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首日揽三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第三金来自击剑队的女将孙一文,在加时赛中一剑封喉,实在是英姿飒爽。
这枚金牌是中国击剑史上第四枚奥运个人比赛的金牌,更是中国女子重剑历史首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孙一文比赛画面
图源网络
击剑运动被称作“格斗中的芭蕾”,向来与优雅、灵活联系在一起。不过海里的“击剑手”你见过吗?你看看这家伙,脑袋上自带一把剑,想来是天生的击剑好手。
除了巨齿鲸和一些远洋的鲨鱼物种外,海洋中没有任何动物以成年剑鱼(Xiphias gladius)为食,确实,有点剌嗓子的样子。图片来源:Wikipedia
剑鱼:长嘴鱼中不一样的烟火
虽然自然界的生物千奇百怪,长相各有特色,但能够在历史长河而保留下来总有它的道理,所以剑鱼脸上这把一米长的“剑”,也必定有其用武之处。
抛开这把特别的剑,剑鱼体格健壮,不容小觑。它可以长到4米长、635公斤重。这主要归功于剑鱼鳃的表面积大,能够一次性吸入更多的氧气
这体格,着实魁梧。
图片来源:Wikipedia
尽管许多物种在世界各处演化出不同的种群,但剑鱼在世界海洋的不同角落均为同一种。
看他的长相,不难理解剑鱼是“长嘴鱼”的一种,而长嘴鱼是一种掠食性的远洋鱼类,这也意味着它们生活在开阔海洋的上层,长嘴鱼家族中还有旗鱼、枪鱼和四鳍旗鱼。
长嘴鱼家族
由上向下依次为:旗鱼、枪鱼、四鳍旗鱼
图片来源:Teh Virginian-Pilot, National Geographic, BigWater Adventures
但在长嘴鱼家族中,剑鱼还有许多“独一无二”之处。
在长嘴鱼家族中,剑鱼具有
最广的生活温度范围
。剑鱼可以在水面晒太阳、将鳍暴露在空气中,也可以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下自如穿梭。

剑鱼起飞~
图片来源:Fish Laboratory
白天,剑鱼可以在温度低至5℃的黑暗中持续生存12小时;到了晚上,它们则在温暖的水面浮游。剑鱼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个循环,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它们几乎昼夜不停地觅食
活着就是要吃吃吃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剑鱼与其他长嘴鱼在生理上也不相同:
其他表亲都没有喙骨,这本质上是一个突出的上颚骨
。剑鱼的嘴看起来很脆弱,但在力量上可以和马的骨头相比,不易折断。

剑鱼的骨架模型
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它为什么需要这把长剑?难道是用来水下击剑?
当然不,作为生态链的一环,打猎才是生存必须。
海中击剑手
剑鱼脸上的这把长剑,是追逐和击败猎物的得力武器。在进食时,剑鱼通常先猛击猎物,使猎物动弹不得或昏迷不醒,然后再将其整个吞下。
剑鱼拥有作为顶级掠食者最基础的配置:攻击性强,力量大,速度快,身体强壮。
除此之外,它们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特征使其在远洋也保持优势。

首先,
剑鱼拥有绝佳的视力
。无论黑夜白昼,或是光线微弱的深海水域,它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火眼金睛锁定猎物的踪迹,再暗的环境也丝毫不影响干饭。

这么黑,也能看清楚。
图片来源:CITRON/CC-BY-SA-3.0
其次,剑鱼还能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温度高于周围海水温度,这样有助于远洋鱼适应海洋生活。在非常寒冷的水中,也能使某些身体部位温度较高,保持活跃,比如眼睛、大脑和负责持续游泳的肌肉。
游泳健将本鱼了
图片来源:Sea Delight
因此,就算在低温下,剑鱼仍然是凶猛的战斗机器。此外,它们可以在几分钟内应对超过15℃的温度变化。

最后,剑鱼的大迁徙也有益于种族的生存和延续。迁徙单程可达5000公里,从赤道跨越到非常高纬度的地区(50°N和50°S),并在明年返回同一地点。

剑鱼的全球分布范围
图片来源:Wikipedia
漫长的迁徙加上极端的耐温能力,使剑鱼到达一些适宜生产繁衍的栖息地。远洋鱼类中,很少有鱼能忍受每天超过20℃的温度变化。
.............
剑鱼之所以能成为海里的顶级掠食者,要目光如炬,要有“特异功能”耐寒耐变温,还要耐力上佳,游得了“马拉松”……有先天的天赋异禀,也有后天的努力生存。
这样努力的生存之路,还真跟咱们奥运健儿的训练之路有那么些不谋而合,看到这儿的各位,咱们共勉。
来源 | animals.howstuffworks
翻译 | 康佳妮
微信编辑 | 碎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