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问题很大,但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自身。
作 者 / 蓝色多瑙河
编 辑 / 小市妹
恒大的问题很大,但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自身,而不在行业。其风险暴露和解决,对合规良性经营的房地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应是“利好”,而不是“利空”。
1
恒大只是恒大
恒大暴雷事件,已让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中秋正常开盘的港股市场就已因此上演了一场“中秋劫”。
9月20日,恒大概念股继续大跌。其中:中国恒大盘中大跌超18%,收跌10.24%,总市值跌破300亿港元。恒大物业跌11.3%,恒大汽车恒腾网络盘中跌幅均超10%。
地产股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了重灾区。当日,港股主要地产股如恒基地产中国奥园新世界发展融创中国收盘跌幅均超过10%,被传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的新力控股集团更暴跌87%。
地产之外,银行股,优质白马股,乃至绩优民企指标股,比如,招行、格力、美的、海尔智家、包括刚刚发布了亮眼业绩报告的复星,也都大幅下跌。
资本市场之外,担忧恒大会引起更大风险的声音也不少,甚至有舆论将其与雷曼事件相提并论,认为其会引发整个地产业,乃至更广层面的风险。
我们认为,恒大的问题的确不小,但将其问题等同于整个地产业的问题,甚至因此看空和忧虑中国经济,是严重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错误判断,是看问题的根本逻辑都出了问题。
因为,恒大的根本问题,是它自身的经营发展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不是所谓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以及“三道红线”导致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使在形势最好最景气的行业,按恒大这种经营管理,它出问题也是必然的。地产业的调控,只不过加速了它的风险暴露。
从暴露出来的诸多事实看,恒大早已不是一家正常的典型的房地产企业,甚至也已不是一家按正常商业逻辑经营发展的企业。它既代表不了房地产行业,也更代表不了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国经济。
2
合规经营才是王道
实体经济更加星辰大海
从地产业而论,中国房地产业虽然已告别高增长时代,但无论是改善需求,还是城市化进程,都依然有相当的空间,可让行业持续发展。
国家对房企进行“三条红线”管控,也正是为了管控风险,甚至暴露和解决风险,进而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真正有长远发展意志的地产企业,也早就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并未雨绸缪于未来。曾经因为高喊“活下去”而被视为“危言耸听”的万科,就是个典型例证。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上市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就显示:在覆盖的A股、H股的122家房地产企业中,仅有17家触及三条红线政策,多数房企较去年同期降负债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回应恒大事件时也表示,未来随着国家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持续稳定价格预期,整个房地产行业运行,将保持平稳态势。
由此也可见,恒大的危机,非但不是整个地产业的危机,反倒应该是整个行业利好。具体到企业而言,加速这类高风险和问题企业的纠偏甚至出清,也是有利于合规良性企业的发展。
今日A股开盘,万科、保利等优质地产企业股价大幅上涨,可算是及时地划清了界线,有助于让不必要的恐慌早日消去,尤其是让整个行业为恒大而背锅。
就整个经济发展而言,控制房地产过热和炒作,让房地产不再是居民财富的吸金池和蓄水池,不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事实上也是在为整个经济向消费和科技驱动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过去这些年,房地产业吸纳过多的资金流入,导致房价高企,居住成本高企,不但为本行业积累了风险,同时也让实体经济,尤其消费和制造业相对失血。
如今,房地产业减少吸金吸纳,正可让更多资本和居民财富回流到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尤其让产业结构得到更好的优化,进而让中国经济在共同富裕之下更行稳致远。
事实上,产业经济的实际发展,也已展现出地产退潮,实体经济向好的趋势。率先洞察到这一趋势,并且展开了扎实布局的企业,也已经尝到这一趋势的甜头,步入新的增长通道。
比如,在此期间被杀跌的复星,就是一个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些年,曾以资本驱动著称于行业的复星,持续聚焦实体产业,并大力度向科技和消费两大新的增长极转型,也推动自身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国际录得营收70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02%,继续实现着业绩营收和利润的双增。
复星国际的资金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公司计息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5.7%,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1060.8亿元人民币,流动性充裕。
综合而论,恒大的问题不代表房地产业,也更不代表中国民营经济和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甚至可以说,类似恒大这样企业“不好”,恰恰是实体经济,尤其消费、制造业的“利好”。
所谓恒大会影响和拖累整个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这不是事实,也不会发生。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
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
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转载授权敬请联系小市妹微信:szgcxiaoshimei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