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周刊带你看世界 
人生通向的,
是一趟未知的旅程,
短如刹那,长似永恒。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荠麦青青
洞烛幽微,发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人生通向的,是一趟未知的旅程,短如刹那,长似永恒。在阡陌纵横与九曲回肠之中,似乎埋藏着命运环环相扣的伏笔。多年后再回首,才发现,如今的铺陈陡转,都是曾经的自己写下的脚本。
绵密延宕的注解,勾连起的,是一唱三叹的际遇。
苏子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旦净末丑,百态殊异,但将独立的个体织进这人生局中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2018年的秋天,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78级本科班入学40周年再回首”的庆祝活动,著名演员方舒也应邀参加了。
方舒(右一)
从荧屏消失多年的一代女神得以重回大众视野。
昔日的北影校花,一颦一笑间,依稀虽有美人模样,但灰白的头发、沧桑的面容,难掩被生活凌迫的痕迹。
她的同学沈丹萍在回忆昔日的校园时光时,曾说:“方舒是名副其实的班花,全班23个男生,有一半在暗恋方舒。”
去年病故的老戏骨谢园也曾在年轻时爱慕过方舒:“一见到方舒的笑容,就会觉得天气那么晴朗,你的心情马上就会很好。”
那时,全班男生都不惜牺牲形象,耍宝搞怪,只为博美人一笑。
美,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从来都是备受瞩目与享有礼遇的,但这不代表以此获得的幸福也远高于常人,有时,恰恰相反,“拥兵自重”的人,往往因为错估了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对人生的驾驭能力,而导致折戟沉沙,甚至一败涂地。
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大著名演员之一,方舒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艺术形象,但最后,她风光无限的事业却终结于一场婚姻。
 1965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烈火中永生》在全国上映,这部改编自小说《红岩》的影片是新中国红色电影的代表作,更是内地电影的经典之作。
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双枪老太婆等角色深入人心,被永远载入了电影的史册。其中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因其瘦小单薄、又可爱勇敢的形象,成为了该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
原著中的小萝卜头,出生8个月就随母亲入狱,因营养不良,加之阴暗潮湿的环境,使得小小的他头大身小,8岁时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松林坡被杀害,是战争年代最小的烈士。
据说导演水华在物色演员时,“小萝卜头”这个人选最令他伤脑筋,他曾从北京各大幼儿园找来了上百个孩子前来试镜,都不够理想,直到他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一位老师寄来的一张照片,才看到了活生生的“小萝卜头”。
照片中,一个瓜皮帽下,扑闪着一双幼稚童真的大眼睛的“男孩子”,让水华导演眼前一亮——这正是他心中的“小萝卜头”人选!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北影一代校花,也是后来横跨60——90四个年代的影坛传奇女星方舒。
方舒和“小萝卜头”的一场奇遇,便是她与电影结缘的开始。
一夜成名的那年,她只有8岁。
1957年出生于北京的方舒家境显赫。她的外祖父曾任民国时期东北军的高级将领,后又在南京中央政府任要职。父亲是新中国文化部的局级干部,母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师。
从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方舒,备受父母的呵护宠爱,如按父母对她的人生规划,长大后的方舒,不是去当教师,就是从事科研事业。
在她高中毕业之际,正逢时代的大潮汹涌而来,她和其他青年人一样,本来要下乡插队,但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在招收演员,因长相秀丽,加之童年时参演过《烈火中永生》的经历,方舒便被借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后来,全国高考制度恢复,方舒于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与张丰毅、张铁林、周里京等人成为了同班同学。
1979年,还在上大二的方舒就搭档张铁林,出演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部实景拍摄的单本电视剧《有一个青年》。
在剧中,丰神俊逸的张铁林、明眸皓齿的方舒,让时代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而剧中的插曲《青春啊青春》,则成为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的窗口飘出的欢快旋律。
1981年,这部电视剧荣获了第一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方舒和张铁林迅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此后,她又因在《勿忘我》、《赤橙黄绿青蓝紫》里朴实大方的表演而广受好评。
方舒与姜黎黎
1983年,方舒在《真情假意》中一人分饰两角,获得了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
其后,无论是《花园街五号》,还是《清水湾,淡水湾》,都让人们见识到了方舒不事雕琢,却自出机杼的演技。
而真正让方舒迎来高光时刻的则是影片《日出》。
《日出》剧照
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要将曹禺先生的《日出》搬上银屏,为选出曹禺笔下既有女性的虚荣心,又不乏人性光辉的高级“交际花”——陈白露,在全国进行了海选。
那时的方舒已声名远播,但戏路狭窄,扮演的多是温柔娴雅、自然淳朴的角色。
编剧曹禺先生也认为方舒身材修长柔弱,不适合饰演珠圆玉润、风情万种的陈白露。
但方舒想要突破自己,于是向剧组投出了橄榄枝。为了贴近陈白露的形象,她搜集了三十年代一百多张电影海报和演员的照片,在其中苦苦寻找人物曾经生活过的蛛丝马迹。
在和多位知名女演员竞演之后,方舒凭借对人物深度的理解和张力十足的呈现,令导演组心悦诚服,最终获得了出演陈白露的契机。
但电影开拍时,方舒始终找不到表演状态,百般踌躇之下,甚至产生了中途放弃的想法。
直到一场醉酒戏,才让方舒发掘到了与陈白露息息相通的心灵“密码”。
于是,“醍醐灌顶”后的方舒,在电影里尽情释放着陈白露悲喜交加的人生:抽烟,喝酒,打麻将,跳踢踏舞,强颜欢笑,长歌当哭……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旧时代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都在一场场逢场作戏和醉生梦死中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人称《日出》犹如浮世绘般精致地重现了当年上海这座城市辉煌盛况及其衰败缘由。
在电影里出色完成了陈白露塑造任务的方舒,不仅夺得了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还荣膺了全国十大电视剧明星的称号,并收获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
为此,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专门为方舒拍摄了一部专题片——《从童星到影星》。
一部适逢其时的《日出》,让方舒的事业如日中天。
她成功转型,和刘晓庆、斯琴高娃、潘虹、龚雪等女演员一起,成为闪耀在那个时代最璀璨的巨星之一。
到了九十年代,方舒在《三个女人一个梦》《吕后传奇》等影视剧中,更是奉献了不少令人惊艳的形象。
有了多部优秀代表作加诸的名气,颇有主持天赋的方舒乘胜追击,进军主持界,和妹妹方卉共同主持了当时大火的《正大综艺》。
1986年的除夕,方舒和赵忠祥、王刚、姜昆等人共同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成为了第一个在央视春晚用英语主持的女主持人。
事业全面开花,人生春风得意。那时的方舒似乎是被整个世界娇宠的女子。
1986年,方舒主持春晚,是第一位在春晚用英语主持的女主持人
《陈寅恪的最后20年》里说:“人生的魅力就在于结局呈现之前,前方总有不少希望的诱惑。”
如果不是被爱情蒙蔽了双眼,陷入到一场婚姻的泥淖之中,后来的方舒会继续创造事业的华彩,直至现在的她仍能永葆艺术的青春。
可是现实里没有“如果”,它的悲剧往往在于,容错率并不高的人生,有时会将人导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年轻时的方舒天姿国色,人人倾慕,但在众多追求者中,方舒最终选择了陈国星。
陈国星与方舒
陈国星导演的传记片《孔繁森》曾荣获1995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后因执导过多部主旋律的影片,他获奖无数。
陈国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建筑工程师,他少时就读于清华附中。
高中毕业后,陈国星响应国家号召,下乡锻炼。他放过羊,当过兽医,回到北京后,还做过火车司炉、副司机等工作。
但他自幼对拍电影十分感兴趣,自学导演课程,还自己创作剧本,陈国星后来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
在大学校园里,他遇见了让他怦然心动的方舒。
陈国星才华斐然,温润仁厚,也让方舒芳心暗许。
很快,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毕业后,方舒留在北京,陈国星被分配到了长沙的潇湘电影制片厂。一北一南,千山万水相隔,但爱情不减。
1987年,两人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女儿出生。但因两地分居,照顾女儿的重担就落在了方舒的肩上。
陈国星深知妻子的辛劳,于是千方百计调回北京,两人终于团聚。
当初南北遥相望时,思念跨越了漫长的距离,可是当朝夕相处终于成为现实时,他们的相处却出现了问题。
曾经浪漫的爱情渐渐被日常的琐碎所消磨,这段从校服到婚纱的感情,也迎来了动荡期。
那时的陈国星通过执导《山魂霹雳》《城市的脚步》《一家两制》等影视剧,已成为业内颇有名气的年轻导演。
两人都敬于艺术,忙于事业。两地分居时,方舒毫无怨言地兼顾家庭与工作;如今同在一个屋檐下,方舒不满丈夫对家庭的疏忽,陈国星也怅然于方舒不再像从前那般善解人意。
两人的沟通从亲密无间,到无话可谈;矛盾从龃龉不断,逐渐升级成分居。
在两人的关系最脆弱也是最敏感之时,屠洪刚的出现,让这段婚姻更是岌岌可危。
在一场酒宴上,方舒遇见了小她十岁的著名歌手屠洪刚。彼时,屠洪刚在美国结束了他的第一场婚姻,带着和前妻的儿子回国发展。
方舒当时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于屠洪刚而言,作为一代偶像的方舒,是他生命中朗月高悬般的存在。
自那场酒会后,两人便渐渐熟络了起来。屠洪刚的嘘寒问暖和体贴入微,让正在和陈国星陷入冷战的方舒再次感受到了暌违已久的温暖。
但碍于世俗的眼光和年纪的悬殊,以及两人身份地位的差异,方舒和屠洪刚互生的好感,初始被包裹在了友谊的外壳之下。
然而一场车祸的到来,让挣扎在陈国星和屠洪刚之间的方舒做出了决断。
有一次,方舒在出行时,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导致肋骨和锁骨骨折,直插肺部,险些丧命。当身负重伤的她在病床上醒来时,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陈国星,而是屠洪刚。
这让方舒十分感动,而屠洪刚此时也向方舒表达了久蛰于心的仰慕之情。因看到方舒的车被撞毁,屠洪刚还向好友那英借了四万块钱,买了辆新车送给了方舒。
世人只看到他一掷千金的慷慨,她感受到的则是诚意至笃的体恤与慰藉。
谁知方舒伤愈不久,屠洪刚就被诊断出骨瘤。只有开刀后,才能确定是良性与恶性。
据说,当时屠洪刚的母亲不敢在手术单上签字,是方舒以家属代表的身份,双手颤抖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幸好,手术后的屠洪刚大病痊愈。
彼时,她感情的天平已倾斜于屠洪刚。作为红遍大江南北的知名演员,她做好了被流言蜚语包围的准备,如飞蛾扑火般,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尽管陈国星屡次挽留,方舒的母亲甚至不惜以断绝母女关系来威胁女儿,命其斩断情缘。
但已情根深种的方舒,再难回头。
1994年,方舒带着女儿离开了和陈国星的小家,与屠洪刚组建了新的家庭。
婚后第二年,屠洪刚发行了歌曲《霸王别姬》,并借助该歌曲的MTV获得了“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令其事业跃上了巅峰。
之后的几年,他又陆续推出了《孔雀东南飞》《藏龙卧虎》《精忠报国》《你》系列中国风歌曲,开启了流行乐坛“中国风”潮流,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领军人物。
《霸王别姬》专辑封面
他为事业的画卷,挥毫泼墨;她在演艺的舞台,大放光芒;但他们婚后的生活,并无预期那般甜蜜。方舒曾经和陈国星之间芥蒂丛生的一幕,又重新出现在她和屠洪刚的婚姻之中。
为了让这段婚姻更加长久,两人曾到普陀山求神拜佛,后得到一位高僧点化:若想让感情的“江山”永固,两人应该生个孩子。
身怀六甲的方舒和屠洪刚
当时的方舒已38岁,但为了维持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她冒着高龄之险生下了女儿乖乖。
如“神人”预言,两人的关系逐渐好转。
不久,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事业渐入佳境。
为了照顾好家庭,方舒从演艺界退隐,专心辅助丈夫,因为还要抚养屠洪刚与前妻所生的儿子,所以,三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关注,于是,曾经养尊处优的她开启了全职主妇的生涯。
1996年,屠洪刚在朋友的游说下,开始做生意,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000年时,他又拿出家中的百万积蓄,与朋友合伙投资影视公司、房地产、酒店……
这次他不但赔得血本无归,还背上了巨额债务。
那时的方舒早已远离演艺界,丈夫事业遭受重挫,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和年龄悬殊暴露出来的问题,让争端再次成为家常便饭。
从前的你侬我侬,逐渐变成“干戈”相向。
在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的书中,他谈到了“亲密关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
“月晕现象”不代表真实的光彩,而是我们投射到对方身上的期待;而紧随其后的“幻灭”,则是期待破灭后的结果;至于“内省”与“启示”,是我们将目光从对方那里适时收回,去认真省视在这段关系中,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切实改善。
这让我们从外及内,去了解真正的自己和彼此的关系,只有穿越了重重迷雾,我们才能发现爱的真谛。
但多少亲密关系止步于幻灭。
毕竟,爱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两个人共同眺望的方向。
2002年,两人结束了8年的婚姻。彼时,方舒已45岁。
流动性极强的演艺界大浪淘沙,新旧更迭,她昔日的位置,早已被迅速取代。
● 左起:方舒、刘晓庆、李羚
过去辉煌的事业在落日余晖下谢幕,而对镜理云鬓时,更是徒叹一朝春尽红颜老。
对于一个不想循规蹈矩,而意欲活得酣畅淋漓的人而言,他们的人生很可能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就像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的那样: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和屠洪刚的这场婚姻,彻底击碎了方舒对婚姻的美好畅想。开始美好,结局潦草的感情,不仅内耗了她的生命能量,更是搅乱了她本来的锦绣人生,让她一度陷入兵荒马乱的惶恐之中。
为了生存下去,更为了抚养两个女儿,她重整旗鼓,再次出山。可是外面的世界,早已将她遗忘。
久负盛名时,花团锦簇;如今时过境迁,再难觅昔日的荣光。
即便如此,她仍然努力给两个女儿更好的生活,她降贵纡尊,宁愿去出演配角,宁愿去跑龙套。
《吕后传奇》剧照
片场一隅,有人时常看到她一手拿着剧本,一边检查着女儿的作业。
一次,拍戏结束后,方舒发现女儿不见了。急哭了的方舒,最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已高烧到昏迷不醒的乖乖。
她十分愧疚,却又难以改变现状。
后来,方舒再极少露面。更多的时间里,她悉心陪伴两个女儿成长。
大女儿后来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媒体公司。小女儿从小就极具艺术天赋,如今在北京的一家文化单位工作。
和屠洪刚离婚后,她的情感世界里再无他念。有人劫波度尽,春暖花开;有人则是尘缘已了,我心泯然。
如今,她在家做饭看书,养花种草,一个普通老太太的晚年生活,让方舒看起来十分知足。
雪小禅曾在她的文中写道:
“我知道,对于女子,我有一种天生的体恤。
只因,她们是女子。又诗意,又破碎,又无力,又脆弱…..似一朵花儿,贪图这世上一点点的爱,于是努力地开呀,开呀。”
其实,于这茫茫红尘,每个人都受困于自己的那点“贪念”:名缰利锁、爱恨痴缠、以及那些遥遥看上去云蒸霞蔚,使得我们对其充满幸福憧憬的诸多美好。
在人类普遍存在的这种“囚徒”困境中,欲望与现实博弈,理性与感性各执一端,不能以理性克之者,常常被感性所掌控。而后者,在带来情感的沛然勃发、艺术的丰富创造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时,也流于覆水难收的不堪。
故,命运的A面与B面往往相伴而生,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愿赌服输、祸福自承的修行。
忽而想起一句偈语:“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不觉释然。
点击下方名片,回复【1011】,看活到112岁的复旦校花,告诉你有一种优雅叫从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