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考决定命运”不可逆转
虎妈有个朋友在上海生活,在我看来,她鸡娃是相当有方法了,小儿子今年幼升小顺利考入徐汇区的逸夫小学,5岁时就认识2000个汉字,英文分级阅读已经自学到英国小学2年级水平。大女儿之前为了小升初也是全家打了鸡血背水一战的架势把孩子送入徐汇区一所排名靠前的公办初中。

育儿升学的每一步都被她仔细规划、认真执行着,每天夫妻两人下班后就一人带一个陪娃一起学,周末甚至比上班还忙,两个孩子的课外辅导班把周六、日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我总觉得她是“鸡娃一流选手”了,可她总说跟许多魔都的学霸父母相比,方法上差距很大,只能靠努力,心态也非常“佛系”,只求个对孩子负责,做到问心无愧 ......
并且补充道:“我们都是身不由己。你看现在的上海市的本科升学率那么高,其实是高考生源控制得好,现在一半的上海初中生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只能考职高。现在‘一考定终身’的是中考,早就不是高考了。”
我听她这么说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上学那会儿,成绩再一般,考不上重点高中去普通高中也总是能有个高中上,初中毕业直接选择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还是非常小的。
我很能理解闺蜜的心情,她和先生是靠高考才有机会从小城市来到上海,好不容易在这里站稳脚跟的。选择留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如果说到头来孩子只能去上个职高,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了,我想他们恐怕连在上海生活的意义都找不到了......
但现实就是这样,中国的教育结构每年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前几年,普通高中升学率低这种事还只是存在在一线大城市。那么现在中考分流已经在悄然成为中国教育的大趋势......这一点,我想中国的家长应该比虎妈的体会更深。

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就提到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前两天我也读到一篇名为“一般孩子上不了高中已成定局”的文章也再次印证了这个趋势。文章提到许多城市教育局要求中职和普高招生比要达到5:5;禁止初三学生复读重考;不许花钱择校;民办高中清退新生,强制分流到职高就读等等现象在全国各省市发生着。
这些都在说明,适应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教育导向已经是大势所趋。 只是习惯了“高考决定命运”的这一波家长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前哪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至少还有能跑到桥头的机会。现在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了,估计是许多家庭所不能接受的。
面对这种“内卷”越来越低龄化的现实,中国的家长们也是一届比一届焦虑。现在更是要把“在中考突围”作为目标,以此倒推,幼升小、小升初的每一步都要细细规划,走得步步惊心。
西方国家,教育提前分流是常态
但其实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种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分流机制早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从国家层面来说,教育分流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概念,英国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是:
“它是一种寻求社会平等的保障”
。 

作为英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被认为可以帮助来自任何背景、地区、任何性别、宗教信仰、甚至是残障人士实现学习的机会,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并通过培养在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实现社会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也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活力。
在英国,全面免费的义务教育覆盖4-16岁年龄段的孩子。16岁(Sencondary School)毕业时会有一次很重要的考试叫GCSE,这个考试可以类比我们中国的中考。GCSE考试过后,英格兰所有的中学毕业生都需要接受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教育直到18岁,他们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
继续在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
开始以工作为实践训练的学习项目,也称为学徒
开始参加有培训的兼职工作,或者做志愿者工作
其中,提供全日制高中课程的有一些学校的sixth form 和独立的sixth form college 以及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 (继续教育学院)。

一般来说,sixth form 跟我们国内的高中相似,提供A-level 或是IB 这类学术课程,为考生参加综合大学入学选拔作准备。
而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则提供技能学习的学校,就像我们国内的职高。
对于16岁以后选择就业或成为学徒的学生,英国政府会在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可以拿到所从事行业的资格证书。
而且,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政府还会有相应的贷款助学政策,帮助他们边工作,边通过学习取得资质。
2017年的数据显示,英格兰地区GCSE英文和数学成绩在C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3.5%,一半多一点儿。有一小半的毕业生会选择职业高校继续学习。但总体来说,16岁以后选择全日制学校继续学业的学生还是主流,占总毕业生的80%以上。
GCSE 考试过后的分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等级划分,从专科院校最基础的从业资质level-1 到 level-3, 到学士学位level-5、6,硕士level-7, 再到博士学位 level- 8。不管是学术专业,还是技术专业,以及从业资格,都有对应的级别。
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对人才有一个合理的划分,对于个人来说,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场培训规划也有很明确的指导意义。
而且,16+以后的教育和职业规划路线的形式可以有非常多的形态。可以继续参加学术考试,进入大学深造,继而继续做学术研究;也可以先学习一项技能,找一份工作,边工作边提升专业能力。
职业教育路线也可以通往综合性大学,只要修满学分达到综合类大学的录取标准,也可以继续学术路线。而且近几年,综合性大学对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录取率一直在上升,可以接受的专业面也在不断拓宽。
在英国,专业技术工人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不一定只有上大学,做学术才一定能有稳定富足的生活。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正确认识教育分流
虽然,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跟西方国家相去甚远。在人口基数、贫困人口数量,社会福利等基本国情方面我们跟英国也没有任何可比性。但教育分流的低龄化概念和它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应该是类似的。
换个角度去想,其实教育分流就是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我们需要承认,不是每个人都得做学霸,成为社会精英。名牌大学毕业生依然为自己的职业道路规划感到迷茫,博士自杀的案例在中国并不鲜见。
一个健康的社会形态一定是多元化的,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中的占比大体应该是2:8。各行各业都有热爱这个行业的人在工作着,社会才能稳定而充满活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喜欢做的事发展成终身职业,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乐观点儿看,教育提前分流其实就是提前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提前做好对未来职业规划,尽早进入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现在中国家长面对教育体制的逐年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和焦虑。但如果我们中的大多数改变不了现状,那么我们就应该试着去接受它。
有条件有能力的话就努力陪着孩子一起拼过中考;感觉力不从心就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把它转化成自己未来的职业;只能选择职高的话,就认真想清楚学什么专业。
另一方面,相信我们国家的教育路线也会越走越健全,各类学院之间的文凭认证也会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到什么时候进入大学深造都不晚。
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应该尽量不要把我们对于教育竞争的焦虑转嫁的孩子身上,而是要更加注重培养、鼓励您的孩子做一个 ‘有终身学习能力’ 的人。这样他们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变化,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一直葆有学习的热情和谋生的能力。
素质教育,拼的是家长有多努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走向也一定是跟着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变化的。像上世纪8、90年代纯粹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寒门贵子” 会越来越少。素质教育竞争的背后拼的是背景和资源,拼的是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
虎妈也能理解,对中考分流的现状,认识是一回事,接受是另外一回事。就像我的那位闺蜜,是不会甘心看着孩子进职高的,所以她必须努力。工作要更努力,因为儿子进了私立,学费要跟上;鸡娃也要更努力,因为自认为跟双博士父母的教育能力还有差距,那就下苦功夫。目标只有一个: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一样,教育体制就摆在那里,能接受就开开心心生活,不能接受就要为孩子创造条件去争取更好的资源。
我们在英国生活的华人对教育的执着和焦虑其实一点儿不亚于国内的家长朋友们。虎妈身边认识的朋友,没有哪一家不重视教育的,有条件上私校的就绝对不考虑公立学校;上公立学校的也是尽最大努力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课业之余各种兴趣班也是丝毫不敢松懈的。
而相比于英国这样一个阶级严重固化的国家,其实华人家庭想突围不如中国的家长机会更多。毕竟中国还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没有特别固定的阶级圈层,只要努力都有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的可能性。
英国BBC今年总结的一组跟GCSE相关的教育数据中有一个特别能说明问题。这个图表说的是英国在各类教育机构中就读的学生比例。其中蓝色代表公立学校,紫色代表私立学校,红色是sixth form college(独立高中),绿色是继续教育学院。
值得玩味的是,不管其他三个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在私立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在过去35年间没有变过。基本可以说明,一直为孩子选择就读私立学校的那些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的比例在整个社会中的占比是没有变化的。阶级和圈层的固化在英国社会是很难被打破的。
赤裸点说,很多华人家庭在英国也依然努力依然焦虑,就是因为我们也都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结交到更好的“朋友圈”,打破圈层对我们的桎梏(虽然很不容易),让我们选择在这里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也许中国也在走向阶级固化,但目前还没有,社会的各圈层之间的交流和交替还有许多种可能,那么家长们努力的成果也更容易被看见。

所以,选择怎样的人生和为孩子选择怎样的教育路线都在家长的一念之间和规划中。每个人的出身和背景都是自己不能选择的,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最大的努力。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能够欣然地接受自己/孩子的选择,就是幸福的人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

另外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英伦虎妈的前期文章:
困惑很多人的问题:孩子何时来英国读私校最好?
九大公学的预备小学!私房排名前11!男校篇!
FEEDER SCHOOL, 伦敦顶尖预备小学分析(下)
FEEDER SCHOOL, 伦敦顶尖预备小学分析(上)
后疫情时代,孩子今年9月要不要来英国继续学习?
一个英国草根华人家庭的教育感悟,如果时间可以倒流
孩子在英国私校住宿,遇到歧视,霸凌怎么办?[视频]
英国私校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6个问题!重要!重要!
因为疫情引起的种族歧视,如何应对?法律投诉信模板,收藏!
2019年英国高考A LEVEL成绩对比学费分析,英国电讯报
2019 泰晤士报 英国私立中学排名
2019 英国电讯报 初中排名
2019 泰晤士报 英国公立中学排名
管理员虎爸微信号,长按添加
管理员虎爸,长居伦敦,法律从业者,金融从业者
欢迎分享,理智探讨,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共同进步
《私校教育》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1集:英国私校好在哪?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2集:英国私校如何选?如何看排名?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3集:英国华人妈妈分享 伊顿 哈罗如何选?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4集:华人妈妈分享伊顿面试考什么?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5集:展翅高飞,牛剑不是梦!
伊顿公学招生官访谈讲座:从面试到笔试,大揭密[视频]
学生十年申请英国绿卡政策分析及实战解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