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播出后,
有人开始怀念尔冬升。
去年在节目里,
他毒舌、耿直,圈粉无数。
但是,这是真实的尔冬升吗?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下,
这些标签后,更多面丰富的他。
综艺《导演请指教》开播。
16位导演同台竞技。
制片人、影评人、演员、观众随意点评。
对立。互掐。
各方从场上撕到场下,真真假假上演了一出好戏。
赚尽眼球,好不精彩。
尔冬升没参加。
不过看热闹不嫌事大。
他一脸坏笑地说:“想看导演们怎么吵架。”
果不其然,节目画风成了“导演请吵架”。
不少网友怀念起有尔冬升的节目。
尔冬升是谁?
想必大家还记得他。
凭“骂人”出圈的人不多。
尔冬升算一个。
去年在节目《演员请就位》中,他点评犀利,直击核心,圈了一波粉。
举两个例子。
有一场戏,陈宥维和王楚然还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尔冬升看了一脸嫌弃:
“你演得很吃力,我看得很辛苦,看完了等于没看。”
对王楚然,他直言:
“像你这种外形的演员,全中国有多少?”
“你这种漂漂亮亮的,最糟糕是没有性格。”
对陈宥维,他骂得更狠。
“你那个哭很尴尬,好像在嚼口香糖,很可笑。”
“你连五官都没学会控制。”
这些被粉丝捧在手心的小偶像,哪听过这种重话。
王楚然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尔冬升不只怼小演员,对于郭敬明这种咖,他也没手下留情。
直接开炮:“你学的是什么体系?”
“你让我别冲着你,我有冲着你吗刚刚?
一向伶牙俐齿的郭敬明,被硬生生怼到哭。
还有张大大。
张大大表演《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片段。
原作张译眼神隐忍又克制。
而张大大呢。
缩头缩尾,眼神飘忽不定,还连着贡献几个白眼。
尔冬升沉默了几秒,吐出两字:“无语”
随即补刀:“你好像个小偷。”
这些片段播出后,尔冬升一夜之间出圈。
网友猛夸:“太敢说了!”
他一下子被贴上许多标签:
“反矫达人”“人间清醒”“毒舌”“耿直”……
且慢。
尔冬升真的如此吗?
他是一个人,而人是立体、矛盾的。
他不会永远毒舌。
更做不到人们心中的“永不妥协”。
所以我想和你们聊一下,“毒舌”标签以外的尔冬升。
真实的他,远比这些苍白的标签更有趣。

为什么尔冬升敢言?
他有得天独厚的底气。
在他面前,没人敢反驳“你行你上啊”——
因为他真的行。
尔冬升年轻时
论颜值,他当年也是极帅。
剑眉星目,俊逸潇洒。
是不遑多让的武侠片男一号。
尔冬升年轻时
论演技,邵氏时期的大侠,控制眼神是基本功。
至少一分钟不眨眼。
目光不飘,不躲,每一寸视线都经过度量。
尔冬升年轻时
眼神可深情,可凌厉。能瞬间切换。
尔冬升年轻时
所以尔冬升完全有资格说:“靠帅没用,得靠演技”。
他就是这么过来的。
作为导演,他见过成千上万演员,也有足够的话语权。
他培养了许多影帝影后。
袁咏仪靠《新不了情》获得金像奖影后;
舒淇靠《色情男女》获得金像奖,并得以转型;
秦沛因《癫佬正传》斩获金马奖和金像奖两座影帝;
张柏芝因《忘不了》拿下金像奖……
《忘不了》剧照
尔冬升本人作为导演,也获得过无数有分量的电影奖项。
懂演戏,会导演。
这便能解释,为什么张大大等“大咖”被批评后,也焉了吧唧的。
在专业上,这是绝对性的碾压。

不过,有资格批评是一回事,怎么批评又是另一回事。
尔冬升在节目毒舌开炮。
但实际在片场呢?
他并不这么干。
拍戏时如果需要调整,他会私下小声和演员沟通。
不会这样当众公开“处刑”。
“因为演员有时候很脆弱,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
那为什么在节目中会如此不留情面?
尔冬升也坦诚。
他解释了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为了节目效
综艺总归是个舞台,舞台意味着要“演”。
如果所有导师都一团和气,没有冲突,何来戏剧效果?
前有李诚儒,后有尔冬升。
他们便是承担了这个“刺头”角色。
在采访中,尔冬升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在这个节目里,真亦假时假亦真,你们自己判断。”
原因之二,他知道,其实演员们也有心理准备。
毕竟这就是一个演技点评类节目。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尔冬升并不是那么“耿直”。
他会妥协。
为了节目效果,会配合“演”好一个敢言的人设。
但这并不代表他虚伪。
恰恰相反,这是他的厉害之处——
该坚持的不退让;
该顺应的便融入。
尔冬升依然有自己的坚持,对演技,抑或对专业素养。
但他的表达不是锋利如刀刃。
而是圆融如水流,汩汩流入对方心中。
不会有攻击性和突兀感。
吴彦祖就曾说过,尔冬升了解演员内心的世界。
这份了解,源于他当年的演员经历,也源于他对人的尊重。
尔冬升导演在圈里素有口碑——“有人味”
有些演员比较内敛,不喜欢演戏时被围观。
他会在片场拉一块布遮挡。
张静初拍《门徒》时饰演吸毒女,入戏太深。
电影《门徒》
尔冬升察觉后,便经常和她开玩笑,帮助她走出来。
他和黄奕合作电影《一路有你》。
当时黄奕不太自信。
片子出来后,他专门给她打电话表示肯定。
尔冬升的体贴和高情商,在综艺上也有迹可循。
批评完王楚然后,他也会安慰:
“不要有压力,做好你这个年纪的事情就好。”
曹俊已步入中年,无戏可拍,几乎销声匿迹。
他在场上迷茫问:“我到底还适不适合做演员?”
尔冬升只问了一句:“你想不想继续?”
“我想继续。”
“待会我把微信给你,你随时找我。”
曹俊的眼眶一下子红了。
这是最直接的肯定。
不管最后他会不会找尔导,我想这句话,能够支撑他很久。
对待浮躁的年轻演员,尔冬升就严厉许多。
他的批评更像怒其不争。
指出问题后,他会接着提出建议:
“你要想办法,上进修班,找好老师,不然会被淘汰的。”
但同时他也不忘温情鼓励:
“不要太焦虑,只是现在的成绩而已,会成长的嘛。周润发、刘德华当年也是路人甲。”
看到有潜力的年轻演员,他会欣慰地姨母笑。
也不吝夸奖。
辣目洋子
看得出,尔冬升是真心希望下一代演员变好。
他就像一位严师。
鞭策、鼓励、表扬,只为让“学生们”成长。
尔冬升在《新报》采访时说:
“我以前刚出道时,也有前辈指点我。”
这便是他朴素的价值观:
一代影响一代,将不自满、不放弃的电影精神传承下去。
尔冬升,始终是电影人。

在与演员沟通上,尔冬升像一根弹簧。
有尺度,也有弹性。
但在导演层面上,他承受了不少争议。
原因很简单。
很多人说他变了。
尔冬升曾经是现实题材电影的拥趸。
写实。尖锐。
处女作《癫佬正传》刻画了精神病患者的社会生存状况。
他花了八九个月走访社工、接触患者、查找文字资料,力求真实。
《门徒》更甚。
他走访警察、吸毒者、毒贩,对毒品工业做了极其详尽的调查,深入毒区实地拍摄。
这部电影被香港警署扫毒科用做专业教材。
还有关注三级片从业者的《色情男女》,关注未成年人未婚生育的《早熟》,关注小巴司机的《忘不了》……
尔冬升目光悲悯。
他注视的是社会边缘和底层人群。
虽然也拍文艺片,但会不时花大精力拍现实片。
尔冬升和徐克
但是。
最近十余年,他开始拍曾经不屑的商业片。
例如《枪王之王》、《大魔术师》、《带着梦想飘》……
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变了。
变得更讨好、更大众,像一把宝剑生了锈,失去了锋芒。
尔冬升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问过他。
他也解释了其中缘由。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成熟,不再那么愤青,也不愿轻易评判。
图源:界面新闻
他也不再如年少时一样,企图以卵击石,用电影改变世界。
“电影是娱乐,不想拍得太沉重。”
“电影不能解决问题。”
图源:人物
也许阅历增长,尔冬升也意识到,电影不只是艺术,它更是商品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电影要考虑受众、市场喜好。
不然,可能亏得血本无归。
这就是影视圈残酷之处——
作品最终还是得交由市场来买单。
尔冬升曾经对抗过。
拍《新不了情》时,他找不到投资,拿出了积蓄来拍。
但最终,他只能接受游戏规则。
“影视圈生态从来都是如此。从来都是。”
这是妥协吗?
我倒觉得不是。
因为我发现,他在用更温和的方式来表达。
他依然在表达。
2015年,尔冬升执导《我是路人甲》。
影片聚焦于横店群演。
他们卑微,迷茫,不被看见,不被尊重。
吃饭时都习惯蹲在路边,觉得自己“不配坐在凳子上”。
但尔冬升看见他们了。
他花费4个月,追踪、采访、整理了200个“横漂”的故事。
这部影片能看到尔导一贯的人文关怀。
他甚至花了更多资金,同步拍了一部不赚钱的纪录片。
他在采访中说:“穷不是原罪,但要有公平的制度让他们往上爬才可以啊。”
原来尔冬升眼里仍有光。
热血未凉,锋芒犹在。

有变,自然就有不变。
变得是对世界、对电影的理解,以及表达方式。
不变的是对电影的热忱。
尔冬升曾说过,如果不当导演,他可以去做个调查记者。
他热衷于搜集资料,观察普通人。
“你要把生活拍出来,就必须接近生活。”
图源:尔冬升微博
尔冬升有个多年的习惯。
电脑里建了无数文件夹,涵盖毒贩、精神病患者、打工妹、司机、潜水员……
他会在街头、网上、书里、纪录片里搜罗新知识,记录各种故事和点子。
从始至终,他是人间的观察者。
他用眼睛,用键盘,用镜头,记录揣摩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在远古神话里,“不死鸟”顽强不灭,形如烈焰。
尔冬升觉得自己就像它。
没到过峰顶,也从未跌落谷底。
他就迎着太阳一直飞,审视苍茫人间。
资料来源:
鲁豫有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4y1c7Cy?from=search&seid=3412082340008066621&spm_id_from=333.337.0.0
凤凰非常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Z4y1V7z8?from=search&seid=3412082340008066621&spm_id_from=333.337.0.0
名人档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54y187Y5?from=search&seid=15110350038840739059&spm_id_from=333.337.0.0
PS:
单篇稿费1000元征稿
大家在后台回复:
征稿
即可看到相关需求。
再PS: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
在此公布一下我的私人微信
欢迎大家前来。
👇
可能无法天天聊天

但我还是期望你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