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到热搜里有一个老母亲非常关注的话题:#家长要不要干预孩子的朋友圈#,忍不住点进去看了。
原来是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有这样一个游戏环境,让每个孩子选出自己的好朋友,在他/她的图像下贴上自己的小星星当作投票。
所有的小朋友都陆续投完了票,只剩下雷雷小朋友没有投票。这时,助力教官袁成杰呼唤雷雷快过来投票,结果雷雷小朋友不但没过去,还在教官的呼唤声中转身溜到墙边上自己坐下默默玩起玩具。
袁成杰跟过去蹲下来非常耐心地问雷雷为什么不投票,雷说我不想投,我不知道要投谁。
另外一位助力教官也跟过来引导,跟雷雷说让他的抱抱龙去投票,雷雷还是非常果断拒绝了,告诉教官它是恐龙,它也不想投票。
看到这里,我真心觉得雷雷非常尊重自己的感受也非常勇敢坚持自己。
当雷雷的妈妈被问及:“孩子是没有听懂游戏规则还是怎么回事”?
雷雷妈说:“大人可以选择没有朋友,小朋友的世界里,他暂时也可以选择我没有朋友。我相信他是知道要选一个和他要好的小朋友,但是他暂时应该没有这个关系在。”
从妈妈的回应了,我理解了为什么雷雷可以那么勇敢地坚持做自己。这和妈妈的平时对雷雷的尊重和接纳
是分不开的。


看雷雷那么坚决,袁成杰从心里感受到雷雷其实不是不知道投谁,而是从心底里认为这里面没有他认为的好朋友。
读懂雷雷的袁成杰就跟节目组的所有人说:雷雷不想投,那就放弃。
说完后,袁成杰还顺着雷雷的情绪,跟雷雷说,你不想投的话,就把小星星留着,等什么时候想投了再投。
袁成杰对雷雷的耐心、理解和尊重,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但在这个过程中,实习教官王弢的处理方式却让我非常愤怒。
在助力教官袁弘杰与雷雷已经达成暂时不投就不投,想投再投的协议后,王弢远远地非常严肃犀利地盯着雷雷说:不投票要给出理由。
雷雷坚持说:不知道要投谁,不想投
王弢没有放弃咄咄逼人地把雷雷叫到身边,指着投票板对雷雷说:“大胆做自己”,耐心地“逼”雷雷做出选择。
在教官王弢压力下,雷雷眼神躲避了一会儿,最后在教官的压力下做出了无奈的选择:
雷雷没有选任何一个小朋友,而是把星星给了投票板上的卡通人物。

整个过程,我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好心疼雷雷,好气节目组不知道从哪找的教官!
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感受:
有网友说:“为什么我不能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他们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
有网友说:“当着全部小朋友的面,大声地质问,真的会有心理阴影。”
有网友说:“人大代表都可以投弃权票呢,也不知道他想啥呢!”
这话题很快就冲上了热搜话题榜。
在后来的访问中,教官教官王弢给出的理由是:这是集体活动,孩子长大以后,肯定要步入集体生活的,尤其是在公共化的教育机构。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融入集体。”
我觉得网友们的评论真的一针见血,明明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明明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强迫孩子去“合群”好吗?
现实中很多父母也会这样,希望孩子性格外向,快速“合群”。希望孩子交到朋友,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只有这样的孩子以后才会更容易成功。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作者奥尔森·兰妮说:
只有发展好内心力量,让心灵成为快乐的源泉,外向的个性才能慢慢有根基。
“合群”不是判断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要发挥孩子性格的优势,丰富孩子的内心,这才是孩子赢得人生的制胜法宝。
2
强迫孩子合群
破坏孩子的内心力量

生活中,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不在少数。
纪录片《零零后》中的男孩于锡坤妈妈,还记得吗?
锡坤喜欢科学实验,长大想当科学家,从事生物。
但妈妈担心他老闷头做实验,享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不到与人交往的幸福感,便尝试改造他。
她在家里成立了一个科学实验室,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让儿子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但即使最好的朋友来,儿子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电路板里,百无聊赖的朋友只好做起了他的作业。
妈妈总觉得儿子对物质探索的兴趣超过了对人的兴趣,觉得儿子不会享受生活,于是又给他报了一个语言培训班。
可学了两年后,同时进班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进步,升入更高的年级,只有他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为了让儿子走出自我的世界,与更多同龄人交往,妈妈又给他报了英语夏令营活动。
可夏令营的同学们一起跑、一起玩的时候,只有儿子一个人默默待在屋里玩魔方。
即使被勉强喊出房间,他也表现得手足无措,最后只能又偷偷跑回房间。
妈妈就逼着他出去,当众表演魔术,他哭闹着不肯去,又被强势的妈妈连哄带骗地喊上舞台。
众目睽睽之下,他的表演很不顺利。
一会儿话筒不出声,一会儿走位出错,这下他更紧张了。
妈妈还在旁边不停地干扰他,让他重来一遍。
第二次表演结束后,老师夸他表演精彩,夸他属于“说得少、做得多”的孩子。
妈妈却不看儿子的闪光点,非要让他与人交流、当众表演。当儿子勉强做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时,她又反过来怪儿子不自信。
可是妈妈却从来没有看到过,儿子在自己做科学实验时、在玩魔术时,脸上绽放出的那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不要试图在孩子已经拒绝融入集体环境时,去用力教孩子如何融入集体,这只会造成反效果。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羊群效应”,说的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它会让人丧失自我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
所以,孩子不合群有时会更有主见。
孩子天性不同,能力也不相同,不逼迫孩子合群,遵循孩子内心的世界,才会引爆孩子潜藏的能量。父母应该让孩子长成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期待的样子。
3
认同自己的人
是最高级的合群
纪录片《零零后》中另一个小姑娘一一。
在幼儿园里,她不交朋友,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耍。
当老师试图走进她的世界时,被她果断拒绝了:“我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她的想法不受任何人干扰,她把自己头发剪短了。
老师说她像男孩,一一却说:“我喜欢这个发型,我有选择的权利”。
小小的一一言谈举止间散发着笃定自信的光芒,长大后的她成绩也非常优秀。
妈妈说:“她是一个自推型的孩子,有自己的目标。”
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合群的人:
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思想,他们不容易随大流。
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他们内心细腻,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他们更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看着一朵花发呆;
他们更谦虚,更谨慎、更不容易随意打破规则,更珍惜长期友谊;
他们能更深入地思考东西,有创造性思维,乐于自处。
最高级的合群就是认同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4
面对不合群的孩子
父母怎么做?
很多时候,孩子不合群的问题是在当下被激发的。这个时候要做的不应该去强迫孩子融入,而是要像雷雷的助力教官所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点时间。

第一步: 观察一下当下社交场合,了解孩子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孩子不能融入集体,一定是有压力和焦虑,但是每个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源头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主观代入,一定要观察,观察看孩子在哪些具体的环节没有办法正常表现。
就像雷雷,我发现雷雷之所以拒绝投票,是因为前面游戏环节他没有和别的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到了投票环节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投他,他内心一定是因为这个有了压力和不安。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消极感受,让孩子感受真实的支持
助力教官面对雷雷的拒绝,给了雷雷接纳和理解,并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在心里感受到雷雷不是没想好,他是真的认为没有哪个小朋友是他的朋友”
然后在尊重和接纳雷雷的基础上,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给雷雷一个缓一缓的空间和时间。
只有不带任何目的、不含着隐藏焦虑的支持,才是真实的,这个才是关键帮助孩子释放内心压力和焦虑的安全堡垒。

第三步:制定后备计划,以防事情变得棘手

雷雷在被迫投票后,游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刚开始,雷雷完全游离在游戏外,根本不想融入小朋友的游戏中。

在这个游戏的环节,需要在教官数完相应的数字后,必须和教官说的数字一样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才算通关。
孩子们都自带纯真和善意,其中有一组只有3个小朋友抱在了一起,他们一起对着雷雷喊:“小雷,快点”
小朋友的真诚和善意打动了雷雷,雷雷终于放下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奔向了小朋友们的怀抱!

孩子的压力和焦虑不一定任何时候都能够稳定克服,所以备好一个后备计划也很有用,以防事情变得棘手。
例如,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在团体活动中变得沮丧或开始暴躁,你可以介入让孩子放松下来,或带他出去休息几分钟,然后再指导他如何重新加入。
如果情况加剧,那么提前做好预案,比如带孩子换一个环境、或者暂缓上课计划等,都有利于帮助孩子重新调整自己的状况。
5
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力是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错来积累的,孩子经历的忐忑不安,也是孩子需要去面对的挑战。
我们可以成为孩子内心的助燃器,但是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点火。
当我们带着孩子去体验那份内心的没准备好,去面对那份内心的没准备
然后一直陪伴孩子直到他有力量去跨过这个坎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让孩子内心燃起那个勇气的火焰,才能真正地保护孩子的一生。
爱是养育我们所拥有的孩子,而不是养育我们所希望拥有的孩子。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END
你的【赞】和【在看】,【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相关文章推荐:
点个
在看
和你不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