订阅后回复“申请”可收看:
- 写好大学申请个人陈述的诀窍;
- 应对“奇葩”申请文章的“奇葩”攻略;
- 如何正确选择暑期项目;
- 如何在招生面试中展现最好的自我;
- 大学申请推荐信实用攻略;
- 孩子上大学,父母要找招生顾问吗?
回复“教育”可收看:
- 对教育目的最深刻和理性的阐述;
-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
- 何谓好大学;
- 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 中国教育的死穴和申请美国名校的命门;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回复“择校”可收看:
- 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择校决定;
- 观美剧识大学——加州理工是你的“菜”吗?
- 学校那么多,到底怎么选—大数据告诉你;
- 耶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招生哲学;
- 眼见为实——凌晨的芝大图书馆。
回复“人物”可收看:
- 他不经意拯救了全人类,但99.99%的人不知道他是谁;
- 我在芝加哥大学的求学生涯以及金融学发展沿革;
- 沃伦•巴菲特非同寻常的教育经历;
- 她用生命照亮人类的历史;
- 影响人生轨迹的一次晚餐。
我们是教育信息分享公益平台,欢迎各位关注订阅、提供内容或参与翻译工作。读者如有任何问题与建议,均可通过回复本号留言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