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读史,使人明智”,现代人觉得:“读史,使人昏睡。”
一本大部头,胜过两杯二锅头,第一页让人眼神迷离,第两页思绪飘忽走远,第三页已然“断片”……
难道历史注定是枯燥无聊的吗?
当然不。从《百家讲坛》的风靡,到《明朝那些事儿》的畅销,都向我们证明了历史并非无趣,关键的是表达与展现的方式。
历史是鲜活的,动态的,它记录了那个当下人们的生活与思想,又能联结成一幅社会变迁与时代更迭的伟大图景。
优秀的历史读物,不是事无巨细地从头至尾罗列史实,而是将历史知识消化后,以清晰流畅、富有生命力的方式输出给读者。
史学界大师吕思勉所著的《中国通史》正是这样一本好书。
__
专业的,通俗的历史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史学界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创造了诸多史学界的第一。
他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研读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学者,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著述中国通史的学者,也是唯一一位用两种体例写过中国通史的学者。
他被誉为“开通史著述新纪元”的学者,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题史等诸多领域均有重大贡献。
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为了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吕思勉先生编写了这本《中国通史》(原名《吕著中国通史》)。
虽为教材,但却与常见的形式有所不同。他将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以丰富的史实和流畅的笔调,浓缩了中国五千年历史。
上册十八章,以文化现象为专题,讲解古代婚姻、官制、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下册三十六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的变革、历朝历代之史事直至民国开创。
吕思勉先生并非简单地陈述史实,而是将丰富的多方面史料融会贯通,加以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再用通俗的文字和清晰的逻辑呈现而出。
娓娓道来,抽丝剥茧,既做到了高度概括,又不缺适时的具体分析,既囊括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又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凡罗马衰亡的原因,中国都有,却有一件事,为中国所有,罗马所无,这便是选举。选举制度是如何发展?又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盛世是怎样的繁华图景?又为何日入于衰运,遭受内忧外患?
这些问题,你都能在书中得到解答。
正文中,你还能看到许许多多的小括号,这些都是对于地名、专有名词还有难词生词的注释,以及史料来源的标示。
不仅降低了理解难度,也为感兴趣的读者指引继续研究阅读的方向。
__
鲜活的,形象的历史
《中国通史》并未如一般史书偏重时间线抑或围绕帝王将相,而是着眼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历史研究的目光转向了常人常事,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
你知道女子曾经是社会中的掌权者,而男子地位为其附属品吗?你知道妒忌的感情原本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经济上的问题吗?
在“婚姻”一章,吕思勉先生详细地为我们描述了婚姻各个方面的发展过程,不从宏观层面概述,而是着眼于“家庭”这个小单位。
从家庭地位的变化、家庭中多样情感的由来,到结婚的禁忌、婚礼的习俗,像是一个个小故事,读来完全没有枯燥晦涩之感,反而让人兴趣盎然。
吕思勉先生选取了一个个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主题,让我们看到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它是曾经人们真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书中精选了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与中国传统绘画,并搭配详细的图注,与文字相呼应。
比如“兵制”中的各种武器与战斗场面:性能优良的中型战船海鹘()船、《天工开物》里“万人敌”爆炸的场景;
“衣食”一章用画作和实物,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过去人们的生活画面与山水之景,看到衣物样式与材质的变化。
把抽象的描述变为形象而具体的画面,帮助读者理解与记忆的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
图书为16开本,硬壳精装,内页采用纯质纸,色彩柔和,不易造成眼睛疲劳。
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所有读者,对初步掌握中国历史颇有帮助。
读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呢?
正如吕思勉先生在绪论中所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略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但我们所探求的,为理而非事。
知过去,明其因,梳其理,方能指引当下,面对未来。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中国通史》(全景插图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