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周刊带你看世界 
从红遍全国,到销声匿迹,大兵到底经历了什么?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晨夕
2003年2月28日的深夜,著名相声演员奇志突然接到了搭档大兵打来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大兵直接来了一句:“奇志,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我们分手吧!
奇志听后,很平静地说:“好好好,那祝你一路走好。”
就这样一个电话,让红极一时的“奇志大兵”组合成为了过去式,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合作过。
各奔前程后,架着一副眼镜、一脸喜庆的大兵,凭借过人的天赋和超高的人气,继续延续着以往的辉煌。
他上春晚、做主持、客串电视节目等等,只要有他出场的地方,就是收视率的保障。
然而,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巅峰,大兵也如此,辉煌了几年后,他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再出场时却只是给人当配角的小角色。
从红遍全国,到人气消失,大兵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的落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人为之因呢?
1984年的一天,在长沙市烈士公园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奇志和搭档为了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相声大赛,努力地排练着。
而在不远处,有一个瘦高的少年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第二天,这个少年又来了,他从早看到晚也不说话。
到了傍晚,奇志和搭档准备回家时,这个少年突然跑到奇志面前,大胆地问了一句:“老师,我可以跟您学说相声吗?”
奇志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蓝色校服,身材消瘦的孩子,不忍心拒绝,就说:“可以啊!”
这个男孩就是未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大兵,只不过那会他还叫任军。
彼时的任军,年仅14岁,还是一名初中生,他性格外向,在班级就是活跃分子,也比较喜欢听相声,这次和奇志的偶遇,彻底改写了他的命运。
从那以后,大兵每周末都拎着一个收音机来到奇志家,跟着他学说相声,几乎是风雨无阻,这股坚持劲儿,让奇志很佩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兵开始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中崭露头角,还凭借一段自创的单口相声拿到了大奖,一度成为全校的红人。
对相声的痴迷和热爱,以及过人的天赋,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日后的大兵必能在相声界成就一番事业。
转眼到了上大学的年纪,让大兵失望的是他找遍了全国院校,发现竟然没有与相声曲艺相关的专业。
最后,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策略,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声乐系,因为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而声乐可以锻炼唱功,这也为自己日后踏上专业的相声之路打下基础。
1991年,大学毕业后,大兵成为了一名文艺兵,通过在部队文艺演出的机会他不停练习说相声,并多次在文艺演出中获奖 。
不过,那会的演出还只是处在对相声的一个摸索阶段,距离成为专业的相声演员还有很长的路。可大兵心里却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993年,复员后的大兵被分配到了长沙人民广播电视台,成为了一名让人羡慕的主持人。
90年代初,受时代发展的限制,人们的娱乐生活比较单一,此时许多相声界的老前辈都还健在,相声在老百姓中很受欢迎。
大兵看到了机会,半年后,在众人的不理解和非议中,他果断地辞掉了铁饭碗,走上了专业说相声的道路。
彼时的长沙歌厅,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各种歌舞厅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了人们的生活,怀揣艺术梦的艺人们,纷纷走进了歌舞厅,有唱歌的,有说小品的,也有当主持和说相声的。
在这样的势头下,大兵也开始穿梭在各大歌舞厅,开始了跑场子生涯,但作为一个新人,他想要在人才济济的圈子里闯出名气,并不是容易的事。
就在大兵陷入渺茫时,他的领路人奇志已经在相声界小有名气。于是,在大兵的提议下,两个人开始了合作关系。
他们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长沙今朝宾馆的娱乐城,尽管二人非常卖力的表演,可台下观众硬是毫无反应,连个掌声都没有。
演出结束后,老板甩给他们30元钱,并扔下一句话:“以后不用来了。”
俩人各分了15元,垂头丧气地回家了。之后几场演出,也是不尽如人意,最后不要报酬都没人请。
此后的一段日子,大兵和奇志躲在出租屋,绞尽脑汁地想:“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最后,他们终于想明白了,表演是给观众看的,而他们压根就没琢磨明白观众的需求。于是,他们开始重新创作,将长沙老百姓鸡毛蒜皮的生活都编进了段子里。
这次的转型,果然成功了。
他们再次登台后,一场演出下来就收获了如雷鸣般的掌声,奇志的成熟稳重,大兵的喜感加上浓重的长沙口音,再配上贴近生活的搞笑段子,他们慢慢在歌舞厅站稳了脚步。
但刚起步的那段日子,他们的生活并不好过。
那会,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奇志就骑着一辆摩托车,载着大兵到处跑场子,从城南跑到城北都是常有的事。
因为他们的相声符合长沙人的口味,俩人很快就在歌舞厅的圈子里火了。
歌舞厅老板都纷纷向他们抛来橄榄枝,但毕竟人没有分身之术,于是请不到的人就对他们起了恨意。
有一天晚上,俩人刚刚走出歌舞厅,突然从黑暗中冲出来十几个人,对着他们就是拳打脚踢。
后来回忆起那个场景,奇志说:“当时他们冲着大兵的头就打,自己拼命护着,大兵的头都被打成斗笠了。”
说到伤心处,奇志哽咽落泪。
通往梦想的路,都是布满荆棘的,但只要挺过去,就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大兵和奇志走得跌跌撞撞,但他们没有想过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相声的爱和对大舞台的渴望。
终于,在1996年,他们的事业迎来了转机。
那年,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幸运3721》 邀请他们上电视表演。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应很强烈,电视台的热点电话一度被打到爆。
电视台趁热追击,为他们推出了系列节目,收视率一路飙升。短短一年内,俩人就在湖南本地声名鹊起。
相比奇志,大兵因为更年轻、更有喜感,而且是湖南本地人,他的受欢迎程度更高,这也为二人之后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1999年,对于大兵而言,是命运的巨大转折点。
这年,他和奇志走上了春晚的舞台,他们的亮相也打破了北派相声一统天下的局面,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凭借在春晚上的精彩表演,大兵和奇志迅速走红全国,当时还流行一句话“南有奇志大兵,北有牛群冯巩。”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是俩人第一次搭档上春晚,也是最后一次。
春晚结束后,他们回到了长沙后,大兵火到失控,放眼望去商场里、街边的广告牌,甚至是小商店的商品包装上,都是大兵“笑嘻嘻”的模样。
除此外,电视台也来邀请大兵担任主持人,报社也凑热闹邀请他做代言人,大兵的商业价值一路飙升。
和奇志的摸爬滚打20年不同,大兵虽然起步不顺,但从跑场子的小演员到走上春晚的大明星,他只用了短短的4年。
成名太快,往往就容易有隐患,面对鲜花和掌声,大兵没有磨炼出一颗平常心,所以在名利的加持下,他丢失了本心,变得骄傲和自负。
最明显的就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引路人奇志不再尊重。
据熟悉的人回忆说,在没成名之前都是大兵到奇志家讨论工作,成名后都是奇志拎着矿泉水到大兵家。
在日常的演出里,他们组合的名字也从“奇志大兵”改成了“大兵奇志”,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大兵已经变了。
2002年,两人因为创作理念不合,大吵一架。当晚,原计划他们要同台演出的,可大兵竟然没有来,最后由奇志一个人收拾烂摊子。
后来提及这次事件,大兵给出的理由是:“我认为在个人关系上我可以让步,但在艺术创作上我绝对不让”。
说到底,此时红到发紫的大兵,已经觉得奇志“配”不上自己了,奇志在冥冥之中感觉到,他们的合作之路,即将要画上句号。
果不其然,2003年2月28日,大兵主动打电话提出各奔东西,奇志没有怨言、没有撕破脸,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2003年,无名之辈的大兵拉着奇志一起合作。
2013年,红到发紫的大兵又主动结束了这段合作关系。
应了那句,同甘苦容易,共享福难。
分开之后,大兵的影响力不减当年。
2006年和2007年,大兵更是携手新搭档先后两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但在艺术创作上,大兵却难以回到和奇志搭档时的巅峰。
与此同时,郭德纲带领着德云社已经走入人群,占领了一大部分市场,人们慢慢遗忘了大兵,他的相声犹如盛开的烟火,灿烂了几年后,回归了平静。
而此时的大兵,也已经忘了来时路,很难静心去打磨作品,他整日游走在主持、商业代言和商业活动中。
成名前和成名最初的日子,他的梦想是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家,事业达到一定高度时,他被名利裹挟着前行,只是一个善于赚钱的“明星”罢了。
与此同时,大兵还频繁被曝出耍大牌、不配合演出等黑料,但被捧惯了的他压根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在膨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终于,他为自己的自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09年,在四川卫视的一档节目中,嘉宾棒棒糖要演唱黄家驹的经典歌曲《真的爱你》,可他竟然故意将黄家驹的名字读成了“黄家狗”。
作为主持人的大兵,非但没有及时制止和纠正,反而在棒棒糖又唱又跳时,他来了一句:“当年,黄家狗就是这么蹦跶死的。”
大兵的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黄家驹的粉丝,众人纷纷要求他道歉,可已经飘飘然的大兵,却无所谓地说:“只是开玩笑,至于那么较真吗?”并拒绝道歉。
其实,这件事只是催化剂,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观众对他表示不满了,他非但不及时改正,反而越加放纵自己,后果可想而知。
这次事件之后,大兵渐渐失去了人气,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只能换主持人。之后几年,大兵几乎没有在大型活动中露脸, 属于他的时代就这样仓促结束了。
转眼时间来到了2016年,这年12月消失已久的大兵再次登上了热搜,原因是他和别人的轿车发生了剐蹭,借着自己是公众人物,他指着交警说道:“你算老几?”
虽然事后他发视频“道歉”,但负面影响已经造成,而且他的路人缘原本就不好,这次道歉也无力回天。
自此之后,大兵彻底成了昨日之星,已经少有观众认识。
从相声界的巨星到回归没有任何热度的路人,大兵的没落不是简单地祸从口出,而是成名后的自我膨胀。
所以,不管你多么有才华,如果不注重修炼自己的品行,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翻车是早晚的事。
只有内心足够充盈的人,在面对名利的诱惑时,才不会轻易自恃清高,才能成为最后的王者。
“春晚钉子户”郭冬临曾因一句话,被索赔1个亿。点击下方名片,回复【郭冬临】,查看相关文章。
──点击关注,周刊带你看世界
● 参考资料
1. 中国艺术报 | 任军(大兵)的艺术之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