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如果是去年投资的主题是消费和医药,那么今年,大家在意识到能源结构转型的必要性之后后,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电车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供给疲软成为了今年大家吐槽最多的话题。往下游看,年初,全球汽车行业缺芯影响严重,多家巨头车企因芯片供应紧张纷纷宣布减产或停产。十一大假,新能源车主们为争夺稀缺的充电桩资源大打出手,路堵心更堵。
往上游看,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电车的核心在电池,电池的核心在材料。受供需失衡影响,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电池关键材料、就属电解液价格飞得最高最快。而溶质六氟磷酸锂又成为电解液中的领跑者,今年涨了近500%。什么概念,年初如果资金all in,现在跑车任你挑。
今年以来各材料涨幅情况,数据来源:鑫椤锂电
那么,已经飞天了的电解液,还会继续飞吗?后知后觉的投资者,会山顶站岗还是乘风破浪?接下来本文要着重讨论上述问题。不过这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下电解液玩家们的爱恨情仇。
一、比学赶帮超,一个不少
千禧年前后,为了研究六氟磷酸锂是否能成为电解质,国内的相关单位开启了攻关比赛比如西安中氟和天津化工研究院。在这个过程中,天津院中标了电池电解液重大研发项目,和邢台矿业成立了今天的金牛公司,2006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人想自主研发,有人就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金牛公司获奖的同一年,56岁的多氟多(002407)董事长李世江远赴日本,学习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技术,并将技术带入国内。但事与愿违,日本人开出了50亿的天价,摆明了就是想拒李世江于门外,那是多氟多的净资产还不超过500万,李世江也只能打道回府。那时的我们,被日本紧紧地扼住了喉咙。
学是学不成了,多氟多开始了追赶之路。李世江一咬牙、一跺脚,成立了六氟磷酸锂研制小组,带头查阅资源、在实验室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夜奋战的他们在2009年,年产2吨的实验装置成功,又过了一年,年产200吨的生产线开建,这绝对是电解液自主化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多氟多,现在的电解液市场的状元和探花,天赐材料(002709)和国泰华荣,也是在那时将目光聚焦在了电解液的赛道上。有所不同的是,天赐和华荣或多或少都获得了产业玩家的帮助。
天赐当时想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形成一体化生产能力。2007年,天赐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获得美国化学技术公司的六氟磷酸锂生产规程和工艺流程。之后不到4年的时间,就实现了300吨电解液项目的投产。事后证明,一体化战略是为天赐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华荣呢,在森田化工2004年想在张家港成立专门生产六氟磷酸锂工厂时,华荣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2007年一口气锁定了对方600吨的产能,成功打入了日韩供应链,实现了深度绑定,这也让华荣在2008年短暂登上国内电解液的头把交椅。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新宙邦(300037)开始搅局和超越在六氟磷酸锂的研发道路上折戟后(事实上,直到现在新宙邦还是外购六氟磷酸锂),终于在2010年研发出了高性能的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电解液,并打入索尼、松下、三星SDI的供应链,抱紧下游老大哥的大腿,营收因此翻了一倍。
总而言之,国内的电解液玩家们,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2010年前后实现了对日本企业的全面超越后,玩家们将战场从国外打到了国内,经过了十年内部的激烈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CR3已高达53%。天赐也凭借一体化布局构筑成本和技术优势,成为宁德时代(300750)最大的电解液供应商,也是过去5年唯一市占率稳步提升的供应商。
图片来源:高工锂电,各公司公告
二、供需不平衡,价格冲天
利润=(单位价格-单位成本)*市场总需求*市占率,这就是我们小学二年级学过的利润公式。但是这小公式的背后,隐藏着大秘密。
短期来看,供需关系影响了价格的走势。长期来看,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迭代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本的下降空间,进而会影响玩家市占率的变化。所以,短期的供需长期的技术进步,推动着行业格局的稳定与重塑。你,学会(fei)了吗?(懵了没事,我后面接着BB。)
先说供需。电解液是典型的下游驱动行业。2017年随着新能源车的退补政策,新能源车的增速放缓,因此,2018-2019年,电解液各关键原料均未做大幅扩产。电解液价格也伴随着需求下降,在2020年初,电解液价格已降至3万元/吨,成本和售价开始倒挂,导致部分生产企业已开始通过停产实现自保。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个玩家能够型幸免。
图片来源:同花顺
这里稍微科普下,电解液一般是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必要添加剂等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特定比例配置而成,是锂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其中,锂盐作为最有技术含量的成分,质量占比仅为10%左右,成本却接近电解液的一半,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锂盐是六氟磷酸锂,主要优势是综合性能好、成本低。
言归正传。电解液玩家在去年下半年开始迎来了曙光。新能源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需求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六氟磷酸锂项目投资强度大,扩产周期长(普遍需要 1 年半以上),供给明显跟不上需求的脚步。六氟磷酸锂,成为了木桶的那块短板。
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玩家们在经历了2017-2019年的寒冬后,扩产的意愿和能力都大打折扣,仅天赐、多氟多等龙头企业敢踏出那一步。供需极度失衡且预计短期内无法回归平衡,让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一飞冲天。从中信证券和光大证券研究所的预测来看,至少到2022年下半年,预计全球六氟磷酸锂仍将呈现供应紧张的状态,高价格可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图片来源:中信证券研究所预测
三、技术一进步,更迭出现
看到这,你可能内心都笑开了花。那还等什么,赶紧上车六氟磷酸锂!
等一下,我们刚刚分析了供需。除此之外,技术的进步有可能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光伏领域,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技术竞争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颗粒硅对多晶硅棒的替代也在悄悄进行。回到电解液,真的没有什么其他技术能对六氟磷酸锂构成威胁了?
近些年,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毕竟,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国家要求未来锂电池朝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高能量密度的方向发展,这也对电解液的安全性要求大幅提高,六氟磷酸锂热稳定性差的特性可能会对电池造成安全隐患。
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因具有热稳定性高、电导率高等诸多优势,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起关注。最近,多氟多连发18则公告,拟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4万吨LiFSI项目,更有激进的业内人士喊出“六氟磷酸锂从此跌下神坛”之类的言论。下游的宁德时代也开始锁定LiFSI的长单。
其实,LiFSI最早是日本触媒公司在2012年带向市场,但由于彼时量产成本过高,也就一直被搁置。之后日、韩企业将LiFSI和六氟磷酸锂混合使用,提高了电解液的性能。早年,我们也主要从日本触媒公司进口,但类似于六氟磷酸锂。国内玩家也在五年内实现了国产替代,成本也开始大幅下降(康鹏科技招股书披露生产成本已降至20万元/吨),价格也从80-90 万元/吨骤降至约35-45 万元/吨。据烤包子翻阅历史资料,最早在国内公开准备量产LiFSI的,应该是江苏华盛,2015年开始建设年产能100吨的LiFSI生产线。
就这样,在六氟磷酸锂价格高企,LiFSI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国家对电池安全性能要求更严格的三重因素相互叠加buff下,被业界广泛认为是最理想锂盐的LiFSI “反客为主”,登上历史舞台。
那究竟是谁在悄悄布局LiFSI呢?答案是头部电解液玩家。天赐、新宙邦、永太科技都是熟悉的名字,在今年已经开始扩产。新宙邦在六氟磷酸锂折戟后,不想再在新一代技术前被甩开。而曾经的抗日英雄多氟多则表现得更为谨慎,把产能增长的计划放得更远些。按照现在的产能爬坡速度,或许2023年开始,LiFSI将走上高速增长期,提前布局的玩家们可能会因此受益。
国内外LiFSI布局情况   图片来源:各公司公告
四、尾声

回溯历史,电解液行业玩家在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冲破了包围圈,真正实现了国产技术的全面替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放眼当下,疫情黑天鹅飞过,供给节奏放慢。全球绿色转型,新能源车成为香饽饽。作为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供需失衡被无限放大,其价格也在这种趋势下一路狂飙,经历了17-19年至暗时刻的电解液的玩家们,终于也能翻身农奴把歌唱。而且可以预见,在短时间内,产能扩张的长周期导致供需差异仍将维持到2022上半年。
展望未来,虽然目前行业竞争格局趋于明朗和稳定,但是新技术LiFSI的出现也许又能够成为六氟磷酸锂的搅局者。龙头企业丝毫不敢落后,积极规划LiFSI产能,实现风险对冲。从现在的产能建设来看,或许2023年将成为LiFSI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节点。那个时候,新老技术的迷局或许能够揭开,是旧王加冕,还是新王登基?拭目以待。但不管什么技术,龙头的霸主地位或很难撼动。
最后引用宁德时代老板曾毓群的那句话: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赌对了,或许胜利也将是水到渠成。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