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霧風誌MONA
首发公号:霧風誌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论敢黑敢说,韩国电影绝对数一数二。

政届敏感,财阀往事,朝韩争议,没有什么主题是他们不敢搬到大荧幕上的。
就在最近,又有一部新出的韩片震惊了我的世界观。
它改编自真实,却从未记录在外交历史上;

上映之后,也一举成为今年韩国年度票房冠军。
今天,就来聊聊——

摩加迪沙

모가디슈

导演: 柳昇完
编剧: 李基哲 / 柳昇完
主演: 金允石 / 赵寅成 / 许峻豪 / 具教焕
上映日期: 2021-07-28(韩国)

片长: 121分钟

柳昇完担任导演兼编剧,代表作《军舰岛》、《柏林》;
金允石、赵寅成、许峻豪、具教煥主演。

讲述1990年代索马里内战爆发背景下,韩国与朝鲜外交官们为了生存而联手逃出摩加迪沙的故事。
《摩加迪沙》耗资200亿韩元,全片于摩洛哥取景拍摄。
影片在韩国已经突破300万观影人次,成为2021年韩国年度票房冠军,并收获了超高口碑。目前豆瓣评分8.2。
说起近年的韩影年度代表作,2019年看《寄生虫》,2020年有《南山的部长们》,2021年应该要属《摩加迪沙》了。
这部融合了战争、政治、动作的类型片,究竟厉害在哪儿?
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首先,豆瓣简介中一句话似乎有些混乱:
“影片将基于一个从未出现在韩国外交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改编。”

容易使人误以为是韩国把自己凭空“套入”了本无关的真实历史中。有必要说明一下,避免误导。
实际上,索马里内战背景下朝韩联手逃生,是真的发生过。
但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被记录在韩国外交史上。
电影中金允石扮演的韩国外交官韩信盛大使也确有其人,原型是姜信盛前大使。
姜信盛仍然记得1990年12月30日,叛军进占首都;

91年1月,他与6名大使馆人员试图赴机场离开这个动荡的城市,遇见了朝鲜大使金勇洙
(音译)以及13名职员和家属。
结果机场也一片混乱,他们都无法离开。
朝鲜大使馆已遭到袭击,姜信盛提议一起去韩国大使馆等待。
当晚他们对坐用餐的场景,大概就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尴尬而别扭。
不过姜信盛描述当时心境——
“感觉像是一家人,我们试图克服我们的难处,像家庭般团结起来。那超越了意识形态、国家之分。”
后来,姜信盛向意大利大使求助。
意大利大使同意送韩国人撤离,但不愿帮助没有邦交关系的朝鲜人。
“我向他抗议,说我怎能抛下那些朝鲜人,要不一起走,要不一起留。”
姜信盛这样说。
这里与电影中,试图让朝鲜大使投靠韩国而产生肢体冲突的情节不同。
姜信盛表示,从未有过让对方归顺的提议。
改编真实事件的电影,一定会在保留原色的基础上润色,为了戏剧张力而增加冲突。
在我看来,就影片本身来说,完成度已相当高。
尤其体现在导演对复杂题材的掌控,角度的选取,以及尽量克制的观点表达。
异域中孤立,讽刺却悲悯
影片一开始,便强调了“异域”与“孤立”强烈氛围感。
国外取景、异域风配乐增强了可信度,将人物放进陌生、未知的环境中。
开头,赵寅成饰演的韩国参赞因为外交身份而迅速通关,免遭搜刮,其他人则被开箱、贵重物品被扣。
侧面反映了压迫、混乱、不公,矛盾一触即发的状态,为后面的爆发铺垫。
而参赞孤立于这样环境中,他英文不好,看上去还有点“虚势”。
当战争爆发,冠冕堂皇的广播内容与混乱失序的暴力形成了鲜明讽刺。
镜头透过浓浓的烟雾记录了束手无策的平民被暴打的场景,广播声音放着:“家人像朋友一样,朋友像家人一样。”
画面却放着男人被拖行留下的一道血痕、女人捧着一只鞋绝望痛哭······
而此时在大使馆内的参赞,仍是孤立于战争的旁观者状态。
他在高处亲眼目睹了暴行,镜头拉近,烟雾散开,他震惊的表情暗示着这一场危机从此刻开始,不再与他无关。
与韩国大使馆相熟的司机,竟然是反叛者一员。
他被打死时流下一滴泪的特写镜头,和高处的俯角镜头,是对战争中个体的悲悯。
导演特别把目光,放在了不同境遇下的“孩子们”身上。
反叛的孩子们拿着枪发出“突突突”的声音,玩游戏一般,而逃亡中的朝鲜孩子们率先配合地佯装中枪倒地,大人们先是愣在原地,才配合“游戏”。
谁知下一秒反叛的孩子仰天疯狂开枪,然后满足地离开了。
年幼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战争、死亡是什么,但他们懂得游戏的暴力,并拿起了真正的武器。
最简单的游戏语言不分国籍即可相通,暴力也是。
被救援后,又拍路边拿枪的孩子们,和车内撤离的孩子们的处境对比,一窗之隔,却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世上有时存在两种真相”
《摩加迪沙》野心很大,又讽刺又悲悯。
既要拍索马里内战,又要拍朝韩关系,戏剧的张力就藏在这内战中的“内战”。
自相残杀中的“自相残杀”,电影中浓缩成参赞两人之间的冲突。
赵寅成与具教焕分别饰演两方参赞,一开始是水火不容、因为归顺问题而大打出手。
最后,朝鲜参赞在车内没能出来,导演偏偏让韩国参赞去开车门,发现了他已经中枪身亡的事实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即使中了枪还是到达后才死,眼睛都没能好好闭上的这段情节,导演并没有故意去煽情。
只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大家一起为死者举行了葬礼,这也是全片最唯美的一个画面。
这是对死亡的悲悯。
有些事情是不会改变的,死亡与日出都是。
看完仍然记得那句台词:“有时,存在两种真相。”
其实全片,都是对这句台词的论证与省思。
反叛者眼中的真相跟军队眼中的真相一定是不同的,朝韩两方的真相也不同。
世界上任何对立的两方眼中,真相可能都是截然不同的。
只有暴力、死亡、以及大自然的真相,永远相同。

多亏了导演克制而冷峻的表达,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超人般的英雄人物,这点很难得。
没有谁“开挂”拯救全部人,他们只是艰难地互助,因为惧怕死亡而多出了一丝逃生的勇气和蛮劲儿。
直到最后回归安全地带,才回归“现实”。
两方在飞机上致谢、握手道别,下了飞机连看对方一眼都不能看,孩子们忍不住看的话,还要捂住他们的双眼。
而大人们是不需捂住双眼就能离别的人,即使对方是过命之交。
这种“现实”还真是冷酷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