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站,我们遇到了太多人太多事,看素材的时候每个情节仿佛都重新上演了一遍。
一开始我希望将它们客观地陈述,但很快发现,每一个镜头的拍摄和素材的选择其实早已充满了主观态度。因此,我放弃了客观的表达,而是诚实地把我自己的感受放在影片之中。
在创作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收集了各地民歌的《诗经》,其中的《风》《雅》《颂》三部分似乎和我们在西安的多段经历形成呼应。便借此作为短片的框架
正如同多年前尹吉甫和孔子一起采集和编订各地民歌一般。也许多年后,寻谣小队也能给未来的人们留下另一本宝贵的《诗经》呢!
——视频作者 小罗
今年初次参与寻谣的我突然觉得,行至半途的寻谣似乎是在解开一个个关于这段路程该行至何处、遇到什么的预设,是在不断破除对城市、对老人、对时间的误解...
那一路的收获并不只寄存在几首具体的歌里,相反,在以声音为通道的世界,是当我们在此间经历了那些事,采集的歌谣才有了具象的故事和画面、有了情感的流动,有了“意义”
——文字作者 凌敏
另一种寻谣
让歌谣找到我们
寻谣还在洛阳站的时候,小河突然起了在西安站做分享会的念头。
西安站相比一路其他途径的城市可以说是一个大站,也有更多关注我们的人,他希望可以将我们此程的所见所遇更及时地分享给对寻谣有好奇的人,也想连接一些在地的寻谣线索,破除停留时间和人员的有限性,吸引更多人加入我们的寻谣。
找场地的过程经历了一些波折,直到我们到达西安站的前一天,才在小熏的引荐下联系到左靖老师,确定将「Localand 碧山工销社·西安店」作为分享会的活动场地。
定下主题、设计海报、制作演示文稿、安排活动流程、邀请嘉宾、布置场地、联合宣发、寻谣小队准备各自的发言,这一场活动里所有关键组成要素都是我们和「Local本地」的小伙伴们在仓促的两天里,踩着点完成的。
那仓促既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能利用寻谣结束后的夜晚时间进行准备,还因为我们都很想把一路上最珍贵的所获分享出去、说清楚我们是谁、在做什么,并用音乐曾带给我们的快乐氛围感染观众,建立起缘分。
离开三门峡的前一晚,寻谣小队的小伙伴们直到凌晨还在为各自分享的主题和内容纠结着。
寻谣小队在西安
小令说,寻谣对她而言像是一个寻宝的旅程,一路上不期而遇的人和事就是她收获的重要宝藏。大琳说,寻谣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是有温度的,我们是在与那些具体的人建立连接的过程里,破除了对城市冰冷的想象。强强说,寻谣让她回到过去,有机会看到老人们的童年。而小罗说,他在寻谣的过程里似乎回到了未来,一个人与人有更多强烈连接、而非孤岛的“理想未来”。
分享会嘉宾对谈
而在今年初次参与寻谣的我突然觉得,行至半途的寻谣似乎是在解开一个个关于这段路程该行至何处、遇到什么的预设,是不断破除对城市、对老人、对时间的误解,乃至我们关于寻找、沟通,还有爱的想象的过程。
那一路的收获并不只寄存在几首具体的歌里,相反,在以声音为通道的世界,是当我们在此间经历了那些事,采集的歌谣才有了具象的故事和画面、有了情感的流动,有了“意义”。
小令寻谣中
抵达西安的那天晚上,也就是分享会的前一天,小河把我们叫到房间,他说,分享会当天我们就不安排其他活动了,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精力,把它当作连接外界的窗口,透过它,那些没有与我们同行的人才有机会感受到寻谣的力量,基于此,我们也才能获得更多线索和帮助。他还提醒我们,分享最重要的不是话术,而是真诚的心。
那晚强强似乎没有睡好,她说她反悔了,眼前的她并不想强行围绕一个主题来表达,只想分享这段旅程中最打动她的地方,关于她三次掉眼泪的经历。
寻谣前哨林强
我用小河的话鼓励她,说只要你遵从自己的心就能感染别人,那些连串的排比和精妙的修辞在真诚面前,一点也不重要。
那一刻的我,其实是在提醒自己。
身在其中者,总是词不达意
西安城墙下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大家绕着城墙散了会步,心都还没定下来。一群人走出去没多远,就着急着回酒店改ppt。直到坐车去往活动现场的路上,四旬还在做ppt的调整和美化、小罗的电脑还连着移动硬盘,正在导出活动上要用的视频。从机场直接去分享会的小令预先到达,为大家买了午餐,可正忙碌着的大家,没人有心思吃。
大家都在为这个很想表现好的下午做最后一点努力。我们甚至到餐厅后厨找来锅碗瓢盆当作演奏道具,只是考虑到敲敲打打的风险,厨师大哥赶紧把我们挑的搪瓷餐具换成了不锈钢的。
活动照流程行进着,小河开场、我们播放了小罗新鲜剪好的视频、等短片播放快结束,寻谣小队的伙伴们已经早早守在门外,挑好自己的“乐器”。当前奏响起,我们敲敲打打像鬼子进村一样冲进会场,围着观众唱歌、转圈。
“寻谣计划到了每个村,到了每个村。我们大家都是主人、都是主人。”
紧接着就到了寻谣小队各自分享的环节。小令第一个上场、大琳紧接着、然后是强强和小罗。除了小罗,其他人上台时都很紧张,有时声音都是抖的。
也许大家都害怕没法把旅途中感受到的最美好的部分精准传达给在场的观众,害怕让怀着期待的人失望。就好像我们在三门峡地坑院遇到的朱奶奶,她害怕自己唱得不完美,却不知道寻谣最可贵的地方,正是“它本不必完美”。
而当台上的人结束分享下台时,团队里的小伙伴总会默契地抱住她、承托住她的情绪、递给她一瓶水。这个小细节是整个现场最打动我的地方。
本文作者凌敏在寻谣
而我在等待上台的过程里,突然决定把预先准备好的稿子丢掉,让一片空白重塑自己,就像我在寻谣的路上一点点学着把原有的预设清除掉,对真诚缴械投降。
寻谣的路途除了是一条通道之外,它还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才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渴望的东西,和可以拥有却未曾有运气或勇气拥抱的东西。
是那些找到的歌让我们得以开一扇窗口,去往那不再有机会去往的老人们的过往,看看那里头的风景。
分享会现场
分享结束后,许多人告诉我们,被我们在场上的氛围感染了,也有不少人想要加入寻谣的步伐,为我们提供线索。那些“本可以更好”的瞬间都不重要了,我知道我们已经用真诚,交换到了最好的东西。
闹市中的误解
音乐人熊熊作业
在西安的第二天,已经有志愿者加入我们的步伐,我们一起去本地的古董花鸟市集,租下一个小摊位两小时的使用时间,是的,摆摊寻谣又开始了。
我们重新写了招牌,买来鱼缸和几条鱼,既可以用来交换童谣,又能装点摊位。
这次与我们一起摆摊的,还有从北京站就与小河一同寻谣的音乐人熊熊。他带上白色的面具开始拉手风琴,小河坐在小凳上,弹他的阮。原本就人潮涌动的早市显得更加拥挤,不少人在我们的摊位前驻足、议论纷纷。
紧邻着我们摊位卖兰花的大哥开始表示强烈的不满,一直问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并认为是我们这些目的不明的外来人抢去了关注,还造成阻塞、影响他做生意。
而另一边,刚租给我们摊位的阿姨也抱怨道:“别提了,我都后悔把摊位租给他们了,这次就算了,下次再也不租了。”
周围围过来一些看热闹的人,摊位前的气氛变得异常尴尬。小河连忙让我们别挤在摊位前,给行人留出路来。寻谣小队的伙伴们有些手足无措,连忙去给叔叔阿姨买些水果,并努力解释寻谣是怎样的一件事,试图平息他们的不满。
但在我们把买的橘子递给阿姨,想要说些安抚的话时,她退到一旁偷偷告诉我们,自己这么表态只是希望卖兰花的大叔觉得她是站在自己一边的,不是帮着外来人。所以她要表现出后悔的姿态,其实她是认可和喜欢我们的。
那时才突然明白过来,我们摆摊的快乐是片刻,但阿姨在这条路上的生计是几十年。因此我们也该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尽量少造成困扰、别让阿姨为难。
为了给大家留出空位,我挪到一旁。正巧另一旁隔壁摊位的叔叔问,你们这到底是在做什么呀。我说我们在找那些快被忘记的老童谣,顺便还问他记不记得小时候听过的歌。可他说自己是上世纪跟着父母从河南逃荒到这里来的,还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那时的人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唱歌啊。
寻谣追赶时间
寻谣的一路上,似乎常常听见这样的回答。我们一遍遍地解释,正是老童谣渐渐遗失、不再被想起,我们才想要捡起、记录它们——因为我们希望未来的孩子有美好的歌可以听。叔叔渐渐明白了我们的愿望,他说虽然自己不会唱、我们想做的事有点难,但很有意义。
临近中午时我们决定收摊。我们想把买来的水果和金鱼送给两边摊位的叔叔和阿姨,阿姨说不用了不用了,然后指指卖兰花的叔叔,说你给他。严肃了一个上午的叔叔似乎终于被活泼的小鱼打动了,为刚刚对我们的态度有些不好意思。
波折的摆摊有了美妙的结尾。
白发、皱纹和歌声
都是岁月的礼物
熊熊作业(左)、郑奶奶(右)
离开市集,我和熊熊、四旬、大琳、小罗一起往事先约好的郑奶奶家里赶。
郑奶奶是通过西安文史馆的雷凡老师联系上的,她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歌手郑钧的姑姑,一家都喜欢唱歌。
因为路上堵车,我们到达得晚了些,但她热情地招待我们,一见我们就谦虚地说,自己老了、声音不如以前好、怕唱得不好让人笑话。可我们眼里的她明明一头优雅的白发、精神矍铄、谈吐沉着大方。一身白色套装让她显得端庄内敛,上衣还别上一枚小小的胸针。
郑奶奶家中的照片墙
她坐在沙发上,给我们回忆她与唱歌的故事,我们坐在一旁,歪头看她。
青天高、远树稀。西风紧、雁南归。
排成一字一行去,飞来飞去不分离。
——《青天高》
郑奶奶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在校园和家中受到熏陶、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向往,记得的歌也多具有诗意和文学性。小时候在合唱团,后来去了师范学校、再到参加工作,一路接触各种类型的中外歌曲,看电影和音乐剧,便一路唱着,给身边人唱、给儿孙们唱。
她说每当遇到生活或心情的变化时,便会唱应景的歌来表达自己。
孩提时她唱“我可爱的小羊,你看那青草多肥多香,白云飘游在那蔚蓝的天上,天空是白云的牧场。”工作时她爱婉转的抒情歌,唱:“那天我打你门前过,你什么话也没有对我说,只是睁着眼睛望着我”。独坐城河边时,她会唱“往日的欢乐只映得眼前的孤单。儿女出国留学后,她会在新年贺卡上写:“当你觉得外边的世界很无奈,我还在这里等着你。”在窗边思念小女儿时,她也会在信里表达:“白发娘望儿归,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熊熊作业与四旬为奶奶伴奏

说到动情处,她也终于不再婉拒我们的邀请,在四旬的钢琴伴奏和熊熊的手风琴声里,为我们又唱了一遍《青天高》。随着乐符在空气中舒缓地流动,乐器与人声在屋子里和谐共振,身处其中的我竟不由幻想着,如果时间就停在眼前多好。
在郑奶奶的状态里,我似乎看见了人与时间和解后所能呈现的,最好的一种样子。
是不论何时,家里总要有新鲜的花;是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乐于接纳新鲜的事物;是受伤又痊愈后,首先奖励自己一件最时尚的连衣裙;是“越觉得你老,你就老得不行了”,是“明天不管,那是天的事”。
当你坚定是你
对的人就会赶来
西安站的两位志愿者:
高莹(左下)、惠岩(右下)
寻谣的西安站和前几站很明显的不同是,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线索和帮助,不再是通过大海捞针或偶遇碰运气,而是有人清晰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愿意为此思考,再精准地把对的人推荐过来,或带我们去对的地方寻找。
这似乎扩展了我对寻找的认识,原来寻找的途径除了“出发”,还有一种同样有效的方式,叫“成为自己”。
基于寻谣计划从2018年胡同童谣项目为发端作出的许多努力,我们越来越不再那么难向他人解释寻谣寻什么,如何寻,寻找又是为了什么。
城墙公园
因此在仓促联系上Local本地时,可以得到善意且果断的肯定答复、因此有本地的志愿者愿意搜索她的记忆、成为我们的向导,有许多人怀着全然的相信帮我们,与那些我们凭借一己之力定然找不到人和事建立有效连接。
而如果希望那些美好的连接不断开,找童谣这件事可以继续深化、有更丰富的资料积累,那么眼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寻谣一直持续下去。
寻谣团队在莲湖公园
前几天我问小河,觉得寻谣计划一路做下来难吗,他说寻谣计划做着做着,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或许是因为童谣这个载体唤起了群体关于童年的记忆,或是因为这个计划本身的能量,如今有许多人比他还希望寻谣一直做下去。
这一路上有许多人加入进来,帮助推进这件事,有许多未预期的联结不断赋予这件事丰富度和生命力,这种力量的感召甚至不是作为发起者的他所能控制的。
而他希望未来的寻谣可以拥有由内而外的生命力,真正“成长”起来。
因为只要这个计划一直延续,那些未预期的美好连接就会持续发生,而那些未探寻到或未被证明的意义,也才有机会,显露出它更完整精彩的样子。
寻谣团队在莲湖公园一起歌唱
视频 📹 小罗
摄影 📷 大琳
 设计 〠 小令、vv
文字 ✐ 凌敏
编辑 ✄ 旷四旬 
特别鸣谢 ☁️  Localand 碧山工销社·西安店、Local本地、西安站志愿者高莹、惠岩
【往期回顾】
看小河的白发,我就知道|陆上寻谣2021·洛阳记
我随着小河去寻谣|陆上寻谣2021·邯郸记
太久没见到这么美好的人了|陆上寻谣2021·晋城记
  演耳  
於聲聞處   自覺覺他
  联系我们  
微信:xunyaojihu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