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应该都好奇过为什么地球上有人、动物、植物等形态各异的生物,为什么鱼在水里游、鸟在空中飞而人却只能在陆地上生活。多数大人都是敷衍了事,给不了我们满意的答案。其实这些都是进化学的问题,它们的答案皆能从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进化》中寻得。
在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和华莱士提出进化论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世上万物是由超能力的神创造的。《圣经》旧约的创世纪第一节就描述神创造了天、地、飞禽、走兽、人等。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轰动整个学术界和宗教界。跟神创论不同,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环境(自然选择)而演化出各种不同的生物如游鱼、飞禽、走兽。
各种无脊椎动物的眼睛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它指一个物种会产生大量具有可遗传变异的后代,它们之间为争夺生境而进行竞争,其中适应环境变异的后代存活并繁殖,而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恩格斯将进化论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大发现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由于进化论《圣经》的创世纪相悖,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以及缺乏的化石证据和进化过程无法重复,进化论自诞生起便充满争议。随着越来越多化石证据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DNA测序技术),越来越多的据证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150多年后的今天生物进化论蓬勃发展,是公认的生命科学的基础,是解答生物学why”问题的关键。
蛋白链
进化与重力一样是时时刻刻存在的过程。比如现代人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同时还在不断地进化中。因为环境的不同,我们同原始人在外形、智力和寿命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而几千年几万年后的未来人又会跟我们不同。
人类在被自然选择的同时也影响着其它物种的进化,改变它们的进化速度和过程。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便是一个例子。所谓的驯化是指栽培或者圈养某种生物,并有意无意地使其发生不同于其野生祖先但更有利于人类消费的遗传变化。
2000-2006年考古队在浙江省的上山遗址发掘出大约一万年前的水稻种子遗骸,考古学者认为它们属于水稻驯化的早期。因此我们的祖先在一万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的驯化,在驯化的过程中,栽培水稻丢失了种子的落粒性,种子成熟后不像野生祖先一样从穗上自动脱落,从而便于人类收割,栽培稻也较野生祖先有更多的种子和较大的籽粒(提高产量)。
因此现在的栽培水稻与自然界中现存的野生稻(两者源于共同的祖先)很不一样,它谷粒多而大且成熟时不易脱落,这种变化正是人类“栽培”这一活动对水稻进化改变的结果。
来自同一个群体的不同工蚁阶级
在医学上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很快让细菌进化出抗药性,这也是抗生素失效的原因。此类例子比比皆是。因此,进化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理解进化,我们就会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对自然万物怀有敬畏之心。不会因私心或贪婪而随意破坏环境或者滥用抗生素,因为这一切造成的恶果终将会报应到人类身上。
尽管生物进化如此重要,多数人对进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人是由猴子变来的”层面,尽管这句话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这种情况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关于生物进化的书籍大多过于专业深奥,普通读者很难有兴趣阅读或者读懂。而这本《进化》只需学过高中生物便能轻松读懂。
作者布赖恩·查尔斯沃思德博拉·查尔斯沃思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作者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又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进化的过程、证据、动力等。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诠释抽象的进化学概念。如用剑兰花朵蜜腺管与它们的传粉者天蛾口器的互相适应和选择来解释适应和自然选择;用免疫系统与病菌间的军备竞赛说明自然选择不必然产生完美适应;用中国熊猫濒危的原因解释进化是没有前瞻性的;用外观非常相似的欧洲伏翼蝙蝠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种来诠释物种的概念;用美国西南部山区的猴面花由于传粉者的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从而将分化为不同的种来说明物种的分化。作者在第七章从进化的角度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飞禽比走兽长寿。
这本130多页的小册子,非常适合旅途中阅读。在飞机或高铁上,关掉手机,没有干扰地来阅读,然后思考一下千年后地球的样子,人类的样子。这样无聊困顿的旅途也变得充实有趣了。
这本书通俗、生动、有趣适合所有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阅读,尤其是家有小学或初中生的家长,这样就能游刃有余地解答好奇宝宝的各种问题了。
想知道为什么蝙蝠有翅膀会飞行但不是鸟类吗?
想知道为什么古人要早婚早育吗?
想知道为什么新冠病毒变异这么快,疫苗开始打加强针吗?
想知道为什么雄孔雀美丽绚烂的大尾巴降低了它的飞行能力增加了被天敌捕食的概率但自然选择却还是保留它?
想知道为什么黄种人、黑人和白人外形不同却是同一物种?请打开链接......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牛津通识读本:进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