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怀胎十月本不易,顺利把孩子生下来,又面临母乳喂养的考验。终于下奶,但小家伙没吃几口就停下来,剩下妈妈一个人摸着胀痛乳房担忧着乳腺炎是否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想到乳腺炎,妈妈便会自动脑补出很多场景,痛苦不堪的通乳按摩、甚至化脓切开引流等。
但请放心,哺乳期间与乳腺炎抗争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因为乳腺炎在哺乳期很常见,根据2014年美国母乳喂养医学会(ABM)介绍,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率在3%-20%,而且可能发生在哺乳期任何时期,在产后6周是高发期,但预防重于治疗,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
哺乳期间为何会发生乳腺炎?
很多妈妈会认为奶水太多,堵住了,乳腺就发炎了。这个答案只说对了一半,但并不完整,我们试着从“内忧”和“外患”两方面去了解发生的原因,帮助妈妈预防乳腺炎。
内忧:
1、乳汁过多
产后初期妈妈与宝宝尚未建立平衡的母乳供需、过度使用吸奶器、长时间未哺乳,这些都会导致过度涨奶。宝宝衔接乳房姿势差、早产儿吸吮力弱都会造成乳汁的“相对”过量,让妈妈的乳房淤积过多乳汁,容易诱发乳腺炎。
2、妈妈的疲劳与情绪压力
产后育儿体力消耗,夜间睡眠的打断、对孩子成长的忧虑、奶量的多少,家庭成员关系的改变都会成为新手妈妈的压力来源。
外患:
1、乳头破损
与宝宝“搏斗”期间,宝宝衔接乳房浅,或者拉扯甚至咬伤乳头,这些行为都容易对乳头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细菌逆行进入乳房引发炎症。
2、外力压迫
过紧的内衣束缚、汽车安全带压迫,或者妈妈长时间趴睡及侧卧,都可能成为乳腺炎的诱因。
3、乳头白点,白泡
因为乳房没有得到“善待”(例如,宝宝衔接姿势不当、宝宝拉扯乳头、吸奶器过度使用等),从而产生了乳头白点,白点堵住了乳管的开口,堵上“水龙头”后,后续源源不断生产的乳汁无法及时排出。
所以,针对上面这些问题,预防乳腺炎的关键,一方面是妈妈自身需要调整休息好,另一方面,让宝宝采用正确的衔乳姿势(见下图),建立良好的母乳供需平衡,才能尽可能预防乳腺炎,宝宝就是我们最好的“通乳师”。
(乳头衔接:宝宝的嘴巴要紧紧含住大部分下乳晕)来源:uptodate
一旦得了乳腺炎,如果症状不是很重,我们可以通过服用对乙酰氨酚等非甾体消炎药或者冷敷来缓解症状,同时继续哺乳排空乳汁,对有发烧且持续12-24小时的哺乳期乳腺炎,还应该用抗生素治疗。
关于排空乳房
很多妈妈认为乳腺炎就是奶多,排空就对了。事实上,我们说的诱发乳腺炎的“奶多”往往是“局部相对”乳汁过多。乳房里的乳汁源源不断产生,是无法做到“排空”,也不需要排空的。
发生乳腺炎,尤其是出现硬块的情况下,针对性地移除淤积部位的乳汁非常重要。比如哺乳前进行热敷、调整宝宝吃奶姿势,让宝宝针对性吸吮、按摩肿块区域手挤奶方式移除乳汁、哺乳后或手挤奶后可用冷敷缓解乳房不适。
所以排空主要是针对患侧乳房进行,如果盲目追求双侧乳房的“排空”,反而可能刺激乳量的产生供大于求,人为造成了乳汁过量,哪怕是健康的妈妈,也会加大诱发乳腺炎的机会。
使用溢乳贴会引起“堵奶”吗?
哺乳初期,妈妈容易发生一侧哺乳时另一侧漏奶或乳汁溢出的尴尬情况,多数会随喂养建立供需平衡,溢乳情况会明显改善。因此有不少妈妈会选择溢乳贴来防止“湿衣”的尴尬。
但有妈妈会担心,既然溢乳贴“阻挡”了乳汁的溢出,那会不会发生“堵奶”的现象呢?从第一点讲述的原因可发现,使用溢乳贴既不会对乳房形成“内忧”,更不会造成“外患”,所以使用溢乳贴是不会造成乳汁淤积的。
但是,选择透气性好、柔软的产品,以及注意勤更换很重要。因为闷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真菌,有些妈妈使用后会出现乳头红肿伴随瘙痒刺痛的情况,这就要担心哺乳期又一个常见的疾病——“乳头真菌感染”了。
整体来说,乳腺炎是很多产后妈妈会遇到的问题,只要储备好哺乳知识,让宝宝尽快正确衔乳,建立好供需平衡,就能尽可能降低乳腺炎的发生。
张征
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从业14年。擅长哺乳期乳汁淤积,乳腺炎,乳头白点,乳房疼痛及乳头白点处理及治疗,乳腺良性纤维腺瘤微创诊疗,乳腺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关注我们,可阅读更多科普
▼阅读原文,可向医生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