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昕
来源:Dr昕理学(ID:PKUPsyXin)
据微信朋友圈不完全统计,目前最伤害家庭关系的事莫过于公布考试成绩——不仅伤害亲子关系,还严重伤害夫妻关系。半数以上的家长拿到成绩后会认为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及当年的自己;而且绝大多数夫妻认为这是对方基因所导致。
学霸夫妻为何生出学渣孩子?费心辅导功课缘何频频考试倒数?龙生龙,凤生凤竟然只是一句谎言?这是无法破除的魔咒?还是物竞天择的阴谋?欢迎收看本期《走近你大X》。
孩子智力真的不及自己当年吗?
说到智商,人们通常认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可能与“弗林效应(Flynn effect)有关。
弗林教授作为一名反种族歧视斗士,为了反驳“黑人先天智力低下”的种族主义倾向观点,开始对IQ测试问题进行深入追踪研究。谁料这一研究的副产品竟比主要成果更受关注——他发现,美国年轻一代的IQ总体高于上一代的同期水平。具体而言,从1932年至1978年,美国年轻人的IQ平均数提高了14点。而且这种情况不光在美国,在其他很多国家也都出现了。这一现象就被称为“弗林效应”。弗林效应的原因其实未有定论,大家普遍接受的可能原因包括:教育的普及、环境的丰富、营养的均衡、传染病的控制以及混种优势(Heterosis)。
所以,人们首先就接受了一个预设:孩子的智商理应比父母高——从人类总体的样本池来看,似乎也确实是这样的。
但我要说的一点是,还真不是每个孩子智商都会高于父母。这里涉及到统计学上的一个常用概念——回归(regression)
以最直观的例子——身高为例,从历史整体进化趋势来看,人类后代的身高通常是要高于父母的。但如果一直这样高下去,经过这亿万年的进化,我们现在岂不是都应该戳到天,和太阳肩并肩了?
姚明那是多少人中才出一个的呀,也就两米多一点而已
从事实情况来看,当前人类身高并没有比远古人类高到哪里去。
这里就涉及到了回归(regression)。
从遗传角度来说,所谓回归,指的是身高、智力、长相等具有遗传性的个体特征,都不会是一直向上增长(或向下衰落)下去的,而是会向着总体平均值趋近(回落或上升)。
所以很多家长感到孩子智力不及自己当年——不要怀疑,相信你自己的判断!不怪娃是战五渣,主要是怪你自己太优秀,偏离了人类平均值,达尔文现在决定要让你的后代回到地球表面。
被美化改写的记忆
但我还想说的是另一种情况。在关乎“娃智力不及自己当年”的吐槽中,还有很多是家长的错觉
谁知道家长小时候是学渣还是学霸呀,反正孩子也不能穿越回去验证,还不都听你说。这倒不是指家长一定是在吹牛或者撒谎,而是——个体为了提高自尊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往往会美化自己的记忆。
#“有几次数学考了100分”会被记忆改写为“数学老是考100分”,“小学时曾是学霸”会被记忆美化为“从小到大都是学霸”。#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个现象被称为“积极效应”(积极效应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老年人群体中体现最为明显),指的是为了获得即时的心理满足,人们会采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来为自己补充正能量。
其中的策略之一就包括“重建记忆”。具体表现为,想当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将记忆中的事情向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解释。例如“我当年顿顿能吃三碗肉”“我当年一个人单挑五个”“我当年功课门门考第一”……
 “想当年,我的颜值可是人称‘气死小虎队,不让宁泽涛’的哦!”
所以,孩子学习不好,到底是谁的锅?
这真说不好,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好棒棒,缺点都是来自对方的基因
不过,科学虽然不负责帮你甩锅,但倒是可以解释甩锅这件事本身。
为什么大多数夫妻都觉得孩子学习不好是遗传了对方的基因呢?因为,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原始的利己(self-serving)动机在驱动。社会心理学用归因偏差(correspondence bias)来解释。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把功劳都归因于自己);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把锅甩给别人)。因为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我多牛掰啊),有助提升自尊;失败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在失败中的责任(不关我的事),启动自我防卫机制。
讲真,我个人还感觉,现在的教材和试题偏难,孩子过早接受不符合其年龄发展的知识体系训练……等等,都是造成“家长觉得孩子笨”这一错觉的重要原因。
所以建议各位家长以后再碰到孩子考试考不好的情况,可以把锅直接甩给老天,太不公平了,居然没让我儿子遗传我的高智商!或者甩锅给试题,啥倒霉玩意儿出这么难,还能不能让人愉快地学习了!
总之,别为这些身外之事伤了自家人的和气。

本文来自果壳童学馆,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