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创星天使轮项目「一影医疗」获得6500万A+轮融资,「一影医疗」是一家专注于手术室等治疗场景的医学影像设备公司。此轮融资由光大控股独家投资,将用于进一步拓展术中3D影像设备产品线,并布局纵向、横向产业链合作。
PART 01
瞄准治疗市场的影响需求
期望成为行业发展的入口和基石
2021年初,「一影医疗」的面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术中移动式3D C形臂设备上市,至今已经在国内多个三甲医院装机使用,并与国内外多个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导航实现连接,实现一整套精准骨科手术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于动脉网

3D影像数据往往是精准手术的入口。基于影像数据,实施手术规划和实现多模态数据配准。但在诸如骨科、神外手术室等场景,由于环境限制,并且需要与手术流程深度配合,对于设备的体积、形态、操作便利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一影医疗」的产品团队通过多种“黑科技”技术在对标国际高端产品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小体积(变等中心设计)、大视野(三轴联动技术)深度参与、优化临床使用。多款创新产品正在研发中。
▲图片来源于动脉网
PART 02
3D C形臂对标国外高端,
更向整个行业开放独特借口
随着医学、材料学等上下游行业技术的进步,骨科技术不断向数字化、个性化、微创化、精确化和智能化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使用中的痛点就是学习曲线长,操作时间长。为此,「一影医疗」创新的提出影像设备与其它设备底层互通的交互方式,RoboLINK。
RoboLINK是「一影医疗」为优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流程,节约手术时间提出的一种开放式的连接协议。RoboLINK从设备底层打通手术机器人和术中影像设备的连接,除了支持传统的DICOM数据传输外,还将术中影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和曝光控制开放给机器人,将术中定位、成像和机器人手术流程融合,节约手术时间。

RoboLINK基于标准DICOM协议,无需额外的硬件连接即可实现手术机器人和术中影像设备合二为一。
PART 03
移动式能谱CBCT实现国产突破,
紧凑设计、超大开孔
除了C臂形态的3D成像设备,O形的3D成像设备同样应用于骨科手术室,并且实现更好的成像质量。除了骨科,O形的3D设备还可以拓展到神外手术室,与神外导航、机器人等设备配合,实现更广泛的术中3D影像导航。

《EvaluateMedTech® World 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报告中预测,2017年至2024年,神经科学领域将以9.1%的复合年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的设备领域。作为增量市场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配合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平台,医疗器械厂商可以将手术机器人和现有的医疗器械进行协同,拓展现有产品的可能性,以及在未来开发更多的医疗器械配合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外科手术。

据《2016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脑中风抢救非常讲究时效,越早治疗治愈效果越好。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脑梗塞的最佳方法之一,在发病后3小时内采取静脉溶栓,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可使患者的血管再通,超过6小时就失去静脉溶栓治疗的机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并发布了 2018 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车载的小型化移动CT是院前脑卒中诊断的重要工具。

「一影医疗」的移动式CBCT设备通过能谱成像技术,在低剂量成像条件下获得更优异的软组织成像效果;配合以移动式、小体积、大孔径等优势,实现便捷的术中成像,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应用。
中科创星
Portfolio
源杰半导体 | 天科合达 | 曦智科技 | 奇芯光电 
梦之墨深信生物 | 科凯生命科学 | 中科微光
果栗自动化 |矽典微|天擎航天|星空年代
骥翀氢能 | 中科微精 | 恩力固态 | 博萃循环
光舟半导体 | 赛思电子 | 传世生物 | 微纳星空 
博雅新材 | 中科物栖 | 中科凡语中科海纳
睿芯微电子 | 图迹信息 | 智谱华章 | 连心医疗 
中科驭数|西湖未来智造|复享光学 |卓翼智能
推荐阅读
Recomm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