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中搜索小坡生活小程序,查看新加坡生活分类信息|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11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至截稿还未发出。
10月31日具体疫情数据可见本日第二条:《卫生部:新加坡可能每年会有2000人死于冠病》
今天凌晨(当地时间10月31日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意大利出席G20领导人峰会时总结了新加坡的抗疫进度,并参考了东道主意大利的抗疫情况。
(图源:李显龙Facebook)

意大利有着6000万的人口,470万多起冠病确诊,近期每日新增病例约为4000多起。目前,意大利的社交活动已经基本恢复,当地人在外也无需戴口罩。
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希望能够达到意大利目前的开放程度,让居民能够像在冠病爆发之前那样照常生活。
意大利的人口是新加坡的11倍。如果要按照人口比例来计算,新加坡目前的冠病确诊病例约为20万起,是意大利的一半左右。
因此,如果新加坡希望达到意大利的开放程度,大约还需要再一倍,也就是再20万人确诊。不过,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将继续努力,让本地的冠病死亡人数继续保持低水平。
新加坡眼评论
从这几个星期来新加坡政府的各项操作,一直到今天总理李显龙的讲话,应该说,新加坡政府“共存决策”的思路已经表露得很清晰了。我们来尝试解读、归纳。这个解读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一、目前的疫苗是根据原始病毒开发。由于德尔塔株的出现,疫苗免疫成了泡影;尽管如此,疫苗对防重症、防死亡仍有效。目前,新加坡轻症/无症状比例是98.7%。
二、尤其接种了mRNA疫苗加强针的,防死亡有效力高达99%。因此,当局积极推动mRNA疫苗加强针接种,至今全人口已有15%接种了加强针。
三、冠病最大的威胁对象是年长者和患有基础病的,因此这人群成了保护的重点对象,从最早的两剂到现在的加强针,都是以这个人群为优先。
四、新加坡尚未引进儿童疫苗。我们判断,很可能年内会引进,很可能明年初会批准使用。目前,新加坡未出现1起儿童重症或死亡。
五、通过疫苗接种无法达到群体免疫,同时,真实世界数据证明自然感染能取得更好的抗体;在新加坡,绝大部分病患为轻症/无症状,因此,最合理的策略就是疫苗接种为主,自然感染为辅,两者结合,在尽可能压低病死率的情况下,达致群体免疫。
六、达致群体免疫之后,并非就清零了;疫情还是会不时出现,就像骨痛溢血热、手足口症、水痘等传染病。但是,它不再形成大规模爆发。
七、当局说“不关注每日新增病例“,看来,不仅是不关注,而且还不介意每日新增病例出现,因为如果没有新增病例,谈何自然感染?但是有个条件,新增病例的速度必须控制在足够高,但又不能接近威胁医疗系统的程度。
八、为何要控制在足够高的速度?因为如果速度低,走向共存的时间就越长,开放就越拖越久。既然决定共存是唯一的道路,就必须在损失(健康、生命、民生)和速度(边境开放、经济开放、社交开放)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九、当局从10月11日调整了程序,一来推广ART自助检测,二来检测阳性但无症状无须上报,也自然不计入统计数据。对“清零派”来说,这是大逆不道,对走向共存的来说,每日新增无症状病例其实越多越好,因为它加速了群体免疫的进程。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无症状病例,不占用医疗资源,没有生命危险的无症状病例。
十、为什么李显龙今天可以站出来说“参考意大利数据,意味着新加坡得出现大约40万起病例”?换在一个月前,这句话肯定要引起轩然大波。但是,从十月初把居家康复设为既定模式之后,大部分本地人已经亲眼甚至亲身经历了冠病,几天后康复如初,对这个疾病不再像当初那种恐惧甚至恐慌。心理上可以接受共存,这是走向共存的基础。如果对冠病的认识仍停留在欧美、印度去年那种恐怖景象,谈共存几乎等同犯了危害人类罪。
新加坡往返郑州熔断
天津两个航班遭取消
今早(11月1日),有网友在新加坡眼APP群里讨论,收到酷航推送,由于在10月中下旬,新加坡-郑州航班出现超过5例阳性输入病例,航班遭熔断。同时,飞天津两个航班遭取消。
《新加坡眼》与酷航官方确认,以下为酷航原文——
受监管原因影响,我们将对郑州、天津往返新加坡的航班作出如下调整:
【新加坡往返郑州】2021年11月9日(含)至12月7日(含)期间,酷航TR116/117航班将暂停运营;
【新加坡至天津】2021年11月10日与11月17日的酷航TR138航班将暂停运营。
所有受航班取消影响的乘客将会在未来几天内陆续收到电子邮件通知。
【天津至新加坡】的酷航TR139航班将继续按原计划在每周三正常运营。
关于航班最新消息,欢迎扫码入群,与上限多达两千名网友交流最新动态,结伴同行。
相关阅读:
编辑:ABC、WWT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 END —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