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753天
真可惜~
转载自:我想逗乐这闷闷的世界
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以为会是酸菜或者老谈差点拿到了上综艺的机会?或者也有可能是小编去面试的?
都不是,是来自我想逗乐这闷闷的世界的唱不完的情歌。
几个月前,他收到了这则消息震动了整个医学生的朋友圈。

《令人心动的offer 第三季》要在医院拍了,医学生们可以报名参加选角了。
《令人心动的offer》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前两季都是律师行业,这一季竟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医生。

后台也有小伙伴们来问我,“情歌你要不要参加?
然而,我的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有一点想笑。
老子早就报名了好吧?比你们这些普通医学生早知道了好久。
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今年的5月份,一位大佬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海报。
我一看,《令人心动的Offer 3》选手招募,列出三个条件:
1. 知名医学院在校生或医学研究生为主(拥有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医师资格证者优先)。

2. 二级学科以外科为主。

3. 人物性格饱满,表达力强。
真的,感觉这个招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萝卜招聘。

于是,我就扫描了二维码,加了微信。
编导老师询问了我的情况,第一步让我提供一些基本的资料,包括个人简介、详细的简历、形象照以及个人介绍的小视频。

个人简介嘛,那一大堆title就来了呀!
形象照,必须上最骚气的。
然后就是个人简介的小视频,录了一段,发送。
好家伙,竟然嫌弃我像个小矮人??

我像小矮人么?我就是小矮人好吧?既然如此,那就重新录一段,穿上我心爱的白大褂,内着只有结婚时候穿了一次的衬衣领带,佩戴上我1800块的littman听诊器,我就是最靓的规培仔。
世界上还有不为我倾倒的编导老师么?

果然,老师跟我约了第一次线上面试。
那一天,我也是同样的装备,然后躲在医生办公室里,生怕被科里老师们发现。

面试的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大概内容就是问你一些个人的经历,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比如,你对现在的医学科研现状的看法,你行医过程中最委屈的一段经历之类的。
我侃侃而谈,喋喋不休,面试结束,肾是满意。不对不对,肾不满意,原本十几分钟的面试,整整花了快一个小时,肾憋尿都憋坏了。
面试完成后,我已经开始幻想自己上电视的场景了,和各路明星近距离接触。

可以帮朋友们要签名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又没有任何消息了,我甚至都已经忘记这个事情了。

七月份的时候,编导老师突然通知我进入二面了,让我准备一下,这次可能会考比较专业的问题。
她还告诉我这次节目选择心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三个科室进行拍摄,让我选一个。

作为胸心外科的研究生,我表示大为不服,凭什么没有胸外科?
“老师,我选神经外科。”
事已至此,节目组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也是和浙二医院以及各个科室的主任反复沟通的结果,我也只能接受了。之所以选脑外科,一是我是外科基地的肯定选外科专业,二是我轮转过脑外科,相对还熟悉一点,三是我自己在脑外科开过刀,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通知很急,第二天就要线上面试了。

我早早的准备好,甚至还提前打开了电脑,把脑外科的PPT打开,临时抱佛脚学一学。
面试开始了,编导老师简单安排了一下,考官就进来了。

“你XX医院的啊?”
“老师,是的。”
我们医院实力不比浙二差,这点倒是要有自信。

“你胸外科的?”

“对的,老师。”
“那你轮转过脑外科么?”
当时,在0.002秒的瞬间,我的脑子的转速达到了惊人的3000RPM,达到了V12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总成,为了达到更好的面试效果,我说了一句让我后悔半辈子的话。
“没有。”
有一说一,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本院脑外科规培轮转还是有点水分的,自己也不是特别认真的那种,轮转下来就写病历搬砖了,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还是心虚的说了一句没有轮转过。

“好的,那我们接下来就开始考试。”
老师打开了一个PPT,每一页都是神经外科专业的问题,内容很详实,有问答题、病历分析、英文翻译等内容。

我靠着自己一点浅薄的脑外科知识,磕磕巴巴地回答着。

“你胸外科的,答成这样,还可以了。来看下一题。”
我看了PPT,是一个病例分析,老年女性,突发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然后做了急诊头颅CT。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高信号
我一看,好家伙,这脑室都是高密度信号,结合症状, 是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人的诊断考虑是?”老师问道。
“蛛血!”我终于遇到一道自己有把握的题目了,兴奋地说出了口。

“你没在脑外科轮转过?我怎么不信呢?”

万万没想到,一句蛛血暴露了自己。蛛血是脑外科、神经内科医生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简称,没轮转过的医生,确实很少直接这样简称。我也是听脑外科的老师们这么说,自己才记住的。

我尴尬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面试题目难度也逐步加大,还有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问题,动脉瘤两种手术方式优缺点,以及如何跟家人谈话的问题。
不得不说,浙二老师的水平是真的不错,感觉题目出的都很到位,虽然是比较基础的题目,但确实都是神经外科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考验你知识掌握程度的好题目。

我就这样结束了二面,“等通知吧。”

我对自己考试的表现还算满意,就是对自己撒谎的行为后悔不已,觉得自己耍小聪明的行为多此一举,但还是有点期待能上一次电视。
等着,等着,等了2个多月。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已经开播了,显然我没有上。

失望嘛,肯定是有的。但心中的一个石头也算落了地,如果真上了,就要为如何跟主任解释、如何跟医院请假发愁了,就算上了也不一定能去。
可以想象以下场景:
“主任,我要跟您说件事。”
“我要上电视了,跟您请个假。”
“好事呀,多宣传一下医疗,宣传一下我们科室,上的什么节目呀?”
“令人心动的offer。”
“所以你是去其他医院拿offer去了是吧?你是不愿意留下来喽?”
想想就贼尴尬,更何况请了假参加节目,规培还要延期毕业。

现在,节目已经开播了,伴随着节目开播也有了很多网上的争议。

有人说正儿八经的医学生和大佬就不会参加这样的节目,想上节目的都是没啥本事想火的人。
这话有点道理,但我想为参加节目的选手说两句话,也是解释一下自己报名的动机。

我总觉得医生的职业生涯是按部就班、线性增长的,稳定是稳定,但生活似乎缺乏了一点变化。我总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如果在你几十年的时光里,能获得更多不平凡的体验,那就是一种成功。
这些选手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体验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精彩,又何必拘泥于所谓的找工作呢?
很多人把医生职业生涯的成功狭义地定义为发论文、拿基金、争帽子、当主任,甚至出任主委、评选院士,但这一条路又是多么狭窄和内卷呢?
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未必不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
现在,节目已经开播了,我还没来得及看,据说评价还不错。这也反击了节目刚开始策划时那些所谓不看好的评论。
能在更高的平台上,把医生和医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示在观众前,促进大家对医生、医学、医疗的认知,这何尝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
祝这些选手都能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魅力,祝这档综艺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来自一个落选选手的祝福
一个看过这个综艺的解螺旋小编:《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这个综艺开播至今一直在医学人中争议不断。很多医生都说它拍得太假。选的选手能力差到让人感觉自己比他强多了。还有人觉得节目组为什么要脑壳坏掉来拍医学圈?拍漂漂亮亮的法律行业和金融不好吗?何必自砸招牌。
首先它就只是个综艺,不过脑子当休闲看看是可以看的。医学生千万不要信了节目!你未来真实的职业生涯跟它不是一回事!
其次,它是个综艺,是受众面非常广的一种大众的娱乐方式。在“医疗剧”已经错漏百出到让完全没有接受过系统医学培训只是看过病的普通人都能一眼看出穿帮、不合理的点的情况下,综艺成为了新的主流宣传手段
这个节目的受众对于是我们医学人每天都需要接触的——患者。虽然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从高考过后的微信热搜榜可以看出来,现在的大环境其实是想劝人学医的。毕竟医生,尤其是好医生,永远都缺。
在患者眼中,医院里永远都是满的,永远都在排队,永远都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才能看上病。等好不容易看上了,又看了不到3分钟就结束了。然后就是漫长的排队检测,检测完了还不一定当天能出结果。等结果出来了,去给医生看检测结果又是新一轮的漫长排队。排除严重的需要住院的,3分钟不到药单子开好了,接下来是漫长的排队结账、排队取药。
在医生眼中,看不完的患者,不知道几点能吃上饭,甚至于这一天能不能吃上饭,喝上水。门诊、手术、住院查房、大夜班、小夜班、白班永远不停。更可怕的是还要担心医闹。在诊室、病房里大吵大闹已经是小事了,伤人乃至杀人,需要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才是最可怕的。
当然,人多的现实无法改变。尤其是持续了一年多马上要到达两年的疫情之下,医务人员的存在变得无比的重要。但相当多的患者忘记了
医生只是一个职业
是技术工种
不是服务人员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讲,《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这个综艺有在提醒大众这件事情。这对于我们医学人来讲是一件好事。
当然有好的出发点不一定能在最终收获好影响或结局,不要忘了披荆斩棘的后期
小编会持续关注这个节目,希望它能给我们医学人的生存环境能带来好的微小的影响

END
撰文丨解螺旋
排版丨豨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