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领域,犹太民族如同繁星一般闪耀。从“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到“纳米技术之父”费曼,还有核磁共振技术的发明者伊西多·拉比、证明电磁波存在的赫兹等。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更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而他们的离世不仅仅是犹太民族的悲痛,更是全人类的损失。
近日,一位物理界的巨星陨落了。8月13日,犹太裔的量子信息之父斯蒂芬·J·威斯纳(Stephen J. Wiesner)在以色列离世,享年79岁。他是量子货币理论提出者、2019墨子量子奖获得者,就是他的一份「手稿」引发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量子信息科学的出现。
威斯纳这一生成就斐然,却过着如隐士一般的生活。他不重名誉,连公开的相片寥寥无几,从中国物理学家陆朝阳的回忆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说:很难联系到斯蒂芬,而且他不喜欢出风头。他一般也不轻易离开以色列,所以我们尊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当时基金会为他在没有参加仪式的情况下领奖。
威斯纳是上世纪60年代搬去以色列的。他本住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周中在硅谷的初创企业工作,周末则在农产品合作社。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对犹太教产生了兴趣,皈依了正统犹太教。随后,他不仅移民到了以色列,因为威斯纳相信体力劳动对灵魂有益,他选择在耶路撒冷的建筑工地上工作。
威斯纳,右起第二位
在以色列,清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龙桂鲁与威斯纳曾有一面之缘,他说:他(斯蒂芬)有点像中国终南山的隐士,在偏远地区过着简朴的生活,避开世俗的人群。斯蒂芬说谁在何时做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在他看来,当一个想法出现的时机成熟时,它就会出现,并且有人会在那里阐明它。
斯蒂芬·J·威斯纳,1968
1969 年,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的威斯纳就写了《共轭编码》,可以说是打下了整个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或许是它超前时代太多了,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拒绝了威斯纳的投稿。威斯纳还在 1970 年发明了超密集编码,但无一例外都在十几年后才得以发布。不过,就是这些以手稿形式广泛传播的论文,影响了贝内特等多位物理学家,他们在80年代提出了量子密码分配协议 BB84,这标志着量子通信领域的诞生。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物理学家 Or Sattath 认为,斯蒂芬·威斯纳可以说是“量子信息和量子密码学之父”。威斯纳提出了量子信息理论中几个最重要的思想,包括量子货币、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复用和超密集编码等。虽然他的很多研究工作仅以手稿的形式传播,却对整个量子信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0年,贝内特对威斯纳的手稿所做的笔记
如今,一位伟大的人带着卓越的灵魂逝去,有学者评价他是独立、真理、创造力和诚实的象征。他的离开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斯蒂芬·威斯纳?我们是否会比威斯纳的同时代人更快地认识到他们的远见?
参考:scottaaronson,新智元,量子位
稿tg@israelplan.org
info@israelplan.or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