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难解释,什么到底才是最近爆火的“废话文学”。

如果把它解释为“全是废话的文学形式”的话,这句话的存在,就已经成了废话文学本身。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明,那就是:
“上次看到凤凰WEEKLY的推文,还是上次”。
悟了吗,朋友们?
在小岳岳于春晚上唱出“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你比六环少一环”的歌词时,废话文学就已经刻进了很多人的骨子里。
当年的“小编文学”已经式微,现在是属于废话文学的时代。
抖机灵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人与人的交流正式进入了“你搁这搁这”的时期。
见了好朋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一日。”
觉得非常受教,可以说:“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话。”
想要引经据典,可以信手拈来: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
突出曲折离奇,可以祭出:“震惊!这个17岁少女五年前竟然十二岁!”
看到有人熬夜,可以体贴关怀:
“这么晚还没睡的人,应该还没睡吧。

是的,这种“活是好活,但就是有点烂”的梗,就像王建国的脱口秀。
让人听了想笑,但笑出来又仿佛有辱斯文,所以只想呼叫弱智吧赶紧抬走。
这种遣词造句能力,能让当年狂水字数的废话文学鼻祖温瑞安说一声后继有人;

能让饰演三个版本、永远穿着一样皮夹克、念着一样台词的燕双鹰高呼汗颜。
也能让大学士福伦的长子,乾隆圣上的带刀御前侍卫,未来的额驸福尔康的《喝水论》显得略逊一筹。
不过,很多人听到的第一句“废话文学”,来自于一位伟大的作家:
“我的家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和枣树论一样,世界上还有许多“看起来像废话,但因为说的人不同,也就变废为宝”的废话文学——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就抛开内容而言,我很觉得不错。”
这三句话中,第一句来自苏格拉底,第二句来自王小波。
第三句,则通常来自于审方案的甲方。
这种“好像说了点,又没完全说,即使真的说了,听起来也没啥意义”的最新流行语体,就属于废话文学的一种。
不过众所周知,废话如果有用,那就不叫“废话”了。
十一回家一趟,我突然发现废话文学“变废为宝”,在各种需要“推辞”和“糊弄”的社交场合,废话文学能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废话文学在国庆社交中的实用指南》
首先,在面对亲友盘问“婚姻”“恋爱”“有没有对象”的时候,要学习太极拳宗师黄圣依女士的“废话文学”技巧。

把判断题变成论述题,问话好像是梦话,这就是黄式废话文学的制胜法宝。
它可以在无声无息之间,让你在任何不想回答的问题上轻灵转身,拥有超大摩擦空间,不仅没有回答问题,而且显得你这个人很有佛性。
举个例子。比如家庭聚会时觥筹交错间,欢声笑语场,忽然有不熟悉的长辈问:“有没有找女朋友啊?”
这时候即使觉得自己边界感被侵犯,也不必甩袖走人,你只需要擎起一杯面前的酒水,微微一笑:

只要吐字缓慢、眼神冷酷、笑容,那问话之人必然大受震撼僵在椅子上,慢慢品位刚刚的回答去了。
同样,这种回答可以用在任何选择疑问句中。

“要不要生孩子?”
“能不能把女朋友带回来让我看看?”

黄圣依的废话文学,端的是一个迂回包抄、推拉有术,能应对大多数无法第一时间回答的问题。
对于废话学入门者、国庆社交青铜选手而言,建议全文背诵。
而一些高阶选手往往不会止步于第一阶段,在无法用胡言乱语糊弄的时候,建议祭出白展堂的废话绝学:“XX的时候,自然就XX”了。
当年年仅10岁的白展堂,面对无双的问题,能熟练使用画饼和推拉,速度之快,技术之高,简直片叶不沾身。
同样,在别人询问未来未知事件的时候,这句废话简直百试百灵。

“大城市有什么好的?什么时候回家工作啊?”

优雅。
“你表哥月入百万了,你什么时候和他一样出息?”

志气。

“妈妈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啊?”

真实可靠。
要知道,真正的男人和女人,从来不做随便的承诺,从来不把三年五年挂在嘴上,从来不画未来可期的大饼。
我们保证,我们每一句话都铁骨铮铮:说好了我有儿子的时候我妈就可以抱孙子,那指定、必须可以!
白展堂老师,废话派的二等宗师。
同时,一些复杂、难以描述、不好回答的问题,需要向雪见老师学习,如何预设情景、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当年,雪见对景天的人格特点做出了重要批示:你不讨厌的时候,其实还挺讨人喜欢的。

阅读这句话,看似浪费了30秒,实际上浪费半分钟从中不难悟出废话文学的另一个核心方向,那就是把问题拆分为二、分类讨论的“假设重置”派。
而且如果看穿表象,这个设问的本质,难道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二分法吗?
大格局,能回答大问题。
如果同学聚会,有人拉着你的手泪眼汪汪地追问,小李,你近些年过得好不好。

这时候如果说过得不好太过寒酸,说自己过得好又怕别人给你借钱,就应该略一沉吟,像雪见老师一样谨慎回答:
优雅,成熟,四两拨千斤。
这句话一出,你就是当天宴会上最深藏不露的崽。
而工资就像成年人的底裤,如果有人非要扒你底裤,问你工资高不高、赚得多不多的时候,“没多少钱”显得过于敷衍,“和你差不多”又显得窥探太多。
这时不必红脸、嗤笑、或者急眼,只需要使出雪见老师的绝招。
云淡风轻,深藏功与名。
如果恰好遇到已经分手的前任,那寒暄时候需要更多的假设。

“分开之后你还好吗?”

“有的时候挺好,有的时候也不好。”
“那你还想我吗?”
“想到你的时候会想你,没想你的时候也就没想到你。”
朦朦胧胧,迷迷糊糊,进可攻退可守。
别人都说脸红能抵得上一大段情话,那雪见老师这个段位的废话文学,少说也是王家卫起步。
不过,最能触及人类本质的,还数马龙。
问题即答案,答案也是问题。什么也没说,但不成回答地回答了问题,“马龙式”废话文学的要点在重复。
只要拿出在文科考场上“虽然我什么都没背、但这张卷子我能写满”的精神,将“题干”完美复刻融入答案,也倒不会失之灵巧。
比如,家人看到你国庆探亲时候还要辛苦加班,不禁要问:“新媒体每天都要加班,这种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时候不需要冥思苦想生活的意义,毕竟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你只需要略一思索,说:
一个“当然是”,理所当然把皮球踢给了对面。悟,生活的意义就让他自己悟。
这种废话技巧,可以用来回答对方已经给了情景,但是需要你回答一个不知如何开口的感受、体验、感想。
如果结合白展堂式废话,那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能回答的更加圆满。
比如,有人拍拍肩膀,说你今年老大不小的了,为什么还依然在读书,总是不工作,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你只需要想象自己是马龙附体,谦逊从容不卑不亢地回答:
自己没有被冒犯,别人听了也觉得舒服,甚至感觉有些能说动你,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而在社交竞技场上,高级句型是得分的要点,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采用“马龙式重复”加上“黄圣依呓语”,完全可以将废话包装的有声有色。
曾经的大学室友当了二孩妈,大家五年未见,唯一的联系方式是拼多多、朋友圈集赞、头胎二胎份子钱。
她如果问你,你什么时候生孩子,没有孩子难道不孤独吗?
低情商的人:
高情商的优胜者回答:

“没生孩子对我的影响,就是没有孩子。但生命是复杂的,就像一首诗一样,迷人之处就在于有很多的可能。
不孤独的时候根本不孤独,孤独时自然就孤独了。在不孤独的时候,常人难以体会我的快乐。”
马式铺陈,黄式描写,白式画饼,雪式憧憬,起承转合,扣人心弦。
而如果胆子大一点,所有的废话都能用在日常生活的推辞和拒绝中。
比如借钱。
“能不能借我五千块钱?”

“如果我能借你五千块,就借给你了。”
或者蹭车。

“今我蹭你车回家好吗?“
“我想说的说了也不明白,不想说的没有说你也能明白。”
废话文学的意义,就在于能让尴尬的社交场合,即使信息量全无,也可以表面上一团和气。
希望在座的各位熟读运用《废话文学实用宝典》,在各类社交场合,所向披靡,平安归来。
想必看到这里,已经有优秀的读者点击了下方的“在看”。
毕竟,上次看到凤凰WEEKLY这么实用的推文,还是上次呢。
作者丨杜都督   编辑 | 闫如意
应对亲戚聊天,你有什么小妙招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与态度。
如果你不点,那我就会失去一个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