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正值申请大学的季节,昨天发了NYU教授和升学咨询师阮老师谈《申请美国大学需知—华人学生的三大通病》,同时看到84级校友王法辉教授分享的华裔家长容易忽视的盲区,作为“姐妹篇”转载。相信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高中生的家长。—— 晓霜
照片来自网络
又是一年升学季了。前几天有朋友设宴,因为有孩子明年上大学,请我去分享大学申请时,家长究竟能干点什么,怎么才能帮孩子选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我们边吃边聊,谈的很嗨。今天有时间、有心情,我想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系统地梳理一下,和大家交流分享。我家三个娃,上的学校有综合性的私校、大的外州公校及小的文理学院(私校),样本较多。我本人又在大的州立公校任教1/4世纪有余,也有一些经历和"潜伏者"的视角。
我想聊的几点,关注在父母(尤其华裔)往往容易忽视的"盲区"。
(一)美国大学申请,择校是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过程
相信择校是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过程,笃守孩子健康、幸福第一的理念。总的来说,美国大学的申请和录取的过程是基本公平和相当成熟的,是一个互选的过程,一般相中的双方是比较“匹配的。
家长不宜过分看重学校的排名,因为大学类别多(如公立与私立、综合的大校与精小的文理学院),各自的文化和专长也不可比。不同性情的孩子(如自律强、目标明确的孩子与随大流、兴趣正形成中的孩子)适合成长的学校也不同。
中学负责申请工作的辅导员,一般推介的学校是要考虑是否适合小孩的。大学负责录取的招生人员(尤其是资源丰富的私校),对申请学生的判断也不是轻易做出的。
作为家长,多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是孩子能幸福、健康地完成学业,逐步走向独立的重要一步!
孩子喜欢、适应于一个学校,与学校的传统、学生结构是否让他们有归属感、学生课余活动是否丰富和能不能参与,以及课程的负担轻重关系密切,与学校的排名关系不大。
我做教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经历告诉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出问题的比例年年攀升。重视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尊重孩子的愿望开始。
照片来自网络
(二)上大学不单是念书拿学位,经历也很重要
我接触到的华裔家长,多是和我一样的第一代移民。因为我们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往往强调上学的实用性,比如就业容易、薪酬可观等等。
这种功利性理念,往往会限制孩子选校选专业的自主性。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这一代因为求职谋生,往往牺牲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这种牺牲换来的,不就是给予孩子一个可能"犯错误"的机会么?很多我们不关注的专业和相关的职业,都是从业成就感强、在业满意程度高的行业。放开孩子的想像力、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是我们家长需要迈的重要一步。
大学四年也是孩子学习与人相处、交流和合作等重要技能,培养积极向上、心胸开阔、敢于探索的生活理念的时候。这种无形的教育,是课堂里学不到的。什么学校更可能给自己孩子参与社团、球队的机会,或者跟着教授进实验室、去野外、到社区调研呢?
这些与大学的排名关系也不是简单线性的,需要报名前参与学校组织的许多体验机会(如看访校园、试听教授课程、与在校生试住一两晚上)。
所以付学费,不只是让孩子去上课,更重要的是买孩子长大的,还希望他们长大的过程是幸福而充实的。
照片来自网络
(三) 美国上大学不是"跳龙门"
美国大学(特别是名校)的申请和录取,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去考试化,更看重学生平时表现和成绩。
许多牛娃的家长,都经历过孩子或上了想上的大学而欣喜、或与梦想失之交臂而懊悔。我想说,只要娃好,进了什么大学无关紧要。
其一,美国上大学后,好的学校有近1/10学生换学校孩子进校,如感到不适应,边学边申,一年级、二年级转学,学分带过去,不影响毕业的时间。
其二,美国大学人才相对比较分散。比如,诺奖和国家四院的院士,有不少也散养于一些好的公立大学。各校也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优势学科不一。
其三,好学生在排名并不顶尖的学校,往往多蒙厚爱,得到的机会较多。加上"鸡头的充血效应"(王教授术语),知道自己优秀,努力确保优秀,于是坚持领跑,毕业后或上名校深造、或借显眼的简历就业,都不比名校出来的差。
照片来自网络
(四)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更重要
这个误区的形成,主要是对中美大学专业之分的机制缺乏了解。
中国的大学,虽然近几年有点松动,但绝大部分学生招进来后鲜有换专业的。除此之外,一旦进了一个专业,大学四年的课程基本定了,满满地排好了,兼修别科基本无望。
美国大学招生后,除极个别热门专业控制主修学生的数量,专业是学生在不同的学期 / 年级自己决定的 (declare major)。热门一些的专业主要通过几科难一点的"门槛课","劝退"大部分学生。
当然这种系统的一个缺点,就是部分学生专业跳来跳去,毕业时间可能延长。这种现象,大的公立学校生源杂,出现的多一些。对于好学校和不错的学生,都不是问题。
为什么呢?一者,美国大学各种本科学位对学分的要求少,除普识基础课(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外,一般专业课只需要30~36学分(10~12门课)。大家计算一下,一年忙一点就修完了。所以好大学的学生毕业,双学位是绝大多数,三个学位的也达10~15%。
另外,对于大部分孩子,在没有接触专业课之前,鲜有专业兴趣明确的。烧点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而且又擅长修得下来的专业,难道不值得么?总比进了餐馆,不明不白地点一盘麻泼豆腐,喜欢不喜欢都埋头吃完好呢?你是不是有此经历?
(五)大学性价比的选择
 朋友请我吃饭,最直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稳上本州州立(好学生一般减免学费乃至挣钱念书),还是烧八、九万美金(每年)力争上一个小有名气的私校?
我想,为这个问题而纠结的,应该是我们中产华裔的软肋!我周边的美国同事,绝大部分选前者,极少数选后者,要不就是独生子女(只打一拳头),要不配偶从事非教授类职业(钱袋深),谁也不会靠种菜省下银子,送三个孩子去外州念书。
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非常简单:申最好的几个私立大学,也别忘投一份LSU的简历!因为好的私校,是不会因为你缺钱而坐视你孩子失学的。他们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有没有钱,究竟还差多少。他们一定每半年给你来一个账单,然后你左挤右拧还是可以付的。只是你后来取消了度假计划、推迟了换车时间、延缓了退休年龄…
就要送娃上学的朋友们: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让人欣慰、充满希望的时刻。希望我的唠叨,让你清除盲区,勇往直前!
【作者简介】王法辉,湖北天门人, 北京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84级校友,1991年留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1996年任教于北伊利诺伊大学,2007年任教于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至今。休闲时间跑步、游泳、养花种菜,和北大84级同窗育有一儿两女。
推荐阅读以往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