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卡片,关注毯叔看更多好文
开篇先放视频:
钱其实很好赚,听我给你盘个遍。
想看更多视频,点击👆关注我的视频号:
毯叔事务所
下面我还为大家贴心准备了文字版。
———————————————————
写下今天这篇文章,因为最近有些事挺受触动。

之前说过,我有个外甥学金融的,今年刚毕业,自己在北京一家期货公司找了份运营工作,迈向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
前几天,受我老家的表姐之托,我去看望他问问他工作情况。
小伙子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状态不太好,我一问才知道,他对目前这份工作的内容和环境都不适应,觉得不是自己想要长期从事的行业。可天天事务性工作又太多,从早忙到晚,连思考和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图源:网络
我问他发现不适合为什么不干脆辞职。
“我不敢辞,怕找不到更好的了。” 外甥有点迟疑:“而且辞职了,我连下个月房租都付不起了。”
“管你爸妈先要点,让他们帮你啊。”要知道,我表姐是个生意人,房租钱是绝对出得起的。
“不!我都这么大人了,不想啃老!” 外甥被我这么一问,表情变得难堪又倔强,憋了半天,憋出这么一句。
然后就再也不说话了……
图源:《家族的形式》
▼▼▼
说真的,都是从要啥啥没有自尊心却爆棚的青春期走过来的,我外甥这个年纪男生的心态,我比谁都了解。
而且这些年,和我外甥一样的年轻人,我实在是见过太多了。
他们普遍年龄在大学毕业三年以内,聪明,学历不错,背景不错,也能吃苦,对自己狠。
但最大的共性也有两点:
第一,思想不够成熟,对这个世界认知还不够深刻。
第二,在这种时候,却自尊得过了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所谓的独立当成了最好的坚持。
具体表现就是,非要自己找工作,自己辛苦攒钱,自己忍受艰苦环境,自己把苦往肚子里咽,一旦毕业,立马就和父母划清界限,拒绝家里的一切资助。
美其名曰:不想啃老。
图源:《我的事说来话长》
可这样真的是最优选择么?
我是学经济的,经济学讲究凡事都评估个成本与收益。
越是详细评估了年轻人的成本与收益后,我越是有一个逐渐明晰的建议,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我强烈建议大家——
啃老三年,再去赚钱。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拆解下这句话。
首先,这句话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段:
3年。
为什么是毕业三年?
因为这段时间对每一个走向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再重要都不为过。
图源:《闻香识女人》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就30-50年,而最重要的就是前3年。
根据职业发展成长---探索---确立---维持的规律,你只有在前三年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后面所谓的10000小时定律才能发挥正确的效能。
是的,虽然所有的职场剧集和成功学书籍,都在致力于展现一个用心和努力就有回报的公平世界,但这种情况对于90%以上的打工人来说,并不存在。
所以年轻人「努力和用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努力和用心就能有所回报的行业或公司」。
这才不是错付啊!
拿我来说,我人生中80%的痛苦和折腾,都用在寻找一个好行业好公司上了,但这个时间段,只占了我整个职业生涯的20%不到,也就是刚毕业的前三年。
终于找到这样的环境之后,一切就都顺风顺水起来,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占了我职业生涯的80%,但回想起来,我所花费的思考和辛苦,顶多只有20%。
图源:《半泽直树》
现在的职业生态千变万化,可选择的方向也五花八门。一个年轻人,如何能保证他懵懵懂懂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个「努力和用心就能有回报的行业或公司」呢?
太难了!
那怎么办?试啊。
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公司都用心地工作,但也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行业,一旦发现这里不是正向闭环,及时止损,抽身出来,去找更适合自己的土壤。
真的,在你试错成本最低,回报却最为丰厚的时候,越早验证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反而越有帮助,因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马云都说了,25岁,不要害怕犯错误,每一个错误,都是一次收入。
图源:《家族的形式》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盲目试错,每次都能吸取错误的教训并加以纠正,最多三年,你一定能找到那个「努力和用心就能有所回报的行业或公司」,然后在这里踏踏实实安定下来,用心和努力地工作,把人生的路越走越顺。
但是但是但是,我见过的更多年轻人,与此正相反。
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不看好一家公司,还是千方百计赖在垃圾环境中不走,蹉跎光阴岁月,对于改变,极度焦虑,极度恐慌。
说到底,还是太计较短期的利弊。
如果换了公司工资变少怎么办?如果没了饭补是不是太不划算?地点变远了要重新租房,房租涨价了怎么办?
图源:《家族的形式》
年纪大了以后,我越来越认同,钱是一切问题里第一个可以被排除的问题。
可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它一定是首要问题。
本来工资就少的可怜的毕业初期,所有的思索维度都只能停留在物质的比较和生存的需求上,自然无法想的更多元,更深远。
所以这个时候,你最需要家庭的金钱支持。
这种支持,与其说是一种物质的补贴,让你能付得起押一付三的房租,能买的起更高效的电脑和手机,能度过青黄不接的职场初期。
不如说,是给了你敢折腾的底气和无所畏惧的后路。
裸辞不要紧,工资变少不要紧,反正有家里为我托底。
图源:《家族的形式》
千万别在这时候强调和坚持你所谓的独立。
表面看上去,咬碎牙把苦往肚子里咽的你,在父母和其他人嘴里,是一个不依靠家庭独自打拼的孩子。
但你在这其中走过的弯路,错失的协同溢价和成长的机会,都是你的机会成本。
而你的年轻时光也就那么几年。
接下来,咱们再来谈谈这句话的另外一个词:啃老。
什么是啃老?我认为有两种理解方式:
1.广义上的依赖长辈资产,需要长辈提供物质帮助
2.狭义上的不努力不上进,将长辈作为提款机使用
狭义上的啃老,不消说,人人怒其不争。明明已经成人,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却赖在家里好吃懒做靠父母供养过日子。这种人有一个词形容,叫做败家子。
图源:《北辙南辕》
广义上的啃老,当然包括狭义那一部分,更多所指却是其外延。它包括,年轻人,在成年后青黄不接的阶段,接受父母的物质帮助,以更早获得更好的人生。
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一直鄙视的都是狭义上的啃老,可很多年轻人却误会这个社会所不容的是广义上的啃老。
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过,我是第一年考研失败,家里蹲一年才又考上的研究生。
当时我心里既自责又愧疚,觉得自己20多岁大男人毕业了,不赚钱还花钱,无颜面对父母,就把自己封闭在其他同学的寝室里,蹭别人的寝室和自习室复习。
图源:《家族的形式》
后来我妈来北京看到我的惨状,第一时间就给我钱强迫我租了个考研学校附近的昂贵单间,还给我买全各种生活用品,在北京照顾了我三个月。
我有了好的学习环境,解决了后顾之忧,第二年考上研究生后,我妈特意和我说:
“我知道你当时不好意思,但碰到难题,一定要和家里说,不要自己偷偷摸摸去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在你现在这个年纪,根本想不到什么解决方法。就算真有,也许是最差选择,兜个大圈子。
更何况,爸爸妈妈从心底愿意帮你,我和你爸现在身体还行还能挣点钱,不指望你给家里挣钱,你不要有心理压力。
有一个词叫放长线钓大鱼,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投资你这个潜力股,等你将来找对了自己的方向,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不再被生活所累,你回报我们的日子还长着呢。”
图源:《家族的形式》
所以,我想和你们说什么?
真的,大多数的父母,除非家里条件太差,无法让孩子啃。
只要自身条件还可以,都是心甘情愿让子女啃老的。
没有人会不想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孩子一把。也完全不会因为你啃老而对你有更多索求。
本质上说,这是由社会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在以前父母的年代,大学毕业了,分个工作;工作几年了,分套房。一个人明明有能力,不学习,不找工作,在家一躺,没钱伸手。啃老?可恨吧?
但现在,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的差距已经越拉越大,一个人大学毕业了,哪怕出身985,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工资不见得多高,一不小心就996。工资减去吃喝住行,存不了多少。更何况再怎么努力拼命,攒钱速度也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图源:《家族的形式》
父母不傻,全都看在眼里。
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还希望家庭阶级不坠落,孩子有个相对轻松的人生,最优的方案是什么?
让孩子一个人单打独斗么?不!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单兵作战是一种不妥的做法,除非你只能单兵作战。
最优秀的方案是,全家人不分彼此,共同保住家产并使其稳健增长。爸妈有储蓄,年轻人有潜力,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力争让全家资产连年增值。
图源:《欢迎来到阴阳屋》
这很好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估,父母的赚钱效率肯定比毕业三年内的年轻人要高。这时候父母拿钱支援你,相当于给了你更多选择去追求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探索更好的生活。
你拿到钱奋发努力,用钱换取宝贵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三年后等你赚钱了,再连本带利还回去,父母和你,皆大欢喜。
这就好比商业投资。那些不拉投资的公司基本熬不到盈利那一天。而那些一开始就几千万融资的公司,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就能够稳定盈利。
养育后代就是投资。你让一个人成年之后不向父母要钱,就好像让一个公司成立之后不融资。要是你十分有能力,很能赚钱,你父母甚至可以继续投钱,让资本的雪球滚起来。
人生么,本来就是一场接力赛,父母的接力棒到了你手里,你岂有不接之理?
接好棒保住成绩,拼尽全力跑得更快才是硬道理。
图源:《阿甘正传》
说了这么多,再去回看“啃老三年再去赚钱”这句话,我必须重新提下这个十分重要的限制条件。
就是啃老“三年”这个时间节点。
是的,这件事是有时间节点的。
因为年轻人的试错必须有时间限制,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一个年轻人折腾,适应和找到那个对的行业和公司了。
如果三年还没找到,那么大概率,他一生都找不到了。
图源:《家族的形式》
而三年,也足够让一个年轻人从青黄不接中理出头绪,慢慢积累起自己的经验和财富了。
在三年之内,我们啃父母的人脉,啃父母的资源,啃父母的钱,能够给我们带来最直接快速的帮助。
但三年后,这份帮助的效果只会逐步递减。直到有一天减为0,甚至成为负数。
因为这个阶段的我们,已经在父母的托举之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看到了巨人肩膀上的光景,接下来,该换过来,我们来承托父母了。
是的,父母也会老,会需要你的照顾,也会有他们“特别难过”的三年,记得他
图源:《请回答1988》
其实说白了,啃老三年再去赚钱,就是另一种南水北调,虽不光荣,但这就是生活,普通人的生活。
既然都是普通人,就请大家记住:
千万别把向家里隐瞒困难当成你的独立坚强,但也别把不得已而为之当成理所当然。
更重要的是,别把暂时的啃老当做永久的索取。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认识这么久,我可不想丢掉你。
你也许还想看:
点击
关注毯叔
回复“盘钱”领30本财商好书
想和毯叔近距离接触,一起聊天谈钱
请添加微信:guanzhang3
添加时请备注“读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