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199
说到范伟,你脑海里浮现的是怎样一个形象?
小品里老被骗的憨傻厨师?
给up主提供“彪学”剪辑素材的范德彪?
还是在转型大银幕后,窝窝囊囊的中年小偷?
外表摆在这,他似乎很难跳出市井小民形象的框。

这不。
这回又担起了卧底的角色。
对着日军点头哈腰,成天提两瓶小酒去“刷脸”。

还努力学着日语,当好日本人的传话筒。

但看久了他的笑容。

嘴角上扬的角度没有变化,帽檐垂下来的阴影遮住双眼。

嘶……怎么慎得慌?
这回。

演得是哪出?
《铁道英雄》
津浦铁路线,一条极其重要的铁路交通线。
从天津修到南京浦口,无数物资人员在此跨越大半个中国。


日本侵华后,迅速抢占了这条要道。
钢铁、木材、武器、粮食……

侵华物资在这条线路上被运送到各个战场。
其中一站,山东枣庄,出了个后世有名的队伍——
鲁南铁道大队。
是一支由铁路工人、矿工组成的抗日小队伍。
他们表面上受限于日军,干着体力活。
实际上一次又一次地截断日军物资、密谋暗杀活动

队伍规模很小,大多时候只有几十个人,最多时也不过300来个。
却能攀车厢、炸轨道。
多次破坏日军计划的同时,靠着精湛的战术和对地形的熟悉,隐藏自身。

最传奇的,是他们竟然能将日军几千人封锁在村庄内,逼投降!
对于这支队伍,大家可能听说过“铁道游击队”或“飞虎队”。
因为同名小说、电影的影响力极大。
所以这次的《铁道英雄》也备受关注。
不过实际上《铁道英雄》的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
导演重新依据史实和对英雄后人的探访。
结合如今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重新创作出了几个重要角色和主线故事,便于我们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结果也显而易见。
随便打开一个平台,口碑都绝对能打。
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又燃又酸。
,在游击任务的分配上。
开篇,就是一段精彩的暗杀戏。

几个蒙面黑衣人从茫茫雪地里翻过围墙。
屋内,是声色犬马,日军特务们寻欢作乐。

一声令下。
电灯齐暗,几人悄声入门。

蒙、勒、刺。
几下便利落了结目标。

再蘸着血,在纸上写下“杀倭灭寇”,一刀钉在案发现场。
又有在雪夜。

他们在林中疾走,赶着火车进站前的降速。
找准时机,发射弩弓,勾住车厢

再借力一个飞身,轻盈地落在火车上

一手抓住麻绳,一手挑开厢门上的锁。

把火车里的物资一箱接一箱地扔出来,再运给己方的八路军。

描述起来简单,但步步是险招。
既要有力扒上火车,又要迅速辨别车厢是否正确,还要隐匿身形不被发现。
稍有差池,牺牲性命不说,顺着工人名单一查,队伍全都要暴露。

发现没有?
《铁道英雄》视觉风格并不像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那样,强调牺牲的悲壮性。
而是用武侠片般的运镜,凸显出英雄的风骨感
而人物关系的加持,也让观众有一股熟悉的感觉——

这五人组,像不像游戏里鼎力配合的团队?
当然,视觉上唤起观众代入感,不代表影片本身就被娱乐悬浮化了。
《铁道英雄》并不是一味追求爽,而是调整了“悲”的比例。

在前期,最揪心的一场戏,莫过于日军的“杀鸡儆猴”。

是一群训练有素、阴险狡诈的敌人
重要特务被杀,日军将领怀疑上了铁道的工人们,却没有实际证据。

他们想逼出幕后凶手,便绑来几个不听话的,当着所有人的面虐杀。
尖刀刺进身体,还要旋转几圈。
大雪吸声,工人们痛苦的呻吟却依然强烈刺耳。
用“残暴”一词概括日寇的行径,都觉得轻描淡写。
然而铁道大队的人,不能动。
他们的背后,是前线的八路军,是全中国的希望。
为了保全大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事的工人们痛苦万分地死去。

他们咬紧牙关,我们感同身受。
好戏在精不在多。
这一场无辜者受刑,不仅狠狠刺激了主角团。
更让观众燃起了斗志。
那份燃,是血肉堆叠起来的燃,震撼人心。
而酸,是心酸,是眼窝子酸。
铁道大队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很霸气。

实际上是一群什么人呢?
修理火车零件的、推着小车运输铁皮的、守着炭炉等添火的……

全是真正的、不起眼的工人们。
队长老洪
(张涵予饰),级别高一些,是工厂里的工段长。

专业能力极强,因此熟悉每一列火车与轨道,是小队的最佳指挥。

张涵予的外形,硬汉中带着文人气质,这与老洪的人物形象也很配——
谋筹划略,胆识过人。
在队伍中,他是个收敛着脾性的队长。
趴在雪地等待列车时,他强调不能乱开枪。
日军虐杀同胞时,他狠狠攥住兄弟掏出的小刀。
小不忍,乱大谋。
铁道大队的队员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有时会冲动行事。
为了全队,乃至后方的安全。
老洪更是要多承担一份责任。
而收敛着脾气,不代表会在这种环境下宅心仁厚。
有一场戏,派爷印象非常深刻。
工厂里出了个叛徒,差点暴露了他们的行踪。
老洪锁定了人,三两句话就找到了对方言语里的破绽。
于是拔下屋檐上凝结的冰锥,毫不留情地插进了叛徒的脖子。
那手起锥落,十足潇洒,影厅难以自抑地响起抽气声。
哪怕是赴死,老洪也是从容不迫的。
正好帽檐,对着虚空说了一句“兄弟们准备好酒,马上就见面了”。
像点燃嘴上的香烟一般顺手,点燃了身上的雷管。
英雄本色,便是如此。

如果说老洪是最像英雄的英雄。

那么调度员老王(范伟饰),就是“最不像”英雄的英雄。
出场时,他领的是张“汉奸牌”

作为火车站的“两朝元老”,他独身一人,吃住全在车站。

德国人建铁路的时候,他给德国人传话。

日本人占了车站,他又给日本人当扬声器。
在工人眼里,老王是被唾弃的“日本人的狗”。

而隐藏在讨好笑容下,他冒着巨大风险,将第一手情报数次传送出去。
不得不说范伟对这个人物的拿捏实在精湛。
那谨小慎微的度,多一分显得奴颜婢膝,少一分又担心暴露。
老王习惯了带着面具生活。
一个“汉奸”怎样获取信任?
对着文官,他表达亲近,时常抓一把花生,拎两瓶白酒。
和“掌柜的”学点日语,再教他些山东话。
对着掌权人,他露出紧张和恐惧,把背弯的很低。
连递上花生的手都是哆嗦着的。
怕死、老实、愚钝。
这是敌人最愿意接受的汉奸样子。


但日军们忘了,这个看起来成天喝酒喝到浮肿、对着工人们狐假虎威的“老奸贼”,住在车站里四面都是玻璃的房间。
看着很透明,其实最会演。
从忍辱负重,到笑着走向死亡。

老王的背逐渐直了起来。
语气也逐渐显露出原本的血性。
讲故事?我讲你奶奶个腿儿!
老洪与老王,两人一明一暗,配合不说十分默契,却也没有误会。

这也是《铁道英雄》的一大优点:
不必为了追求反转而刻意隐藏身份。
前线与卧底携手,反而更加真实,靠战术的配合,同样能牢牢吸引住观众。

《铁道英雄》拍的,也不仅仅是铁道大队的那些人。
在群像塑造上,它能让我们分得清铁道队的弟兄们。

聪明机警的神枪亓顺、嫉恶如仇的修理工亓鲁、看似嘴上不把门其实是传递信息一把好手的林栋……

他们各司其职,有人奋战牺牲,也有人坚持到最后。

但更赚派爷眼泪的,是那个“走向英雄”的石头。
他是列车上的清洁工,父兄死于矿难。
年纪很小,还没能培养出什么愤恨侵略的情怀。
只知道在老王让他叫“爹”时,坚持不开口。
但下一刻又会被递上来的一个苹果“收买”。
这股单纯,让老王忍不住把他真的当作儿子。

两人,一个孑然一身,一个了无牵挂,成了这暗流汹涌的车站里,最温暖的颜色。
石头的成长,在老王被捕后。

老王被五花大绑,依然扯着笑容,却在看到石头的时候再也笑不出。
这是最后一眼,最后一次温情。

那句老王怎么逼都不愿喊出口的“爹”,最终被火车的轰鸣声掩盖。

无声的力量,有时比吼声还要沉重。
最终,石头也登上了那列火车。

用老王送他的小刀,捅向敌人。
其实,谁说英雄只有一种形态?
有的人顾大局,有着拯救民族的责任感。
也有的人,是为爱的人而战。
有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战中磨练出经验。
也有的人第一次拾起武器,就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他们都有着相同的血性骨子里的勇敢无畏

这就是中国人永不服输的精神。
派爷很喜欢《铁道英雄》这种,无论在戏内戏外,都对年轻观众给予了关怀的主旋律影片。
越是年轻,越是需要铭记那段历史。
而“Z世代”们喜欢什么?
贴身肉搏的酷、一枪逼停火车的爽、等待少年成长的暖……
没有反复强调价值观的说教。
就连队长赴死,都拍出了一种“真男人绝不低头看雷管”的艺术感。

牺牲,当然是沉重的。
但理想之光正从这些英雄的牺牲中迸发。
英雄没有固定的形态,主旋律也不必强行套在悲情叙事的模子里。
燃,不也是一种能够铭记的激励?
如果每一个买票进场的人,都能被雪夜里亮彻天际的爆炸火光而感动。

那么这部片,就足够优秀。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在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