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父母.Vol31
对话游识猷
🎙️
👆 点击收听
游识猷是一位科普博主,她在生物、健康和社会话题上都发表过文章。有了孩子之后,她开了一个微博小号,在上面她分享自己与一双儿女的日常,与同是父母的粉丝们分享育儿心得。这个微博小号也是她留给自己孩子的一份礼物,“希望微博这个平台希望还能留久一点,不要那么快就消失掉。
去年年底,她写了一篇文章《后悔成为母亲,但我不敢说出口》,这篇文章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他们留言里坦言,确实会后悔,也留下了自己后悔的原因。
游识猷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希望它可以成为家长们情绪发泄的出口,“有时候天平可以往自己这里多倾斜一些,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平衡,家长变好了,孩子也会变好。”
口述/图片:游识猷
我叫游识猷,是一个科普博主,“游识猷”是我的笔名。其实最早在网上灌水的时候,我有一大堆“马甲”,当时想拿其中一个来写科普,就想起一个比较像真名的笔名。
“猷”这个字我自己很喜欢,它本身是“法则”的意思。我在大学的时候去阳明大学参加暑期交换,去了吴大猷科学营。吴大猷是个很有名的物理学家,那个科学营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所以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猷”这个字了。
而且我也比较想要一个中性的笔名,因为在网上写东西的时候,有的读者可能会因为“女性”身份而轻视你写的东西,也有的读者会因为你是“女性”而给你一些特殊的优待,我既不想被轻视,也不想要优待,所以就干脆起一个看不出性别的笔名。
两种真诚的快乐,拿着风车在草地上奔跑的快乐,以及拿着一根筷子奔向食物的快乐...... 微博@啾啾与汪汪
从实验室养果蝇
到全职科普博主
当科普博主也是机缘巧合,之前我在实验室里是养果蝇做实验,当时我跟着的那位导师,研究方向是和人类癌症相关的基因。
基因是有保守性的,或者说,所有生物都是从同一条路上演化而来的。所以人的基因在果蝇、小鼠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基因。我们不能直接拿掉人身上很重要的基因,所以我们就用果蝇、小鼠做实验。
啾啾至今,依然在学习比Ye...... 微博@啾啾与汪
有一段时间我在网上写科普,也看别人写的科普,就关注到了科学松鼠会。当时我很激动,他们写的科普比我写得好多了,很想加入,就写了申请,还参加了征文。征文得了二等奖,但是申请被拒绝了。后来我不死心,又申请了一次,终于通过了,现在我还老想着,当时为什么要拒绝我。
写科普文章是件很费功夫的事,要查各种资料,一个人写的话是没有办法很频繁地更新的。后来有一天姬十三问我,要不要把这个当成职业来做,我才真的正式成为一个科普博主。
科普只渡有缘人
无缘的就随他去吧
我之前参加过一些线下活动,有一期是讨论转基因的科学传播。尽管这是内部活动,但因为当时公开征集了听众,所以时间地点也算公开了。
那天就有一堆反对转基因的大爷,扛着标语牌来门口抗议,他们的嗓门很大。我是主持人,科学家在台上讲话,我就去门口跟他们商量说,你们声音可以小一点吗,干扰到我们的活动了。
结果那些大爷跟我说,姑娘,你以后要生小孩的,不能够这样推广转基因,会断子绝孙的。我就说,我以后有小孩,也会给他吃转基因的。说完了之后,那些大爷就用看魔鬼一样的眼神看着我。
跟啾啾汪汪在家玩画画的游戏,我画简笔画,啾啾和汪汪涂色。最后一幅是汪汪涂的,问他,哪个是姐姐呀?他毫不犹豫地指向了右边。 微博@啾啾与汪汪
其实做科普不是要去扭转已有的看法,而是尽量和谣言赛跑,看看能不能赶在谣言之前,让更多人接受更科学的观念。因为谣言一旦传开,人们接受了这种设定,要去转变想法是很难的。
特别是老人家,他们平时的信息来源可能就比较单一,在单一的来源里,他们收到的信息就像回声一样,不断地加强,不断地彼此肯定。到了这种地步其实是很难说服的。传播学里有个名字,叫“逆火效应”,我们提供越多反面的证据,反而会更加固他们原来的信念。
如果非要去说服一些特别固执的人,我们做科普的到最后也会很厌倦,很失望,我们有时候也需要互相鼓励打气。所以我们也常说,科普只渡有缘人,无缘的就随他去吧。
与游识猷对话的时候,她的同事分享的一个表情
科学是一条长河
有的学科在上游,有的在下游
我的专业是遗传学,也常常写一些社会学的文章,这跟选题方向也有关系,我们一般都会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写,我自己是女性,对于女性的困境或者是独有的问题,我会更感同身受,关注得多一些,也写得多一些。
其实各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科学其实像一条大河,有很多的分支,有些学科在河的上游,离普通人的生活比较远,有些学科在靠近下游的位置,和日常生活比较近。
比如数学,它就在河的上游,数学家研究的东西大部分人是感受不到的。物理研究离日常生活也比较远的。再往下游一点就有医学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社会学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一个学科,比起在科学河流上游的学科,传播效果也会相对好一些。
最近我写了一篇社会学研究的文章,叫《后悔成为母亲,但我不敢说出口》。写这篇文章我也想破除一些羞耻感。很多人会觉得,我做了母亲却在后悔,是不是说明我是一个很差的人?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后悔的人没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让她们知道,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是可以的。
出差中,家里的娃完全没有想念我的样子...... 微博@啾啾与汪汪

读者的反应其实和我预想的差不多,有人很快乐,有人很痛苦。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后悔,所以有一个机会让大家发泄出来也挺好的。而且很多时候,大家对于承认软弱,或者是承认一些阴暗的感受是存在有一些误会的,会觉得承认了这些感受,事情会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其实不是的。有时候要先认可这些情绪,才能给这些情绪找一个更好的出口。
有的人可能会担心,说出了“后悔”之后,她们就会抛下孩子不管了。其实不是的。会因为养育孩子而抑郁的家长,很多都是非常负责的,就是因为很负责,所以会过度耗竭自己。要让她们知道,有时候天平可以往自己这里多倾斜一些,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平衡,家长变好了,孩子也会变好。
写了《后悔成为母亲》之后
我发现自己是不后悔的
但我倒是发现自己是没那么后悔的。
我运气比较好,我从怀孕到生育都算是比较顺利的。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有认知方面的发育障碍,比如自闭之类的,但是观察到现在都没有发现。还是挺幸运的,因为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
有一些儿童疾病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如果碰到了,父母只能去面对。生孩子就像抽签,我现在抽到的签还算不错,但如果我抽到了下下签,你问我会不会后悔,我觉得我一定会说“当时不生就好了”。
我自己也非常了解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我生孩子的时间比较晚,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生孩子之前,我也跟老公讨论过,第一,我绝对不会辞职,第二,我绝对要花钱请帮手。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不要做全职妈妈,因为我知道做全职妈妈我会很不快乐,因为我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个人满足感。
我的家人也给了我足够的支持,这也是我幸运的一部分。养育孩子是一个我觉得比工作、学习都难得多的事。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来帮你,我觉得对养育者来说可以是摧残,产后抑郁其实应该是育儿的抑郁。
寒潮来了,一只起床气严重的啾啾~   微博@啾啾与汪汪
现在的育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大家庭消失了,以前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会交替着帮忙带孩子,但这种大家庭很少见了,再有一个是托儿所消失了,育儿的压力都到了核心家庭上。而且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很少,大家可能都理所当然地觉得,核心家庭扛下所有育儿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但其实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前阵子还出过一个新闻,有个男生一边当全职奶爸,一边做网红,一年之后他就离婚了。真的经历过育儿的人才知道,如果你要求一个人单独挑起育儿的担子,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即使面对的是一个最普通、最乖巧的小孩,都足以让成年人陷入抑郁。
所以在成为母亲还有育儿这件事上,痛苦的人真的非常痛苦,也有人会觉得很快乐,这才是正常的,育儿就是应该允许各种各样的声音存在。
我希望啾啾和汪汪健康平安
但其实做到这四个字就挺难的了
现在我开了一个小号给孩子,大号专注科普。网上的人什么兴趣都有,有些人喜欢看科普,有些人喜欢看家长里短,有时候还会觉得科普看起来不太开心,因为现在有些科研结果就是告诉大家气温上升、全球变暖、地球要完蛋了,看家长里短可能还会开心一点。
在小号上,游识猷也常常与关注者讨论一些育儿日常
其实小号上的内容也是留给啾啾和汪汪的,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了,他们还愿意怀念我的话,也可以来这里看看。但是数码世界信息消失得很快,有时候一个网站没了,你在上面的一切信息也都没了。所以我希望微博这个平台可以存在得久一些,不要那么快消失。
我跟我老公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太大的计划,我觉得让她们跟着学校的步调去学就可以,可能再加一些英语的培训就可以了。但是我妈每天都非常焦虑。现在已经给他们定学习桌了,可能明天就要在家里挂一个“离高考还有XX天”了。
学习桌到货,目前被用来......吃零食。微博@啾啾与汪汪
但做父母的一定会有担心和焦虑的,因为孩子是独立于你之外的一个人类,你不可能完全控制的,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出意外。对于啾啾和汪汪,他们成绩好不好,以后能不能养活自己,我倒是不太担心,我还是比较担心他们的健康。
年轻人一定会经历一个高风险行为的阶段,这个几乎是避免不了的。我希望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不要遇到一些太糟糕的事情,也不要因为这些事情自杀。如果以后要学开车,也要小心一点。我真的只能尽量多交代他们一些,然后就是祝他们好运。
我对他们的希望真的就是健康平安,健康平安地活到平均寿命就可以了,但是要做到“健康平安”这四个字,其实有很多的学问在里面,也需要运气。
▲ 监制:Algae  编辑:高高  封面视觉:萝卜咚

更多「成为父母」音频 
新城市父母养育记录
🎧
我们还和这些家长聊了聊
我们为你准备的一些礼物
💙

Lens for Kids 
陪伴3-11岁孩⼦成⻓的综合美学项目
我们通过美学教育,来守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能力以及对美的直觉。
微信号:LensforKids
美学教育  |  可能性  |  想象力  

我们也在这里
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