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公众号:梁山微木说历史
他的第一本书《有趣有料的隋朝史》已经出版,在京东和当当都有销售。
以前他只写古代史,像《为什么李靖的名气远不如卫青、霍去病?》阅读量已经超过了100万,点赞量2万多。
如今他也开始写近代史了,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他都会详细地介绍。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关注他一下。

这篇文章大概11000字,阅读时间大概30分钟。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1
1886年,刚刚过完春节,所有人都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时,40多岁的蒋肇聪却异常的郁闷,因为他的第二个老婆徐氏又病故了。
虽然蒋肇聪是溪口(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溪口镇)有名的十甲户之一,靠着垄断当地的食盐生意,很短时间内就积攒了3000块银元,娶一个老婆相当容易(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三年才攒了96块银元)。
但是短短几年就死了两个老婆,还是让不少人对他望而却步,严重怀疑他命里“克妻”。
不过,跟着蒋肇聪干了二十几年的老伙计王贤东,并不觉得“克妻”是什么大事。
因为他有一个表妹叫作王采玉,刚满22岁,前两年嫁给了临村的竺某,但是没过多久竺某就病死了,如今她正在附近的葛竹阉里带发修行。
王贤东可能觉得掌柜“克妻”,表妹“克夫”,他们两个人结合,可能就会阴阳相融。
于是,在琢磨了几天之后,王贤东终于鼓起勇气,把表妹的详细情况介绍给了掌柜蒋肇聪。
蒋肇聪倒挺有自知之明,当场就同意了王贤东的说媒。
当年,王采玉便还了俗,嫁到了蒋家。
1887年10月,也就是王采玉嫁到蒋家的第二年,便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蒋肇聪按照“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的辈份排行,给该儿子起名蒋周泰,小名瑞元,上学时又取名蒋志清,后来又改成了蒋中正,字介石。
随后几年,王采玉又生下了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但很不幸次女和幼子全部夭折。只有一个女儿蒋瑞莲长大成人,后来嫁给了蒋家盐铺的学徒竺芝珊。
蒋介石发迹之后,竺芝珊也跟着鸡犬升天,先后担任过苏州税务局长、国库主任等职。
但是竺芝珊忘恩负义,当官之后到处拈花惹草,还另娶了年轻貌美的小妾。
蒋瑞莲心中不服,曾经到哥哥蒋介石那里告过几次状,但是娶过4个老婆、喜欢逛窑子、并且有过休妻经历的蒋介石,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于是,备受冷落的蒋瑞莲看破了红尘,开始和同样备受冷落的蒋介石大老婆毛福梅一起吃斋念佛。
1937年抗战爆发,蒋瑞莲唯一的儿子竺培风加入了中国空军,在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因飞机漏油而殉国。
蒋瑞莲顿时失去了精神支柱,当年便郁闷而死,年仅47岁。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同样也很不幸,蒋介石8岁那年,丈夫蒋肇聪便因病去世了。年仅31岁的王采玉,又一次成了寡妇。
更悲催的是,蒋介石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开始主持家业。
而蒋介卿又是一个闻名乡里、五毒俱全的人渣,为人暴躁,不学无术,仗势欺人,贪恋女色,爱好赌博。
为了争夺家产,蒋介卿很快提出了分家,把最值钱的玉泰盐铺、预收款、他人的欠款全部揽入了怀中,只给蒋介石母子分了三间楼房,30多亩地和一片竹山。
后来,蒋介石的亲弟弟夭折之后,蒋介卿还把蒋介石母子告到了官府,要求再得一份家产,不过没有成功。
多年以后,蒋介石回想往事,还在日记中破口大骂蒋介卿“俗不可耐,鄙陋尤甚、恶劣狡诈”。但是,也仅限于日记中大骂而已。现实生活中,他并没有因此而整治哥哥。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生死不明。消息传至溪口,正在看戏蒋介卿因为惊骇过度,当即中风,不省人事,三天之后,在家病故,终年62岁。
有人说,蒋介卿是因为担心弟弟的安危而惊骇。有人说,蒋介卿是害怕弟弟死后,自己失去富贵和权力而惊骇;至于大家愿意相信哪一种,似乎只能凭个人的喜好和立场了。
2
分家后第二年的夏天,溪口镇突然爆发了大洪水,蒋介石母子的三间楼房,全部被洪水所淹,大概有1米多深。其家具、床褥全部浮在水面。
为了保护家产,蒋母一人不顾被淹的危险,不断在水中来回穿梭,用她瘦弱的身体,将能抗得动的家产,一件一件地往楼上搬去。
一直搬了半天,也没有一人前来相助。精疲力尽的蒋母,看着波涛汹涌的洪水,以及孤苦伶仃的孩子,不禁泪流满面,一把将蒋介石兄妹几人,拥进了怀中,极为悲伤地哭道:
“你父亲在时,遇此洪水,邻居和铺中伙计,全都会早早前来协助,而你父亲,也会在家处置一切,决不至今日之孤苦伶仃。”
经历了分家,以及无人相救,王采玉也看透了世间冷暖。从此以后,更加虔诚地修道拜佛,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神仙和蒋介石的身上。
可是这时候的蒋介石,虽然也很悲伤,但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之处。他的性格依旧极为顽劣,从来不让他的母亲放心。
一年冬天,他看到屋檐下的水缸里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便伸手去捞,结果一头栽进了水缸里。等他母亲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好在经过抢救,终于挽回了一命。
有一年春节,按照溪口的规矩,初一当天,族人们都要到祠堂参拜祖宗,然后领取芝麻糖饼。
蒋介石为了早点吃到糖饼,硬要插队。被族人们拒绝之后,他一转身就趴到了地上,滚了一身的臭泥,然后又要插队。
因为是大年初一,大家穿的都是新衣,所以,没人愿意把衣服染脏,只好对他退避三舍。
蒋介石终于如其所愿,率先得到了糖饼。但也因此得到了一个闻名乡里的外号:瑞元无赖(瑞元是他的小名)。
由此,也能看出蒋介石的一点性格:聪明但很狡诈,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和很多枭雄小时候一样,蒋介石小时候,还特别喜欢舞枪弄棒。他经常会把小伙伴们召集起来,自封为大将军,带领着大家在沙滩上对阵厮杀。
这本来是一项挺正常的小孩游戏,相信大部分人小时候都玩过。可是,蒋介石下手往往没轻没重,经常把一些小孩揍的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因此,经常引起邻里的纠结,让他的母亲王采玉格外地恼火。
更过分的是,有一天晚上,蒋介石又突发奇想,扮成了一副吊死鬼的模样,埋伏在了一棵树下。等小伙伴们路过的时候,他突然从树下窜了出来,直接把一个小孩吓晕死了过去。
为此,小孩的家人又找到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好好地理(da)论(ma)了一番。
一向对蒋介石宠爱有加的王采玉,再也忍不了蒋介石如此调皮捣蛋了。抽出身边的竹板,就向蒋介石的屁股狠狠地拍了过去。
但是,蒋介石逃跑的技能,似乎一直天赋异禀。还没等竹板落下,他就钻到了床下,随后又逃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蒋母病故,蒋介石回想往事,不禁对自己小时候的顽劣耿耿于怀,于是,在他母亲的墓碑旁,亲自撰写了一幅对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3
为了让顽劣的蒋介石有所收敛,蒋介石的爷爷还活着的时候,就给他请过一个名叫任介眉的私塾老师,教他《论语》、《孟子》。
任介眉,为人古板,教学严格,其严厉程度,在当地是妇孺皆知。
因此,他和调皮捣蛋的蒋介石堪称“绝配”,俩人经常上演火星撞地球般的激烈大戏。具体细节,我们已不得而知,但蒋介石60岁的时候,还把任介眉大骂了一番:
“任介眉先生之残忍残酷,跪罚、毒打、痛骂、诅咒几乎非人所能忍受,此非严师,实是毒魔。如任师当年不死,则余命或为其所送矣。”
任介眉死后,蒋母又给蒋介石请了一个叫蒋谨藩的先生,教他《大学》、《中庸》、《孝经》、《春秋》等等。
此人虽然没有打骂过蒋介石,但在蒋介石那里得到的评价也不高:“任意使气,以学生为囚徒视之。”
等蒋介石13岁时,蒋母把他送到了娘家,师从姚宗元,学习《尚书》,蒋介石才有了一个令自己非常满意的老师:“其对元(瑞元)培养之苦心,可说无微不至矣。”
蒋介石15岁那年(1902年),蒋母又把他送到远近闻名的“勉庐书馆”,师从毛思诚,温习《左传》。蒋介石的学识,在此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被毛思诚称之为:“瑞元好书,文如其人。”
当年夏天,蒋介石又到奉化县参加了“童生试”,但是没有考中“童生”。对于当时的蒋介石来说,落榜有点不幸。不过,还没有过几天,蒋介石便发现是不是“童生”已经无所谓了。
因为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逼迫清廷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清廷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每人一两),加上利息合计超过9.8亿两。
2、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者加入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违者一律处斩;地方各省督抚、文武大吏,对辖区内发生的排外事件,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慈禧为了维护其统治,便在1901年下诏“变法”实施“新政”。其中有一条就是:
“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自西元1902年起,颁行学堂章程,鼓励新式教育,设立新式学堂,提倡出国留学”。
正是这一变法,彻底改变了蒋介石的命运。
随后他开始出关求学,从一个顽劣的少年,慢慢地转变为了一个努力奋进的青年。从一个接受旧式传统教育的儒生,转变为了一个心向革命的斗士。
4
1902年,也就是慈禧变法的第二年,宁波奉化等地,便开办了几所新式学堂。
但一开始,15岁的蒋介石并没有想到这些学校学习。其原因有二:
1、恋母情结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有恋母情结,蒋介石也一样,而且还特别严重。
据《蒋介石年谱》记载,蒋介石13岁时,放假回家,刚入家门,看到母亲“未开言,即嚎啕大哭,越时声益凄。自此每遇外出,辄泪眼尽赤,哀动邻舍……远离至一二十里以外,犹暗自哽咽。”
蒋介石自己也多次在日记中承认自己恋母:
“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到十六岁时,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此天性使然,不能遂改。”
1921年,蒋母去世以后,蒋介石还多次在日记中纪念母亲。
如1929年1月30日:“今日心烦,遇事欲泣,而不能者三。如此社会,如此人心,如此制度,何以立国耶?呜呼,无母之子,孤独之人,尚有人生乐趣乎?……如吾母生在,或不致至此乎?呜呼!”
再如1931年12月14日:“明日为阴历十一月七日,慈母诞辰,夜梦昏沉,对母痛哭二次,醒后更悲,悔不孝罪大,国乱人孤,但有痛楚而已。”
2、家有娇妻
去年冬天(1901年),14岁的蒋介石刚在母亲的操持之下,娶了比自己大4岁的毛福梅为妻。
毛福梅,岩头村人,距离溪口约15公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
蒋介石本来想娶自己的表妹毛阿春为妻,她也是岩头村人。但是蒋介石的堂姑觉得,蒋介石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为此还对前往说亲的媒人放出了狠话:
“阿嫂也真作孽!这样不争气的歪胚不好好管教,还对他依头顺脑来提亲,将来变成败家子有的哭呢!我有10个女儿也不会嫁给他的,让他死了这份心吧!”。
蒋母知道以后,非常的生气,便发誓一定要在岩头村给儿子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并且还是姓毛的女子为妻。
经过媒人的介绍,蒋母便看中了长相清秀,为人和善的毛福美。
1901年冬天,蒋介石和毛福梅在亲友的见证下,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传统婚礼。
但是在婚礼中间,因为蒋介石的调皮捣蛋,还闹出了笑话。
当毛福梅坐着大红花轿,即将进入蒋家时,按照当地的习俗,蒋介石得在门口迎宾接客,但是蒋介石只顾着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把他母亲一个人丢在了门口迎宾。
等到放鞭炮的时候,他又和小伙伴们争抢着去地上捡那些爆竹蒂头(没有响的鞭炮,90后以前的人应该都捡过,不少人应该还被这些鞭炮炸到过手)。
可是,这种行为在当地是个很大的禁忌,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爆仗拾蒂头,夫妻不到头”。
娘家人看到以后,十分的生气,毛福梅因此也在轿子里哭了起来,搞得场面一度十分的尴尬。
蒋母自然也很恼火,等到蒋介石按照当地习俗,给母亲奉茶时,蒋母气得不肯接茶,并一边抽泣,一边训斥说:“余自汝父逝世,抚育汝至今日成室,不知余有多少伤心事,愿汝长大立业,不忘平日教养之苦辛也。”
蒋介石跪着听完之后,也是痛哭不已。以至于当晚也没有入洞房,而是安慰母亲了一宿(余闻此痛泣,更难成声。呜呼,寡母伤心事,谁能知之)。
毛福梅、王采玉、蒋经国、蒋介石一家
新婚之夜便独守空房的毛福梅,虽然极为生气,但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之下,也无可奈何,只得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肚里,以笑脸相迎。
不过,新婚的快乐,很快就冲淡了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在之后一段时间里,俩人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好不快活。
但是,两个多月之后,蒋母实在看不下去了,再由他们疯下去,蒋介石的小身板就要扛不住了。
于是,蒋母就把毛福梅拉过去狠狠地骂了一通:“我没有好米来喂懒嘴。你这样成天跟一个男人到山间庙内,到处嬉游玩乐,真是一个不知廉耻的贱女人。从今天起,我禁止你再浪费我儿子的时间,除非你能担保他的前程。”
俩人这才有所收敛,但依旧和大部分新婚夫妇一样,相当地激情四射,搞得蒋介石根本无心学习。
5
可惜,幸福总是短暂的。不久之后,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不仅结束了蒋介石的幸福生活,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清政府为了偿还《辛丑条约》的赔款,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横征暴敛。
奉化县政府规定,十亩田以上的家庭,必须多交一些租税。至于哪一家需要多交多少,并没有明文规定。
所以,县里边的那些贪官污吏们,就制定了一个相当明确的标准:谁家关系硬,谁家就少交钱。谁家好欺负,谁家就多交钱。
孤儿寡母的蒋家,便成了县吏们重点欺压的对象。
多年以后,蒋介石对此事作过比较详细的记载:
“吾乡以钱粮不足……概由胥吏与劣绅串通,随意摊派……先慈(蒋母)不能承认。不料胥吏邬开怀见吾家内不和,胞兄虽有势力,亦毫不帮助,袖手以观余孤儿寡母之涉讼,竟使差役到家勒逼,以牌票传余,以为乡间最污辱之事,是余母子所最痛心而不能忘也。后卒以赔钱了事。”
“余自此乃知社会之黑暗与不平,而更恨世态之炎凉与人情之浇薄。”
“想念身世与人情之薄,悲叹无已,愁闷不堪。”
“自此,吾母望余读书成业更切,而余则自知非读书立业,亦无以雪此耻辱。此约余十五岁之事也。”
“当时只觉孤寡,备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压迫之苦状,非改革推翻,不能出头,且不能雪此奇耻。而不知吾之革命思想,即基于此。”
6
为了给母亲报仇雪恨,1903年,16岁的蒋介石,便进入了奉化县城新设立的凤麓学堂读书,而且还把老婆毛福梅送到了附近的作新女校,学习文化知识。
不过,凤麓学堂虽然标榜新式学堂,却只开设了英语、算术等少量的新式课程,主要的课程还是经史子集,导致学生们极为不满。
打小就喜欢当将军,而且已经产生“革命”思想的蒋介石,便被学生们推选为了代表,去和校方理论。
可惜由于没有经验,蒋介石在“革命”的时候,因为过于盛气凌人,惹怒了校董凌某,差一点被开除学籍并扭送官府。
第二年春天,在凤麓学堂待不下去的蒋介石,只好又去了宁波的箭金学堂,当然,老婆毛福梅他也没有忘记带。
箭金学堂的创办者叫做顾清廉,是蒋介石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他曾经游学日本,先在横滨师范学院学习,后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因此为人十分开明,思想比较开放,也十分关心时事。
他不仅教了蒋介石《曾文正公全集》、《孙子兵法》等传统的儒家文化,还向蒋介石讲述了民族大义时事政治,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富国强兵之路,以及近20年,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民主革命活动。
另外,他还鼓励蒋介石到日本留学,以增长见识、报效国家。
蒋介石的人生,由此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无论是眼界和思想全都有了质的飞跃。
从此以后,他开始积极关心政治,阅读报章书刊,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
对于这位恩师,蒋介石也十分知道感恩。毕业之后,他只要回到宁波,都会专门到顾清廉家拜访。1917年,他还特意把8岁的蒋经国,送到了顾清廉的门下。
顾清廉也因此得到了“二世治教”的赞誉。
在箭金学堂学习了一年之后,1904年,17岁的蒋介石又转入了龙津中学。
这所学校,比箭金学堂还要关心时事政治,每天都会订阅大量的报纸书刊。
蒋介石在这里如鱼得水,每天都会抢着阅读他能见到的所有报纸。因此,他的眼界又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思想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仅仅过了几个月,蒋介石就把目光又投向了日本——他要到那里学习军事,参加革命,既振兴中华,也报仇雪恨。
是的,刚开始蒋介石也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有志青年,正如他后来在日记中所说:
余既痛国事之衰堕,满族之凌夷,复痛家事之孤苦被欺受凌,更欲发奋图强,以为非出洋求学加入革命,再无其他出路。
7
蒋介石为什么要到日本学习军事,而不是欧美呢?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要讲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把时间拉回到10年以前。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在战场上兵败如山倒,让时任朝鲜总督的袁世凯大为震惊。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大清上上下下都掀起了一股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运动。
袁世凯趁机也给光绪帝上了一封万言书,其中提出了12条西式练兵法。
光绪帝锐意改革,立刻批准袁世凯的请求,让他在天津小站招募了7000多人,训练新式陆军,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小站练兵。
新式陆军的待遇,在清军中最为优厚,由德国军官进行训练,全部采用最新式武器,左轮手枪,毛瑟步枪,马克沁机枪,克鲁伯速射炮统统都有。
而且军纪极为严格,规定有“十八斩”:临阵不听号令者斩,吸食鸦片者斩,烧抢奸淫者斩……
在袁世凯的精心打造之下,不久之后,他所操办的新军,就成了清政府的主力军之一。
五年以后,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清政府的中央军(武卫军)几乎全部崩溃,唯独袁世凯因为坐镇山东,没有受到影响。
由此,袁世凯成为了兵力最为雄厚的封疆大吏。
1902年,慈禧决定重新组建军队,便命袁世凯为练兵大臣,在保定重新编练北洋军,一共分为六个镇,每个镇12500多人。
军队要扩充,就需要大量的军官。
因此,袁世凯就在保定设立了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也就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两座军事学院之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黄埔军校的教官,很多都出自这里,国军党的中上层军官,也有很多出自这里)。
这所学校,虽然是北洋主办的学校,但里面的教官,主要由日本人担任。学生们毕业之后,清政府还会挑选其中的200人,到日本的军事学院留学。
之所以到处都有日本人的身影,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日本陆军教育,以忠君爱国,顺从长官为宗旨,天天灌输效忠皇上,重名轻死的武士道精神,正好符合了清政府的统治需求。
而欧美则不同,又是革命老区,又是自由平等,慈禧一听两腿就会发颤。
当时的留学生学成回国以后,一般都会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日本政府为了在中国打造亲日政府,所以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的政策。
在这种赴日潮流的引领下,蒋介石首先想到的自然便是到日本学习军事。
于是,1905年5日,蒋介石就自掏腰包,东渡日本,要求学习军事。
但是,蒋介石到了之后才发现,没有一个学校愿意录取他。
不是因为他学习不好,而是因为几个月前,清政府为了加强对留日军事学生的控制,刚和日本达到了协议,只有经过清政府陆军部保送的学生,才允许进入日本军事学院。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跑到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起了日语。
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他在这里刚好结识了,正在警监学校留学的,比自己大10岁的陈其美,并和其结拜为了兄弟。
而陈其美还有两个身份,即中国同盟会元老,兼未来的上海青帮(哥老会)头目。
8
1905年,蒋介石刚刚和陈其美结拜为兄弟的时候,陈其美还没有加入同盟会,更没有成为上海青帮的扛把子。
所以,当时蒋介石的生活轨迹,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最主要的梦想,还是进入东京军事学院,学习军事。
但在东京清华学校,学习了几个月日语之后。蒋介石发现,除了能把娘希匹顺利地转化为八格牙路以外,并没有增长多少知识。于是,他就产生了退学的思想。
刚好这时候家里又来信说,妹妹蒋瑞莲要嫁人,需要他回家料理,他便借坡下驴,匆匆忙忙回到了老家。
第二年,即1906年,慈禧为了防止袁世凯的势力越来越大,便成立了陆军部,将兵权收回了中央。
另外,袁世凯在保定设立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也被清政府收回了中央,改成了全国陆军速成学堂。
这是我国第一所国家级军事院校,后来改成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一共招收了11000多名学生,其中1500多人成为了将军。
后来国军党里的中高级将领,大概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毕业于此,其他中高级将领,主要毕业于黄埔军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及各地讲武堂。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黄埔军校的许多教官,都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而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主要担任了国民党里的中下级军官,只有极少数成了高级将领。
1906年,全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次招生,其中大部分是保送生,主要来自北洋各镇的在职军官(注意是在职军官),只有一少部分面向社会招生,而浙江只被分配了14个名额。
应该说,当时想考入这所学校并不容易,但蒋介石竟然一次就通过了考试。
从此,蒋介石的同学录里就有了以下名将(包括有名的将领):叶挺、张治中、陈诚、顾祝同、薛岳、李济深、蒋光鼐、郝梦龄、唐生智、刘文辉、刘峙、白崇禧、傅作义、陈长捷、熊式辉、吴奇伟、邓演达等等(大部分人是蒋介石的师弟)。
1906年夏天,蒋介石怀着激动的心情,长途跋涉20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了保定,成为了一名炮兵科学生。
经过半年的学习,蒋介石的军事才能虽然没有增加多少,但爱国思想却增加了不少。
有一次,一个小日本教官给大家上卫生课时,指着极小一块土坯,用极为鄙视口吻说,这块土里可以容纳四万万个微生物。中国有四万万人,好比微生物,寄生在这土里。
大部分同学听了都很气愤,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指责小日本。只有蒋介石火冒三丈地站了起来,跑上讲台,把那块土坯分成了八份,然后指着其中的一块反问小日本:“日本有5000万人,是不是也像微生物,寄生在八分之一块土里?”
小日本大为恼火,脸憋的通红,过了一会,他大骂蒋介石是革命党,要求学校给予处分。
学校领导一看,一个个暗爽无比。大清子民,终于取得了一次“伟大的抗日大捷”,怎么可能处分。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当年冬天,清政府陆军部决定从蒋介石所在的学校,抽调40个人到日本公费留学。蒋介石因为懂日语、“抗过日”以及考试成绩合格等原因,终于取得了保送资格。
1907年春天,蒋介石第二次东渡日本,进入了东京振武学校,被编入了第十一期炮兵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生的挚友张群。
蒋介石与张群在日本
这所学校,原本是日本为了培养中下级军官而设立的,后来才被指定为专门接待中国留学生的预科军事学校,学制为三年,毕业之后需要到日本军队实习一年,才能进入赫赫有名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因为振武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中下级军官,所以,学校里只传授一些基础的军事知识。
又因为是专门给中国留学生设立的学校,所以,这些基础的军事知识,还基本都是国外已经过时的玩意儿。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所学校就相当于“辟邪剑谱学前班”,虽然名字里有《辟邪剑谱》四个字,听起来很霸气,但最重要的“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八个字给去掉了。
蒋介石发迹之后,为什么给日本士官学校的中国同学会捐了一大笔钱,冒充自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就是因为振武学校实在拿不出手。
以后的战争中,蒋介石为什么总会有一些骚操作,可能也和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有关。
不过话说回来,仅仅学了这么一点内功心法,蒋介石就能打趴下所有军阀,说他是天赋异禀也不能为过。
9
在东京振武学堂的三年时间里,蒋介石学习非常刻苦,经常到图书馆里借阅一些已经过时的军事书籍学习(也不知道这种刻苦对不对),还经常和其他留学生一起阅读一些进步书刊。他的革命思想,因此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07年暑假,20岁的蒋介石便在结拜兄弟陈其美的介绍下,先后加入了上海青帮(哥佬会)和同盟会。
青帮,就是杜月笙所在的那个青帮,但是杜月笙和陈其美相比,还是后辈小生,这时候陈其美已是青帮里最高级别的大字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青帮成员和香港的古惑仔很不一样,他们虽然也是坏事做尽,但他们也做了很多好事,尤其是这个阶段,他们一直在帮助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陈其美更是孙中山最忠实的信徒之一。
在陈其美的带领下,蒋介石的革命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每一次寒暑假回国,蒋介石都会跑到上海,帮助陈其美从事一些革命活动,其中还帮助陈其美策划过一次劫狱行动,只是最后没有实施。
不过,为了便于革命,陈其美还经常会藏到妓院,白天与革命党人谈论国家大事,晚上与青楼女子深入探讨人生。作为陈其美的兄弟,蒋介石自然也不会客气,也经常与失足妇女们深入沟通。
人呐,一有新欢,往往就会讨厌旧爱,蒋介石也一样。
1908年寒假,蒋介石从日本回国,先在上海帮助陈其美革命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回到了溪口老家。
当时蒋介石的老婆毛福梅已经怀孕了七八个月,作为女人,第六感都特别强,她可能察觉到了什么,便和蒋介石发生了口角。
哪曾想,蒋介石竟然一怒之下,朝着毛福梅的肚子狠狠地踹了一脚,以至于其当场流产。
蒋母大为恼火,把蒋介石的几辈祖宗,都拉出来问候了一遍。
第二年暑假,蒋介石刚从日本回到上海,正准备跟着陈其美继续革命,蒋母便亲自把毛福梅送到了上海,要求蒋介石和毛福梅先制造革命接班人再说。
换作以前,不用等他妈说,蒋介石早就主动扑了上去。但现在,蒋介石表示下不去手,死活不同意。
蒋母一怒之下,便准备往黄浦江里跳,蒋介石这才赶紧妥协。
不久之后(1910年4月),蒋介石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唯一一个亲生儿子蒋经国终于顺利诞生。
10
1909年冬天,蒋介石如期从振武学校毕业。和大部分刚进入社会的小青年一样,蒋介石这时候也是雄心勃勃,幻想着大展宏图,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述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随后,蒋介石被分配到了日本高田陆军第十三师团,当了一个弼马温(该师团后来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以及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战争的急先锋)。
对于这段苦逼的生活,蒋介石有过详细的记述:
“(每天)我们洗了脸之后,官长就带我们进到马厩里去擦马,擦马的工作,要从马蹄、马腿擦到马背,经过马背擦到马头、马尾,这马的每一个关节,每一部肌肉,都要用禾草来尽力的擦磨。
这样大概经过一小时,将马的浑身擦热了,马的血脉流通了……等到马擦完了之后,再将它牵到厩外雪地里马槽去饮水和喂料,等到马喂好了,我们自己才能回营房去吃早饭。到了傍晚,再要同样的到马厩去擦马一次,然后才吃晚饭。”
忍着寒冬擦马还不是最苦逼的事情,当时日本非常注重武士道规矩,要求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
所以,蒋介石经常会受到长官们的欺负、训斥甚至挨打。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蒋介石还得给小日本们穿的靴子刮泥去污,十分的卑微。
国民党的部队里,长官总喜欢打骂士兵,欺负士兵,应该和蒋介石的这种经历也有关系。
不过,和大部分成功人士特别喜欢分享自己的苦难史一样,蒋介石成功以后,也非常感谢这段苦难史。他曾多次说过:
“纪律的拘束,和生活的单调、干燥无味,使我当时感觉得太不合理了。但是我今天回忆起一年士兵生活的训练所奠立的基础。我以为我一生革命的意志和精神,能有今日这样的坚忍,不怕一切,亦完全是受这一年士兵生活的影响。如果我没有这一年当兵的经历,不受过那样士兵的生活,我相信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
1911年夏天,部队放假,蒋介石又一次回到了上海。
这时候,陈其美已经担任了同盟会中部总会庶务部长,正在积极准备起义。但没预料到,上海同盟会里出现了叛徒刘师培夫妇。
这两个奸夫淫妇,把陈其美准备起义的事情报告给了清朝两江总督端方。上海革命机关随即遭到了严重破坏,同盟会成员张恭被捕。
陈其美大为恼火,一面积极准备营救张恭,一面准备派人暗杀叛徒刘师培。而蒋介石又一次参与了暗杀计划的制定。
但就在暗杀的前夜,该计划被远在美国筹款的孙中山给否决了,其原因是暗杀并不能解决大的问题,相反还会暴露革命计划。
于是,假期结束之后,蒋介石只好又一次回到了日本高田陆军第十三师团。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的1911年10月10日,敲响清王朝丧钟的武昌起义便爆发了,陈其美趁机光复了上海。蒋介石的人生,因此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那么,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地推翻清王朝?
陈其美为什么会成为上海青帮的老大,并顺利光复上海?
孙中山为什么会成为陈其美一生的偶像?
同盟会和青帮又是什么关系呢?
……
要看懂蒋介石接下来十几年的所作所为,就必须把以上问题全部讲清。所以,下一篇文章,我们还得把时间调回到几十年以前。
——写作不易,还望朋友能多多转发,笔者在此谢过!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