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G网络已经开始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医生可以借助智能设备远程会诊,智慧教育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工业使用智能机器人极大提高生产力,当人们把中短期的眼光放在5G和其应用上的时候,我们发现AI是实现一切更快速度、更高效率、万物互联的“正主”。
“5G和物联网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这么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AI)既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三大尖端科技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称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它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人工智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人工智能的诞生、人工智能步入产业化、人工智能迎来爆发。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聚集了最早的一批研究者,确定了人工智能的名称与任务,被称为AI诞生的标志。随着2006年Geoffrey Hinton在《Science》上提出基于深度新年网络可使用非监督学习的训练算法,使得深度学习在学术界持续升温;2016年DeepMind开发的AlphaGo击败前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各国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和世界的面貌,为了抓住AI发展的战略机遇,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在这个赛道布局。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了由底层硬件、通用AI技术及平台、应用构成的产业图谱。大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背后的核心是数据。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商业生态中,“端”、“网”、“云”跨越了行业,是智能生态中主要的结构层次。中科创星据此形成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方法论——智能生态的“端、网、云”。“端”是数据的产生;“网”是数据的流动;“云”是数据的优化和迭代,而且利用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同时又发现新的数据需求。
由朝前科技和交大一附院联合研发的智慧好医院App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十分广泛,AI企业主要集中在AI+(各个垂直领域)、大数据和数据服务、视觉智能机器人领域。其中,AI+企业主要集中在商业、教育、医疗和金融等领域。智能时代,数据是灵魂角色,围绕数据的获取、传输、计算、存储、应用,人工智能成为促进第四次科技革命创新的内在源动力。
从中国来看,各垂直领域的AI企业同样集中。在各类垂直行业中,AI渗透较多的包括医疗、金融、商业、教育和安防等领域,当下生活接触的一切已经离不开AI。
从中科创星所投企业来看,截止2020年上半年,中科创星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项目已经超过60家,累计投资金额超过7亿元人民币。中科创星更多偏向于关注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布局了大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企业,打通了工艺和设备制造,基础硬件,基础算法,万物互联网络,技术平台,行业应用全产业链条。
“端”上重点布局传感器;“网”上关注新一代的通讯技术,包括5G相关的器件、光通讯、光传输,以及在卫星通讯方向也有所布局;“云”层面需要结合行业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都有分布。
\ 中科创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
视觉传感器:
鲲游光电(TOF diffuse、DOE)
爱观视觉(双目仿生眼、仿生鹰眼)
知象光电(光学3D扫描仪)
锐思智芯(DVS机器视觉芯片及模组)
智机科技(计算机3D视觉)
瑞识科技(VCSEL激光器)
飞芯光电(激光雷达芯片)
未感科技(远距离激光雷达)
洛微光电(3D传感)
隼眼科技(毫米波雷达)
中科虹星(虹膜识别)
中科视拓(计算机视觉)
安科迪(亿级像素智能相机)
听觉传感器:
芯声智能(智能语音芯片)
声加科技(端侧降噪、拾音算法及模组)
中科智加(声纹识别)
触觉传感器:
拜安传感(MEMS光纤传感器)
和其光电(MEMS温度传感器)
原位芯片(MEMS压力传感器)
嗅觉传感器:
光谱仪、丽恒光微(MEMS传感)
微纳传感(MEMS气体传感器)
盗火者(量子点光谱仪)
位置传感器:
诠视科技(VLASM模组)
华芯测控(光纤陀螺)
人体传感器:
惊帆科技(心率采集)
中科博锐(脑血氧采集)
智能芯片:
芯辰智能(神经类脑芯片)
合一智芯(AI IP)
智能显示:
鲲游光电(全息光波导器件)
惠牛科技(阵列光波导器件)
智能装备:
驭势科技(无人驾驶)
中科慧远(玻璃盖板视觉检测设备)
聚时科技(芯片封装视觉检测设备)
卫星网络:
九天微星(卫星物联网,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
中科天塔(卫星测控)
艾可萨科技(卫星存储器)
航天民芯(卫星芯片)
物联网:
中科物栖(新一代物联网平台)
知路科技(物联网解决方案)            
宏诚创新(血液物联网)
巨细科技(纺织物联网)
事凡物联网(林业传感系统) 
通信芯片:
奇芯光电(光子集成芯片)
橙科微电子(100G电芯片)
芯翼信息科技(NB-IoT芯片)
迈矽科(毫米波雷达芯片、5G毫米波芯片)
矽典微(毫米波芯片)
比科奇(小基站基带芯片)
芯朴科技(5G PA)
频岢微电子(滤波器)
迪威码半导体(高清视频传输芯片)
脑科学:
超微景生物(大脑双光子显微镜)
云计算:
曦智科技(光子计算)
本源量子(量子计算)
量子象(GPU数据库)
中科驭数(流数据加速器)
菲数科技(FPGA人工智能加速卡)           
梯度信息(混合云平台)
人工智能&大数据:
瑞莱智慧(第三代人工智能)
智谱华章(认知知识图谱)
中科闻歌(媒体大数据)
麦飞科技(农业遥感大数据)
连心医疗(智能医疗图像处理)
图迹信息(电力大数据)
中科凡语(机器翻译)
数起科技(财税大数据)
天际友盟(安全大数据)
哲源科技(生物医学数据处理)
英飞智药(AI新药研发平台)
基础硬件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中的底层核心环节是根基所在,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硬件设施的创新,反应到资本市场,即越来越多的资本及投资机构看向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硬科技”。
从所投资分布区域来看,目前中科创星所投AI企业数量TOP三的城市是
北京、上海、西安;
从投融资分布领域来看,近年来投资热点集中在
AI+、高端装备制造、光电领域、大数据及数据服务、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2020年6月10-12日“第14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中科创星荣获“投中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最佳投资机构TOP20”也是行业对中科创星在人工智能领域成绩的认可。
人工智能是当前产、学、研、投资界最火热的话题,其火热的原因就在于它作为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的前进又点燃了新的希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产、学、研、投资界最希望获得的答案是,它将会在什么时间节点如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