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CAR-T疗法,吴琼始终坚信The process is the product(产品取决于工艺)。
“我的英文名叫Alex,来自我的偶像亚历山大,寓意着无限的希望。”
近日,药明巨诺首席商务官吴琼在接受“医学界”专访时爽朗笑道,这位在去年9月加入药明巨诺的首席商务官,在外界看来光芒万丈,尤其是在去年11月药明巨诺在港交所上市后,但在他看来,这份工作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更在于未知的挑战和商场决战必胜的希望。
药明巨诺首席商务官吴琼
在药明巨诺张江办公室里,吴琼就时下热点话题之一——CAR-T以及生物创新药的现状展开讨论。
自体CAR-T产品的品质:
取决于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
吴琼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专业,第一份工作便是担任QA(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由于其表现出色短短一年时间就当上了部门经理。尽管他后来选择了医药代表的新职业方向,但产品质量一直在他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而 CAR-T疗法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由于高度个性化,商业化过程中也对质量要求极高。
在他看来,自体CAR-T产品与传统的化药、生物药的生产有很大区别。首先,CAR-T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每个批次的质量的一致性和等效性;其次,作为一种新产品,企业需要与临床端紧密协作,实现端到端(vein-to-vein)的质量管理,临床端也需要通过多学科合作(MDT)为患者的治疗及后续随访保驾护航。
最后,质量管理系统与传统小分子化药有很大区别。传统药物生产通常采取三个步骤去解决质量问题,首先要求产品生产严格按照GMP走,因为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测出来,相当于足球比赛中拦截;其次,在生产终端采取灭菌工艺,相当于后卫堵截;最后是检测放行,即培养7天没有细菌,14天没有真菌。
“CAR-T是一个活的药物,无法实现终端灭菌,因此这场足球赛中我们没有后卫,而且患者病情进展很快,没有太多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从第一步到最后的69步回输患者体内,都要做对,这中间有上千个节点环环相扣,这比任何传统药物的工艺生产都要复杂得多。”对于CAR-T,吴琼坚信The process is the product(产品取决于工艺),正是因为CAR-T疗法的生产工艺会对产品的特性、临床的疗效及安全性造成显著的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地实施现全流程的质控标准,药明巨诺在2016年2月成立之时就从Juno(巨诺医疗)引进了全套生产工艺进行有效转化,并分别在上海张江及外高桥设立了研发中心和临床生产基地,在苏州建立了国际标准的商业化基地,产能可以满足5000名患者/年。其次,药明巨诺还积极布局国内,与20个临床中心合作积累了上百份本土案例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让医生建立信心。与此同时,其建立了梳理了整体流程体系标准,确保每个步骤以及涉及到的公司11个部门、以及4类主要外部合作伙伴实现完美配合。
位于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
位于上海外高桥的生产基地
位于苏州的生产基地

位于苏州的质量管理实验室
为患者提供高品质产品,领跑CAR-T赛道
CAR-T疗法甫一问世,就得到了药企和资本界的热力追捧。
先是CAR-T治疗三巨头Juno、Kite、Novartis在美国竞争激烈。随后在国内市场,Juno与药明康德携手创建了药明巨诺,Kite联手复星医药成立复星凯特,诺华肿瘤(中国)独立布局引入CAR-T疗法,三巨头再次洗牌聚首;与此同时,南京传奇、科济等本土研发企业也纷纷崛起,国内CAR-T赛道热闹非凡:仅截至2019年7月,CDE共受理了43个细胞治疗产品。
率先拿下国内首张CD19 CAR-T临床批件以及第二个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的正是药明巨诺旗下的relma-cel,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三线治疗的新药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并于去年9月被纳入优先审评。
“首先是我们拥有一个潜在的best-in-class(同类翘楚)的产品,因为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次还有一些本土创新,这些都建立在临床研究之上。”吴琼告诉“医学界”,尽管目前没有头对头的研究,但基于不同产品的各自临床研究数据,relma-cel展现了与同类已上市产品相似的缓解率及潜在更好的安全性,在不良反应方面,relma-cel在三级及三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神经毒性(NT)方面低于同类已上市产品的平均水平。
吴琼表示,CAR-T并非是一个全新疗法,早在8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创新,但受制于细胞因子风暴(CS)问题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此外,药明巨诺进行的很多市场调研表明,医生在尝试一种新疗法时首先希望副作用越小越好,这意味着对患者而言更安全。
他强调道:“这点对患者很重要,因为CAR-T患者多为晚期难治和复发的患者,他们已经受过大量化疗的长期折磨,身体状况很差,哪怕是一点副作用对他们而言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更遑论一旦出现副作用,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有可能需要进ICU进行治疗,这部分费用也会成为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明巨诺产品管线。缩写: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FL=滤泡性淋巴瘤;MCL=套细胞淋巴瘤;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M=多发性骨髓瘤;NHL=非霍奇金淋巴瘤;HCC=肝细胞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AFP=甲胎蛋白;GPC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r/r=复发或难治;3L=三线;2L=二线。
“DLBCL是我们的首个适应证,验证产品疗效和商业模式后,我们也会横向和纵向拓展。”所谓横向即拓展滤泡性淋巴瘤(F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新适应证,目前其已经进入注册试验阶段;而所谓纵向拓展是指努力把relma-cel从DLBCL三线疗法推向二线疗法,因为于细胞治疗而言,患者能提供的细胞质量越好,其回输后的疗效和预后也会越好。
吴琼指出,一些专家研究后指出,对于一些明显预后不好、对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或可采取降阶梯疗法而非传统的升阶梯疗法,或许疗效会更好。与此同时,药明巨诺还积极探索实体瘤以及国内外较为关注的CAR-NK细胞领域。他坦言,实体瘤是CAR-T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谁能率先拿下,谁就能实现跨时代突破。
6P模式:建立CAR-T创新生态圈
中国医药市场正处于剧烈的转型之中,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创新药审评审批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药进入注册阶段,另外一方面诸如4+7集采带来的“灵魂”砍价也让众多药企心有戚戚焉。
“相比跨国药企,本土药企其实压力更大,因为于前者而言,中国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于后者而言,却几乎是全部。而对于大多数本土创新药企而言,创新的医药产品若无一定的盈利空间,是很难实现自负盈亏的,这可能会在短期内扼杀一部分创新企业的优势。”吴琼坦言,据了解有药企就曾经在“灵魂砍价”后紧急计算了一款新药的盈利空间,最后发现无法平衡,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国内拥挤的PD-1赛道常被医药行业人士视为一个“过热投资”和“过度竞争”的反面教材,而在吴琼看来,CAR-T会是一个更加残酷的赛道。他指出,4+7集采谈判,新入场玩家可以凭借性价比优势取胜,顺利代替老玩家,因为无论前期市场培育或者用药机制条件都相对比较成熟,但CAR-T不同,更换一个品种的CAR-T,意味着这家医院需要更换大部分配套系统,是件伤筋动骨的大事,这就决定了早期进入市场的玩家,将拥有极大的先发优势和不可替代性,甚至实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这也就意味着,药明巨诺必须在加紧上市步伐的同时在市场培育方面劈山开路。怎么做?吴琼将其总结为四柱六P。所谓四柱,第一柱是relma-cel的潜在同类翘楚的产品定位,二是贯穿治疗决策及治疗全程的患者管理,三是指创新支付,开拓医保之外的商保,如水滴筹、惠民宝等,四是建立生态圈。在此四柱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6P,即医生(Physician)、患者(Patients)、伙伴(Partner)、医院(Provider,愿意成立细胞治疗中心的医院)、支付者(Payer)、政策制定者(Policy maker)
除了这些框架性的设想,CAR-T选手们也面临着很多细节性的挑战:CAR-T细胞储存需要液氮,过安检时不能接受X光检测也不能打开,如何让安检人员放行?CAR-T产品出厂后需要24小时就实现回输,而现有医药配送体系需要经过一层又有一层的经销商,显然不能实现;医院半年才开一次药事委员会,CAR-T疗法该如何快速入院?
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备受资本亲睐,因为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而CAR-T几乎需要从零搭建的行业空白,更是让这种想象空间加倍扩大。药明巨诺未来该怎么走?吴琼很有信心:好的团队+好的产品+好的业务发展模式,会推动公司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崔佳慧
责编:田栋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