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第2440
8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阅读提示
导语
何谓极光大讲堂
上篇
演讲内容精选
下篇
嘉宾点评

导语 
30年间因缘际会,走进到千位 ”高人“的世界,从美国名校校长、中国与国际企业精英、世界驻华大使夫人、名校家庭与儿女、全球华文作家等,他们不仅打开了我多维认知边界,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 陈屹视线
   极光文学系列讲座、海外作家群星璀璨,已经完成二十八场精彩演讲。如同极光的炫灿横空出世,短短数月间,已成为北美华文作家创作“云讲堂”,最靓丽的风景线。
发起人·总策划·顾月华女士寄语
2020年我们都在孤独中生活,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文学是人们最好的慰藉。我开始召唤优秀的文友共襄盛举,想不到如水到渠成般的顺利。我们是一群性格比较相投的文友,我们默默地在这个工程中分担了所有细节,象一颗颗小小的镙丝钉,把一幢幢空中的楼阁稳妥地搭建起来。
左起:陈䂀、胡桃顾月华南希、应帆
然而我们背后是海外华人作家的精英们,他们认真地把自己的才思和经验倾囊相授,美不胜收的极光文学系列讲座,创造和搭建成海外文学的高端品牌形象。
系列精彩演讲已横空出世·精彩持续中

上篇
演讲内容精选

第七道极光

挑战与发现

畅销书与千人访谈

陈屹 主讲人 | 苏炜 点评嘉宾
顾月华(策划·整理·总结)
【留美学子】编辑
2021年1日21日星期四由【留美学子】公众号创始/主持人陈屹担任主讲,她的世界很大,並不能用简单的年代排列组合可以尽言,也许在她演讲的题目:挑战与发现一畅销书与千人访谈中,方可窥见她的成就之一鳞半爪。
陈屹提前两年迈入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77级中国大学生,80年代留学美国,87年进入纽约职场,后担任高管。伊始1999年《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10 年专栏,出版涉及教育·管理·情感领域的七部畅销书,已在主流媒体发表数百万字的纪实作品,系列访谈近千人,其中包括:美国名校校长、世界驻华大使夫人、世界企业精英、留学生群体与名校家庭、海外写作名家等。2014年创办·主持【留美学子】公众号。
她也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点军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美多所世界名校以及美国十几所中小学巡讲交流。作为访谈嘉宾,先后出现在CCTV等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对话》《中国经济报道》《读书》《半边天》《选择》等20多个栏目中。
在新中国60年60位世界华人杰出女性评选中,荣膺1977年代表人物。 
第二排中间位置 1977年 陈屹

陈屹穿了一件红色洋装,拥有一身优雅知性的美,在没有发言稿的情况下,侃侃而谈了一个小时,她通过许多生动翔实的案例,对自己非虚构的系列创作心路历程,作了介绍和总结。 
陈屹的演讲主题《挑战与发现:畅销书VS千人访谈》,点评嘉宾是耶鲁大学的苏炜老师,陈屹在她创办的【留美学子】公众号上,多次编辑和精选了苏炜老师的许多文章,她说:“苏炜老师笔下浸透了两个字:情与真。” 
陈屹首先引出了两位她访谈过的重磅级人物泰格豪雅和林毅夫,也折射出她采访为何独到、与众不同,令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
泰格豪雅先生
2008年我参加世界级的高端产品·瑞士国际钟表展,当时全世界几十家媒体都在追访一位70多岁、“王者归来”的重磅级人物。然而在40多岁风华正茂之时,他被踢出董事局,家业也在他手中葬送,人生落入深渊。
因为他的年龄和时间关系,每家媒体只有7~12分钟,我深知这时间有多宝贵,当时我代表一家中国媒体,结果我跟他聊了几乎30分钟,泰格豪雅先生还意犹未尽。半年后他来中国参观故宫钟表博物馆时,专门提出要见我的请求。
后来别人都在追问:陈屹你问了他的什么问题,让他对你念念不忘?之后我也好奇的问询了泰格豪雅先生之缘由。
“这么多人采访您,难道您都是这样吗?”
泰格豪雅先生说:“当然不是,你是唯一的一个。”
“为什么?”。
泰格豪雅先生说:“你问我的问题,一下就触及我的心灵,very inspiring and intriguing。” 
记得问题大概意思是希望挖掘 the beauty out of the darkness 的真谛。换言之,当他人生处于如此低潮、绝望之时,我还是想知晓,如果现在回首,他记忆中的希望之光和美好瞬间是什么?
听到这样的提问他一愣,不知道从何开始?我说最走进您心灵的,可以从您的家人说起。只见他眼睛一亮,嘴上出现了微笑,然后就进入了久远的沉思和回忆。
他讲起了从小养尊处优、进入青年的孩子们,一夜之间身无分文的窘迫,然后,他们又如何站立起来,如何闯天下的往事。 
我本人就是书写家庭教育内容的作家,所以我也欣喜若狂,一下子与泰格豪雅先生热烈的互动起来。
第二位
林毅夫先生
林毅夫先生是70年代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海峡游到大陆的奇人。后来他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今天的国家发展研究院,期间任职于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和副行长。
与林毅夫先生第一次访谈发生在2003年SARS患者在北大校园出现之后,正式公布的当天。
2008年林毅夫世行任职前,我是寥寥无几的几位媒体人得到访谈机会的。访谈中,我跟林毅夫先生有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问答,遗憾的是,发表在主流媒体时,如下的·这段对话无奈的被删除了。
陈屹:1987年您是美国第一位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的人,而那时我本人已经留美旅居,正忙着读书、工作,安家立业。所以,夫人和孩子都能跟您一同回来,在当时,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林毅夫: 因为我们理念的相互认同,他们才能毫无怨言地跟我回来。所以他们很好地融进了这个社会。回来以后,我也很感动,孩子们当时上学是很困难,冬天早上必须5点钟就起床,然后花20分钟的时间洗脸、刷牙、吃饭,必须在6点钟之前出门,天都还没亮,要先走十分钟的路到地铁站,再搭20多分钟的地铁,下了地铁以后还要走十几分钟,才能到学校。
当时我们有车,夫人心疼孩子,曾想开车送他们,但是我说不能送,因为你送他们一次以后,就必须永远送他们。如果每次都开车送他们,孩子们就没办法和其他同学生活在一起。作为父亲我觉得这非常残忍,但是他们要生活在这个社会,就必须和大家一样。而孩子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这点我特别感激,他们很欣然地接受了一切现实。
记得女儿小学老师曾经给我们看她的一篇作文,回忆美国临行前的一个插曲。大概的意思是这样写的:我跟布兰黛(她儿时的好朋友)坐在草坪上,女儿说:“暑假过后,我们就再也见不到了。我要跟爸爸妈妈回中国了。” 布兰黛羡慕地说:“你有一个充满着希望的国家可以回去,我们来自墨西哥,何时我们才能像你们有那么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可以回去?”  真令我欣慰,女儿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埋上了希望的种子。
陈屹举例目的是想说明,她访谈写作近千人、数百万字,可到发表时,有的内容可控,有的却非可控,期间也有陈屹自己访谈对话中的遗憾。“ 然而,近30所经历和争取到的千人访谈机会,如同跨越万里长征,我用自己的心和笔丈量记录世界,每条路不管多么荆棘丛生,没有一步是白走的。”

演讲主题
一:写作之缘起
二:畅销书元素
三:发现与思考

80年代留学时的陈屹 前排红白裙子

主题 一
写作之缘起

陈屹80年代中期来到美国留学,硕士完成后步入纽约职场。在纽约一家行业领头羊公司做到高级主管。
随着儿女相继出生长大,先生在华尔街也成为高管,夫妇俩都做得风生水起,而当夫妻几乎24小时心都扑在事业之时,一个家庭里就需要其中一个人退位了,即使百般不愿意,作为妻子的陈屹,在纽约职场高光时刻,为了丈夫的事业和儿女的教育,她选择了回归家庭。
左:小学时代的儿女们   右:90年代纽约职场上的陈屹
在陈屹看来,许多作家会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说当我们生活非常充足物质条件富裕的时候,往往我们写作会走入到瓶颈。而真正让我们能写出对生命的呼唤和思考,是当内心在某一时刻充满了挣扎和呐喊。
放弃已经腾飞的事业,一夜间的全职母亲角色更换,犹如一场“噩梦”,与之并存、接踵而来的更是中美教育、文化、家庭、个人和外界之间,陈屹自己“无力无言”的自我抗争与撞击。
这些困扰,恰恰是作为一个作家的写作财富,陈屹说无心插柳的她正被推到那段傍徨人生中十字路口上。
当她回归家庭远离职场时,她写出好评如潮的处女作小说《初恋》并获奖,之后她陆续写了好几篇中短篇小说。但是她77·78级大学中文系的几位好友,都有作家梦,却都远离了文学路,所以他们希望陈屹去探寻纪实文学,写出她留美旅居的真实生活,因为那是许多读者期盼读到的。
友人们在北京把陈屹带到书店,那里有许多介绍美国的书籍,特别关于美国家庭教育、学校生活方面内容,陈屹看了以后说:“美国不是这样的啊!” 但是友人说:这些就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市场上有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你来写呀。
友人们说的很直白,也直击心灵,陈屹想:“是的,我们批评别人很容易,那么我自己也没有写作,与其责怪,不如担当,舍我其谁!随着儿女的成长,当时我最关心的东西就是教育,带着许多疑问和思考,开始了30年中美教育比较的挖掘与写作。不久, 一叠50多篇的随笔系列集就被《北京青年报》的总编看到了,更被当时国际部的主任和团队所欣赏,第一时间他们联系到我,1999年无心插柳的开启了【陈屹视线】的专栏。” 
打造【陈屹视线】的北青报国际部的团队
那时的《北京青年报》是阅读量最高的媒体,【陈屹视线】每周都千字的专栏,每篇发表后,即刻就数十家上百家媒体同步转载,等于给她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一个机缘,【陈屹视线】的作家之旅就是这样启程!

主题 二
成为畅销书之元素

因为持续数年每周一次的【陈屹视线】专栏,常会有读者问询到哪里可以找到【陈屹视线】写的系列书籍? 
《诱惑与困惑》《美国素质教育大参考》《背洋书包的孩子》《因缘际会》《不是男人的错》《送孩子去常春藤》《名校之路》等著作连续数年,关于教育、企管、情感的畅销书,水到渠成的相继问世。
讲到畅销,有它的偶然与必然,下面的主题分享是陈屹总结的关于如何打造畅销书的五大元素。 

元素一:出版社
出版社很重要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在哪里毕业?北大或者清华?哈佛或者耶鲁?只要你在哪里被录取,那么你的水平就在哪里,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在出版书丛中,你著作的位置也很重要。
出版社每年会有几百或者是上千本甚至几千本书出版,那么你是分子还是分母,你是出版社重要的一部书?重点的重点?还是你只是千分之一的其中一著作? 
《因缘际会》2004年上海书展上一场最火爆的签名售书现场、《不是男人的错》2006年北京王府井图书大厦500本前面售书30分钟全部抢光,读者疯狂现场远远超出中信出版社的最乐观期望值。

元素二:地域性

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包括用语、关注话题都是有其区分。比如上海就代表南方,北京代表了强烈的北方文化,而且北京可以覆盖全国。当然,也有在不同领域的覆盖或者交叉的,另外区域性里,还有一线城市或者二·三·线城市区别。
这些决定了作品的起步在哪里?  
元素三:话题
作品内容还是有它讨论的话题内涵和意义。
话题本身是有它时代烙印,特别是非虚构文学作品,难免离不开某个时代或者阶段的热点话题,某个阶段热议的东西,当时非常火爆,拿到当下,也许就没有人关注或者困惑早已解除。
然而,在创作超越热点、超越时空的永恒经典作品时,即使被千万人都谈烂的话题,你也可以谈出新意、谈出与众不同的角度。如何谈出来?是艺术,需要沉淀之外,更需要作家自身的眼界、格局,方能提出新视角和挑战传统思维。
陈屹的《名校之路》是她花了10年写的一本书,在大家熟悉的话题上,提出不同的观点,挑战与客观,这也是书一经问世,就得到读者好评如潮的反馈,被点评最多的是“良心之作”。 
《名校之路》冲上各大畅销书排行榜首
元素四:读者积累
这个需要日积月累的时间。
因为《北京青年报》给予陈屹的一个专栏,给她建立了已经沉淀多年的读者群,同时许多主流媒体早已熟悉【陈屹视线】这个专栏,所以她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有已经从事主流媒体的记者、并且是【陈屹视线】的许多读者,真心积极的推荐。
所以陈屹已经公益主持了7年的【留美学子】公众号,每期以八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激励,这就是坚守的力量,以及对读者诚信的建造。
20年历经上百场演讲、几十座城市的签名售书
与为《背洋书包的孩子》英中翻译的北大附中学生一起
前排右三 陈屹感恩这些今天已经进入成年人的孩子们 

元素五:媒体推荐
当然,她自身优势就是她在《北京青年报》最火的年代里,每周都有专栏连载,也有《北京青年报》最难能可贵的读书栏目里连载,给了她与读者第一时间在作品里对话见面的机会,同时还包括CCTV和其他电视台这样主流媒体曝光。
尽管她几本书一出来就畅销,而且上了同类书籍的榜首,但是陈屹说: “我要提的一点,就是说不要误解畅销书就是一部绝对的精品,不畅销的东西不是精品,这些都是相对而言。
作为作者来说,没有不希望作品出来是被热卖,是被大家更多的去读,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也是挺遗憾。但是作为几部畅销书的作者的我,非常清醒这一点,在许多优秀的作家群体里,我是非常幸运的那位。所以,我只有更努力、更认真、更要多多向其他作家学习。”
从左:CCTV 【选择】、国庆·人民大会堂海外代表访谈、英文【对话】、
《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新浪》访谈
CCTV中文《对话》中美教育PK栏目的访谈嘉宾
与当年美国总统奖获得者合影
CCTV好书推荐、与北大EMBA同仁CCTV对话访谈

主题 三
发现与思考

最后这个话题,陈屹讲到访谈路上,她采访的其中四类群体:中国企业精英、美国顶尖大学校长系列、世界驻华大使夫人系列、还有穿越海外作家的群体系列。 
2002年第一次直面北大EMBA企业家
访谈中国企业精英这一段的经历让陈屹非常难忘,也是改变了她生命的轨迹,她觉得直到现在都影响她的写作,也影响了她的今天,当时趾高气扬的企业家们并没有尊重及认可陈屹,直面质疑着陈屹 “你以为你是谁?” 
1999年在普林斯顿校长办公室的访谈
陈屹这样回答他们:“我就是一位普通作家,采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时,校长说自己不过是一位热爱教育的普通教授,正因为我是普林斯顿校长,我可以怀抱更大的情怀,可以超越我个人,可以影响普林斯顿几代人。作为作家,陈屹我有笔和纸,你们给我机会和分享,也许我能写下超越生命和时空,影响世界的作品。也就是这样,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
在访谈这些重新走进课堂的成功企业家后,陈屹发现了五要点:其中,他们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读书后让他们更多的从说者成为听者,注入了终生学习、永不毕业的精神。另外,他们是一群与你拥抱成功的人。这一点,开始他们不了解陈屹为何这样说?
其实同患难并不是很难,但是当你拥抱别人的成就之时,实际上是需要胸怀,成功心态的。因为当一个人有成就的时候,你会把很多压下去,你也会让有些人感觉到更自卑,你只有有成功心态的时候,你才能去拥抱这些。
犹记得2004 年 5 月北京大学朗润园里的万众楼里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林毅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前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对本书做的推荐与主题发言,“看山似山,看水似水;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几年创作里的迷茫由林教授给予了一语道破的注释,第四本书又一次见证了我写作路上的幸运。 
鲜花掌声、好评如潮的大卖之后,陈屹回到了美国的家,回到全职太太的角色。这是她心态最失衡的日子,连续五年逍遥在想写就写、想游走就启程的状态,她把虚拟的世界臆想成真实,这一次,一切都在错位中。
她开始痛苦、挣扎、抱怨,不知晓问题在哪里?但是郁闷的内心呐喊着强烈的两个我:
“放下笔,去享受你的安逸生活吧!”
“写,要写,你天天都在故事中,怎能放下手中笔!”
就在同一年2004年11月9日传来《南京大屠杀》作者、年仅36岁的张纯如自杀身亡的噩耗,万分悲恸之间,她突然触摸到一种凄美。这个瞬间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正常”,与这个世界不再合拍……
迷茫中的某一时刻,陈屹被“都是自己的问题、全是自己的问题、不要怪其他任何人”的感悟狠狠击中,游离的自己顿然被拉回家庭。已经发誓短期不再出书的陈屹,却在半年里,完成了比前四本书写得更畅快、更畅销的 《不是男人的错》第五本书。
她写了不是男人的错以后如释重负,一下人回到她家庭的中心和原点,回到她的自我,她在自我反省很多东西,开始了所谓的写作闭关。她需要自我沉淀、远离喧闹,把时间还给儿女,然后再回到她的初心:中美教育话题的探索。 
回到教育话题,陈屹又开始了美国名校校长访谈系列,演讲里她重点讲述了访谈的西点军校校长、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耶鲁大学校长、还有华裔名校校长第一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田常霖校长。 
访谈西点军校校长
西点军校,她先后去过六次,采访数位美国顶尖大学校长难,能走进西点军校校长办公室采访更难上加难。但是访谈西点校长却花费了半年时间才搞定。走进校长办公室,至今仍像梦幻一般。西点人的“责任、荣誉、国家” 以及西点人的“没有任何借口”,才是美国教育里真正的 character (素质)教育。同时,他也悄悄告诉陈屹:他的夫人是他高中同学,长年跟着丈夫迁移、居无定所的军人妻子,让他感受着女性的伟大。
2019中国巡讲之行前,相聚在前耶鲁校长位于曼哈顿的家
2019年陈屹陪同前耶鲁大学校长,在中国还做了一个巡回演讲,其中有一段校长经历,令人受益。校长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家庭,但是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却给他的暑假的礼物,是让他到最艰苦的德克萨斯州去修油管,埋管道,所以他经历人生这么最苦的日子之后,他再回到明亮的课堂上读书时,他倍感读书的幸福,这次之后困难都踩在脚下了。这种父母培养这个所谓的富二代的经验值得记录。 
陈屹在访问大学校长时,发现了什么
陈屹认为:大学校长自身具备卓越的能力、名誉、名望,他们都是万里挑一,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各自超群的功力,与他们面对面访谈后,令人觉得他们确确实实是学校的名片,除了大格局把控学校发展命脉之外,他们更是 CEO of Marketing 角色,重点在把自己的大学向市场推销出去,他们在位期间如果能募捐到最多的捐款款,这样就象征着他们在位时最成功的政绩,因为钱到了,任何事情都好办,任何改革都好办。
与来自欧洲、非洲、南美、亚洲的近50位驻华大使夫人
在各国大使官邸访谈中的部分瞬间
与美国驻华大使夫人在大使官邸
姐妹般情谊 左:与瑞典、希腊、葡萄牙大使夫人  右:与罗马尼亚大使夫人
接着话题进入到陈屹非常特殊的经历,就是她对话世界最优雅的群体、5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驻华大使夫人。
陈屹说:“起初我都不知道那是山中有老虎,其实访谈大使先生很难,但是访谈大使夫人是难上加难,原因是大使这种生涯, 无论外交生涯还是政治生涯,他们都是一级一级做上来的,能做到中国大使位置、一般是他们外交生涯进入最顶端之刻。所以说大使夫人是不能在先生最高端的时候,事业辉煌之时、在先生就要离开这个外交生涯之前,带来任何麻烦。”
访谈过程非常艰难,能完成如此珍贵的大型系列访谈,又千载难逢,这个当然也要感谢《北京青年周刊》的支持,从主编、社长、到编辑,摄影师,陈屹非常感恩有一批中国最优秀的媒体团队齐心协力的去超越。 
零距离接触了50位世界驻华大使夫人后,陈屹发现:大使夫人们无不全心全意在一个大使馆里,留守和服务。她们的任务他们职责就是一个大姐姐一个母亲的角色,因为后台全都要打理,而且他们生活永远在未知和离别中,每三四年都要离别刚刚熟悉的新朋友、或者离开自己喜欢上、刚刚熟悉的国度,儿女们也要在他们成长和学业上,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他们很难在节日期间,回国重逢他们的亲人。
几十年他们都这样,其实挺伤感,但他们也是为他们的国家。所以不要光看表面的风光,而风光背后,是她们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牺牲,所以,自然而然,每一期陈屹呈现的大使夫人访谈画面,每位大使夫人都如此优雅。 
最后回到陈屹的创作,其中包括正在进行中的海外作家穿越访谈系列,通过这个栏目,讲述海外华文作家作品背后的各自人生历险记,把他们从虚构拉进纪实,他们人生故事实在精彩万分。
世界华人作家【穿越访谈】系列1-20
阅读请点击 ↑↑↑  链接
部分世界华文作家们曾经的“倩影”定格 

演讲 结语
没有发言稿的陈屹娓娓道来,令人感受到她演讲功力。陈屹出版的作品持续畅销也非偶然,因为她一直把自己放在现实的生活中,脚踩在大地,自己却在许多话题的前沿阵地去发现、去记录。
通过中国主流媒体
30年前她已经在探寻和分享关于美国教育内容;
最早作为教育系列的主流媒体专利作家;
最早呈现美国名校校长系列访谈的作家;
最早出版教育系列丛书的作家;
首位揭秘回归商学院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内幕的作家;
首位在主流杂志上整体呈现世界驻华大使夫人风貌的作家;
.......
陈屹伊始于2014年起创立打造的国际视角谈人文·教育的【留美学子】公众号,目前粉丝十万+,仅搜狐一个平台转载的【留美学子】千篇文章的阅读量目前已近4500万,在持续推出精彩作品中。
最后引用演讲后台清瑕女士的留言作为结语:
屏幕前我们欣赏到美丽与魅力并存的陈屹。
与其说陈屹在分享文学经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成就人的第二生命,通过写作成为更好的自己。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崎岖不平,在经历坎坷之中从容地从羊肠小道走上了写作高速公路。
这样的分享我们更愿意理解为一种视野、一份拓展、一份生命的宽度和高度的体现,一种立体的几何人生。让我们受益,给我们提醒,促我们思考……” 
坚信陈屹会继续她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去发现永远!去“我思故我在”!!!

下篇
嘉宾点评
苏炜 嘉宾

苏炜是谁?
他是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批评家,现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曾任耶鲁东亚系中文部负责人。曾下乡海南岛农垦兵团十年(1968-1978)。1978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赴美留学,获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1986年回国工作,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019年获耶鲁的五个最高教学奖之一——“理查德·布鲁海德优秀教学奖” The Richard Brodhead’68 Prize for Teaching Excellence。2021年曾经的耶鲁学生以苏炜的名字设立了一项耶鲁年度奖学金【Su Wei Scholarship】
1990年后定居美国。他的作品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曾出版长篇小说《渡口,又一个早晨》《迷谷》《米调》《磨坊的故事》短篇小说集《远行人》,学术随笔集《西洋镜语》,散文集《独自面对》,《站在耶鲁讲台上》,《走进耶鲁》,交响叙事合唱——知青组歌《岁月甘泉》歌词,歌剧剧本《铁汉金钉》,《天涯晚笛》,古体诗词集《衮雪卢诗稿》等。 

苏炜给陈屹总结了八个字:冰雪聪明,澡雪情怀。陈屹的写作、访谈、主持【留美学子】公众号,她持续的做着公益,她就是用来服务社会的,苏炜具体分析陈屹的胸怀是造成陈屹成功的一个前提,这些也浸透在陈屹的演讲中。 
苏炜的点评,具有很好的文学评论价值。
苏炜说
其实今天陈屹的这场演讲可以算是非虚构写作成功的一个典范,她成功的典范有哪些特点呢?几点分析如下:
第一点:经典与畅销的关系
几天前我参加了哈金云讲座,他就讲到文学虽然是小众,纯文学是小众,但其实每一个作家都有写畅销书的梦想,但是你能不能成为畅销书,哪不一定。是的,每一个经典作家有一个成为畅销书的梦想,前提其实就要有经典化的标准,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定的经典化的水平,要想达到畅销是不可能的。不等于畅销书就是经典,但是能够畅销的书,一定要具备经典化的特点,这里面有哪些特点呢?
我下面做一些分析:也借用陈屹在她演讲里谈到的一些概念,比如说一个分子与分母的概念,这也是哈金那天讲座时,我谈到哈金受到了契可夫的影响很深。 
哈金是陈屹大学时代的老班长 2000年重逢在纽约
“哈金说了一句话,也跟这个词有关。他说契可夫是我们所有小说人的分母,我们都是契可夫的分子,其实一个好的非虚构写作,有一个诀窍,就是你要找到你的分母是什么,你的分母陈屹刚才讲到了,她的恩师和她的北京青年报和【陈屹视线】她这个专栏,其实是让她成功的前提,北京青年报那个肩膀,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它的分母。” 
第二点:你写作中的分母是什么
作为一个普通的作家,我们要成功,其实有个简单的办法,找到你的写作的分母是什么?
“比如说哈金说契科夫是他的分母,而我自己呢,我常常讲两个人,俄罗斯作家里面屠格涅夫是我的分母,然后中国作家里面沈从文是我的分母,就所谓的分母是我把它变成了我自己的亲人,把它变成我自己的精神的源泉,把它变成我自己可以模仿、可以追随的对象。” 
“当我在以前的谈创作里面,我谈到沈从文的边城曾经怎么影响了我的写作,包括我当年在乡下的时候读屠格涅夫,怎么收搜遍了乡下所有的屠格涅夫,故意的让他受影响,哈金也说,你就要找到你自己的文学上的那个亲人,跟着接亲你就成功了。这也是成功的写作的一个诀窍,今天用这个题目谈到了他的角色,谈到了分子与分母,让我想到了这一点。” 
第三点:问题意识和选题角度
“特别对于非虚构文学,你有没有好的问题意识?你能不能把题目立起来?前提就要有好的问题意识,你针对什么问题来做你的非虚构写作?那好的问题意识从哪里来呢?从你有没有一个选好的选题角度,而这个提问题的选题角度,直接涉及到你的底蕴,陈屹刚才第一个讲到那个泰格豪雅先生,她的第一个问题打动了那个先生,什么问题呢?” 
“泰格豪雅先生是经过人生地狱的,陈屹问他在人生地狱里,感受到的美好事件是什么?就是这个话题一下子把这个采访者给打动了,他就给她留出了最多的时间,所以你的选题角度能不能点到问题的痒处?点到问题的痛处?其实涉及到你整个对问题把握的底蕴,这个是陈屹刚才讲到的,我特意把它提出来。” 
第四点:写作中的两类型
好的畅销书和好的写作其实有两类型,写作非虚构,有些人是面对读者写作的,有些作家就是面对自己写作的,不面对读者,我就是有感而发就写,不考虑读者怎么接受,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区别,一个是读者群,陈屹刚才讲的畅销书的五个要素的时候,她谈到这个问题,你要知道你要面对的是什么读者群? 
“一般来说畅销书的写作离不开这个创造读者群落的思考,你有想到你面对谁说话啊?刚好最近这几次的云讲座跟写作有关的都涉及到这个问题,你面对谁写作?我跟好几个写作的朋友最近也在想。
我自己发现我真的是面对自己在写,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写作底色的问题,你的写作底色设在哪里好?你可以设一个读者群一个小众的读者群,但是这个在写作者的意识里边,你要非常清晰啊,你的读者群和你的写作底色是什么啊,这个话题呢我就想到了她引的田长霖的那句话:be yourself 做你自己!” 
陈屹与美国名校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华裔第一人田长霖教授
“你不要在洋人面前装华人,在华人面前又装洋人,在洋人面前卖中国,在中国人面前卖洋人,其实这个是最根本的写作底色,你在写作底色中,如果离开了你自己真实的那个角色,你的写作底色是有问题的,然后你最后会丢掉你的读者群,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虚假的写作,就是有问题。” 
第五点:非虚构写作还有两个关系
一个是要有发现的眼光,我用我的词叫发现与发见,这个见识见解的见,你发现了一个东西以后,你怎么样从里边生发出你自己的独立见解,我发现她在对着那些牛人的时候,她其实有她自己独立的看法,有她独立的情操和独立的把握,用这个独立的把握她征服了那群牛人,最后才做成了那本书,所以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其次的,有没有真正的发现中的发见,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就就不一样了。” 
“在刚才的演讲里有几个东西是打动我的,比如说每个人都强调成功,每个人都追求成功,特别是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她刚才强调了一点企业家的成功意识,来自于他们的危机意识,她说其实成功来源于生命力的意识,而生命力的意识背后是死亡。
我们今天为什么重视生命?是因为有死亡,我们重视生命只有面对死亡你才对生命力有真实的认识,她刚才讲到了好几个采访都讲过,包括那个塞拉利昂大使先生的故事,都在穿越死亡危机的时候,才最后获得生命的升华。
与塞拉利昂大使夫妇在一起
她从成功意识是得益于生命力意识而最后它来自于死亡这一点的深刻,是隐藏在陈屹刚才的演讲背后的。” 
“还有一个她讲到一个东西,也打动了我,就是她讲到这个预期,她讲到了她完成《因缘际会》第一版的手稿时,中信出版社社长第一时间告诉她,你太让我们失望了,不要说超越EMBA这群新中国企业家们,你连自己都没有超越。其实这个对于一个写作者、对自己有很高的预期,但是还要敢于超越自己的一个陈屹,听到了这么严重的批评以后,她怎么办呢?” 
“她当时可谓悲奋交加,沉静之后,她重新上路,再花上三个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反省自己,认认真真地做功课,走出个人的小我,走进世界的大我中,守望寂寞、然后就真的超越许多许多,再交出的文本,超越了所有人的预期值。
所以呢贯穿在这个上面,超越预期的背后,其实要脚踏实地、要不断的反省自己、这样就来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注意到陈屹虽然她取得了这么多成功多案例,她始终的学习,她始终在让自己成长,这个学习和成长的关系贯穿着一个寓言,她其实做了这么多好的畅销书,做了这么多好的成功访谈,它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很牛的牛大姐,拉着一个装满牛人的牛车的牛大姐,我觉得这个是它贯穿今天讲解的一个寓言,其实今天整个故事真正落这个寓言上。” 
“就是这个拉车的牛,我们在座的许多位作家,其中包括:北奥、少君、刘瑛、海云、桃花、陈九、苏炜、梓樱、陈瑞琳、周励、刘荒田、顾月华、弥生、谷文瑞、黄宗之、董晶、张慈、江岚、何娟娟、申美英,你们都是牛人,你们今天都被坐上了陈屹的这个牛车上,她是我们的牛大姐啊!
最后说一下我的结论,陈屹的这个讲座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其实就是英文我们常常说的怎么样 from good to great (从优秀到卓越),我们做一个写作者写得好,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从好到伟大,从 good to great,你要给自己提这个要求,写得好还不够。” 
“要Great,要写出比好的可以称之为great的文字和文学和你的思考,而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陈吃基本上做到了,所以回到最后的根,就是她讲到的出新的、干净的,她厚德载物、冰雪聪明、澡雪情怀,雪就是最干净的,这就是我今天对陈屹的总结。” 
北奥说
北奥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监事长、荣誉会长

在聆听中总结出以下的几条:
1. 定位分子与分母的概念
2. 问题意识以及选题角度
3. 面对读者群和写作底色
4. 发现与发见及独立见解
5. 脚踏实地才能超越自己
6. 拉着一车牛人的牛故事
7. 冰雪聪颖的干净写作人。 
陈屹冰雪聪明,她像一个火种,力度很大,能量很大,真的感染了我们很多人,也带领了我们很多人在写作道路上像她一样勤奋,像她一样冲锋不停。
作家说
梓樱 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现任会长
认识陈屹20多年,陈屹是一个非常独特有自己的主见、使命感很强,又是一个很谦虚很低调很有感情,同时在公共场合很少见到她。她一直在读书,很能发现周围的人的优点,像海绵一样的一直在吸收再吸收
安静 欧洲华文笔会副会长
陈屹说自己是幸运的,这是一种自谦,一个人可能一次两次幸运,不可能一直幸运。所谓幸运的后面,是有它必然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她踩在时代的节拍上,把住了时代的脉动,牢牢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和需求,是一个真正的弄潮儿,这是她成功的前提。与其说她聪明,不如说她智慧。陈屹始终保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种精神底色,这使得她不仅在心灵上、而且在外貌上永葆青春、活力和纯粹。这种生命之美、精神之渊,使她能一下就触及被访者的灵魂深处,也使她的写作之花将永不凋谢。
元山里子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事务局长
陈屹作为一位畅销作家,把她的所有生活,都变成写作的源泉和思想,这是她平时不断思考的缘故。即使从华丽的高管职位退回家庭,也没有中断思考问题。这不是可以模仿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陈屹作为一名访谈高手,她的成功在于坚守自己的客观观察和当机立断的判断,可以点到被访谈者的内心最柔嫩的地方,也可以点到被访者自己没有发现的奥妙之处。这是一个人的气质所致。
陈瑞琳说
陈瑞琳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陈屹很特别,我来讲两点。
我手上有她的《不是男人的错》,这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里面包含的东西远远超出了小说,就是说远远超出了虚构文学所能够探索的领域。我觉得她在这个《不是男人错》里面对两性关系的发现和讨论,是到现在为止都是超前的,而且非常有价值。
另外一点陈屹是我认识的作家当中,是一个透明的人,她是不把名利放在心里的,真心奉献在创作中,为许多作家和读者打造一个天地,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是文坛上少见的,不食人间烟火,30多年还保持得这么纯粹,或者说不把自己放在文坛的烟火中去熏烤,陈屹超越了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文坛地位。
本期云分享视频链接

挑战与发现 

畅销书与千人访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58ibuAEphc&list=PLKd5glh41VZFtG4MVUJHkPR91ZFlGIQQc&index=6
本文总结汇编作者 
极光文学系列大讲堂发起人·总策划
顾月华女士
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会长。海外华文女作家協会会员。
最新力作《依花煨酒》。主要作品:散文集《半张信笺》《走出前世》《依花煨酒》、传记文学《上戏情缘》、小说集《天边的星》。作品入选多部文学丛书,主要文集如《采玉华章》《芳草萋萋》《世界美如斯》《双城记》《食缘》《花旗梦》《纽约客闲话》《纽约风情》《丝路之旅》《情与美的弦音》等,文章入选主要报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日报、文综杂志、花城、黄河文学、美文、明报月刋等。其诗歌、散文、小说荣获多次大奨。
【陈屹视线】部分作品链接
西点给我一座桥
留学的误区与陷阱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
倾家荡产 我也要在美国讨回这公道!
精英李飞飞再创新篇-20年前已是女神
穿越 9·11 脱胎了美国 却无力换骨
喜欢就点“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