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从2020年夏秋季开始参加小枇杷云课堂的课程,先上B组后上C组,孩子这一年的学习体验非常好,他很喜欢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每次都非常期待上课和老师和同学见面。
我自己也教中文、重视孩子的中文教育,但是还是想给他找一个学习平台和群体,一方面,孩子在家长的班上,大人和孩子都不容易有平常心,古人早就总结了“易子而教”的道理;另一方面,其他平台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也能让他接触到生活圈子之外的新朋友。
最初孩子上的是B组。接触过两位老师。Grace老师讲故事引人入胜,声音好听又有丰富的色彩,不愧是专业配音演员。一期课结束时,有个小故事会,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给大家听,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认真讲的样子都非常可爱。老师认真听了孩子的故事,会很具体地点评,比如孩子某个用词用得好,孩子某句话的语气特别棒等等。这些细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开学后,因为日程冲突,孩子换到B组婧妲老师班上。这位老师第一节课就让我有惊叹的感觉。她和低龄孩子们互动的方式,语气、声音、表情,一看就是资深幼教工作者。我的母亲从事幼教,我从小是在幼儿园、老师堆里混大的,所以对幼教老师们这种近乎本能的“孩子王”气质非常敏感。后来逐渐了解老师的简历(原新东方幼教培训老师)后,知道我的第六感十分准确。有这样的王牌教师坐镇,孩子的学习体验自不用说。
 B组学习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也增加了知识面和词汇量。之前我们没有特别重视训练孩子进行口头、主动的表达,更多是读书这一类相对被动的输入。
儿子去年秋天的时候靠玩识字软件、跟大人读书等方式零散积累了500左右的识字量,也表现出了对认字的兴趣和敏感,我希望他能趁热打铁,在一两年内逐渐走向自主阅读。随着他的识字量增长,理解力增强,几个月后我感觉或许他可以试试以字词学习为重点的C组,就和小枇杷客服老师沟通了一下。她们非常热情,同意让孩子在学期中间去其他组试课。孩子试了一次C组的课,适应良好,也很喜欢老师,就开启了大半个学期的C组学习之旅。
教过海外华裔孩子识字阅读就会知道,孩子识字量并不会自动直接转换为阅读能力这里面有重重障碍需要帮助孩子克服。比如,单个的字组成词语后,意思可能和单字有天壤之别。比如“了”和“解”都认识,但组成“了解”,孩子不一定知道怎么读、什么意思。另外,海外孩子缺乏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就算能认读出音也不一定知道意思。很多字词需要结合文本、语境和生活来帮助孩子理解。
学习一年后,小G可以流利朗读《小枇杷》三星难度的文章。
C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多地接触字词认读,文本精读。课程以两个月为一期,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学习多篇文章。老师根据这群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心智发展程度,对课文进行了二次开发,以字词认读为基础,同时从文化、历史多角度拓展,孩子可以学得既全面又深入,掌握了很多名词、动词、形容和成语,不仅能认读,也知道含义。还了解了不少字的偏旁部首、造字方法、源流。
小G读C组作业
我在家一直带着孩子做泛读的练习,发现小枇杷的精读课程和平时泛读搭配起来效果非常好,有1+1大于2的效果。
泛读的意义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阅读量大的好处。但是海外华裔儿童,如果没有类似体制内教学那般细致的查漏补缺,只做泛读的话,有的字词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学扎实。容易出现“按整体认没问题,抽出来会混淆”的情况——比如认识“英雄”,但是把“雄才大略”读成“英才大略”。还可能出现貌似看中文书看得又多又快,但是一问三不知,不能有效表达,或者猜的含义是错的的现象。这都是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现象,相信很多家长有类似的体会。精读字词,夯实基础,能补上这些漏洞,帮孩子切实提高中文阅读能力、理解水平,帮助他们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当然这部分很多是我作为大人的观感,上课体验好不好还是要看孩子的感受。2021年春季C组课程有一期主题是“老师”,第七周时孩子要做一个《我喜欢的老师》主题演讲。我帮他准备文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喜欢这个班的老师,理由是“因为她教我们的时候会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不是一直用一种方法。她有的时候会用游戏学习,有的时候会用组词学字,还有的时候会让我们在屏幕上用笔写一些字,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专门要写的字。”帮他打字的时候,我笑了。这真是一个典型小男生式的描述,充满了客观事实,没什么华丽的表达,是孩子最真实的体验,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小G口头作文《我最喜欢的老师》,妈妈记录整理
我以家长兼同行身份旁观一年,看到孩子的进步,切实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用心、专业的团队,也十分认同云课堂“中文+文化+通识”的教育理念,相信海外华裔儿童能从中受益。恰逢新一届招生季,我感觉有必要将这份经历和心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欢迎朋友们转发分享,如果您有兴趣,欢迎联系小枇杷客服进一步了解。
或参加8月20日的课程展示会:
直接报名?扫码填写报名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