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在北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反映被限制进京管控措施“误伤”,影响了行程安排。11月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对此深表歉意,并作出答复。
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回应,说明北京市认识到问题并开始纠偏。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希望北京能够总结防疫经验教训,多学习上海经验,日后在制定政策时多为民众着想,尽量做到精准、细致和人性化,既能有效防控疫情,又能得到民众的认可。
11月1日,因应当时一些人无法正常返京的新闻,本号号主写了一篇文章《回不去的北京和烟花下核酸检测的上海:人民需要什么样的防疫》,认为:“北京、上海是今天中国最重要的两座城市,但在疫情防控上的表现,差距不止一点。当回不了北京和烟花下核酸检测的上海两个新闻同时发生,着实令人唏嘘。这既是对上海的褒奖,亦是对北京的鞭策。”本文观点并未过时,分享给大家,希望北京越来越好。
回不去的北京和烟花下核酸检测的上海:人民需要什么样的防疫
文/邓峰
连日来,两则关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新闻,在舆论场引发了较多关注。
一则是10月31日微信公众号“天下说法”发了一篇文章《为何出京后回不了北京,陷入死循环》,引起许多人争相转发。该文描述作者一个助理,10月27日从北京出差去山西,预计次日返京,不料“就这么踏上了流浪之路”,“买了高铁票却进不了高铁站”,“市民热线12345、社区、12306以及能求助的电话,都打了无数遍,还是不行”,“最近没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打过疫苗,核酸阴性,行程码绿色,却回不了北京”,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北京突然升级了防疫政策”。
据该文的说法,10月29日作者与另外两个助理又出差去了山西,与早前那个回不了北京的助理会合,结果同样买不了回程票,“有的说因为北京限制中高风险地区的人进京,而北京本身是中高风险地区,所以限制自己人回京,这是一个死循环”。
作者说:“我在微博上发了这种诡异状态后,有人通过私信联系我,他们有几百人滞留外地,都是健康宝、行程码绿色,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但就是回不了北京,有的被限制购票,有的购票了也不让进站,反正被12306限制得死死的。但你打12345和12306,互相踢皮球,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从这篇文章的底下留言来看,最近滞留在北京之外,有着类似糟心经历的人并非个例。
试想而知,北京作为一个人口超两千万的超大城市,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需要出京和返京,如今突然不少人竟不能回京,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会否受到影响?如果他们在北京有老人、小孩或宠物,又该怎么办?(注:所幸的是,目前北京市政府已就部分市民被限制进京管控措施“误伤”一事深表歉意,承诺将优化进京管控措施,提升管控精准度,畅通“误伤”人员救济渠道。)
另一则新闻是10月31日晚烟花下三万多人在上海迪斯尼进行核酸检测。当日晚上6时,上海迪斯尼突发公告,接外省市协查通报,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排查,上海迪士尼从即刻起停止游客进入,所有游客在离园时需要在出口处接受核酸检测。
随后,上海防疫部门和迪斯尼快速执行防控要求,核酸检测、交通、退票等安排周全,有游客留言称“真的效率很高了,还有贴心孕妇先走,渴了送水,工作人员、医生、警察、保安全部速度安排”。到了晚上8点多,迪斯尼园区内所有游客都已完成核酸检测并离开。据悉,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小镇33863名相关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也就是说,面对临时紧急的疫情防控事件,上海竟然能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高效完成3万多人的核酸检测,其组织动员、协调能力,着实惊人。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当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忙着为3万多游客进行核酸检测时,绚丽的烟花在上海迪斯尼上空绽放。这个画面令人感动,充满人性化,说明上海非但未因为突发疫情事件一刀切,反而考虑到万圣节前夜、游客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的无聊烦闷,给大家燃放美丽的烟花,带来惊喜和温暖。

面对此情此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更新了个人微博:“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所有的游客现在可以安然入睡了,但我的无数同事会继续工作,完成防控的所有标准程序,只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和经过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一点,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北京、上海,是今天中国最重要的两座城市,但在疫情防控上的表现,差距不止一点。虽说北京是首都,又临近重要会议和冬奥会,不希望疫情影响到正常国家大事,防疫措施严格一些,完全可以理解,但防疫措施严格应该建立在快速精准、人性化的基础上,不能一刀切,不能不考虑人民的正常生活。上海在这一点上值得北京去学习,只有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考虑到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并据此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防疫措施,才能获得人民的更多认可,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当然,需要学习上海的地方绝不止北京。最近,不论是江西铅山发现一例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后,一度发布公告称“红绿灯统一调整至红灯”,还是黑龙江黑河市户籍居民的龙江健康码统一变更为“黄码”,都是典型的一刀切。中国已经有将近两年的防疫经验,早就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应对疫情的防控水平。目前来看,疫情防控无疑是一场持久战,若想取得成功,赢得人民的认可,就必须换位思考,多去想想老百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在疫情防控、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到动态的最佳平衡点,防疫措施才能经得起推敲和实践检验。
9月17日到18日,国家曾在上海举行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号召各地学习上海防疫经验,“努力最早时间、最低层级、最小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而在此之前,人民网刊发文章《软硬兼施!上海又交出了一份“模范作业”》,专门写到张文宏和上海防疫经验:“张文宏说,上海做到了‘广、快、早’,即筛查要广、反应速度要快、通过发热哨点诊室与发热门诊把疫情控制在早期,用最低成本解决最关键问题,让老百姓多享安心、少受烦扰。”更早前的1月,上海出现本土病例,但很快被控制住,当时张文宏写道:“上海的防疫工作一直是‘陶瓷店里抓老鼠’,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希望不要因为防疫对社会生活产生大的影响。”这说明国家早已认识到上海经验之于全国的借鉴意义。
但从过去一段时间各地防疫表现来看,不论是云南瑞丽、黑龙江黑河、江西铅山,还是北京,都明显不及上海。纵使考虑到云南瑞丽、黑龙江黑河、江西铅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科学和防疫水平非常有限,难以与上海对比,但北京绝对有和上海对比的条件。当回不了北京和烟花下核酸检测的上海两个新闻同时发生,着实令人唏嘘。这既是对上海的褒奖,亦是对北京的鞭策。北京究竟差在哪里,怎样早点补齐短板,让防疫更加快速精准、温暖和人性化,是北京不能不反思之处。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