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你生了个女儿后,在小区遛弯时,总能收获男孩父母无比羡慕的眼神。和他们聊天时,也常有“真羡慕你生个小棉袄”、“还是养女儿轻松”、“一看人家小女孩,就想踢我儿子两脚”这样的话。
每当此时,我内心五味杂陈,但考虑到社交礼仪,只能微笑。
是的,我们养了女孩,但画风真不像男孩家长们想象得那样温馨轻松。很多时候,这朵看似娇嫩的小花会把我们磨秃噜皮,还顺带把创可贴藏起来。
更多的时候,为了呵护这朵小花,我们还得给自己装上刺,帮她们抵挡有形无形的风雨。
女孩的心思
不仅男孩别猜
爹妈也别猜
当男孩父母们吐槽儿子爱拆家、不服管、开窍晚、不专注、情商低的时候,女孩们的父母往往有苦难言。
有人说养女儿活得像体面人,养儿子活得像喜剧人。要我说,养女儿虽然不像你们养儿子那样明着索命,但却极容易憋出内伤,还是解药难求的那种。
我女儿今年四岁多。
她会在讲晚安故事时突然崩溃大哭,只因为故事里小树的叶子掉了;
她会在过家家时哭起来,还把自己关进房间不吃饭,只因为她给玩具小鹿起的名字,好朋友不喜欢;
她会在某个清晨扒着门拒绝去幼儿园,只因为黑色鞋子和粉色上衣不搭;
她会因为我催促的语气急了点而梨花带雨地问:“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跟我说话?
很多时候,我看到她紧锁着小眉头,赶紧凑上去问个究竟,她却只是说“我不想说,我就是莫门(名)其妙心情差”……
你看,养育女孩,就是要经常面对这些微妙又难猜缘由的小情绪、小敏感。
怎么办?想吼吧,看着那带泪的双眼,不忍心;想打吧,看着那娇软的身体,下不去手。
是不是比辅导作业还让人头秃?广大男孩家长们,这样你们还羡慕我们吗?你们以为女孩就一定不爱拆家、能服管、善专注、情商高了么?细思极恐。
当然,并不是每个女孩都会如此。只是从概率来看,女孩的确比男孩更“情绪化”。
这主要是因为,女孩的情绪感知更复杂,她们也比男孩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1]所以,感到伤心、失望时,她们会“莫名其妙”地哭泣;感到开心时,也笑得很甜。
其实,在情绪表达方面, 女孩和男孩面临的社会期待也有不同。在这种期待下,父母的养育方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有所不同。这或许也是让女孩显得更“情绪化”的助推因素之一。
我常听到隔壁男娃被爹妈揍得吱哇乱叫,还被教导要坚强、担当,打掉牙往肚里吞,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我刚准备对女儿态度强硬一点,就有人告诫我“女孩就是娇气、小心思多又爱掉眼泪,你得哄着,她才会说呀!”
我只能拼命用女儿甜甜的笑容塞满脑海,提醒自己“女孩的心思你别猜”。
养女孩,
娇养太累,糙养羞愧
太多育儿书告诉我们女儿要富养,这富养中不仅包含物质的充裕,还包含精神关怀的丰足。总之一句话,养女儿要娇养——仿佛温柔呵护、爱心满满是基线,要啥给啥、百依百顺是门槛。
然而,娇养说来容易,做来难。先不说小时候买娃娃、买漂亮衣服,长大了报各种才艺培训班,花钱如流水,就说面对时不时磨人精上身、怎么“伺候”都不开心的女儿,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温柔而坚定”、“用爱浇灌”、“静待花开”,又有几个父母能做到?
当我又一次因为女儿的“不高兴、不倾诉、不缓解”而崩溃,女儿教育我“要反思你自己做妈妈的心态”时,我累了,真累了。
然而,转念一想,我咋能如此轻易就喊累呢?这个社会对女性本就有很多不公:
  • 女孩太容易被贴上各种性别化的标签,被认为在能力、勇气、力量感、创造性等方面不如男孩,于是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失去和男孩均等的机会。
  • 女孩细腻的心思和较强的情绪感知力,很多时候会成为外界攻击她们的武器。比如在校园霸凌中,女孩对言语霸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男孩。那些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和指摘,甚至有可能让一个女孩结束自己的生命。
  • 女性容易被“物化”的社会文化,在中西方都普通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女性的自尊和自信[2],还会带来针对女性的犯罪和伤害。而小小的女孩们,是更脆弱、更需保护的受害者。
简单想想就能列出这么多……这么一来,要是对女儿奉行“糙养”原则,万一一个打盹,没及时关注女儿的身心健康,被坏人钻了空子,还不得肠子悔青。
算了,糙养是万万不能的,还是想想能不能让“娇养”更合理适度吧。思来想去,我觉得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思想上要“糙”一点
1、先要去除自己脑海中对女孩的极端性别化,千万别抱有“像个女孩样儿”这样的期待。
不要因为她是女孩就觉得她不会喜欢乐高、汽车、电路和建筑,不要因为她是女孩就认为她不喜欢冒险、刺激和新奇的知识。这样想的话,其实抹杀了孩子的一部分真实自我。
2、要相信,女孩的美是多姿多彩的
奥运女健儿们在运动中的拼搏努力,一点儿不输男孩,她们或许不符合传统观念中对“淑女”的想象,但一样美得熠熠生辉!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设限地为女孩提供自由探索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不被性别束缚,自由成长
3、行动上要“娇”一点。
这里说的“娇”,不是那种事事包办、处处呵护的娇养。而是说,考虑到女孩情绪敏感、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家长对女孩情绪心理的关注方式可能与男孩不同,需要适当温和一些、圆融一些
养育女孩的关键
爱要浓、心要慢
作为家有女孩的必备读物,《养育女孩》一书中提出了养育女孩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以及误区,作者史蒂夫·比达尔夫还提出,养育女孩的目标是,让她成为内心强大、自由而坚韧的人[3]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必需的前提条件是:爱要浓、心要慢
1、爱要浓:充沛的爱是女孩自由独立、自信阳光的基础
充沛的爱,让女孩勇敢又自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台剧《俗女养成记》?
女主40多岁,裸辞退婚,离开大城市回到乡村,在有些人看来是个“失败者”,她的日常也充斥着各种琐碎和拧巴,但她依然专注当下,也期待未来。
👆《俗女养成记》剧照
我很羡慕她,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妈妈嘴碎,但会因为女儿要远走读书而彻夜给她准备吃的;爷爷对她很宠爱,她犯了错误总是护着她;奶奶看似无厘头,却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她追求自由、做回自己。
而她的爸爸,是全剧中我最爱的人物。他用幽默化解女儿的悲伤、用隐忍背负女儿的成长、用细致关怀让女儿自爱,还用任何时候都无条件的肯定,让女儿自信。
这种来自家人最充沛的爱,让她知道她即使失去工作、拒绝结婚,也不会一无所有,总有那么多浓烈的爱,会在她跌落时接着她。


👆《俗女养成记》剧照
另外,当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足够充沛时,就能够多方位认识和欣赏女孩,从而稀释掉成长过程中那些可能让我们失望的部分。
我们不会因为她画画不好而焦虑,因为我们欣赏她能歌善舞;我们不会因为她成绩不是第一而生气,因为我们看到了她在体育方面的特长。
作为父母,如果能够包容女孩多元的个性和独特的志趣爱好,会让她们更有底气去冲破固有的社会标签,成就真正的自己。
2、心要慢:避免急功近利的培养
之所以说心要慢,一方面是指和女孩的相处要有“慢”的准备。
因为女孩的发育水平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往往比男孩要提前一些。这种提前除了让她们显得比男孩更懂事体贴,也会带来诸多烦恼,有时也会提前让她们关上和父母沟通的大门。
最近,我常常感慨,为什么女儿这么早就有很多小心思,我该如何让她明白有些小事不必纠结,有些挫折也没那么可怕
虽然感慨,但我知道这是她成长的一部分。我也知道,想让“敏感”的女孩能持续向家长敞开心扉、维护良好的信任和亲子依恋,需要大量的陪伴和时间,而这个过程,本就是慢的。
另一方面,“慢”也体现在对女孩的培养,以及对她们未来的期待上
我见过一些家长,他们深知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于是从小全方位培养女儿,盼望她多才多艺、优秀出挑。然而有时候,这种焦虑下急功近利的培养模式,难免带给女孩压力——女性是弱势的,所以我要更努力。
况且,科技和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我们所能为孩子提供的培养方向,未必符合未来社会对女性(和男性)人才的需求。十年后会有多少行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都未可知,我们又如何能提前为孩子“铺下”一条坦途?
与其如此,不如慢一点,姿态从容一点,更多的从培养“人”的角度,从思维的锻炼、个性的塑造、为人处世的心智历练等方面,去引导和支持女孩,让她们活得舒展又坚强,自信又快乐。
章鱼妈插播
大家好,我是章鱼妈。我身边有很多很优秀的家长,每次遇到养娃难题、育儿问题,他们都分享了很多超赞的经验和方法。但我发现,很多读者很缺少这样高质量的父母交流群。
于是最近,我们建了不少父母交流社群,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渠道,让大家沟通养娃第一线的一些感悟和经验;社群里常常会有很多高质量的讨论,也会有很多干货资源分享。
比如,聊到孩子晚睡,有家长给出了很实操的方法分享:
还有超级大实话的交流:

今天小助手还在群内为大家准备了“十部专门为孩子拍的纪录片”,如果你也想入群,就扫码加小助手微信吧,他会拉你进群哦~
 - END -
作者丨小毛,「@小毛阿姨聊营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中国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人民网、科普中国、健康时报等媒体健康和营养专栏作者。专注于母婴营养、科学育儿相关内容的科普和健康咨询。希望用温暖客观的科普,抵御育儿的诸多焦虑。
编辑丨林乙乙,也是章鱼妈,一个三岁半男孩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
参考文献丨[1]Brody, L. R.; Hall, J. A.  "Gender and emotion in context". Handbook of Emotions[J].Psychology,2008,3.
[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Report of the APA Task Force on the Sexualization of Girls[R]. Washington,DC,2008.
[3] 史蒂夫·比达尔夫.养育女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相关推荐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