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近日,山东大学朱东山课题组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马艳团队在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上发表研究论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to a high COVID-19 response level and timing of peak daily incidence: an analysis of governments’ Stringency Index from 148 countries该研究利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和基于组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ling method,GBTM)证实了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尽早启动高级别响应与单日新发病例峰值提前到来有关,有利于尽快将流行曲线拉平至低传播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COVID-19具有大流行特征。COVID-19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模式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政府间不同的反应水平可能与这些差异有关。本研究旨在比较世界范围内政府应对COVID-19传播的响应级别、响应时间和其流行轨迹的关系。
我们使用COVID-19政府响应跟踪系统 (Oxford Covid-19 Government Response Tracker) 收集了148个国家应对COVID-19的收紧指数(Stringency Index,SI)信息。采用GBTM方法来检查SI的轨迹,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达到高水平SI的时间与单日新发病例峰值出现时间之间的关联。
政府响应COVID-19的四个阶段
根据SI开始时间,全球范围内政府应对COVID-19可分为4个时间阶段:2020年1月13日之前、1月13日–2月12日、2月12日–3月11日以及3月11日之后。政府的反应级别随着COVID-19进一步传播而升级,但各国之间差异很大。
政府响应速度与单日峰值出现时间的关系
从政府开始响应(SI > 0)算起,达到高水平反应级别(收紧指数 > 80)的时间每提前一天,疫情到达单日峰值的时间缩短0.44天(P < 0.001, R2 = 0.65)。从首例病例出现之日算起,达到高水平反应级别(收紧指数 > 80)的时间每提前一天,疫情到达单日峰值的时间缩短0.65天(P < 0.001, R2 = 0.42)。
Fig. 升级到高SI的时间越短,到达单日新发病例峰值的时间也越短
Fig. 收紧指数(SI)轨迹与疫情轨迹关系:中国和美国比较
从首例病例出现到政府将SI升级到高水平的时间间隔反映了政府反应的敏捷性。在短时间内将响应级别提升到高级别,有助于疫情尽早出现单日新发病例的峰值,这也意味着流行曲线拐点的提前到来。

在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实施之前,特别是对于疫苗库存不足的中低收入国家,非药物干预仍然是遏制疫情的关键武器。及时将政府应对措施升级到高水平,不仅可以拉平疫情曲线,还可以为进一步储备和疫苗接种争取时间。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doi:10.1186/s40249-021-00880-x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论文原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