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共同编写的《文心》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他们一反常规,将语文知识融入情节,把教材化为一部生动有趣的小说,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把知识收入囊中。
也让我们看到,学习并不总是一件枯燥困难的事,找对方式方法,或许便能发现其中乐趣所在,事半功倍。
今天要推荐的,就是一部把“逻辑课”变为“小故事”,好读易懂的逻辑入门书——《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
谈到“逻辑学”,是不是回想起在课堂上、书籍中被绕得头晕眼花的那些回忆?
什么同一律、排中律,什么选言命题、假言命题,什么演绎推理、合情推理,给人一种懂了,但又没完全懂的茫然。
逻辑学真有那么难吗?为了让更多人读懂逻辑,学会思考,殷海光先生别出心裁地写下了这本逻辑学入门书。
殷海光先生是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先生,曾于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任教。
作为一线教师,殷海光先生对初学者常遇的问题、困难都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
因此,他一改常规教材的编写方式,以对话为体裁,将基本逻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一个个情景故事中去。
书中有渊博且耐心的先生,有求知又热情的青年。先生和青年的对话,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也在现场参与师生妙趣横生的交流,读来趣味十足。
在内容的选择上,作者并非将现有逻辑教材全部打包写入,而是有所取舍,详略得当。
在其认为读者应该攻习的题材上,不吝笔墨,反复讲解,在不当浪费脑力的地方,绝不多写一条。
故事里的每一个对话、每一个转折,都有针对性地根据逻辑基础学习者的疑问而设置。
逻辑就是推理吗?前提是对的,结论也一定正确吗?令人激动的语言,一定是对的吗?经验语句的真假和逻辑推理的对错,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你都能在书中得到解答。
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知识上的混乱。
除了二十次的探讨说理外,书中还收录了殷海光先生为青年所写的《怎样判别是非》,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告诉我们判别真、假、对、错的方法,指出人们常常走入的思想误区。
文末附上了逻辑学推荐书目,为读者往后的阅读学习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大学生,以及所有对逻辑学感兴趣的读者。软壳平装,32开本,内页采用书写纸,色彩柔和不伤眼。
__
透彻好懂,轻松有趣的逻辑教材
周文璞,王蕴理,这对相爱相杀、见面必“互怼”的好朋友,就是书中的主人公。
这不,翻开第一页,俩人就“思想”与“行动”哪个更重要产生了争议。
作者从此话题入手,借老教授之口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逻辑:
思想和行动固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但如果我们要行动正确,那必须要先思想正确,我们的实际思维历程必然要合乎逻辑,这其中所依据的规律便是逻辑家所研究的那些规律
但逻辑学就等于思维之学吗?其实不然。
逻辑是必然有效的推论规律的科学它不能完全免除掉习俗、成见、迷信、情感,但可以让我们在思考时尽可能主动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即便毫无经验或事实的情况下,也能推论出正确的答案。
因此,逻辑学并不是纸上谈兵,把你绕晕,而是与我们一言一行息息相关的一门有用科学。
在三人的探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人对逻辑学的误解和陌生之处,也在对话中明白了何为真正的逻辑学,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什么是真假对错呢?
教授为两人写下了一个推论:“一切杨梅是酸的,没有香瓜是杨梅,所以没有香瓜是酸的。”这个推论是正确的吗?
很多人会同周文璞一般马上说出“不正确”,因为从经验上来看,香瓜都是不酸。
但这是推论的对错,并不是运用逻辑学判断出的语句真假。
于是教授用符号代替特殊事物,重新写下了推论:“一切X是Y,没有Z是X,所以没有Z是Y”。
这个看似“有点道理”的推论形式,其实是错的。“一切X是Y”并不代表Y=X,所以,即便没有Z是X,也不代表没有Z是Y。
因此,在施行逻辑的推论时真假与对错是相互独立的,语句的真假,不是推论的对错之必要条件;推论的对错,也不是语句的真假之必要条件。
书中便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场景,一次次探讨,从什么是逻辑、什么是真假对错,到如何应用逻辑、识破诡辩和谬误,展开与逻辑相关的话题,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既阐述了什么是对的,又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会错,并辅以大量的例子与图表,让读者真正地吸收与理解。
我们在阅读中,会不自觉地融入情景中去,跟他们一同思考,在其中感受到逻辑学的乐趣,得到逻辑思维的锻炼,记忆也更为深刻。
逻辑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诡辩,而是一门让生活有理、可言的智慧学科。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掌握必要的逻辑学技能,学习逻辑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看清世事真相,让世界变得简单。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