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首席
转载:孙首席
奥运会能激发爱国心,这是好事儿,但别太过了,否则就是把爱国简单化,以为爱国的最高境界就是金银铜三个月饼状的东西。更可怕的是,有人还能搞出所谓的“敌对势力”。
现在,东京奥运会即将收官,金牌数量也在牵动着很多网民的心。如果我们一骑绝尘也就罢了,可是现在美国咬得很紧,而且在剩下的男女篮和拳击等项目上,美国还有夺金优势。于是,中国能否把目前的金牌第一保持到最后还是个问号。
在搜狐体育上,有人很自信,说,“中国这次金牌数量肯定第一”,但也有人泼冷水,说,“明天美国肯定反超拿第一”。
这两种观点,肯定是前一种安全,也讨巧,因为就算最后不是这个结果,话说早了,但终归是“左”,属于方法问题。而后一种就很刺耳,不要说将来,现在就要和你理论:你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很简单,你”右“了,这是立场问题。
于是,有网友这样说:“爆发战争,先铲除汉奸!”
还没打仗呢,就开个奥运会,论论谁最后有可能拿到金牌第一,就让有些人联想到战争和铲除汉奸。
这还是彰显体育荣耀的奥运会吗?在很多人眼里,奥运已经变形,成了要么牛逼得不行,要么痛哭流涕,好像不拿金牌就对不起谁了的脸面大赛。更有人觉得,这好像是在和敌人较劲,每从对方手里夺得一枚金牌,就等于向敌人的碉堡投掷了一枚手榴弹,特别扬眉吐气,甚至内心解气。
其实,奥运会上只有对手,没有敌人。从国际奥委会的原则来说,如果有人把比赛都看成这样,那奥运会还不如不举行。何必花这么大气力挑东道国建比赛场馆场地,谁看谁不顺眼,直接两国找个地方单挑不就完了?
对运动员来说,没有对不起谁,只要你赛前认真训练,比赛中全力以赴,就算是最后输了,也没什么。虽然每个项目都准备了三个小牌牌,但更多的运动员参赛都是向着胜利前进,但却要随时准备输掉,而且可能输得很惨,因为这不是早晨在公园里练太极拳,这是竞技体育。然而,只要努力了,对得起那张飞机票,你也就对得起所有人了。
话说得更绝一点,我是来比赛的,是来弘扬奥运精神的,是来和各国运动员交流切磋的。我想为国争光,也想为个人荣誉而战,但是对那些挟爱国之名以对运动员施压的人,应该大胆说不,我特么不欠你们的。
要论金牌荣誉,有几个人能比得过刘翔和孙杨?可是,现在不也都雨打风吹花落去吗?不管是伤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只要某一锤子没砸好,不如他们的意了,立刻就恶语相向。他们对郎平算是客气的,可是,为中国争得过金牌,也率队获得过金牌,为中国女排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她,不也心有千千结吗?这次东奥失利,她落泪了,要我说,心都不定碎成几瓣儿了呢。
奥运金牌当然十分珍贵,有含金量,但也要客观地看,金牌第一和体育强国、国民体育素质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比如,跳水和体操,从那么高的台子往下跳,在那么窄的平衡木上后空翻,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大意义?而且不管前翻后翻还都有那么多讲究,这是普通人能练的吗?
还有射击,其实就是个人爱好,在国外尤其如此。在我小时候,公社有民兵、老百姓用气枪打麻雀,这种本领还有地方用,现在呢?你见谁家里有这家伙?没有你练什么?出几个射击奥运冠军,那不就是单纯的国家体育总局的内部夺冠规划吗?跟群众体育健身、体育素质有个什么关系?
我很欣赏很多国外运动员对奥运的态度。以自身对体育的热爱参加,观众对他们只有鼓励,别说金牌、银牌,就是铜牌也是值得大加祝贺的事儿。在这种简单的热爱中,人也会变得透明自然,就像有位在超市打工的澳大利亚女运动员,在没有任何赞助商的情况下去到东京,虽然没有闯入决赛,但是,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别人问她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她说,社交账号粉丝还不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结果,很多观众成为她的粉丝。
一个运动会,搞那么沉重干什么?赢了就好话说尽,输了就要看他们脸色,这不是把国人熟悉的“胜者王,败者寇”那一套,搬到了奥运比赛的场地上了吗?
千万不要把那些狭隘的“爱国者”的热情当成什么好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对某次胜利无边无际的赞美,就是为下次可能失利的恶语相向积攒能量。幸亏他们手里只拿着中国护照,如果给他们发本世界护照,他们能把这种恶习传遍到世界各地,任何国家的运动员失利了,都可能看他们的脸色,听他们的冷嘲热讽,甚至是谩骂。
得了金牌,也未必安稳,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拿下冬奥会首枚金牌的杨倩,不就因为以前个人微博上展示的耐克鞋受到网络围攻吗?就连电视台的文化人都质问“我们民族品牌不好吗”,有人更是直接大喊:跪族女孩,滚出中国!
体育就是体育,把如此简单纯粹的东西都能整出这么多幺蛾子,可见这帮人不是什么善茬儿。
不管他们说得多么漂亮,每天晚上不念叨祖国母亲三遍就睡不着觉,其实他们骨子里的狭隘容不下任何人。给他们当厨子要当心,一百顿饭中有一次没做好,他们就可能立刻放下碗骂娘。他们别的都不行,也就整人在行,现在只能骂人,说明他们手中还没有权力。
从这个角度说,他们坐在看台上也未必是坏事儿,因为那里是韭菜生长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刻出现镰刀飞舞在他们自己头顶的镜头,还有熟悉的画外音在配合:活该!谁叫你不爱国呢?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作者:孙首席,资深媒体人,深耕国际时评,著有长篇小说《移民》,转载:孙首席。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免责:本号仅反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