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不要以卵击石,放弃抵抗就好。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为何不战而降
作者:andy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938年,德国军队未发一枪一弹接管了奥地利全境。
元首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父母之国,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多年以前,他就在自传的首页吐露了这样的心愿:“我幸运地生长在莱茵河边岸的普勃诺镇上……天生给了我一个奋斗的机会。奥地利……早应该归到祖国大日耳曼的版图上了。”
带领你们回归“大日耳曼”
(图片:H. Blair Howell / wikipedia)
如今,那个少年再度回来,看着梦想在他手中实现。他向维也纳的父老骄傲地提起从前的心愿:“我相信上帝将在这派出一个年轻人到帝国去……他将成长为国家的领袖,以便他能够将自己的祖国带入帝国。
奥地利人民聚集在维也纳英雄广场
聆听元首宣告德奥合并
(图片:Heinrich Hoffmann / wikipedia)
和很多现代人想象中不同,当时绝大部分奥地利人都在为希特勒的宣言欢呼,他们等着一天其实等了很久
奥地利人曾经失去了一个帝国
如今又得到了一个
(图片:Bundesarchiv / wikipedia)
帝国解体
一战同时埋葬了德意志人的两个帝国。但同样是战败,他们各自的苦难却大不相同。
从普鲁士王国发展而来,由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几乎是一个纯德语国家,战后割让的仅仅是不多的边缘领土和人口;而南方的奥匈帝国,则由于多民族属性,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惨遭肢解。
虽然两大帝国在战前看来差不多大。但战败后
对于德国来说,是损失
对于奥匈来说,是消失
帝国原有的德语人口,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统御中欧,如今却只能守着一片小小的奥地利,被异族环伺。在奥地利心目中,“古老的日耳曼血统才是残留在这个疯狂的新世界上的惟一安全的东西”。
奥匈帝国的构成相当复杂
德语人口集中在西部尤其“奥地利大公国”
现代奥地利的规模大致就是奥匈西部诸省的组合体
在不安与动荡之中,奥地利的政治领袖就认为与德国合并是惟一的生存之道。奥地利与德国在积极活动,期待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两国合并的要求。
从民族构成来看,奥地利人的要求是合理的
波兰人并入波兰,匈牙利人、捷克人等都有了新的祖国
为什么德语人口的奥地利就不能回归“大德意志”呢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对这场决定世界秩序的大会抱有期待,作为战胜国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更是提出了十分美好的十四点原则,强调每个民族都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德意志虽然战败,但民族自决却应该得到尊重。
威尔逊虽是三巨头之一,但过于理想主义

克里蒙梭和劳合·乔治在残酷的现实主义教育下
一个只想榨干德国,一个只想保持均势
(图片:Wikipedia)
然而,巴黎和会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英法主导了话语权,将和会变成了一场对战败国的剥夺和分赃,美国则重新回归孤立传统,对欧陆事务兴趣锐减。
作为战败者的德国和奥地利遭到了严苛的对待,他们合并的诉求被和会直接拒绝。在1919年,在美国退出的情况下,协约国集团与奥地利签定了《圣日耳曼条约》,正式肢解了奥匈帝国,并规定没有国际联盟的同意,奥地利和德国禁止合并。
《圣日耳曼条约》签字仪式,古老帝国自此解体
(图片:wikipedia)
三年后,协约国集团又与奥地利签定议定书,重申禁令有效二十年,并向经济困难的奥地利贷款六亿五千万金克朗 。大棒与萝卜齐下,奥地利政府则暂时放弃了与德国合并的主张。
法国人的刚需就是尽可能削弱德国
如果德奥合并,那德国相比一战前甚至还加强了
(1923年大致状况)
但政治上的退让并不等于心理上的认同,战后同样不幸的遭遇,反而使得奥地利的德意志人与本土的心理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依然以德意志奥地利自称,并不认为存在于一个独立于德意志民族之外的奥地利民族。
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奥地利共和国与当时的德意志共和国尊奉着共同的英雄,讲述着同样的历史。
难以自立的小国
然而作为巴黎和会的不幸产物,奥地利共和国在立国之初就举步维艰。
最先到来的是严重的经济问题。维也纳虽然是重要的工业中心,但是它既与奥匈帝国过去的领土割断了联系,又被邻国的高额壁垒所封闭,接踵而至的世界经济危机,更让奥地利出现了惊人的失业潮。辉煌的维也纳的市民在一战结束后甚至一度要靠他国的救济饱腹。
对于战后严重缩水和困难的奥地利来说
务实和求生,比政治诉求更加紧迫
这一代政治家其实是值得尊敬的
(奥地利神父总理塞佩尔,签署了前面所说的议定书)
(图片:German Federal Archives / wikipedia)
与经济困境相伴随的,是政治上的动荡。最开始的几年里,奥地利各党甚至组织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政党的斗争经常演化成武装冲突,使得社会秩序极不稳定。失业、饥饿和苏联的革命输出,让奥地利也爆发了工人起义,反过来又引起了政府的严厉镇压。
呼吁合并的声音一直汹涌,奥地利政府也曾在两个地区试点举行公投,结果几乎是全民赞成。但当时的魏玛共和国总要看英法脸色,并不敢有实质性行动。
很明显,独立的奥地利是一个弱小无援的内陆国
所以为了自救,也曾打算和德国建立“关税同盟”
但却被法国人拒绝,魏玛政府也没有办法
直到一位来自奥地利的落魄青年,北上闯荡半生,成为帝国元首,主张推翻凡尔赛体系,两国合并的计划才真正开始行动起来。
纳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奥地利政治精英们对祖国的美好想象,今天的历史描述似乎把纳粹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视为一个模糊的整体。但纳粹党本身并非出身精英阶级,在保守的德意志人看来,纳粹党徒不过出身中下层的投机者和偏激狂,借着大众民主和群众运动的普及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
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
老将军兴登堡带着厌恶与幻想支持这位新总理
他和他的时代已经远去
魏玛共和国最终也没能造就为德国所接受的政治理想
(图片:German Federal Archives / wikipedia)
在德国活跃的纳粹组织很快蔓延到奥地利,奥地利社会也出现了支持纳粹的政治力量。进而引发奥地利国内的政治分歧与动荡,1934年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奥地利宪法》,宣布确立基督教社会党人陶尔弗斯的独裁统治。他上台后取缔了共产党、纳粹党和其他反对党,开始以铁腕手段统治奥地利。
1934年,奥地利国内的政治分歧甚至发展为“内战”
奥地利多个大城市发生武装冲突
陶尔弗斯借机推动个人统治,排除其他党派
(图片:wikipedia)
然而纳粹德国的实力却在与日俱增,在普遍的经济衰退中,纳粹德国由于实行强制经济政策,工业生产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失业几乎被彻底消灭了;国民收入有所提高;在希特勒的建筑工程梦想的基础上制定了庞大的建房计划……德国广大人民群众都有经济安全感”。
搞基础建设确实是一把好手
可惜最终目的是扩军备战
(图片:German Federal Archives / wikipedia)
德国的成功,让中下层的奥地利人对其更加心向往之,他们希望通过合并的方式渡过经济大萧条。
1934年,奥地利的纳粹党徒终于在德国同伙的支持下,发生了暴动,冲进了政府大楼,打死了陶尔弗斯,并试图接管政权。
眼看德奥合并就要以奥地利自主的方式发生了。
陶尔弗斯倾向于意奥匈三国同盟
以抗衡德国的扩张
这三国也确实是德国扩张最快最容易的方向
(图片:Max Fenichel  / wikipedia)
谁能保护奥地利
面对这一巨大变动,西方大国只是口头谴责便无所行动。反而是意大利站了出来。
墨索尼里在东北边境陈兵演习,抗议奥地利的政变,并谴责希特勒。当时的意大利还没有暴露疲软的战斗力,经济与军事力量都十分可观,而德国尚没有日后那么强大,所以希特勒对意大利的抗议还十分在意,只能让纳粹在奥地利的小兄弟再等等,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又被推迟了几年。
虽然同样是法西斯
但墨索里尼自认法西斯导师,并看不起希特勒
且德国吞并奥地利对意大利也是巨大的威胁
至于之后的各种孱弱,也不是导师个人魅力能解决的
(图片:wikipedia)
当时两位独裁者也并未走到一块。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意大利早就从奥匈帝国的解体中分了一杯羹,墨索尼里上台后扬言要重建伟大的罗马,也把临近的奥地利看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前的陶尔弗斯也和意大利签订过条约,把意大利作为制衡德国的力量。
英法虽然在俄、德、奥匈的基础上扶持起一批国家
但其实没一个能打的
何况即使挡得住德国,那挡得住德国+苏联么?
意大利在其中的制衡作用也多是隔岸观火罢了
英法也乐见意大利的活跃,指望意大利能为维持战后体系效劳。两个大国在三大帝国的废墟上扶持了很多新生国家,最大的目的就是削弱德国。
但当德国重新武装起来时,他们又推行绥靖政策,不愿全力支持和保护这些小国,甚至指望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满足德国的野心。
在奥地利问题上,也是如此。在希特勒上台之前,英法可以压得住软弱的魏玛共和国,也就能强迫奥地利保持独立。在德国重新武装起来后,英法又不愿硬碰硬,而是找到了同为法西斯的意大利,希望墨索尼里去制止德奥合并。
然而他们终究是穿一条裤子的
(图片:Ladislav Luppa / wikipedia)
于是,英法鼓动意大利出面干预中欧,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行为也大开绿灯。
历史最终证明,这不过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早期的对抗后,迅速走向联合。1936年,两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罗马—柏林轴心”,墨索里尼的态度来了180度转弯,明确表示支持德奥合并。
意大利这次不再有一战时“犹豫不决的智慧”
直接上错了船
(图片:German Federal Archives / wikipedia)
周边大国的干涉既然已经不在,希特勒的军队终于在1938年的春天大摇大摆地挺近了奥地利。
与纳粹据理力争但后,奥地利总理舒施尼格最终还是屈服,选择辞职,在下台前呼吁奥地利人不要以卵击石,放弃抵抗就好。
既然周边大国已经放弃干预
舒施尼格也只得“顺应民心”了
(图片:wikipedia)
奥地利总统也被迫任命纳粹党徒赛斯-英夸特出任总理。三天之后希特勒以德国总理的身份与赛斯签署了德奥合并的协定。德意志第三帝国由此多出了一个东方省(有趣的是,“奥地利”在德语中本就是东方藩国的意思),元首则带领着德意志民族走上了一条越发失控的扩张之路。
最终东欧这些小国都被德国吞下肚
连法国也跑不了,虽然元首的胃口是无止境的
最终,大为扩张的第三帝国还是在盟军与苏维埃的夹击下走向了毁灭,神圣罗马帝国几百年的古都维也纳,也迎来了苏联红军的解放。
元首的德意志比威廉皇帝的德意志征服了更多的土地,但也遭到了比凡尔赛条约更苛刻的波茨坦公告,最终吐出了日耳曼人在东欧几百年的经营。奥地利则在被军管10年后,终于在1955年再度独立,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国,在世界的眼中,仅仅保留了德意志的人文精神,完全弃绝了勇武传统。
在那之前,战前奥地利的末代总理赛斯-英夸特已经被送上了纽伦堡的绞刑架。这位哈布斯堡王朝的老兵最后的遗言是:“
我希望我的死是二次大战悲剧中的最后一幕,
也希望在大战中学得教训使和平应该存在人与人之间。我相信德意志!”。
二次大战悲剧中的最后一幕
(图片:wikipedia)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风云之声立场
封面:German Federal Archives / wikipedia
END
扩展阅读:
塔利班,又碰到了“老朋友” | 地球知识局
“高考移民”为何屡禁不止?| 地球知识局
北京和新疆之间,你不知道的真相 | 地球知识局
刚刚,西藏发生一件大事!| 地球知识局
背景简介:文章2021年9月5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地球知识局这个国家,投降比法国还快),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祝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