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整个人类。
那现在世界越来越不太平,中国的粮食会被别人控制吗?
米帝把贸易战升级到科技战时,压力越来越大。记得华为刚被打压的时候,一开始大家很震惊,但短暂慌乱之后,慢慢有了一种淡淡的乐观。
高通不卖?我们还不买了,华为的麒麟芯片牛X,比高通芯片更好!
这种乐观有点微妙,其实大家也知道台积电、联发科的技术设备都在用美国技术,但似乎没人担心会真的100%断供,这帮资本家就不想赚钱了吗?
一年后的今天,华为已经拿不到一片手机芯片,库存一旦用完了,华为手机产量将会变成0。当资本家不想要钱的时候,就是想要你的命!华为业务比较多,不做手机公司也死不了。
但粮食不是芯片,人天天要吃饭,不能有半点差错。
好现象是大家都很关注粮食问题,分析和讨论也多,总体的结论是:我国粮食是很安全的,没事!
大致说说倒也没错,但似曾相识的乐观,会不会有隐患?如果在某种粮食上像芯片一样被断供,我们能不能扛得住?
一、
说起粮食问题,首先得明白一件事,我国的耕地严重不足,中国农业大部分问题都是耕地不足造成的。
有句谚语叫一亩三分地,形容地方狭小,这不是瞎编的,而是从现实中总结的,我国人均耕地就是一亩三分地,差不多是个长宽30米的正方形,大家如果感受不到是多大,可以想象一下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每个中国人可以分到两个篮球场大小的耕地。
站在这巴掌大点的地方,就像站在花园里,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面粉、蔬菜、水果全要从这花园长出来。更无奈的是,这花园不止有你,还站着猪牛羊、鸡鸭鹅们,它们也要和你抢园子,啃园子里的草和饲料,长大后才有肉蛋奶吃……
能活到今天的人类,没有不会种地的,但只有东亚人民把地种到了极致,尤其是中国农民,又勤劳又聪明,一年两熟三熟,次次不拉,庄稼间隙不能浪费,要套种;稻田里的水不能浪费,要养鱼;水沟里泥巴不能浪费,要养小龙虾……种地种到这个程度,才能让两个篮球场养活一个人!
玉米田间套种黄豆
稻田养殖禾香鱼
玩过《文明》系列的同学应该了解一个现象:从任何时间点开局,中国的文明人口总是最多的,为啥呢?
和放牧、捞渔、打猎相比,农业产出稳定、储存便利,人们可以根据食物和财富的积累,制订长期生活计划,其中就包括了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啥时候生这些关键性问题。
能稳定收获粮食,才能欢乐的造人、养育孩子,人丁才兴旺。
这种族天赋往往平时不起眼,一对比就能发现很了不起:欧洲的技能点是平均分配的,农业技术一般,都去种庄稼的话,养不活多少人,只好一半人种庄稼,另外一半人去打渔打猎,这样下来收成就比较有限,所以欧洲和中国差不多大,平原也更多,但人口却只有中国的一半。
上个图,同学们对比一下:
公元前200—1700年的中欧人口数量
技术先进,人又勤劳,这是好事,但无论怎样,都会碰到粮食的上限!
啥意思?
就是说地就这么大,不管种地的技术多好,人多勤劳,但收成都不会无限增加,总有个天花板,区别只是你努力些,天花板比别人高那么一些。还用中欧做对比的话,就是中国可以养2亿人,欧洲就只能养1亿人。
人口总量会被资源、科技限制,人太多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灾难消灭掉,这规律就叫马尔萨斯陷阱。
只要稍微翻下资料,就会发现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每隔几十、上百年就会闹饥荒、瘟疫,人类大量死亡!
老天就不能安生点吗?可以啊!老天不闹事,人类就自己和自己闹,各种战乱、改朝换代,最后结果仍然是大量的人口消失。
背后的深层原因都是一个,粮食不够吃!
和尚朱元璋靠信众供养,公务员李自成吃皇粮,碰到荒年都一样没吃的,活不下去就去造反。改朝换代这事在中国从没超过300年,寿命最长的是290年的唐朝,排第二的是276年的明朝。
中国历史漫长,悲惨的记忆都刻在骨头上,吃饭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新中国每年开两会,一号文件必是讲农业的。到了1982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50公斤,算是基本吃饱了饭,之后一直在为吃得好努力。 
饭吃饱了、生活好了,人口就越来越多,建国刚20年人口就番了一倍、4亿变8亿,人均耕地一直在下降。
这是要向马尔萨斯陷阱一路狂奔?
这哪行!我国赶紧设了个杠杠:18亿亩耕地必须保证,先保住这个底线,再想别的办法提高产量。
可是有些人并不这么看,觉得都市场经济了呀,发展的这么快,土地用来建工厂、盖房子多好,能赚更多的钱,只要有了钱,国外的粮食随便买,没必要苦哈哈的自己种。比如那个著名的茅于轼,就是这观点,也因此有了“茅18”的外号。
这类砖家的思路是:一切都为了赚钱,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类似的观点还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他们特别相信:市场是万能的,科学无国界、经济无国界嘛!
结果不用多说了,尤其是这两年,中国在很多方面被卡脖子,这些砖家现在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
上边啰嗦这么多,是想说清楚一件事:中国粮食工作真的很难,各路神仙也经常出来添乱,我们总体上没有走歪路,值得庆幸。
但吃饱饭都只是个开始,还得要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大家还想吃的好一点,也就是咱们说的花园里还站着猪牛羊、鸡鸭鹅呢!它们能养得肥肥不?
可耕地就这么多,还有啥别的办法吗?
办法也不是没有:大米、小麦、玉米这些主粮是人吃的,不想被卡脖子,就全放在自家地里种;其他农作物替代性强,大麦、燕麦、大豆、玉米等都可以当饲料,东家不卖西家卖,那自己就少种点,去买别人家的。
这样干了十多年,中国就成了农产品进口大户、世界最大的那个,但进口的主粮非常少,如2019年我们买了8851万吨的大豆,只有1.5%的高端粮食是从日本、泰国买的,生活好了,有些人嘴巴太挑,也不能不管他们呀。
二、
这么多大豆买回来,只有很少一部分拿去做豆腐豆皮、打火锅了,绝大部分拿去榨油,豆油没有花生油、菜籽油香,很多人在家不吃豆油,但豆油便宜呀,是餐厅、饭馆、夜市早餐店的大爱。大豆榨完油就成了豆粕,这就成了家畜家禽们的饲料。
也就是说中国并不缺豆油、也不缺豆腐,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喂家畜家禽,豆油和豆腐反倒成了副产品。
2019年我国用掉了1.06亿吨大豆,国内的产量只占17%。大豆在地里长下图的样子,是不是有点眼熟?就是平时吃的毛豆,幼年大豆就叫毛豆,用花椒大料随便一煮就很好吃,好吃是好吃,它长成这样产量低的可怜,一亩地只能长出135公斤,我们每年用掉的大豆要是都种在国内,得7.9亿亩耕地,可咱们全部家底只有18亿亩地呀! 
说到这里,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大豆就是我国粮食安全的脚后跟、最薄弱的地方,土地的缺口实在太大
大豆生产大户其实不少,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都喜欢种大豆,自己吃不了就拿出来换钱,货源这么多总不至于被卡脖子吧?
可惜现实情况很复杂,巴西、阿根廷耕地和水资源都特别好,特别适合农业生产,40多年前,美国资本就开始在那大量买耕地,这两国的大豆可以说是一帮子美国庄园主种出来的。而另一个卖大豆的加拿大,你懂的,华为公主都被他关了一年半了!
一旦米帝真要捣蛋不卖大豆,这几个狗大户的多半跟着就不卖了。美国每年卖给中国的大豆只有90-100亿美元,金额并不大,和华为每年买美国芯片的规模差不多,米帝再发狠一次简直就不是个事,这就…….
中华文明几千年香火不灭,要是这么容易被人玩残,那就真不用混了。
中华帝国的治国思想,就是按照战争标准来建设国家,比如工业体系,别的国家是擅长什么就做点什么,然后去和别人换钱。中国不是这样,我们要全产业链模式,小到螺丝钉、大到火箭飞机,一定要自己造;中国农业一直是小农模式,效率低下,但一直努力自己种粮食;粮食的储存成本非常高,容易变质,但中国坚持把库存增加到12个月。
这么高的成本是忙活啥呢?就是防止战乱时期被人卡脖子,没枪没粮,这亏吃的太多了!
按照战备建设国家,成本蛮高,有些人暗戳戳的在旁边嘟囔:你总按照战争来搞、心里总防着别人,谁会把你当朋友呢?
大国不是靠混朋友混出来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头扎向欧美,想认祖归宗找朋友,遭到无数羞辱和欺骗,人家嫌他块头还是太大,最好再分裂一次,否则还是不会收他!
大国当不了小弟,生存方式只能是让自己强壮起来!
三、
2018年6月我国领导人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这其实是对外表个态。嗨,我现在改主意了,今后若有得罪,请多多担待!
这个官宣比内部的决策,至少晚了五年半,利用这几年时间,我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其中就包含一个超大计划,给中国多了几个备胎,一旦外部突发极端情况,不至于一下被敌人掐死。
官方首次低调提出
这个超大计划就是一带一路发展计划,南边的“海上丝绸之路”没啥可说的,主要是连接东盟,做好当下的生意。 
而北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作为备胎考虑了,但很多人一时却不能理解:在这种鸟不生蛋的地方投钱,能赚到钱才怪?这是要开始向外撒币了吗?
备胎的作用是不能这么看的!新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两个:一是连通欧洲大市场,二是解决粮食问题,连接欧洲的事先放放,下次开专题聊,今天先说一下新丝绸之路上的大粮仓们。
俄罗斯粮仓
这个老邻居大家都很熟了,我简单说下,俄罗斯虽然大部分地区很冷,但低纬度的地区有很多耕地,有地就能为所欲为,种啥都行。
苏联解体后,工业虽然没做起来,但农业却稳步发展,目前粮食产量1.35亿吨,这是世界一流水平,小麦的产量和出口量均是世界第一,超过了老牌冠军美国。 
俄罗斯对于中国搞丝绸之路,一开始不怎么支持,理由也很简单,丝绸之路有一小半就是从前苏联国家穿过,还有一小半从蒙古、乌克兰、波兰经过,这也是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看中国在这里热火朝天做生意,就像看着自己的前任和别人打情骂俏,内心别提多么酸爽。
幸好最近几年美国不断撮合,中俄开始抱团取暖,合作越来越多,最早是做点石油生意,现在连农业合作也越来越多,你买我点小麦大豆,我买你点水果蔬菜,小日子滋润的很。
大豆就是中俄农业合作的代表,上边那张图数据有些老,但刚好可以看出,俄罗斯以前根本不种大豆,在中国不断引导下,俄罗斯的大豆产量暴涨,2019年播种面积4000万亩,产量超过450万吨,打破了历史纪录。这还不算完,俄罗斯计划2023年向中国出口1000万吨大豆,要做到这个水平,目前的播种面积还得翻三倍。
有个这么豪横的粮食大户做邻居,心理踏实了不少。
哈萨克粮仓
在世界上能被叫作粮仓的,一定不会少了乌克兰,一会儿叫苏联的粮仓,一会叫欧洲的粮仓。但其实人家前苏联觉得自己有两个“面包篮子”,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乌克兰,另一个就是今天要讲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是全球最大的内陆国家,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世界第9大国家,耕地有3.4亿亩,和欧洲第二的农业大国法国相近,排名在世界第15。
但这些耕地只是哈萨克的部分家当,大把原始荒地没人开垦,全国人太少了,只有1800万。当年苏联不惜移民过来在这里开荒,也只开发了一小部分,哈萨克首都叫阿斯塔纳,意思是“处女地(新开发地)之城”,可见对开垦这事,是多么向往又无奈。
即便只拿出一半家底,哈萨克也是农业大国,从苏联那会儿,农民就开着拖拉机、收割机干活,早早实现机械化,每年小麦出口800多万吨以上,排在世界前十之内。更难得的是哈萨克小麦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磨出的面粉劲道十足,是世界顶级面粉。
一带一路计划刚在CCTV中反复报道时,我的一个师弟就发现哈萨面粉是个好东西,早早开始往陕西倒腾,陕西人吃面要吃个劲道,哈萨面粉很受欢迎。这小伙可能是第一批在丝绸之路发财的商人,还娶了个哈萨美女硕士当老婆,事业感情双丰收。 
中国大胃王自备铁路过来了,粮食大户哈萨克开心的不得了,专门做了中国定制版方案,在东部地区种了海量的大豆、玉米、向日葵,目标是到2025年,将玉米产量增加5倍、大豆增加7倍,出口中国的大豆400万吨。
多说一句,哈萨克有个心病,就是俄罗斯,当然前苏联加盟国家都有这心病,这种大牌邻居蹲在家门口,谁知道啥时候心情不好,自己一块地就变成克里米亚了。
为了平衡俄罗斯的影响,哈萨克对丝绸之路特别热情,前边说他的农业是中国定制版,其实工业上也这样,哈萨克工业的主要是石油和采矿,这些资源85%以上都卖给中国了,一度有哈国内反对派喊出“不做中国的殖民地”!呃,好吧,我国也没想过殖民,能多种点大豆就很好了。
四、
大豆买回来主要也是给家畜吃,对付大豆的断供,从俄罗斯、哈萨克扩大货源是一个办法。
另外一个办法就直接进口肉
中国人说起肉大多时候特指的是猪肉,一个三口之家每年要吃掉1.5只猪,巨大需求这次碰到了猪瘟、散户禁养,猪价一下就上了天,批发价一路涨到19元/斤。
全世界养猪的大户没几家,产量最大的叒是美国,总是碰到这个农业国,哎!
美国自恃粮多技术好,养了很多猪,偏偏自己不怎么喜欢吃,时不时就闹出积压问题,猪农们经常用皮卡拉上几头猪,跑到街上拉横幅。今年美国的批发价在4元/斤左右,我国一季度就买了95万吨,几乎比去年翻了一倍。
美国本来是个很好的卖家,但人家这不是要折腾嘛,要是今后大豆不卖了,猪肉一起断供也很正常。
在这大环境下,猪多半还得中国自己养,大伙可能不知道,以前养一头猪,利润一般也就是200元,500元就是难得一遇的暴利了,但目前养头猪可以赚到2000元,这是从未见过的超级暴利,让猪价高了40-50%。不过暴利也吸引了很多公司来养猪,相信几个月后小猪们慢慢长大,价格会逐步降下去。
猪肉太贵,吃货们有时也愿意用牛肉代替的,我国能多进口些牛肉也行啊!
不幸的是,牛肉大户和大豆大户高度重合,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这几个国家如果不卖大豆给我们,牛肉也会成问题。只有乌拉圭可以指望一下,他每年可以卖给我们65万吨牛肉。 
稳妥的办法还是要靠丝绸之路,中亚地区是畜牧区,不管是蒙古的大草原,还是中亚山地的大草场,都是牛羊的天堂,中亚六国的养殖方法还是传统的放牧、逐水草而生,而且牧民们特别质朴,要养三年才出栏,肉特别香,非常适合我国的各路吃货。
欧美大牧场是工业化养殖,为了提高产量,用的都是一年出栏的速生品种,还经常把牛羊的下水内脏混在饲料里,搞出了疯牛病。
中亚六国的牛羊啃着全天然绿草长大,一粒饲料都不吃,更别说激素、瘦肉精了,绿色安全有保证,最重要还特别便宜,蒙古的羊肉批发价10元/斤、 牛肉13元/斤,这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三分之一。
目前他们的牛肉出口量还不大,只有蒙古能做到50万吨级别,几个国家加在一起,每年能有80万吨左右,而我国2019年进口量在240万吨,短期内还替代不了。
这事也不能太着急,和俄罗斯、哈萨克的大豆一样,养牛的周期也很长,这几个中亚国家比较闭塞,一下不敢养那么多,卖不掉的话可得天天吃草,只要我们引导几年,牧民们感受到中国吃货的热情了,就敢大胆养牛了。
最后说一下鸡肉和蛋,这是我国最乐观的行业,大叔们可能有印象:改开市场化以来,鸡蛋是所有食品中涨幅最小的,从80年代的0.6-0.7元/斤,涨到现在5元/斤,还赶不上大白菜。
这背后的原因是:我国早早实现规模化养鸡,育种也很成功,有中国特有的黄羽鸡,不仅成长快,肉质也比较好,产蛋也有保证,所以,鸡肉是中国唯一、大规模出口的农产品,是我国农业最靓的仔,今后就算饲料涨点价,完全可以消化掉,不是个事。
今后要是猪肉、牛肉太贵,同学们可以多吃点鸡肉、鸡蛋,有句话不是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嘛!鸡肉更加健康,从发达国家的饮食结构看,鸡肉食用比例也是越来越高。 
五、
说到这里,差不多就说完了,总结一下:我国虽然做了几年的准备,但粮食短板的风险仍然不小。华为实力已经比较强大,备胎也算严防死守,这次都在手机上栽了跟头,我们在粮食上不能重演这个悲剧。
如果斗争到了你死我活的状态,1%的缝隙也会致命,台积电无法代工就成了华为手机的断魂一刀。
战备不能心存侥幸,如果有短板,即使概率再小也一定会发生。国家呼吁节约粮食,并不是说我们家底不够了,而是提倡居安思危意识、打破舒适圈,适应一些新节奏。
屯大米、面粉应该没必要,但家里储备一些应急物资还是不错的,至少别有个啥动静就去抢购盐、抢购双黄连吧。
(全文完)
6380字,文章很长,阅读辛苦了!原创不易,觉得不错就顺手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