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要建成怎样的“先锋校园”?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国际招标公布中标结果。根据中标方案,中科院深理工将是“编码自然,一座面向未来的先锋校园”。

中科院深理工从一“出世”便自带主角光环。2018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深理工。这也是中科院建设的第四所大学,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校,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
01
中科院深理工位于光明科学城,选址于新湖街道新羌社区及圳美社区交界处,用地面积47.6966公顷。项目位置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仅隔一条公常路,邻近地铁中山大学站和科学城东站。2020年11月20日,中科院深理工开工建设。
小编留意到,在去年中科院深理工建设启动仪式上,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到,“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学校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深圳元素,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百年精品工程”。
而此次中标方案也让人耳目一新,呈现了一种崭新的城市与自然共生的方式。
经审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临界空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瓦地工程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中标人,中标方案主题为“编码自然,一座面向未来的先锋校园”。
由于项目位于城市与生态区的交界地带,中标方案的新建建筑与自然交织起来,形成一个积极而健康的界面。其中,校园试图最小化建筑及交通占地,使得新的建成肌理与自然更好地交织融合,因而采用紧凑组团式布局。国际交流中心、图书馆等公共组团紧邻街道,方便与社区共享,塑造积极的城市界面。三院一体的校园组团位于东侧自然边界,底层架空,最大程度保护生态本底。
为构筑健康舒适、丰富体验感的校区景观,设计方案提出构筑“三境”的策略,海绵弹性的安全水境、多样栖息的修复生境、自然美学的体验园境相互叠加,形成独属于中科院深理工校区特色的景观复合系统。
△ 三院一体组团
△ 三院一体组团 - 水敏聚落
△ 三院一体组团 - 亲自然聚落
△ 公共设施组团 - 运动中心,零碳社区
△ 公共设施组团 - 国际交流中心,智慧社区
△ 图书馆,集学习、展示、社交为一体的人文综合体
02
当然,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不能只看外表,更应讲究学科实力和人才队伍。
中科院深理工在学科设置上,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七大领域,大力践行新工科、新医科的发展理念,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高端紧缺人才的需求,首批重点建设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五个学科,预计到2025年,形成涵盖理、工、医、管等门类的学科体系。
学校学科的人才配备也是实力不凡——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显示,中科院深理工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有31位学者跻身该榜单。其中,中科院深理工首批成立的5个学院院长王玉田教授、陈有海教授、潘毅教授等,与已经到位的2位系主任Helmut Kettenmann教授、唐金陵教授,以及讲席教授李建中教授、Horst Vogel教授、John Roger Speakman教授等专家学者均榜上有名。
据了解,目前中科院深理工常务副校长、学院院长、系主任等已基本到位;专任教师共443人,其中全职院士9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2人,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近300人。
未来学校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大学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有利于“0-1”发明发现的科研环境,与产业无缝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建立“三院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专业、年级、背景的限制,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训练,培养有产业意识的科学家、有科研意识的企业家。
03
中科院深理工所在的光明科学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未来中科院深理工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输送一批批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人才。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布局示意图)
根据前期规划,中科院深理工工程预计2022年10月实现主体封顶,力争2023年底达到交付使用条件。目前,中科院深理工项目的进展如何?
去年3月,为满足筹建期间的教学与科研需求,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中科院深理工与光明区政府签订协议,将光明区内滨海明珠工业园9.5万平方米用地改造为中科院深理工过渡校区。
同年6月,中科院深理工也启动了联合招生工作,依托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约40名。联合培养学生主要依托深圳先进院进行培养,在深圳先进院开展科研实践,深圳先进院导师全过程指导学生完成学业。今年4月,中科院深理工继续依托南科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约40名。
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加快筹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如今,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产生,也期待这所“面向未来的先锋校园”早日面世。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时间线——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2019年10月,中科院深理工获批纳入广东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正式开始筹建。
2020年3月,光明区政府与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签约仪式,就中科院深理工过渡性校区(光明)启用、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落地、中科院深理工附属实验高中共建等事宜达成一致。光明区政府与中科院深理工签订协议,将光明区内滨海明珠工业园9.5万平方米用地改造为中科院深理工过渡校区。
2020年9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教育局和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共同召开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工程移交会,正式进入项目建设阶段。
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校园建设在光明科学城正式启动。
内容来源:深政观察,图片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揭牌!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地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5月31日
深圳技术大学与深圳地铁集团
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应用型大学与地方企业
将携手共创怎样的广阔前景?
一起来现场看一看吧
5月31日,深圳技术大学举行合作协议签署及揭牌仪式,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地铁集团)共同组建“深圳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及其所驱动交叉领域,共商高素质创新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成果转移转化。深圳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杰,深圳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牟勇,深铁运营集团董事长陈琪,深铁大学校长刘美满、副校长曾健,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副主任徐刚、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Franz Raps、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程涛出席签约仪式。
阮双琛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过去两年,我校招生持续火爆,广东省理科投档线均进入前十。学校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包括深圳地铁集团在内的诸多本地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成立旨在满足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巨大需求,希望借此合作机会,共同努力,抓住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机遇,使学校教育与产业的融合迈向更高的台阶!

深圳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杰对合作协议的签署及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正式揭牌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深圳市轨道交通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各种交通方式由相对独立向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从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这为地铁集团和深圳技术大学携手共同发展搭建了桥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希望校企双方紧紧抓住“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高起点、高质量地把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办好,为深圳、为大湾区、为整个行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和科技英才。

随后,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深圳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杰在嘉宾见证下,代表双方签署《关于共同组建“深圳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及相关事宜的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学院揭牌。
深圳技术大学与深圳地铁集团
以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基础
还将开展哪些合作呢?
一、 共建学院
双方共同组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以3+1模式培养工程型 、应用型、创新型专门复合性人才,地铁集团通过规定程序优先选用学院合格毕业生。
二、共建平台
双方共同构建基于产学研用合作的协同育人与协同科技创新体系、平台,推动建设“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育人基地暨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地铁聚徒书院”等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创新教育基地及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三、多方位合作
双方将支持管理/技术人员、教师/科研人员互访、学术交流等,并根据各自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适时开展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相关产学研用方面的深度合作。
内容来源:深圳技术大学,素材: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