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这个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954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 1 -
这两天欧莱雅和李佳琦、薇娅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网上还吵得挺厉害。
其实,事件本身没有什么复杂的,就是一个最低价的问题,谁违约了,谁负责,黑纸白字总归有的。
目前看来,应该是欧莱雅的问题,吃瓜群众蹲一个声明也就够了。
不过,跳出单个事件,我们从整个行业生态来看待这件事,你就会觉得有点复杂了。
或者说,直播带货,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
之前很多人说起直播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点:
1、假货问题
因为早期直播带货,主要面向下沉市场,以某手为主,各种土味直播,卖假手机、假燕窝的,监管是空白,不过对于头部主播,这一点不太是问题了。
2、刷量问题
因为直播的模式,就是要营造一种抢购的氛围,造成冲动消费,俗话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专门的刷量公司,然后退货,这些都是行业潜规则。
3、行业冲击
这一点是今年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的。
比如这次双十一,李佳琪和薇娅一天卖了200亿,这200亿如果实体店来卖,带动的就业肯定要多得多,主播团队最多解决100个人的就业,线下实体就少上万人。
如果说电商对实体的冲击已经被讨论很多年了,那么直播不止对实体,连传统电商的蛋糕也分走了。
这一块的讨论还是挺有意思的。
因为大部分人支持直播的原因就是:
让利消费者。
直播把实体的蛋糕,甚至把电商的蛋糕分走了,然后分给消费者, 有什么不好?
 同事只用Excel就成我上司 
- 2 -
为了说明直播带货这个商业模式,我们要站在三方的角度来分析:
品牌、主播、消费者。
先从品牌方来说,为什么愿意降低价格搞直播带货?

两个原因:
1、带货走量,2、打响知名度。
所以,你看带货直播的品类其实是有选择的,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直播带货,有两类东西最适合:
1、渠道成本很高,或者量大特别依赖渠道的日用品。
前者就是专柜的化妆品,后者就是各种饮料、零食、日化用品,放直播和超市铺货,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2、新产品,相当于打广告了。
以往这些产品也要搞什么试用和测评的,还不如直播效果来得好。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渠道定价权的问题
当直播做大成为最大的经销商,就会拥有品牌的议价权,对于一些小品牌甚至可以影响定价权,这不但对线下经销商形成冲击,也对品牌本身产生冲击,你觉得品牌会让这种事情会发生吗?
所以,大牌根本不会考虑做直播带货,中小品牌也是在和直播做着博弈,是的,欧莱雅不算大牌
然后是主播。

主播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首先自然是要为消费者争取优惠,先壮大自己,形成渠道分发能力,然后一手托着用户,一首托着数据,就可以和品牌议价了。
甚至,主播完全可以一些低门槛轻资产的领域自主开发品牌,或者股权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踢掉品牌方。
比如,今年双十一出货量第一的女装品牌,就是薇娅旗下的。
所以,主播知道消费者才是衣食父母,所以出了事情宁可自己出钱也要补贴消费者,因为低价就是根本。
但是,真的能保持一直低价吗?
很难。为何?
我们要知道直播能够五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移动互联网下沉过程中的增量市场,使薄利多销成为可能。
话说的有点绕口。

简单来说,就是两点:
1、随着4G和短视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空前提高,从一二线到十八线,目前全国上网人数早已超过10亿,其中大部分都是增量的移动下沉市场。
2、直播带货的模式,非常贴合下沉市场,对视频的消费远大于图文消费,而且直播的体验比传统电商好太多。
所以,在这种增量的过程中,主播崛起了,带货模式成功了。
但是,这种增量的趋势,差不多到头了,当主播无法获取这种增量的时候,他们的渠道价值就要打折扣,和品牌的议价也会重新分配
还能不能享受如此低价呢,恐怕不容易。
所以,主播自创品牌是条出路,但一旦成了自己的生意,谁想赔本呢?
最后是消费者。
消费者这块比较简单,就是只要低价。
在品牌和直播之间,完全没有忠诚度可言。
很多人挺主播,但更多人想的是,看你们咬,咬到最后再让一点利给我。
这没什么错,谁不想价格便宜一点呢?
但是,消费者其实是这个链条最无力的一环。
比如这次欧莱雅事件,今天品牌告诉你是最低价,其实不然。明天渠道告诉你这是最低价,是吗?你会不会打个问号?
所有的价格和渠道体系对你都是不透明的,你现在还可以和线下比一比价,等到主播内卷之后,你还能每个直播间去比价嘛?
- 3 -
结语
目前对直播模式的反思,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看来,直播模式对行业的汲取和挖掘有点过度了,而且不容易持续下去。
消费者,也要理性对待直播带货。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就这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