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周五的小客厅专栏又开张啦,这个专栏不光用来介绍我们喜欢的关于成长和养育的各种“周边”作品,注意是作品不是产品,也会分享那些相对小众但是高质量的公号内容。 
在公号多到已经成了阅读负担,有限的时间精力都被10万+和日更的大号垄断了的今天,小而美的内容越来越像是一个个孤岛。而小岛,有时候是会带给人惊喜的。 
比如今天这篇,来自我喜欢的作者山猫。作为专业童书编辑和翻译家,山猫每个月试读世界各地的100多本绘本,不接广告,不做团购。她的绘本测评,专业又有趣。 


还有一些关于绘本的话,放在文末再说。先enjoy~
一本绘本才多少字,
写 绘 本
能?有?多?难?
举个例子
如果要你写一本
3—6岁孩子看的绘本
来表现“共情”以及
“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
你会怎么设计?
每页的篇幅有限
文字要在有限篇幅里
和画面形成节奏和互动
还要生动有趣
完蛋哦
我大概只能写出满篇都是
“友谊”
“包容”
“爱”
这样
“根红苗正”的无聊故事
反正荣获凯迪克大奖的
Brendan Wenzel 
肯定不会像我这么无聊🤦‍♀️
这位绘本大师是从🐱入手的
The cat walked through the world
有只猫满世界溜达
with its whiskers, ears, and paws
长胡子、竖耳朵、毛绒抓
Ta们都看到了行走中的猫
——孩子、狗和狐狸看到了猫
👦🏻 🐶 🦊
——鱼、老鼠和蜜蜂看到了猫
🐟 🐭 🐝
——鸟、蝙蝠和蛇看到了猫
🐦 🦇 🐍
……
有趣的是
不同动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对狗来说
晶状体收集聚集光线
视网膜成像
它才看到了猫
而蝙蝠
是通过回声定位
才能“看到”
最后,Brendan Wenzel向我们
展现了一只“拼贴猫”
他把之前所有动物看到的猫
组成了一只“完整的猫”
紧接着,猫咪来到水边
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and imagine what it saw?”
Brendan Wenzel
既是绘图作者也是文字作者
看似随意的文字
仿佛一只懒洋洋的猫咪
简单和随意
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Brendan Wenzel还很有心地
将绘本中的动物分了类
(我读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
前三个是人、狗和狐狸
他们是潜在的捕食者
 第二组是潜在的猎物
有鱼、老鼠和蜜蜂
 最后六种动物
纯粹的观察者
“观察者”跳蚤眼中的猫
整本绘本我最喜欢的是
蛇和臭鼬的通版
左边,蛇眼中的猫
是鲜艳的的碰撞
右边,臭鼬眼中的猫
仿佛电影
这两张图放在一个通版里
同一只猫是镜像效果
如果整本都是这样抢眼的画面
就会打乱叙述节奏
也会造成视觉疲劳
也就是说
绘本的
节 奏
非常重要
一开始
Brendan Wenzel的节奏
.........
画面上有许多留白
看到的猫和读者眼中的猫也很相似
小男孩、小狗和狐狸看到的猫也是相似
(注意看猫脖子上超大的铃铛🔔
这是Brendan Wenzel通过可视化的图片
告诉我们狐狸和小狗的听力超绝)
蓝色的圈圈是我画哒
金鱼眼里的猫
开始偏离我们熟悉的猫咪形象
也是整本绘本节奏的转折点
之后,老鼠眼中的猫
居然有点巴斯奎特的风格
Jean-Michel Basquiat的作品
血红的背景
尖牙利爪
眼如铜铃
……
超!级!吓!人
和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可爱猫咪
完!全!不!一!样!
也正是通过老鼠眼中的猫咪
孩子们能够认识到
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
乍一看
They All Saw a Cat
无非是本讲猫的绘本
所以,我买回来只是想“吸猫”
没想到
这本书里有科学和艺术
Brendan Wenzel
还举重若轻地

阐释了共情(empathy)和观念(perception)
写在后面的两件事 by 小乐
1
关于这本书
看完山猫的这篇介绍, 我立刻激动的下了单。 为什么这么激动呢? 因为在这个有趣的故事后面,有宝藏。
这也许是我看过最治愈和解惑的小故事。当每个人眼中看到的我,都是由他的生理条件,生活经历,生态 (社会)地位等等所决定的, 那他们看到的是真正的我么?
而当我们了解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都是他特有的主观感受,别人认为我们胖,矮,凶,无能只不过是他们头脑里加工完成的一个想象而已,我们还用得着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评价自己么?
重点是,当那只猫看到倒影里的自己,当我们望向镜子中的自己,我们看见的是怎样的自己?我们能全然理解和接受自己么?
又或者,当100个人对同一个人说的一段话中听出了100种不同的意思,比如有人觉得受到伤害,有人觉得收到鼓舞,那么问题是在说出的话,说话的人,还是听话的人选择性的加工理解呢?为我们情绪波动负责的,应该是我们自己,还是别人呢?
你看, 在这么一个个具体的画面背后,有这么多可以思考的问题,这是不是一个宝藏绘本?
2
关于绘本推荐
最近我们在后台收到一些希望我们推荐绘本书单的商业合作邀请。 很感谢认可,但是也婉拒了。 正好借这个机会来分享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也有一些吐槽成分。 
童书是一种特定的艺术/文学形式。分析,赏析绘本的书不少,越看越觉得这里面很有学问。 而我没有这个专业性,但是比如山猫,就有。我也很佩服那些把孩子几岁到几岁读过的几十几百本绘本拍照,整理,逐条推荐背后花的功夫。但是,我买了,我家娃爱看,样本量为1,完全不足以构成向别人推荐的理由。
孩子的兴趣爱好,成长阶段差异巨大,家长的阅读方式,时间精力也各有不同。 当所有的公号都在各个大促的时候纷纷推出高度重合的书单, 当每家都照本宣科的按照书单成箱的把书搬回家,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才是那个看书的人。 而他们,才是那个应该决定,自己读什么书的人。 把选择权还给他们,对我么也是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呀。
选择绘本的原因,如果不是大V的团购,母婴达人一致的书单,营销目的的各种能力培养的口号,而是孩子自己自然生发出来的兴趣,他们在书店里看到一些封面里眼里闪过的光,他们和喜欢的书相遇时的心潮澎湃。那也许,他们对书,会有更多快乐的体验,自然找寻到自己喜好的书籍种类,也更轻松成长出独一无二的样子吧。 
就像那只猫,要认识自己,还是要多一些自己的体验才好。
我们仨社员
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