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提问、有分析的能力,能够独立地辨明或做出判断,这大概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然而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没有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
想要孩子拥有某项能力,果仁妈认为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只告诉他怎么做,你自己不去做的话是不行的
果仁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全面解析了批判性思维的6个阶段:直觉、假定、洞察、验证、反证、迭代,让你和娃玩转批判性思维
 1 
每个人都能构建批判性思维
美国有一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个大胖妞,真的很胖。
于是外貌协会的观众给节目组发了一个邮件,尖锐地指责这个主持人的体型影响了节目的观感,上纲上线地说这个胖妞主持人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他认为,超重的女主持人上电视会导致女孩子不注意自己的体型。
当然肥胖会影响健康,美国人确实深受其害,所以其他一些人认为这样指责也没什么错。但是主持人肯定非常生气,不过她没有就事论事地反击客户,而是提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观点:
  • 这个观众的言论,对美国社会的危害比他的体型更大;
  • 这个批评者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女主持人肥胖的背后的原因。
我们先看第一条:这个观众的刻薄言论,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父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看到这样的评论,会有什么感觉。他心中会埋下一个培育刻薄的种子对吧?
很显然,当这颗种子发芽之后,孩子在面对自己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再去考虑自己有什么错,也不会去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而是选择抱怨别人。
然而这样的人,不管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在工作单位里面,都是非常讨人厌的。这会严重影响他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分析自我的能力。
我们再来看第二条:这个女主持人即使是这个体型,却仍然站在聚光灯前主持节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她在生活中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些人呢?
节目里面她给出来的暗示是这样: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女性分娩之后发福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妈妈会通过产后塑形课程和严格的瘦身计划勉强维持体型,但是3次生完孩子之后,基本是不可能保持着原来的体型的。况且在美国的宗教文化当中堕胎是不可以的,不小心造人成功了就得把他生出来。
女性择业的成本高于男性,不管换工作成功还是失败,她都要承受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由于要投入工作而造成的感情的缺位问题,她不能够随便就换工作。
她口齿伶俐,反应机敏,从才华上来说确实非常适合做主持人。她不做这一行,可能是新闻界的损失。这一点,我们应该都想到了。
绕到这个现象的背后去看它发生的可能性和它可能造成的后果,这就是所谓批判性思维的一次实践
刚才的几个问题,如果你也进行了思考,应该也算实践过一次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有没有觉得突然对这个新闻的理解就丰满起来?有点佩服自己,头脑原来可以这么完善地看待问题?
的确,在适当的引导之下,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构建起批判性思维。而结合我们对这位女主持人人生境遇的分析和这个观众刻薄评价的分析,你们也发现了,缺乏批判性思维,可能会给人的脑力和认识世界的观点上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不过还是有的家长很疑惑,说批判性思维听上去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我们能学会吗?肯定能学会。经过恰当的训练,正常的人都可以在生活中自发的形成这种思维习惯。
 2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在英语当中叫做Critical thinking,本义并非是要去批判,而是对一个事物架构起一个比较全面的想法。Critical这个词,原来的意思就是评论性,不一定是批评性的。
动用批判性思维不意味着一定是要反驳,而是有一种绕到背后去看的这么一个过程。其实有的人说也可以把它叫评价性思维,不过听上去没有那么酷。
这种思维能力对于成年人来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所以对孩子来说,就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了。都说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那种怨天尤人,好吃懒做的父母,他们的娃可能以后也就是这么一个人;而情感绵密,思维活跃的父母,带的孩子也会有和他们一样的特点。
对于批判性思维来说也是一样,仅仅直接去培养孩子,就想他拥有很强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其实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是父母自己就拥有这种思维能力,进一步的去影响这个孩子,不需要告诉他怎么做,而是你自己先要做到。
首先要会一点这个批判性思维,才能够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当中学会绕到背后去看,具备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3 
感受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接下来,就请你做好准备,我们将要进行一次思维过山车。我要用一个具体的情景,在你走一遍这个批判性思维的路线,给你一个直观的观感。
当你心中种下这个种子之后,不管你今后再去学习这些理论,还是说自己体悟出来一点什么,都由他去生根发芽。然后,就渐渐地让这个思维习惯去影响到你孩子的想法。
首先看一张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之后,请你闭上眼睛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现在你面前站着这个外国人壮汉,高鼻梁、大眼睛、金头发、大高个,他穿着短袖衬衫,结实的肌肉从袖管当中爆出来,感觉非常的壮,能看到这个肌肉中纠缠的静脉血管。他的衬衫扣子只扣到第二颗,胸肌和胸毛都在随风起伏。
你们被关在了一个突然停电的电梯里面,电梯里面红色的应急灯已经打开了,场景非常紧急,你很想出去。现在气氛很尴尬,因为他没有说话,而你不会说外语。现在请告诉我,你会不会选择开口去打破这个僵局?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好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个虚拟场景的重现,其实是我们头脑当中视觉的想象力的一个产物,即使你不会画画,也能够在脑海里面想象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当我们真的面对这个场景的时候,我们大脑会高速运转,通过一系列观察立即在这个紧张的场景当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图形。
这个时候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思想。他会说,面前是一个外国人,我自己也不会说外语,所以要不我就不说话了吧。这可能是很多人的选择,那他们的思维也是就停止在这里。
但也有一个朋友说,他会打破沉默。很好。我们要把这个再深挖下去,继续走下去,看看批判性思维会走过一个怎样的历程。
 第一步:直觉 
回到这个场景,现在你又重新认真的观察起来了这个人
你能发现他嘴里面好像有一种伏特加的味道,所以你猜他说不定是一个俄国人;不过他把胡子剃得很干净,所以看上去有点像法国人;他的那个衬衫的牌子是一个德国牌子,说不定他是德国人。
另外,现在的人多少都会几句英语,说不定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尝试两句英语,但是你也不会。那你想他在中国出现,是不是应该也会说中文呢?
在这样的思考当中,我相信你通过观察和经验的积累,会对目前这个人有更加具体的判断。这些观察和判断,虽然未必会有用,但是它会在潜意识中影响你的决策。
这就是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和普通人的不同,他们会把一个判定性的思考,转化为一个比较开放性的思考,不给它下一个定死的判断,而去寻找还有什么细节没有认识到;这个人或者这个物体,性质有哪些可能性。
 第二步:假定 
有了直觉上的观感和一些信息的收集之后,你会进入第二个阶段。
比如说你会问自己,我现在如果说两句中文,能够和他沟通吗?注意,这个时候你的关注点,已经从这个老外的本身,转移到你和他的互动上面去了
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会说,这个人就这么一个性质,他肯定听不懂我说话,所以我就没有必要和他互动。
但是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转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上,为了消灭尴尬的气氛,你就会起心动念和他交流。但是受这个场景当中条件所限,你能够选择的方法很少。因为你不会说外语,所以你只能选择说中文和我不说中文。
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个问题仍然出现了两个分歧。
有的人会直接下一个定论,没有任何的其他可能性,但是在这一步当中,你把它拆分成了两种可能性,这是在批判性思维当中很关键的第二步——在调动了直觉获取信息、调动经验去分析这个信息之后,我们要把事件结论的可能性扩大。我们把一个判断列成多个,当然也有可能像这个情况下,只能分出两个来,那也比一个强。
也的确存在由于思维的扩展性不够,或者现实条件不支持的缘故,我们没有办法把它扩展太大的情况,但是能分解成为一个yes或者no的选择是最基本的。这是一定要做到的,而且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到。如果你好会好几门外语的话,在这个情况里面路径选择就会更多一些,那这个情况就更丰富了,就更好了。
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二步,叫做假定。假定一定是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第三步:洞察 
一个新的问题。说出去的中文会有效与否,它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好了,现在假设你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试一试,不然你们被困在这里也是等死,所以你就不免有些尴尬地和他打了一个招呼说你好,对方居然也如释重负地露出了微笑,对你说你好。你会说中文吗?你问。他点点头,原来会说中文,害得你一阵紧张,你想这下就好办了。
这时候你就得到一个有依据的结论,那就是原来这个外国人是会说中文的,他可以和你交流。那么这个时候再去看这个电梯困境,虽然依然是被封锁起来的,但是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对吧?至少你身边有了一个很可靠的伙伴。
这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比如说在这个场景当中,你问他你会不会说中文,得到答复之后,给你吃了一个定心丸,这就是我们批判性思维衍化的第三步,叫做洞察。
这种判断事物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适用和可靠的。比如说你问自己说行星上太阳是不是东升西落,赶紧在地球上盯着太阳看就行了,每天都是这样。所以你就获得了这个结论,你如果询问一个科学家,说太阳是不是东升西落可以这样说,他也会说对的。但是我想请问你这样我们得出来的结论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通过洞察这一步得出来的结论未必是可靠的。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未必是连续性的,别人告诉我们的答案,也未必是对的。我们看到地球上面太阳东升西落,但是有的星球上太阳是西升东落的,这个就和我们的经验判断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思维的路径到洞察就结束了,满足于简单的结论不再行进。我相信大家在生活当中也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体验:得到了一个答案,你不会想要去考证它是不是对的,而是满足了,很高兴的回家睡大觉去了。
不可否认,这些结论当中有很多确实是事实,他也为我们认识世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有一些结论就不那么可靠,因此我们就会需要批判性思维的第四步叫做验证。
 第四步:验证 
依旧回到这部电梯里面,现在通过刚才的问题,你已经觉得他和你交流无障碍了。但是如果再进行沟通的话,你会发现他很可能只会两句话,也就只会打个招呼,点点头。
这个情况仅仅通过你第一步的询问和粗略的了解是无法获知的,你必须要跟他多说两句才可以。通过一些复杂的句式,一些复杂的词语,你才能够渐渐地探测出来这个老外的中文水平怎么样。根据这个水平评级你才能考虑自己要如何措辞,是不是需要连比划带说话才能够不影响你们之间的交流。
这一步的试探和检验非常的重要,我把它认为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也就是第四步验证。我们说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看他有没有走过验证这一步。
没有足够的证据,批判性思维者是不会给出任何判断的,尤其是那种武断的判断。比如说他观察到一个事物然后就总结出来规律,或直接无条件相信别人给出的答案。这种情况都是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或者说批判性思维比较薄弱。
但是验证这个东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特别难,是很多人所缺乏的。而且我们总说如果你比较相信科学的话,科学精神从本质上也就是在通过考验验证结论,有没有这种行为就是与有没有科学精神是互相挂钩的。
普通人的批判性思维到了验证这一步差不多也就结束了,这一步其实很多人都做不到。我们能够做到洞察、获得简单的结论就已经差不多了,但一般人就满足于这个阶段,而不会去验证它。
但是如果这个人有比较强的自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即使没有经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也是能够走到前面进一步的。
 第五步:反证 
虽说到这里听起来已经不像是常人所为了,但是验证还不是批判思维过程的终点。
有些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整天都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在求索什么?他在求索的这个东西其实比验证这个阶段还要高一步,叫做反证。
还是回到这个电梯。
现在经过验证你发现这个老外中文说得不错,然后你们齐心协力叫来了物业,搞定了这个电梯成功出逃了。
接下来你坐在家里面,感到惊魂未定,不断回想起自己和老外出见面时的那种尴尬和胆怯。那想起自己的这种胆怯和尴尬,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有人说,需要提高自己的拓展思维和反应的速度。这个就是对自己构成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反思。
什么意思?意思是你已经从这件事情本身的纠结当中超脱出来了,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自己性格与行为能力方面的缺陷。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对自己的很强的好奇心。
其实不仅仅是面对自己,在面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时候有的人也会满足于第三步洞察。最糟糕的是,他们满足于某个结论,而且只听得进和自己观念相同的人的话。
像我自己现在搞一个公众号,就是希望能够帮助用户,从更高的维度俯视各种各样的争论。我们不参加那些争论本身,而是去看它背后折射出来的那些现象。我觉得这样的深度思考,真的是现在网络环境里特别的缺乏的。如果你想让孩子以后也有这样深度思考的能力,家长是有责任要先把自己培养起来的。
经历了那么几场头脑风暴,相信你的思维,已经在这个电梯事件当中做了一次过山车。肯定是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你也要把这样的实践结合到自己平时生活当中去思考、去练习。
 第六步:迭代 
但是最后,我还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就是批判性思维的链条到反证这一步,仍然没有结束。
批判性思维的最高的阶段,叫做迭代,你也可以管它叫知识迭代或者经验迭代,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环才闭合了,才能够对你将来的认知有实质性的帮助。
我们还是拿这个电梯事件为例子。
最后一步,到了这个迭代的时候,你就要开始考虑自己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办,也就是给自己设计这种场景的难题。比如说你不会说外语,但是万一在国外旅游的时候迷路了,你怎么跟老外问路?在中国看到老外,你是不是要先和他用中文先接触一下?甚至说你如果看到了外星人,你是不是要跟他说话?
迭代是指通过这一次行为的经验,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新的场景,但是要类似有一定相关性的,然后去考虑你自己应该怎么办。
你不要觉得这些思考是白日做梦没有用,这些思考会内化成为你生命的丰富经验尽管你没有见过外星人,但是你在脑中思考的这种情况已经为你提供了相应的准备,你以后遇到这个情况就不会再慌了。你会把以前证明无效的那些经验和行为,给迭代掉。
而且在每一次想象的过程当中,你都在重新经历我们说的这个批判性思维的六步,直觉、假定、动查、验证、反证和迭代,一下子就把你这个思维的广度扩出去了。
这个例子你可能会嗤之以鼻,那我们举一个你在学生时代就会听说过的教学方法,叫做学生给自己出题,然后自己去解题。
这种教育方法很常用,它其实就是迭代加上最基本的学科知识。比如说用知识解开一道题之后,学生在自己出题的过程当中,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假想敌和练习机会,也就是从更高的角度重新看待这个知识,给自己设置了新的难题,那从此这个知识其实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
你可以想象这个过程,你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上学的时候,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是要比老师在台上讲要好的多。
 4 
回顾批判性思维的六个过程
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的练习中我们的经历——
首先是直觉你觉得自己不该和这个老外说话,就完全没有下一步的动作了;
第二步叫做假定你经过观察和调动你的生活经验认为老外说不定会说中文了,我可以去试一下
第三部叫做洞察你简单试探了一下,然后探了探口风,从他口中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然后你就信了;
接下来是很困难的第四步验证你和他用复杂的中文又多说了两句,验证他的中文水平,你发现他原来会说中文,而且说得还不错;那等你们逃出去之后,
你经历了第五步叫做反证,你开始反思,思考刚才为什么会这么胆怯,这么尴尬,然后你还会自责当年为什么不好好学外语。
最后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第六步,你试图把一个思维的逻辑和下一个思维的逻辑联系起来,开始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新的体验新的难题,给自己做思想实验,建立一些复杂的场景来训练自己再次面对类似事件时候的处事能力,这个就叫经验的迭代
其实这个训练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自己完成。
批判性思维比正常的思维高级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你遇到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把它去迭代一下。
我们练习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要练到说我们遇到所有事件,包括生活当中摔一个碗你都会去想,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置,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这才是批判思维的第六步,真正高级的地方。
走完了这六步的流程,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不要嫌烦,直觉、假定、洞察、验正、反证、迭代,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架构才算是完成了
其实说难吧,也不是很难。你刚才也顺利地想了一遍,只是有时候会碰一点壁罢了,总体而言,一个正常人在这六步的流程当中操作上都是没有困难的。
那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抵触这种辛苦的思维方式。
有点烧脑,对吧?而这种辛苦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感到不习惯。但是不习惯不代表不正确,圣雄甘地说过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传统有时候就是把那些人们本来应该感到自然的东西变成了不自然”。捡起这种我们本来就可以做到的思维的方式对于你和孩子都大有好处。
 5 
批判性思维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有家长问我,如果让孩子有了批判性思维,会不会让他对什么都建立起怀疑论。
不用担心,批判性思维不是批评性思维,而是评论性思维。也就是说,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得出来的一个结论是一个全面的结论,不是每天去怀疑去否认别人。
比如人类现在科学知识证明,教科书上很多知识都是对的,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用一个怀疑的去看待它。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对于提高孩子的分数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比如说他会用多种方法去解一道题目,或者说在看待一个英语的语法点的时候,会从这个历史的角度从这个英语的结构的角度去分析这个语法点。
再比如解语文的题目时,拥有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就会很全面的看待一篇文章,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毕竟在写作当中,你用各种各样的例子,正面,反面的去捶打这个观点是很重要的。看到这样的文章,一般老师都会给一个高分。
 6 
思维助产士教学
如何教孩子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呢?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我刚才让大家一起互动的这么几步,这个教学的方法叫做思维助产士,是从古希腊时代延续下来的。
刚才我们说的这个电梯事件,由于它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逻辑和社会经验,你带着孩子玩不现实,但是可以带着孩子玩简化版的。
比如说把外国人,换成一包巧克力,然后,跟他说这个巧克力有什么样的性质,比如长毛了,或者说它是一个孩子很不喜欢吃的口味的,然后让孩子去纠结,要不要吃这个巧克力。
或者给他设计一些复杂的条件,比如说你现在很饿,也很馋,或者说你不吃的话,妈妈以后会给你奖励。
各种各样的条件会让他在这样的纠结当中去实践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个巧克力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父母对孩子的一种考验,让他自己去发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的游戏规则。
这样的教育方法叫思维助产士,在对付孩子的过程当中其实是蛮有效的。
不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始终还是要记住一点,那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只告诉他怎么做,你自己不去做的话是不行的。有很多这个知识分子说,家长不读书,孩子也就不会读书,这是对的,这是教育当中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训练批判性思维也有这么一个现象,有批判性思维的爹妈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思维敏锐的人,才能够让他学会全面看待以后自己将会接触到学校里和社会上的游戏规则。
- END - 
作者 | 猫斯图,十五言特约撰稿人,一个喜欢从很多奇怪角度看问题的前英语老师。写文章专业打击惰性、打开视野。著有电子书《祥瑞不是那个祥瑞,鸡汤没有那么鸡汤》。
 热文推荐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别忘了戳“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